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主動創新是實體書店最好的自救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主動創新是實體書店最好的自救

  書店面臨的困境,有外部環境的擠壓,也有自身經營思路停滯不前、創新乏力。反觀近年來湧現出的新式書店,是思維轉變、積極創新的「自救」起到了效果。

  一度被電商售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實體書店有了復甦跡象。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一大批書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與賣書為主題的傳統書店相比,多元經營的新式書店更受歡迎。

  關於如何為實體書店「續命」,無論是有針對性地減稅、打擊電商惡性競爭等,都是從「他救」的角度給予建議。在筆者看來,實體書店「自救」,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閱讀從來不會過時,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裡,它只會變得更加重要。只不過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閱讀的形式和場景發生了變化。書店作為一個在廣義上販賣文化和知識的場所,要自救就必須跟上新時代文化消費模式的轉變。

  書店曾經面臨的困境,與其說是受到外部環境的擠壓,不如說是自身經營思路停滯不前、創新乏力。反觀近年來湧現出的一批新式書店,無論店面設計、經營思路都與以往的書店有了很大的不一樣。它們脫穎而出,正是思維轉變、積極創新的「自救」起到了效果。

  首先,書店不能只是賣書,混合業態是大勢所趨。名聲在外的臺灣誠品書店能十幾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複合經營」模式,不僅賣書,還開畫廊、賣鮮花、服飾以及一系列文創產品。當下很多人氣高漲的實體書店,都不只局限於「賣書」,書店加咖啡、書店加雜貨等經營方式,既拓寬了書店的盈利渠道,又增加了書店的互動空間。在廣州,大受歡迎的方所、聯合書店等售賣不少文創產品乃至衣物、飾品;上海一獨立書店還另闢蹊徑提供短租房,「想住在書店裡嗎」的宣傳語不僅對書蟲是個不小的誘惑,也吸引了很多愛嘗鮮的旅遊達人。

  其次,書店不能再走千人一面的老路,而要走小而美的個性化之路。曾幾何時,書店與書店都是相似的,區別只是書的種類和折扣不同。在產品雷同的市場形態下,實體書店很容易走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戰。實際上,針對不同讀者口味、經營方式有特色的「高顏值」獨立書店一樣大有前景。很多城市都出現了24小時書店,如北京的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開業後,每月零售額增加6成;在攝影、建築、藝術、設計、法律等細分領域,許多城市也出現了專門的個性書店,它們區別於「大而全」的傳統書店,「粉絲量」相當穩定。

  再次,書店可從單純的零售業態中跳脫出來,成為一種輸出價值觀念、聚攏特定人群的文化業態。閱讀不只是孤獨的智力遊戲,在社交媒體無孔不入的今天,分享與閱讀同樣重要。通過分享,閱讀演化為一種社交活動和身份認同,書店成為文化人群的聯接點。比如北京的單向街書店,名聲大噪不是因為書店裡的書,而是因為常舉行高質量的讀書沙龍,知名作家、編輯、導演、音樂人常在這裡與讀者進行交流。書店聚攏一批有特定趣味的文化消費者,可以進行更為深度的商業開發,例如編纂叢書、創立品牌等。一個側面例證是,越來越多的精品書店得以獲租金優惠進駐高端商業綜合體,就是因為看到了書店對於提升購物氛圍、聚集消費人氣的潛能。比如方所進駐廣州太古匯、西西弗書店進駐上海大悅城,無不體現了書店作為文化產業「入口」的巨大前景。

  唯一不變的只有改變。在所有行業都在隨時代而變的當下,實體書店絕不是一個例外。逐漸被淘汰的書店都有相似之處,它們因循守舊,往往與幾年前乃至十幾年前的書店面目別無二致;積極創新的書店卻各有各的精彩,引入飲食、文創、沙龍……正是不斷創新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讓古老的實體書店行業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悄然回暖 從「自救」式經營變為主動出擊
    相比第一年的試水短租,第二季參與的新書店不少是主動增加住宿空間,從「自救」式經營變為主動出擊,將書店住宿作為一種新型運營模式。 相比第一年的試水短租,第二季參與的新書店不少是主動增加住宿空間,從「自救」式經營變為主動出擊,將書店住宿作為一種新型運營模式。 對此,小豬CEO陳馳表示,小豬一直在致力於分享經濟在國內的本土化創新,「城市之光」書店住宿計劃正是其中的主打系列,「實體書店提供的氛圍還是線上書城很難比擬的,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分享的方式,拉近人們和書店的距離。」
  • 實體書店自救:許知遠直播賣書、新華書店賣消毒水
    根據淘寶公布的數據,截止2月底,200家書店開通直播,書店紛紛開啟「直播自救」,包括新華書店、中信書店等。單向街從2月份開始就推出了多場直播,還聯合了多家書店直播,同時與薇婭合作賣盲盒,許知遠本人也親自上陣直播。
  • 實體書店的危機與自救:要有光,要有希望,要有書店
    瀋陽離河書店的經營者孫曉迪自二月之後,幾乎每天在公號「離河故事」上更新書店的點滴。在進行書店自救之前,她也曾陷入無能為力的糟糕感覺裡:「我的消極在於,實體書店在這個非常時期扮演的角色,實在是沒有意義。我們得利於承平年代,販賣的是精緻與美好。我害怕從此以後,大家會拋棄這些可以愉悅精神的東西。我真的很害怕。」「全都變了,變得艱難,變得無奈。」
  • 別讓逛書店成為記憶 實體書店以多種經營展開自救
    在業界一片爭議聲中,有人斷言,此舉無疑使傳統實體書店徹底難逃「樣品店」厄運,使本已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雪上加霜。  實體書店淪為「樣品店」  據介紹,當當網此次推出「圖書封面掃描」功能,讀者用手機照相功能掃描出圖書的封面,就可以在當當網搜索到這本書。
  • 求生自救,200家實體書店上線淘寶直播!
    求生自救,200家書店上線淘寶直播   我們對書店的態度一直很矛盾。   一方面,我們希望它長長久久的活下去,在紅塵俗世裡,為我們保留一方精神淨土。   另一方面,由於閱讀習慣的變化,以及要對生活精打細算,我們又很少為實體書店買單。   於是有意無意的,在大家心中,書店就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
  • 疫情期間花樣自救 實體書店出現回升趨勢
    疫情期間花樣自救 實體書店出現回升趨勢 2020年07月30日 09:07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舒晉瑜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一家上線小豬短租平臺的實體書店。信息時報記者 李杉 攝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小豬短租宣布推出「城市之光」住宿計劃2.0,全國16城17家書店將全新上線。
  •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怎樣擺脫生存困境!
    近些年,本就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除了打造文化空間和周邊產品,外賣點書、直播賣書、雲逛書店成了實體書店在特殊時期謀求自救的手段。近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實體書店營業額大幅下滑、資金鍊瀕臨斷裂等困難,北京市快速啟動實體書店扶持項目。
  • 生死存亡,疫情致90%書店零收入,實體書店聯合自救
    近期全國各個行業皆受疫情影響,其中實體書店的生意也不好做。本月24日,由知名媒體人許知遠創立的單向街書店在其微博平臺發表長文 《堅持了15年的單向自救會員計劃》,呼籲讀者和各界人士能給予實體書店幫助,同時也號召其他實體書店品牌聯合起來度過這次的難關。
  • 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一家上線小豬短租平臺的實體書店。信息時報記者 李杉 攝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小豬短租宣布推出「城市之光」住宿計劃2.0,全國16城17家書店將全新上線。
  • 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 實體書店正批量倒閉
    1988年,從老牌的三聯書店獨立出來後,香港三聯成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成員,陸續在內地布局,高峰時期,曾在廣州開設5家店,上海和北京各一家。如今廣州5店已全部關閉,而其在上海的書店也傳出經營困難的消息。作為老牌名店,香港三聯書店僅僅是傳統書店命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商務書城分流市場以及各類成本的攀升,圖書終端市場都在加速鳥槍換炮。
  • 疫情加速轉型 實體書店的這些自救大法可以抄!
    2019年,各大實體書店都好像進入了一個「水逆期」。大牌如誠品和「老書蟲」也逃不過這波浪潮的衝擊,不難想像在它們背後,有多少無名的小書店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市場的大浪之中。據行業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87.17%的書店沒有任何收入來源,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
  • 實體書店: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實體書店受到重創,重回2015年前的行業低谷期,部分書店虧損慘重。與此同時,資本庇護下的網紅書店橫空出世,用顏值和營銷吸引眼球,獲得流量、大搶風頭的同時,動搖了實體書店的定義。傳統實體書店似乎相形見絀,前景堪憂。然而,無論是蓄勢求變,還是迎難而變,廣州的實體書店並沒有停下探索、開拓的腳步。 「書店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
  • 方所書店:即便疫情過後,實體書店也可能經歷較長恢復期
    對於疫情難關,方所書店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希望通過開放思路和創新求變,探索嘗試更多疫情期間的內容營銷渠道和形式。近日,國際君對方所書店進行採訪,以期了解疫情期間實體書店邁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徑。「國際君:疫情發生以來,方所書店的經營情況如何?
  • 直播、賣儲值卡、呼籲情懷支持實體書店開啟自救之路
    紙的時代書店從1月底開始暫停營業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全國九成實體書店停業,鄭州有書店直接損失約45萬元河南商報記者張晶晶疫情之下,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實體書店也是傷痕累累。鄭州松社書店的創始人劉磊說,這兩個月,松社書店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5萬元。2月25日,中宣部印刷發行局調研組發布的千家實體書店調研報告顯示,疫情導致全國九成受調查書店停業,四成書店預測,上半年收入將下降50%以上。近期,實體書店聯盟「書萌」也發布了《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生存艱難——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其中,河南20家以上書店參與了問卷調查。
  • 實體書店:困頓中的創新與重生
    (原標題:實體書店:困頓中的創新與重生)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2020年3月9日晚間,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聯合全國5家書店在淘寶直播間進行主題為「保衛獨立書店」的直播。即將結業的烏託邦書店也是其中一家。獨立書店一改「高冷」的姿態,開始了書店的互助計劃。6家書店各準備了99元的盲袋,希望能在直播中售賣,這是一場書店業者的自救。而對於烏託邦書店而言,不過是結業前的最後一場謝幕。
  • 讓創新元素助力實體書店興旺發達
    讓創新元素助力實體書店興旺發達 發表時間:2016-06-21   來源:柳州文明網   為進一步促進實體書店發展,日前,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助力實體書店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最後在2月24日發布眾籌求救,眾籌計劃包括50元到8000元不同檔次,均有不同的線上回饋和實物回饋,某程度上屬於以大促銷來自救。 作為單向街的爆款產品,《單向歷2019》的銷售量已經超過80萬冊,銷售收入估計達到8000萬。但是,作為一門生意,單向街的盈利情況支撐不了正常的業主加租,更支撐不了疫情所導致的暫停營業和客流下降。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 實體書店唯有靠情懷自救?
    而能夠承載我們精神的角落,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實際上,實體書店在近幾年的日子,一直過得舉步維艱。大連的回聲書店再也不會給這座城市以回聲,開在北大12年的萬泉河畔書店最終消失了,「孤獨星球」全球十佳書店榜單中唯一入圍的中國書店老書蟲宣布關門……許多僥倖活下來的書店,生存狀況仍舊讓人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