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5年壹分:小面值銅幣,講述抗戰前夜的往事

2020-12-20 騰訊網

根據錢幣的不同製造工藝,有人把中國歷代錢幣劃分為三個時期:鑄模時期、機制幣時期、印刷時期。

中華民國25年一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一分,屬於機制幣,由當時的上海中心造幣廠製造。這枚銅幣雖然面值小,但從製造工藝來說,已經達到了新民國時期機制幣的頂峰。

民國25年壹分直徑2.6釐米,重6.3克。正面中間是古錢「布幣」圖案,兩邊是幣值「壹分」二字。背面中間是國民黨黨徽圖案,上方環寫「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字樣。大部分文章中認為布幣及幣值這一面是銅幣的背面而不是正面,我沒有查找到出處,個人認為不符合一般銅幣的邏輯,懷疑系以訛傳訛。

在銅幣的背面正背兩面沿邊均雕有回形紋。這是來自古老青銅器中的銘文,以簡樸凝練的花紋凸顯莊嚴、厚重之感,千百年來在中國廣泛流行。

總體上看,這枚銅幣鑄造優良,形制規整,工藝精美,品相完好,細節處理到位,無論是布幣圖案的應用,回紋的設計,相對以往清末民初的銅元都是一種創新,是值得收藏的精品錢幣。

這枚銅幣從1936年開始鑄造,整個鑄造時間只有4年,到1939年即民國二十八年就中止了,加上當時民間仍然大量使用舊銅幣,所以該銅幣的發行量和存世量並不算大。

而1936年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的一個分水嶺,發生了很多大事要事。

這一年,偉大的工農紅軍完成了長徵,黨中央決心聯蔣抗日、逼蔣抗日。年底發生的西安事變,成為時局轉換的重要契機,中國即將進入到全民族抗戰的新時期。

這一年,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中美兩國籤訂了《中美白銀協定》,實現中國法幣和美元掛鈎,100法幣=30美元。

考慮到強大的外敵,動蕩的時局,薄弱的根基,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當時的民國貨幣體系和經濟狀況了。

1933年以前,中國流通五花八門多種鈔票,如:中央政府紙幣,關金券,華資銀行券,外資銀行券,還有外幣、地區貨幣等不勝枚舉。同時,傳統的銀元、金條依然廣泛流通,政府實際上沒有掌握貨幣發行權,全國也沒有統一的貨幣制度。

1935年10月下旬,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使民國政府的財政瀕臨崩潰,不得不於11月3日宣布實行幣制改革。主要內容是將白銀收回,禁止流通使用,發行和使用法幣。英美等西方國家支持當時的民國政府推行這一改革,而日本則極力阻止,甚至還搞了一個「華北幣制自治」,後又在上海公然發行日元,意圖阻止中國新貨幣的發行。

1936年1月11日,南京國民政府公布輔幣條例,完成了本輪幣制改革的最後一步。這枚民國25年銅幣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當時的輔幣最小面值的是半分,其銅幣的設計與一分銅幣幾乎完全相同,只有幣值上一個字的差異。輔幣面值再往上是五分、十分、二十分,加起來一共有五種面值的輔幣。

客觀地說,此時民國的現代貨幣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隨之而來的戰爭,不可避免地造成價格飛漲、貨幣貶值,若干年後又推行了更加殘酷的金圓券改革,一分面值的銅幣幾乎失去了貨幣功能。

相關焦點

  • 民國25年壹分:小面值銅幣,講述抗戰前夜往事
    中華民國25年一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一分,屬於機制幣,由當時的上海中心造幣廠製造。這枚銅幣雖然面值小,但從製造工藝來說,已經達到了新民國時期機制幣的頂峰。民國25年壹分直徑2.6釐米,重6.3克。正面中間是古錢「布幣」圖案,兩邊是幣值「壹分」二字。
  • 民國二十五年黨徽布圖「平」字壹分銅幣
    民國二十五年黨徽布圖「平」字壹分銅幣 成交價(人民幣):69,000 簡介:民國二十五年黨徽布圖「平」字壹分銅幣一枚,KM-PnB156/CL-MG.93,布圖下「平」版,民國銅元珍品,目前所見存世僅數枚;此枚鑄造精美,保存完美無瑕,極為珍貴,PCGS SP63BN.
  •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壹分銅幣——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
    民國後期銅幣,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至民國三十八年。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 低調到被人遺忘的民國大珍銅幣
    1.珍貴的民國大珍銅幣之一:民國十八年東三省大寫大字壹分 。本人在機緣巧合下,偶然收得此枚銅幣,下面我把此枚錢幣的背景說一下:民國早期年間,由於歷年來戰事連綿,軍費消耗巨大,東三省地區經濟萎縮,市場蕭條,銅圓多被熔毀或大量外流日本等地,造成輔幣通貨緊缺。
  •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為一分,是繼開國紀念幣雙旗銅幣、中間有孔嘉禾銅幣之後的市場流通貨幣。分別由天津造幣廠、上海造幣廠和重慶造幣廠鑄造,後來又由桂林鑄造了部分帶桂字古布黨徽一分銅幣。
  • 2020最具收藏價值的民國銅元?大漢銅幣、連葉版雙旗幣重點關注
    1911年辛亥江西省造大漢銅幣中心「贛」十1911年辛亥江西省造大漢銅幣中心「贛」十文一枚,Y-411/CL-KSJ.01,中國銅元十大珍品之一,鑄行時間短暫,目前已知存世僅七枚,其中二枚分別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具有珍貴的辛亥革命貨幣史料價值,歷來受藏家高度重視;此枚為名家遞藏,保存完整,彌足珍貴,PCGS
  • 我們身邊常見的民國銅幣值錢嗎
    後因新鑄銅幣與舊制產生混淆,暫緩鑄造,而後再行鑄發的銅幣面值均與此不同。從宣統年造大清銅幣的存世數量來看,除一釐、一分有短暫流通外,其他三種面值存世數量稀少,可能當時極少量進入流通或根本就沒有發行。這些銅幣中還有厚、薄坯等不同試鑄樣品。
  • 大清銅幣、光緒元寶盡顯風採
    1902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幣試鑄樣幣1902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幣試鑄樣幣一枚,破版,因其形制獨特而備受矚目,是最具特色和傳奇色彩的銅元珍品,曾位列中國銅元「十大金剛」,為銅元愛好者汲汲追尋;拍品版式典型,製作精美,龍圖高高躍出幣面,鱗甲鋒利,版底光潔細膩,銅光溫潤,兼罕少品種與絕佳品相於一身,極其難得
  • 原來107年前的銅幣這麼漂亮,四川造幣廠是怎麼回事?
    整個幣面的字體質樸有力,平淡中帶著幾分瀟灑,麥田麥穗的圖案生機盎然,從設計角度看,是民國銅幣中的精品。民國二年就是1913年,前文曾談到的那枚「漢」字四川銅幣標註的是民國三年,很明顯兩者屬於同一時期。四川造幣廠也就是四川成都造幣廠,跟鑄造那枚「漢」字四川銅幣的也是同一個造幣廠。
  • 民國時期機制銅元——<四川銅幣100文/湖南雙旗幣二十文>鑑賞
    民國成立後,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更換代替。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有自己的圖案和特色,當時期銅幣種類繁多,主要由於晚清時期銅元和民國早期銅幣的混合使用,加上各地鑄幣廠鑄造銅幣數量非常多,種類比較雜,據統計數據可謂震驚國人,最開始本以銀幣為主幣、銅幣為輔幣,後來銀幣鑄造漸少、銅幣激增且面值變大,民國十二年以後尤甚,同時質量也下降很多,國民政府後期開始整理金融秩序,推行法幣,加上晚清時期的銅元回收重鑄,逐漸銅元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 民國四川銅幣的真實價格解析
    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幣廠奉四川軍政府之命,開模鑄造了"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亦稱"漢銅幣")。1912年(民國二年)開鑄後,軍政府鑄造的四川銅幣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徵。「軍政府造四川銅幣」發行數量較少,流通時間較短,現存數量也較少,集藏「軍政府造四川銅幣」,已成為收藏者眼中的熱門貨幣。晚清民初,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自己造幣,方便流通。這種錢幣就是「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背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社會混亂、複雜。以控制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為目的。這個錢幣是專門製造四川銅幣的。
  • 民國二十五年廣東省造五羊圖壹仙銅幣樣幣
    民國二十五年廣東省造五羊圖壹仙銅幣樣幣 成交價(人民幣):287,500 簡介民國二十五年廣東省造五羊圖壹仙銅幣樣幣一枚,CCC-18/CL-KT.29,中孔臺階版,設計頗具地方特色,製作精緻美觀,存世數量稀少,為民國銅元珍貴品種,品相完美者更為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PCGS SP63BN,目前為該公司評級紀錄第一名 來源:現收藏者於千禧年直接得自於馬定祥家族 廣東省會廣州市舊稱五羊城,故此枚銅幣正面以五隻大尾綿羊作為主圖案
  • 錢幣收藏 | 十種民國珍稀精美銅元 每種都價值不菲
    為慶祝"重九"起義勝利,特新開模式鑄造一仙銅圓.正面中間為五色旗及陸軍軍旗交叉,上邊有"大中華民國"五字,下邊環繞"雲南銅圓"四字,背面有一個內圓圈中標明幣值面額"一仙"二字及及嘉禾.整個幣型殊屬威嚴,亦示推翻帝制,萬眾歡騰之意.因"一仙"銅幣"系試鑄幣,沒有公開發行,故傳世極少.中國銅幣十小珍。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年)鑄己酉宣統年造大清銅幣。
  •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
    銅幣又稱「銅元」或「銅板」,主要流行於清末民初。銅幣鑄造時間不長,前後僅流通了五十多年,銅幣的品種有1000餘種,但其鑄造量卻相當驚人,據估計當年共鑄有萬枚以上。流傳於現在的卻很少。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為一分,是繼開國紀念幣雙旗銅幣、中間有孔嘉禾銅幣之後的市場流通貨幣。分別由天津造幣廠、上海造幣廠和重慶造幣廠鑄造,後來又由桂林鑄造了部分帶桂字古布黨徽一分銅幣。這種錢幣最典型的地方就是正面青天白日旗圖案,仿佛是一個放出萬千光芒的太陽。
  • 偶得民國江西銅幣,方寸間銘刻的歷史,應古為今鑑
    銅元中間有一個珠圈,珠圈內側按照十字布局鐫刻「江西銅幣」,正中心六瓣花。 這個正面布局在清末及民國的銅幣中很常見,主要的不同是「江西銅幣」的字體與其他銅元有明顯不同,具體作者已不可考。但很可能是當時江西軍政府要員或書法界知名人士。
  • 這些民國銅幣很值錢,快看你手裡有沒有!
    ▲直徑28.2mm 重6.7克 背面嘉禾的紋樣在民國時期已經是古錢裡最常見的紋樣,但是這是民國初期的銅幣倪嗣衝為了討好徐世昌,下令安徽造幣廠生產印有徐世昌像的開國紀念銅幣。從民國七年到十年先後一共造了三版,存世量都十分稀少。 1912年河南伍百文銅幣試鑄樣幣
  • 香林寺的民國往事
    香林寺六面寶瓶柱礎誰能想到,這曾經鳥語花香的香林寺,在進入民國之後,一度與兵甲為鄰,有了一段與抗戰、與國軍剪不斷,理還亂的民國往事……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尤其是1928年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開學以後,香林寺周邊逐漸成為軍事禁區,各類軍事機關、部隊的先後入駐佛心橋一帶,起床號代替了晨鐘暮鼓,赳赳健兒日多,六根清淨者漸少。
  • 大清銅幣等古錢幣有一枚就發達了!無論是銅圓還是鎳幣,傳世均甚稀有
    4、哈爾濱壹分軍艦圖紅銅幣(1930年)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成交價:RMB 1800000,極為珍罕,存世僅知三枚,乃銅元收藏之顛峰代表之一,極其難得。       戶部丙午大清銅幣中心「淮」字二十文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江蘇省於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開鑄銅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銅幣廠,於次年9月開鑄中心「淮」字大清銅幣,幣值有十文和二十文兩種版別
  • 「天元藏·薦」湖南省光緒元寶及民國四川銅幣套組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幾千年歷史發展下來古錢幣的形制已有上千種,朝代的不同和當代社會經濟文化都在這小小的銀幣上傳遞給了後人。但因保存不易和當時的社會原因等,也會出現外流的現象。當下古錢幣市場上較為珍貴且為藏友所稱道的,便是清代和民國的古錢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