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投入人才工作資金超50億元 打造招才引才特色...

2020-12-12 東莞日報i東莞

「東莞要以開放、積極的心態支持高層次人才在莞創新創業,推動他們的項目落地發展,切實為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解決實際問題。各有關部門及鎮街要對項目進行認真深入的研究,努力創造最好條件,積極推動研發和相關產業項目落地。」

——摘自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時的講話

科技引領,才聚東莞。人才是東莞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實支撐,東莞正全力推進人才招引計劃。今年,即將舉行的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將提供與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型、科技研究型相關的高端崗位需求269個,擬招聘人才1085多人,最高給予100萬年薪。

12月9日即將開幕的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今年將舉辦系列活動、會議和論壇,聚集各路優秀人才,積極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打造出一系列亮點紛呈的人才招引特色品牌。東莞將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投資營商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鏈條為科技創新突破、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等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最優服務。

數據統計,2012-2019年,東莞市財政實際投入各項人才工作資金超過50億元。其中,2012-2018每年具體項目支出約5億元;2019年「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正式實施,人才資金投入提升至8.34億元。

院士齊聚論道松山湖

今年以來,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東莞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基礎和支撐。前不久在東莞舉行的2020年院士峰會上,舉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發展戰略諮詢座談會,涵蓋戰略規劃、科研一線、政府高校等不同領域的眾多院士專家,為先行啟動區建設獻計獻策,共探未來。

針對企事業單位的人才技術需求,特別是為支撐東莞企事業單位創新發展,峰會還邀請眾多院士、專家 「走讀松山湖」——深入一線,走訪松山湖科學城的創新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點對點進行把脈會診,推動院企聯合攻關。

此外,院士專家走進學校、企業,開展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說、灣區企業行等活動,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科學求真求實的創新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目前,有10個合作項目就具體的合作協議在磋商中。

「東莞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域文化多元包容、務實開放,人才政策和配套措施較為完善,是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已經落戶東莞的高層次人才代表蔡金明博士說,東莞經濟內生動力強大、韌性頑強,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越的科研條件、完整的產業配套、宜居的生活環境,來東莞發展落戶,讓他很有收穫感,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東莞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自2011年啟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搭建產學研結合平臺提供高層次科技人才、智力支撐。截至目前,我市開展了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等多個產業領域的「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累計邀請100位院士來莞對接,考察近150家企業,促成院士專家團隊與近20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為企業把脈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助推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莞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的人才支撐,今年8月,由市委組織部牽頭主辦的 「創聚東莞——2020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圍繞東莞產業發展需求和規劃部署,靶向邀請到40名海內外知名高層次人才,參加東莞創新創業環境推介會、市情考察、項目路演、項目對接等系列活動。

活動中,由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代表和專家代表組成的考察組,分別到塘廈、長安等地實地考察相關領域企業、高科技產業園和創新科技平臺等,並與有技術和人才需求的塘廈科技企業代表進行對接座談,共謀合作前景,共商發展大計。

考察組就來到塘廈鎮,與堅朗五金、力王新能源、方皓汽車等數十家企業代表就技術、創新、人才等方面的需求,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這些企業多數在相關領域深耕多年,目前面臨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節點。由專家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代表為企業發展把脈、開出賦能良方,能推動企業站在更高維度、更廣的視野審視自身發展,對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考察中,高層次人才代表對長安鎮創新創業環境和人才政策給予高度評價。庫曼機器人(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彩軍說,「長安的企業與企業家很接地氣,而且長安的整個工業環境與產業鏈也非常齊全。這說明東莞產業鏈的優勢非常明顯。」深圳螞蟻工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茂林表示,他們有將近一半的供應商是在長安鎮及其周邊。參觀了長安鎮的龍頭企業,還有一些生態企業後,認為這是一個製造業資源非常豐富,同時敢為人先,創新創業氛圍非常濃厚的基地,希望進一步加強跟長安鎮的合作。

這是今年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的一個縮影。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帶來的項目路演,更是吸引了東莞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的濃厚興趣,為東莞"產學研"落地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十年校企合作互利發展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企業要長遠發展,人才是支撐。為解決企業招人難,人才求職難這一現實困境,十年來,東莞大力推行 「校企合作」模式,企業訂單工培養人才,做到需求供給無縫對接。這樣新鮮、熱門的模式,讓企業開闊了思維:不再是訂單來了才去招人,而是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資源平臺。企業參與學校專業的設置、教學,為學校提供實訓的基地;學校根據企業的特殊需求開班,為企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開發平臺。

眼下,這一創新模式累計促成7000多家次莞企、全國近1800家次院校合作洽談,逐漸成為東莞招才引才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今年,東莞校企洽談會更是從線下搬到線上,6月-11月共舉行12場直播,圍繞不同行業、企業的用人招才需求,開展不同主題直播,助力莞企攬才。畢業生遠程面試;高校教授、知名企業HR等做客直播間,為廣大畢業生放送就業乾貨和面試錦囊等,收效良好。

同時, 「雲上洽談會」通過多種形式,反覆呈現東莞城市、人文形象,校企合作洽談會的亮點與成果,突出企業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整體特質,打造「東莞品質」「東莞樣本」,提升東莞城市魅力、企業吸引力,擦亮東莞的城市名片。

文/記者 查雨霏 呂曉敢

相關焦點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熱點問答|「人才安居」篇
    今年是《東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在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即將舉行之際,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東莞日報推出「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專欄,展示我市在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平臺載體、服務環境等各方面的亮點成績和工作成效,並就一些人才政策熱點問題進行權威解答。
  • 新疆加強人才工作出新招:實施柔性引才計劃,力爭引才過萬
    加強人才工作出新招 我區新增5項重點人才工程 實施柔性引才計劃,力爭引才過萬 新疆日報網訊 記者趙志芸從自治區黨委人才領導小組第 去年我區籌措1.5億元啟動實施了「天山英才」等5項重點人才工程,今年將啟動「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新型工業化人才保障工程」「現代農牧業人才支撐」「宣傳文化重點人才培養」5項重點人才工程。 5項工程計劃選拔培養拔尖人才50名、重點領域骨幹人才1.4萬名、基層人才帶頭人4.3萬名,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100名。
  • 以才引才 雲和縣打造「招才引智」新模式
    3月9日,在浙江麗水-西安綜合性人才專場招聘會現場,雲和縣司法局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王芳看著前來諮詢的大學生,原先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現場收到了求職簡歷8份,其中大多都是部門緊缺的專業人才。當前,各地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不少地區的企事業單位紛紛「主動出擊」,趕往全國各地開展招才引智。
  • 青島藍谷:平臺「聚才」 環境「留才」
    最終,經過藍谷的牽線搭橋,山大青島校區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與即墨城建公司聯合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設立研發中心,在即墨北部工業園設立生產基地。這是青島藍谷全面優化人才環境、服務人才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
  • 減免租金 濟南著力打造精品人才公寓引才聚才
    引才聚才,保障人才安居,在濟南市委人才辦、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指導下,濟南市保障性住房服務中心通過建章立制,多渠道籌措房源,加大租購補貼力度等方式,為在濟人才提供優質的住房條件,助力城市煥發新活力。
  • 今日河南日報關注平頂山招才引智工作:人才蔚起愈出彩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人才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近年來,各地紛紛下大力氣招才引智,不惜重金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處於轉型發展中的平頂山,更是推出最具吸引力的政策、最具競爭性的待遇、最完備的服務保障,在一系列招才引智專場活動中,收穫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
  • 在上海 | 青島市城陽區"招才引智"引領開放發展 ——推介人才環境...
    引才聚才留才引領發展,創意創新創造激活動力。8月14日,青島市城陽區招才引智環境推介會暨新銳青島·2020全球高端製造創新創業大賽上海選拔賽在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順利舉行。青島市城陽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旭,青島市城陽區陽光創投有限公司、青島國際博士後創新創業園相關負責人,青島國際人才創新中心工作團隊以及上海選拔賽評審專家、參賽項目人才代表共同出席活動。
  • 宿遷招才引智集聚發展「原動力」
    時隔不到一個月,11月29日,宿遷在「四對接·江蘇周」活動期間開展宿遷(北京)人才科技系列活動,加深宿遷市與北京地區各類人才,特別是宿遷籍人才代表的聯繫對接,為宿遷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撐。一個月內奔赴兩地舉辦招才引智活動,充分體現了宿遷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極度渴求。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聚才引智」引領無棣文旅新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杜秀峰 李文明今年以來,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緊緊圍繞「服務人才、服務大局、文旅融合」的工作理念,大力實施「聚才強棣」計劃,統籌推進人才優先戰略,打造「招才引智」新高地,著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2020年高層次文化人才培養引進工作成果斐然
  • 做好「三個一」 打造鏈條式「雙招雙引」新模式
    出臺《肥西縣引才大使選聘管理暫行辦法》,分兩批聘請30多名省內外專家教授、投資機構負責人、知名企業家作為招才引智大使,發揮他們資源豐富的優勢,為縣域「雙招雙引」工作提供更多線索。近年來,對接高端人才項目50餘個,引進上海音鋒機器人股份、宏聚集成電路產業園、中亞智匯軟體科技園等20多個項目。強化正向激勵作用。結合「學幹先鋒」雲平臺,我們明確年度招才引智任務,併合理細分至各鄉鎮園區。
  • 深圳40年人才工作綜述:四方英才聚 潮湧興鵬城
    人才創新創業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率先出臺《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促使了以任正非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大力建設「創客之都」,目前聚集了超過10萬名創客;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初創期、種子期人才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市場之手加速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與湧動,迸發出來的是深圳強盛的城市人才競爭活力。
  • 「才」聚宿遷,激活發展「動力源」
    除了「雲招才」活動,宿遷市還舉辦了網絡招聘月、就業見習供需網絡洽談、特色產業專場網絡招聘等活動,累計接收高校畢業生簡歷1.6萬份,達成來宿就業意向5000餘人。   作為創新之城,面對人才緊缺的「短板」,近年來,宿遷不斷創新機制,強化黨管人才意識,健全黨管人才機制,壓實黨管人才責任,打造出了人才工作大格局。
  • 雲南祥雲:栽花引蝶聚人才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通過拓寬四大渠道栽花引蝶,為打造滇西產業中心城市、建設滇西物流樞紐、面向南亞東南亞重要國際物流港集聚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拓寬以「援」引才渠道。2019年11月,祥雲縣醫院順利通過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成為全省縣級醫院柔性引才的成功典範。拓寬以「才」引才渠道。
  • 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杆城市面向全球廣招賢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一整套的引才政策組合拳下,深圳的常住人口出現了迅速增長。2015年之前的幾年,全市年人口增量僅在8萬到15萬之間,而從2014年末到2019年末,常住人口增加了266萬,年均增長超過50萬。截至目前,深圳全市人才總量已超過600萬,其中全職院士54人,高層次人才總數近1.8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15萬人。從數據來看,深圳稱得上是受益於引才政策的贏家城市。
  • 鄭州:「龍騰十條」首發 打造高層次招才引智高地
    作為立足鄭州、輻射全省、面向國際開展科創活動的重大平臺,中原科技城集科研、孵化、轉化為一體,是推進鄭州科技創新的戰略之舉和一號工程,肩負著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引領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光榮和夢想。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350名研發人才齊聚一堂,東莞引智靠的是什麼?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
  • 焦作市舉行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中國...
    大會將重點圍繞「聚高端創新資源,助焦作更加出彩」這一主題,以我市主導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通過發布重大技術需求、舉辦專場對接活動、建設洽談會服務平臺,以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特色活動等舉措,廣泛承接聚集中科院系統研究(院)所、北京重點高校、國內雙一流高校、大院大所和知名央企、世界500強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的高端創新資源,推動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引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投融資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籤約一批科技合作項目
  • 浙江日報|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
    8月17日,浙江日報16版封底刊登文章《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發展添翼》,全文如下:衢州全力打造四省邊際人才集聚「橋頭堡」(之一)。集聚創新創業人才,釋放人才創造活力。自創建以來,創業園先後開展10批次項目引進活動,230多個海外人才(團隊)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參加申報,評審通過了125個人才科技項目,落地項目已兌現20個,累計撥付資金5280萬元。
  • 如何引才留才?雲和縣「築巢引鳳」 出臺一系列人才新政
    3月8日,雲和縣金成木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達偉收到了申報2019年度緊缺及高層次人才需求的通知。木製玩具是雲和縣的傳統支柱產業,當前,木玩產業迎來「機器換人」轉型升級時代,在本土密集型勞動力佔多數的情況下,雲和木玩企業紛紛向外借力,藉助雲和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平臺,通過各項優待政策向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伸出橄欖枝。
  • 群英聚夏都助力青海行 ——首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
    在組委會的統籌協調和引領帶動下,各地各單位也成立了專門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明確了分管負責同志和具體工作人員,建立了周統計、旬調度、月通報推進機制,確保了各項組織工作堅強有力、各項籌備工作嚴密有序。  大力推進產業引才,各地各單位緊緊圍繞本地本單位的主導產業、技術攻關、人才培訓等有針對性地對接聯繫人才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