禹唐體育註:
有關喬丹與耐克的歷史已經無需贅言,太多人早已耳熟能詳。在耐克的商業帝國裡,喬丹也必然會永遠佔有一個特殊的位置。表面上看來,Jordan Brand與母公司耐克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品牌,單獨的設計、單獨的銷售渠道、單獨的品牌代言人……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有一點特別重要,Jordan Brand的業績是要融合到耐克的整體業績當中的,也就是說,Jordan Brand的營收情況必須要在耐克的財報中體現。
籃球業務向來是耐克最為倚仗的支柱產業,而Jordan Brand又是耐克籃球業務的核心。僅僅是美國的籃球鞋市場,Jordan Brand的市場份額就能佔到60%左右,再加上耐克的自主品牌,可以說競爭對手很難撼動現有的市場格局。
耐克近兩年在業績增長方面遇到一些困難,因此,Jordan Brand的品牌活力在耐克眼中就變得更加重要。2016年,Jordan Brand球鞋和運動服的總銷售額達到了27.5億美元。公司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會增長到45億美元。
不過現實情況與耐克的設想還是存在著不小偏差,縱使有喬老爺坐鎮,Jordan Brand也遇到了和耐克類似的問題,就是業績增長遲緩。至少相比於2015年,Jordan Brand在去年的表現並不足以支撐45億美元這個目標,但是相比於耐克的自有籃球鞋品牌,Jordan Brand的表現還是能給打一個不錯的分數。
這一點從耐克上一財年的財報中也能看出端倪。2016財年,拋開Jordan Brand,耐克的籃球品類只錄得2%的增長,僅好於高爾夫業務的負增長。運動服飾成了耐克的主力軍,女子訓練系列以及跑步服飾也都達到了雙位數增長。再有就是Jordan Brand,21%的增長幅度算是耐克產品中的「績優股」了,即便如此,還要繼續快馬加鞭。
傳統印象裡,Jordan Brand只需要飛人喬丹這一張活名片就能夠上天遁地。不過喬丹是喬丹,Jordan Brand是Jordan Brand,耐克有權利利用喬丹的權益為產品做宣傳,但這也只是普通的商業行為,只不過喬丹擁有的權利稍大一些,比如選擇代言人以及獲得銷售分成。
喬老爺一般情況下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但是身家依然超過10億美元,怒登《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他除了是NBA夏洛特黃蜂隊的老闆以外,還有豐厚的廣告代言收入和球鞋銷售分成。喬丹一般不參加商業活動,商業代言主要是通過出售肖像權和姓名權。
至於球鞋銷售分成,這是耐克與喬丹籤訂的品牌授權協議中規定的。原則上耐克每賣出一雙Jordan Brand的籃球鞋,喬丹就可以從中得到分成。從2000到2012年這段時期,喬丹所得到的球鞋銷售分成超過5億美元,這也是喬丹個人財富最核心的部分。
耐克與喬丹的合作可以說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雙贏,現在,耐克還要讓Jordan Brand的價格更加放大,當然這也是喬丹本人樂於看到的。通過喬丹的個人魅力,耐克可以爭取更多的籃球籃球代言人。喬丹也確實獨具慧眼,古往今來,Jordan Brand的大營裡從來不缺少明星。從當年的基德、佩頓、雷阿倫到現在的威斯布魯克、保羅、安東尼,都是各支球隊的當家人物。
Jordan Brand向來走的是低調營銷路線,不過隨著阿迪達斯的崛起以及UA的緊逼,耐克也不得不讓Jordan Brand高調起來。Air Jordan向來都是那些球鞋收藏愛好者的首選,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女孩子也開始鍾情Air Jordan,在她們看來,AJ不只是一雙籃球鞋,更是能夠成為一種時尚標籤。
阿迪達斯顯然在洞察流行趨勢方面具備更靈敏的嗅覺。在復古風的助推下,阿迪達斯的Superstar系列鞋款成為去年銷量最好的運動鞋,以前這個位置基本是被Jordan Brand的鞋款霸佔的。當然,從價格上來看,Superstar也要比排在第二位的Jordan XII便宜不少的。
知名市場調研公司NPD的體育產品分析師馬特·鮑威爾(Matt Powell)認為,耐克在鞋類市場也不是高枕無憂的,因為耐克沒能預知消費者不再熱衷於功能性運動鞋,導致自己的市場份額下滑,而主要競爭對手阿迪達斯卻藉此機會實現了彎道超車。
二手鞋交易市場也不再是Air Jordan一家獨大,Yeezy鞋橫空殺出,開始與Air Jordan分庭抗禮。由StockX與Highsnobeity合作推出的2016年度10雙花費最高球鞋排行榜中,Yeezy Boost 350 V2 「Beluga」以超過255萬美元的絕對優勢佔據榜首,Air Jordan 12 Retro 「The Master」和Air Jordan 12 Retro "Wings"只能位居二三位,而且與第一名的差距超過50萬美元。
雖然在該榜單前十名裡,Air Jordan與Yeezy的比例是7:3,但是走爆款路線的阿迪達斯還是讓Jordan Brand有些心有餘悸。相比較於運動服,運動鞋的毛利率更高,這也是Jordan Brand在整個耐克體系中凸顯的原因所在。
無論喬丹還是Air Jordan在中國都有一大批粉絲,2015年NBA中國賽期間,喬幫主親自駕臨上海,為Jordan Brand三十周年造勢。而當年年底,Jordan Brand就在香港中環開設了亞洲首間品牌旗艦店。想起來也有些奇怪,Air Jordan的籃球鞋風靡亞洲,這裡卻直到2015年底才有Jordan Brand的首間旗艦店,這倒正符合我們之前對它的定位,就是營銷靠喬丹。顯然,耐克也覺得,Jordan Brand的品牌營銷也要跟上新時代。
其實亞洲還不是最慘的,因為歐洲的Jordan Brand旗艦店直到去年年底才正式亮相。阿迪達斯雖然很難撼動耐克在北美的地位,但是在歐洲大本營,阿迪達斯帶給耐克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2017財年的第一季度,耐克在西歐市場的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9%,不過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Jordan Brand在該市場卻有著不錯的表現。因此,耐克方面趁熱打鐵,在時尚之都巴黎開設了Jordan Brand在歐洲的首間旗艦店。
此外,耐克還與美國體育用品零售商Foot Locker展開深入合作。的確,Jordan Brand的確缺乏門店直營業務的經驗,這樣的合作也表明,Jordan Brand要讓自己變得更接地氣,而不是像往常一樣玩概念。
眾所周知,從下賽季開始,耐克將正式取代阿迪達斯成為NBA聯盟的裝備贊助商,屆時,NBA的球衣上也將首次出現耐克相關的品牌標誌。不過,並不是所有三十支球隊的球衣都會印上耐克的「飛鉤」標誌,因為喬老闆的夏洛特黃蜂已經發出官方通告,下賽季球隊會身著Jordan Brand的球衣進行比賽,這也註定會成為聯盟的一大特色。
喬丹之於耐克,甚至之於NBA都有著特殊的涵義,就像NCAA的北卡羅來納大學同樣穿著Jordan Brand的球服一樣,這不是搞特殊化,更像是一種歷史的傳承。當然,耐克要靠Jordan Brand的發展來帶動品牌業績提升,在耐克看來,Jordan Brand就應該離球迷更近一點。
聲明:本文為禹唐體育原創,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