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不經意抬頭,常能看到銀色飛機划過天際。這座城市三萬英尺的高空上,一個通達全國、連接海外的航空網絡晝夜不息地繁忙運作,架起這片土地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空中橋梁。
十年,從無到有,被譽為支線機場發展樣板的淮安漣水國際機場,生動詮釋了民航發展的「淮安速度」。
旅客吞吐量連年突破
2010年9月26日上午,北京首都機場飛來的MU5557航班在漣水縣陳師鎮境內的新機場平穩降落,淮安自此開啟了民航事業。
通航僅8個月,完成了航空安保審計,在華東地區率先完成了PBN飛行程序建設。
2012年,以99.22%的符合率通過安全審計,得分在全國已接受審計的153個機場中位居第一。
2015年1月6日,一類航空口岸開放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淮安機場成為全國第66個開放機場。
……
四季輪迴,十年彈指一揮間。時間在沉澱,普通支線機場出身的淮安機場在一次次華麗轉身。
翻開淮安機場大事記,通航十年,機場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各方面發展不斷突破,安全運行持續平穩,運輸生產快速發展,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條具有淮安特色的民航發展道路。尤其是近年來,機場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2014年12月19日,淮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萬人次。
2016年之後,隨著航線網絡布局成倍擴增,淮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接連突破100萬人次、200萬人次,邁入中型機場行列。
2018年,淮安機場口岸出入境人數首次突破10萬人次,獲評省級文明口岸。
2019年全年,淮安機場航班運輸架次突破2萬,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34.77萬人次。當年,隨著首條全貨機航線開通運行,淮安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10000噸,正式邁入貨郵吞吐量萬噸級俱樂部。
航線網絡四通八達
從剛開航時只有北京、上海2條航線,到2019年底通航39個境內外城市,包括2條國際及地區航線,基本形成連通國內重點城市、熱點旅遊城市及東南亞地區的通達便捷航線網絡。十年間,淮安機場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航空市場開拓之路。
十年來,淮安機場的航線網絡日臻完善,通達性越來越好。
2015年,淮安機場一類航空口岸正式開放。
特別是2015年11月7日,淮安至臺北直達航線開通,讓在淮臺商與家鄉的距離縮短至2個多小時。
2018年9月,淮安機場加入東部機場集團,運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淮安機場旅客輻射範圍覆蓋蘇北(宿遷、連雲港、鹽城)、魯東南(臨沂、棗莊等)、魯西南(日照等)以及皖北地區,向著區域性中心機場的目標邁進。
基礎設施跨越升級
十年磨劍,淮安機場經歷了築基布網的初始階段、客流猛增的快速發展階段,2018年左右步入以引領淮河生態經濟帶、輻射長三角為全新定位的轉型發展階段。這對淮安機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9年,淮安航空貨運樞紐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一體化規劃綱要》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這為淮安發展樞紐型經濟、打造經濟新的增長極提供了契機,同時,淮安機場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2018年4月26日,淮安機場二期擴建飛行區工程竣工並投入運行,可滿足開通國內所有城市航線的需求。與此同時,三期建設開始謀劃。
據介紹,經過積極爭取,淮安機場總規修編、三期建設規劃和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總規修編計劃年內完成,航站樓改擴建工程預計在今年12月15日前主體竣工,三期建設明年啟動。
按照設計,至2020年底,淮安機場航站樓可滿足年旅客300萬人次保障需求。三期建成後,現有飛行區跑道將延長至3600米作為平行滑行道,西側將新建一條3600米跑道。新建航站樓約8萬平方米,新建貨運庫面積約5萬平方米。
未來,淮安機場將分三步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十四五」期間,將重點放在硬體打造、築巢引鳳;到2030年,航空貨運樞紐雛形初現,年旅客吞吐量7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萬噸,成為省內較大機場;遠期到2050年,年旅客吞吐量1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
回眸淮安機場的跨越之路,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不僅是淮安機場發展成績最有力的註腳,更開啟了淮安機場一個嶄新的未來,成為淮安機場發展的又一個裡程碑。
如椽巨筆擘畫新藍圖
「淮安可以考慮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與徐州、連雲港形成三角支撐,實現鐵路、港口、航空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同時對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聚合發展。」2018年2月22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第七期縣委書記工作講壇上提出淮安建設東部沿海航空貨運樞紐的構想。這一年,淮安機場全年累計發送旅客151.63萬人次,貨運吞吐量6286.02噸,已是名副其實的「支線樣板機場」。
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的《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一體化規劃綱要》和國務院批覆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寫入了省委、省政府《關於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
緊扣上位規劃和航空貨運樞紐新定位,淮安機場也快速啟動了《淮安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根據規劃,到2030年淮安航空貨郵和旅客吞吐量將分別達到25萬噸和750萬人次,成為富有生機活力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貨運中心;到2050年,貨運航線覆蓋國內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大洲節點性貨運機場。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淮安機場將成為蘇北乃至整個東部沿海地區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新引擎。
落子如飛下好先手棋
發展航空樞紐經濟,機場自身發展的規模和運行品質是基礎。作為國內支線機場,通航以來,淮安機場安全運行持續平穩,運輸生產快速發展,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投運後,飛行區等級達到4D,航空貨運綜合區達6600平方米,其中國際貨站1000平方米,可滿足貨郵吞吐量1.3萬噸。
2018年9月,東部機場集團宣布成立,將淮安機場定位為以貨運為主,解決了區域機場同質化發展的問題。從東部機場集團到淮安機場,上下一心,共同按下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的「快進鍵」。
2019年7月9日,淮安—西安全貨機航線正式通航,標誌著淮安機場有了首條全貨機航線,為淮安及周邊城市融入「一帶一路」架起了空中廊道,邁出了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的新步伐。
2020年6月6日,一架滿載快件的貨機從淮安機場起飛,一個多小時後抵達鄭州,淮安機場運行的第二條全貨機航線成功完成首航。
隨後,淮安至福州「順豐全貨機航線」開通,9月26日淮安至深圳全貨機航線通航……一年一大步,在淮安機場,全貨機的身影越來越多,航線越織越密。
2019年,淮安機場貨運吞吐量突破1萬噸,在全國238個機場中排名第57位,較2018年前進10位。
為配合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淮安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8月19日,淮安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開工。今年底投入使用後,航站樓總面積將達到1.76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使用需求。同時,更大規模的三期改擴建項目也將根據總體規劃編制情況適時啟動。
與此同時,淮安機場國際貨運事業今年也邁出了關鍵一步。2019年,淮安機場投資400餘萬元完成了國際貨站監管場所改造升級,2020年1月通過了南京海關驗收,5月完成了貨站信息化建設,具備了開展國際貨運的基本條件。下一步,淮安機場將繼續完善口岸功能,申報建設冰鮮、水果等指定口岸和推進建設快件監管中心等。
乘風借力展翅再高飛
2010年,隨著機場通航,貨運業務也隨之啟動,從最初的輔倉帶貨到如今大容量的全貨機運輸,淮安機場貨運量每年以30%以上的增幅快速攀升。
江蘇錦天航空服務有限公司2016年開始與淮安機場開展業務合作,得益於機場的良好服務保障,業務量逐年攀升,2019年共運輸各類貨物600餘噸。
目前,全國快遞企業前十強均在淮安建立了區域分撥中心,淮安機場已成為國內物流產業鏈上的重要節點。特別是隨著淮安機場貨運能力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淮安機場。
去年以來,淮安先後赴中通、蘇寧集團、中國郵政航空公司、京東集團、韻達集團等開展40餘場招商對接活動。今年初,淮安與寶能集團達成合作共識,重點在機場建設、航空樞紐布局及業務模式搭建、空港新城開發建設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打造產城融合、產融結合、航空元素鮮明的國際化航空產業新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淮安機場既積極開展航空貨運企業招商,又同步推進貨源組織工作,先後爭取順豐快遞、天天快遞、申通快遞等快遞公司恢復深圳、哈爾濱、蘭州、重慶、貴陽、成都等航班快件運輸;大力開展經南昌、長沙、西安空空中轉運輸;大力開發進港貨物,新增了重慶、貴陽、廈門至淮安的鮮花和蝦苗運輸。上半年,淮安機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24.28%,呈現逆勢增長勢頭。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站在新的起點,淮安機場將以十年的傳承和積澱,憑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的東風揚帆起航,書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