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中長途騎行,這些東西一定要帶!

2020-12-12 古道尋舟

單車騎久了,難免就會想要出去浪一把,難度小的兩三百公裡在城市周邊走走,難度大的直接湊出一個月的時間擼一波川藏線。這些騎行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問題存在,以下為個人的一些經驗,由於個人多以北京為中心往四周騎,所以經驗並不適用於偏遠地區。

先上一張最近的騎行記錄,八百多公裡

騎行裝備

1、頭盔:頭盔是所有東西裡最重要的,他可以說是騎行途中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的技術能保證自己不摔,一般來說一兩百的夠用,但建議最好能買好點的。

2、手套:夏天半指,冬天全指,全指最好是可觸屏的,操作手機的時候不用摘手套。

3、騎行眼鏡:防風擋沙的主力,當然還有阻隔刺眼的太陽光,普通的眼鏡是起不到這個作用,如果近視比較高的,可以買頭盔眼鏡一體的,雖然效果不是太好,但也比普通眼鏡強。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還可以專門去配有度數的騎行眼鏡,或者把近視鏡片固定在騎行眼鏡裡面。

4、充電寶、充電插頭、數據線:導航一天,大部分的手機都扛不住。充電寶越大越好,一萬毫安以下的不建議考慮,充電插頭、數據線最少兩套。

5、鏈條潤滑油。

6、腰包:可以帶一個,隨身放錢包、鑰匙之類的東西,畢竟這些東西放在前挎包吃飯的時候還得記得拿出來,不是很保險,建議帶腰包,不要帶斜挎包。

7、騎行手電:雖說一般都不建議夜行,但誰敢保證呢。

8、建議擋泥板要裝上。

9、魔術頭巾帶上,有些路段全程都是重汙染,特別是大車扎堆的國道。

10、車座務必安裝一個好點的坐墊。

修車裝備

修車裝備單獨一提,內六角工具之類的網上有多功能組合工具。

補胎工具淘寶上也有一整套的,以下單說補胎工具:

1、一個便攜打氣筒,打氣筒一般都固定在水壺架下面;

2、補胎片;

3、撬棒;

4、銼刀;

5、補胎膠水;

6、氣門扳手。

一般來說,路上最有可能遇到的就是扎胎,其他問題出現的概率其實很小,如果是一個人,自己一定要會補胎,多人的隊伍一定要有會補胎的。

補胎最好的情況是有水,把打滿氣的內胎放水裡,碰到漏氣的口時,水會冒水泡,沒水的話,耳朵是個非常敏感的地方,可以用耳朵儘量靠近內胎,去聽漏氣的聲音,一般都能聽出來。補的時候無非就是用銼刀銼銼銼,膠水抹上,等半分鐘左右,把補胎片摁上,多摁一段時間直到完全摁緊。補完後應當摸一下外胎內部,看是不是有小石頭甚至玻璃碴子之類的東西,要弄掉,不然等於沒補。

如果不想手髒甚至全是油汙的話,可以帶幾雙便宜的手套,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會不會半路掉鏈子。

另外一定要帶內胎以備不時之需,建議兩條左右,補胎片和膠水儘量多帶。

後貨架+駝包內的生活必需品

後貨架+駝包是中長途必備的東西,騎偏遠特別是往西藏跑的話,需要那種大的駝包,裡面會放帳篷、睡袋這些野外露營的裝備,因為你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會半路停在哪個犄角旮旯,但如果全程都是城鎮密集區的話就只不需要那麼大了,帶個小的裡面放些需要用的東西就行了。

個人的後貨架是直接固定死的,平時也懶得拆下來,這種的比較安全可靠 。

1、藥品,特別是感冒藥、止瀉藥、跌打損傷藥,這三種是必須帶的,其他的比如藿香正氣水等根據實際需要再考慮要不要帶上。一定要帶能直接口服的,不要帶衝泡的,不然哭的地方都沒有。

2、雨具,建議帶雨衣。

3、食品,建議帶餅乾。

4、如果天不冷的話,建議不帶水壺直接在路上買礦泉水或者運動飲料,常備兩瓶,一瓶備用,畢竟永遠不知道一瓶水能不能堅持到下一個加油站。額外一提,加油站是補充水和上廁所的絕佳場所,特別是上廁所,路過了絕對不要猶豫,更不要不好意思,不然後面很可能就得路邊解決了。

5、建議考慮買幾個貨架的螺絲帶著,反正不佔地方,運氣不好後貨架的螺絲會掉,慘痛的教訓。

6、洗漱用品,牙膏牙刷洗臉巾,旅館的普通間經常是沒有這些的,當然土豪全程標準間甚至星級酒店就當沒說。

7、根據自己對髒衣服的承受能力考慮要不要帶換洗衣物。

8、攝影達人的話必須帶相機和三腳架。

以下為個人的親身經驗

1、遇到狗,三十多公裡奔四十的時速跑了;

2、被導航帶進坑裡(也許還可以考慮備一雙鞋,特別是去的地方剛下過雨,用扎帶綁在後貨架上),個人是被高德帶進去的,不知道有沒有人被百度帶過,估計有;

3、不建議穿鎖鞋;

4、夜行不熟悉的路況小心翻車,和騎友或者其他車撞了,頭盔的重要性就是這時候體現出來的 ;

5、不要對國道的路況抱太大希望;

6、運氣不好能騎到晚上十一點,特別是半路總是到處跑的;

7、屁股不舒服的時候站著騎會或者放會車就好了,或者屁股一邊不動,另外一邊靠反方向挪一挪;

8、規劃好裡程,務必到最近的城鎮留宿,車要鎖好,能推房間的裡儘量推房間裡;

9、路上出問題了不要不好意思找人幫忙,一般都還是很樂意的幫忙的;

10、有時候會有不在計劃中的意外之喜,要有發現的眼光,沒必要只騎車啥都不幹。

相關焦點

  • 單車臺灣環島行,一定要走這些自行車道
    旅行達人說,去臺灣,一定要環島騎行一次,你會遇見臺灣最美的風景。
  • 騎自行車能減壓嗎,騎行注意事項有哪些
    當工作之餘,有連續多日的假期時,單車旅行不適為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活動。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約上三五知之騎上單車可以一起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讓生活的節奏慢下來。那麼單車旅行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由於是騎單車旅行,需要根據假期長短來選擇路線。假期長的朋友,可以考慮中長途!每日騎行公裡,需要根據自己的體力來把握。
  • 騎行中的裝備——附加篇(車身裝備)
    上一期我們講到騎行中的裝備——進階篇(車身裝備以及鎖鞋),詳細地講解了一些在騎行過程中比較重要的裝備,今天來講一下一些不是必備的裝備,但是這些裝備比通常可以讓小夥伴們在騎行中更加方便和舒適。1、水壺架、水壺水壺架,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放水壺,這個東西買車時最好就趁熱打鐵,讓師傅給你裝上,基本上算是買車標配。而我們要討論的是裝幾個的問題,這個就要看自己的需求了,如果常有中長途等活動的話最好還是裝兩個,可以保證充足的水源供給,減少人體缺水的情況;若你是用來通勤的話,裝一個就可以了,有時用來放放飲料這樣。
  • 馬來西亞留學,這些東西一定要帶
    但是,東西帶的越多真的越好麼?去馬來西亞留學的同學們,千萬要注意了,這些東西不要帶!下面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去大馬留學哪些東西是不需要帶的,哪些東西是必需要帶的。留學不帶這些 1.又重又不看的紙質類書籍還記得高中那會兒,每逢放假,必須背一袋子書回去,然後全封不動,又背一袋子書回學校。
  • ...電單車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超41%電單車用戶...
    10月15日消息,美團電單車聯合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聯合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數據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美團電單車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超41%電單車...
    DoNews10月15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5日,美團電單車聯合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聯合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數據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動感單車減肥效果如何 動感單車減脂要注意什麼
    動感單車是一種能起到全身鍛鍊的效果健身器材,正確的鍛鍊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健身更加健康。動感單車是健身房中活動量最大的東西之一,很多人都喜歡使用動感單車鍛鍊身體,騎動感單車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通常一堂課能斲喪500卡左右的熱量,同時也排擠許多汗液,身段的水分流失很快,因此要及時補水。
  • 享騎電單車,國內第一家符合國標安全的共享電單車
    「如果說騎行超過15分鐘,或者要過蘇州河比較陡的線路,肯定會優先選擇騎電動車。」小王告訴記者說,他從2017年開年以來,就一直在使用一款叫做享騎的 「小綠」電單車。家住上海的小張由於家距離地鐵站有近4公裡的距離,自去年共享單車出現時,成了第一批「嘗鮮」用戶。
  • 這些戶外 摩旅 騎行風險如何應對,你一定要知道!(想要安全回家 你不得不防)
    今天小編來告訴你,想要安全回家,騎行路上這些「殺手」你不得不防!避免事故,從根本上來說,一要有預見風險的能力,二要對自身及所在團隊應對風險的能力有一個恰當的評估,三是活動參與者必須具有團隊合作精神。不管是摩旅或是單車騎行,都要注意控制騎行速度,這最騎行路上最大的殺手。
  • 把車筐當「兒童座椅」共享單車花式帶娃既違法又危險
    共享單車已成為人們都市生活中一種重要的交通形式,每天站在路邊,都會有騎著共享單車的人從身旁匆忙駛過。這些人群中,少不了一些騎著共享單車帶著孩子的家長。由於是共享單車沒有後座,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們很「聰明」地把自己的寶貝孩子放在前面的車筐裡,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讓他們站在車後輪的擋泥板上,這些畫面雖充滿溫情卻也讓人著實擔憂,為孩子的安全捏一把汗。要知道,這些共享單車的車筐上一般都註明著「限重5kg」。
  • 酷騎單車:帶你遇見最美騎行路線
    近期,酷騎單車又依次進駐無錫、武漢、臨潼、商丘、邯鄲、義烏、廣州、上海、衢州和杭州等地,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那麼這些地方有哪些適合騎行的路線呢?今天小編將尋著酷騎的腳步,帶大家踏上發現之旅。無錫—古運河線
  • 帶娃旅行?這些東西一定要帶
    只要我們提前做好功課,帶娃旅遊的樂趣還是無窮的。」小編跟這位辣媽取經,原來出門前的準備工作,就是她的秘密武器!一起來看,這些帶娃出門必備物品,你都準備好了嗎?因此,家長們出門前,一定要給孩子準備兒童專用的洗護用品放進行李箱。
  • 第一次騎動感單車要注意什麼?新手騎行怎麼調節阻力?
    對於第一次接觸動感單車的新手,我建議騎行20到40分鐘即可。 剛開始用動感單車進行鍛鍊的初學者,騎行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一般以20-40分鐘為宜,其間若是感覺疲勞,可每隔一段時間慢速騎2-5分鐘以恢復體力。
  • 單車尋夢騎行318川藏南線
    西南政法大學的陳靈潔描述著他在單車騎行路上的一次驚險經歷。不久前,他和3個舍友剛結束了暑期單車「拉薩之行」。    「當我推車走到山頂時,看見一個騎行者蹲在路邊,一動不動,似乎快被凍僵了。我給了他半塊巧克力,他也不嚼,只是用麻木的眼神看著我,面色慘白,呼吸微弱。」頭一次長途單車旅行的陳靈潔,第一次目睹這樣的場景,第一次感到死亡離自己很近。
  • 騎行大軍--單車上的時尚風景
    現如今,騎行不再只是綠色低碳的代名詞,單車也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存在。單車時尚的出現,賦予了騎行新一輪的定義。單車時尚其實由來已久,最經典的當屬赫本的單車劇照,作為時尚界的最大體積的「配飾」,在單車時尚裡,存在感極強。
  • 單人單車45小時南京騎行上海
    這個生日是個周末,周五上午還在學習,下午15:10分下課後,我就這麼帶著單車馱包上路了,不會補胎,不會拆後輪,沒有帶雨披,地圖也沒有細查,捏了捏兩腿的泡泡肉,甚至自己對自己還懷疑的情況下,我出發了。南京到句容  50KM南京的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丘陵,說實話,對於不堅持騎行的人,這丘陵路要命哦。
  • 哈囉單車在杭州超區騎行要被扣費了
    原來,哈囉單車最近根據其單車後臺「哈勃系統」中大量的用戶騎行大數據,進一步優化縮減了哈囉單車的服務區域範圍。除此之外,臨平運營區也有小範圍縮減調整,下沙區塊的運營區進行了擴大,由繞城高速延伸到鹽倉開發區附近都可以騎行。為什麼調整運營範圍?據哈囉單車杭州區負責人惠晶晶介紹,「我們是通過部分定性分析,如城市人口密度、熱點區域等維度對運營區域進行了重新劃分調整。」
  • 深圳單車青年香港環島騎行記:單車跨兩地 深港自由行
    原標題:深圳單車青年香港環島騎行記:單車跨兩地 深港自由行 「四騎士」抵達大嶼山伯公坳  單車跨兩地 深港自由行  ——深圳單車青年香港環島騎行記喻捷說:「有些單車是沒辦法摺疊的,那就把前輪拆了,因為後輪通常是固定的。」  小夥伴們剛從香港的尖沙咀地鐵站出口扛著單車出來,就被交警攔下了,「因為自行車上沒有裝車鈴,在香港被查了身份證和騎車裝備。」他們亮出學生證,說明自己是學生身份,並表明是第一次到香港騎車旅行之後,交警給了他們一次機會。「一般情況下是要罰錢的。」胡茄說。
  • 「騎行香港」偏愛單車徑上的慢生活
    地地道道的香港人會踩著單車,逃離這一份喧鬧。為此,城市的設計者也為車友們充分考慮,完善的單車路徑,沿路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騎過這些,猶生一種夢想實現的感受。慢騎南生圍,一派山光水色,騎行大埔,重新認識香港溫文爾雅的一面。騎過大嶼山幾個山頭到貝澳海灘宿營,扛著車走山路,累得崩潰最後卻看到了壯闊海景。
  • #單車遇見臺灣#一定要去臺灣騎行一次,發現最美風景
    單車遇見臺灣,發現最美風景在臺灣的日子裡,感覺臺灣是那麼近,回到大陸才明白,臺灣依然是那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