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和行李說上話了!」1月28日,乘坐東航虹橋-武漢航班回家過年的張先生,剛到達登機口,便通過東航微信小程序查詢到自己託運的行李正在裝機。能夠精準鎖定行李運輸位置,快速掌握行李動態信息,這讓託運了大包小包年貨的張先生很放心。這是今年東航為助力春運智能化出行,首次運用RFID技術為「不會說話的旅客」解鎖的一項「新技能」。
集成「行李大數據」
為進一步提高行李運輸跟蹤質量,提升旅客服務獲得感,東航率先在虹橋—武漢航線上投入RFID技術,成為國內首家應用RFID技術進行航班行李全流程跟蹤的航司。該技術最直接的好處是,能讓行李運輸數據的記錄更加及時和準確,從而形成面向旅客開放的「行李大數據」。旅客可以像查快遞一樣,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國東方航空」中,掃描或輸入自己的行李牌號碼,就能實時了解託運行李是否已經被分揀、裝機,還是已經到達。
在RFID技術推行之前,東航積極探索採用光學掃描條碼的措施,在行李收運、分揀、裝機以及卸機等關鍵節點進行數據採集,動態追蹤每件行李的運輸狀態。作為國內首家大規模實現行李全流程追蹤的航空公司,東航已在浦東、虹橋、昆明、西安等國內主要站點推廣實施動態追蹤功能,平均每天有超過8萬件行李信息通過微信小程序供旅客本人查詢。隨著RFID技術的應用,東航也將進一步提高行李數據信息的採集率和行李追蹤的準確性,實現行李信息的實時共享和精準定位,讓旅客行李有跡可循。
引領全流程跟蹤
一直以來,東航將旅客行李視作「不會說話的旅客」,堅持以客戶體驗為導向,持續探索應用新技術,努力讓行李「開口說話」。
早在2016年,東航(包含上航、中聯航)就協調機場、技術單位、供應商,開展了充分的研究和設計開發工作,以確保RFID技術有效運用在航空行李追蹤,切實提升行李運輸質量和旅客服務體驗。2018年,全面測試了RFID列印設備、RFID行李條、讀取設施、後臺數據管理平臺,以及現場操作流程。為了讓測試更具可信,自2018年9月起,分別在中聯航的虹橋-南苑、南苑-佛山航線;東上航的虹橋-武漢、浦東武漢、虹橋-重慶、浦東-重慶,以及浦東-夏威夷等航線上進行了實際運營航班的雙向測試。整個測試期間共涉及30000餘件行李,為最終RFID行李追蹤技術在虹橋-武漢航線上雙向全流程上線提供了豐實的數據和技術支持。
今年,東航還計劃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樞紐站點實現基於RFID技術的行李實時追蹤,並將同步覆蓋至國內所有分子公司航站,屆時將以RFID技術為主,以光學掃描為輔,實現精準採集行李運輸的全流程數據。
解密行李黑科技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也是當前國際航空行李管理領域最領先的技術手段。當旅客託運行李時,工作人員會將行李牌號碼、航班號、出發港、到達港、起落時間等等信息寫入行李牌內嵌的晶片中,當帶有晶片信息的行李經過分揀、裝機、到達、提取等各個節點時,這些行李數據信息就會被自動採集到後臺資料庫,從而實現行李運輸全流程的準確追蹤,提高了行李的安全運輸水平。旅客也可以通過東航自助終端獲取行李動態信息,享受高科技服務帶來的便捷、安心體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