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民間信仰中的「四大神山」,和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並駕齊驅

2020-12-09 舒放的後花園

山神崇拜,是一種全球範圍內的現象。對於我們人類的先民而言,山頂,是距離天最近的地方。而攀登不易,自然認定有神靈守護,那些得到青睞的人才有資格到達山頂接受啟示。

世界幾大宗教所記載的重大事件,地點也莫不與山有關,如靈鷲山、西奈山等。在各民族的民間故事傳說和有關「史前文明」的考證裡,不管是從天上盜來的火種還是上一個文明留下的火種,均是被高山上倖存的人們保管,最終文明得以延續。

山,本就因其高峻而彰顯出地位。

我國漢藏民族都有將山人格化的傳統,也就是每一座山都有山神。這種民間信仰由於藏漢兩大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軌跡道路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現狀。尤其是漢民族,由於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孫大聖動輒就將山神、土地拘來,拿起金箍棒就要打,使得包括山神在內的這些地方神祗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人們對待龍王的態度也有著這種矛盾心理。一方面,久旱無雨時獻上祭祀犧牲,求龍王降雨;而到了正月元宵節,又舞龍燈,龍又成了人們娛樂的對象。

藏民族則不同,自遠古以來對山的崇拜一直延綿至今。

山神崇拜遠早於佛教在雪域的傳播和生根,但並不影響兩者之間的共存,乃至融合。對於藏民族而言,山神都是佛教的護法神,這樣,在鎮守一方,拱衛家園的職責之外,山神也肩負護佑佛法的重任。這樣一來,人們對山神的崇拜更加虔誠。

對於藏民族這種兼容吸納不同神祗系統,最終歸於藏傳佛教信仰體系的民族心理,有人不甚理解。其實這是沒有換位思考:我們漢民族同樣也是如此。城隍、土地乃至一個村落(村社)的保護神,在佛教傳入中原之後,仍然具有一席之地。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最原始原生態的信仰體系,在外來信仰建立主導地位之後,兼容共存是一種必然。

在藏區每一座山都有山神。山神有大小之分,主要取決於守護範圍。不論大小,這些山的山神,都是當地藏族人民的崇拜信仰的神。這些山神自古以來都有自己獨特的形象和精神指向,共同構成了藏區山神崇拜。

而在整個大藏區,被所有藏族同胞所接受的有「九大神山」之說,依據藏民族古老傳說這九大神山,是世界形成的九大神山,分別是:沃德鞏甲山、念青唐古拉山、蛟卿頓日山、雪拉居保山、修喀惹山、雅拉香波山、覺沃月甲山、乃欽康桑山、阿尼瑪卿山。

對九大神山,各種資料的記載略有出入,又或者是因為音譯中採用不同漢字所造成的的結果,如另一版本為:雅拉香波,念青唐古拉、庫拉崗日、諾吉卡瓦桑布、阿尼瑪卿、跤卿頓日、崗巴拉傑、雷拉居保、覺沃月甲;此外還有其他不同版本。

這九大神山裡,又有著「四大神山」之說。這四大神山,是藏民族民間信仰體系中分處(西藏中部)東南西北四方的神山,是護佑整個藏區的大神山,和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不同,這需要我們了解掌握。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是指:(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峰、(岡底斯山)岡仁波齊峰、阿瑪尼卿山和尕朵覺沃山。

民間信仰中的四大神山,分別是:東方沃德鞏甲神山南方庫拉崗日神山、衛藏地區雅拉香波神山、北方(羌塘)念青唐古拉神山

東方沃德鞏甲神山
沃德鞏甲山神:沃代貢傑雪

沃德鞏甲神山

沃德鞏甲山被譽為眾山之父。其山神名為「沃代貢傑雪」,因為根據傳說他是八位山神的父親,統稱「世界形成之九神」。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九大神山。

西藏的山神,形象絕大多數都為騎馬,手持利器的戰神模樣。沃代貢傑雪騎白良駒,手持弓箭,周身有紅色火焰圍繞。

庫拉崗日神山

庫拉崗日山處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主脊線上,整個雪山由三座高峰組成。庫拉崗日的山神名稱和圖片資料經查閱均未能獲得,有待日後完善。

雅拉香波神山
雅拉香波山神

雅拉香波神山

雅拉香波山神騎黃驃馬,手握長矛。全身繚繞吉祥雲朵。由於雅拉香波神山地處山南境內,因此與整個藏王世系和古代雅礱部落的最終形成和發展有著直接關係,代表犛牛圖騰。藏民族有著犛牛背上的民族之稱,由此可見雅拉香波神山的地位。

念青唐格拉神山
念青唐格拉山神

念青唐古拉神山

念青唐古拉山位於藏北羌塘草原。山神與山同名,坐騎為青白色寶馬,祥雲環繞。在四大神山中,念青唐古拉最具浪漫色彩。相傳,念青唐拉山和不遠處的納木錯是一對生死相依的戀人。

古老傳說中,念青唐拉山神最初是一位雹神,是龍族中的「巨蟒」,同時也是財寶的守護神。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四座巍峨雄壯的神山,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被藏族視為神山,每年都有大批朝聖者前去虔誠朝拜。岡仁波齊: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遊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溼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阿尼瑪卿山:我們藏傳佛教四大神山,PK過明教四大法王
    小明:明教四大法王我聽過,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金毛獅王、紫衫龍王、青翼蝠王和白眉鷹王。可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嘛……青翼蝠王大藏子:哼,孤陋寡聞,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在我們藏族人眼裡無比神聖尊貴,爾等小學生竟然無知至此。
  • 藏區四大神山,神秘度最高、曝光度最低神山,每年轉山者僅200人
    青藏高原的山無一不雄偉高聳,那些鍾愛大山之人喜歡把高原藏區的山統稱為「神山」。而在藏傳佛教中,真正堪稱「神山」的一共有四座,它們是阿尼瑪卿、尕朵覺悟、梅裡雪山和岡仁波齊。四大神山中的三座都在214國道的沿線區域,所以我們自駕遊也會去到其中之一。
  • 這四座風景絕美的雪山,還被稱為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
    岡仁波齊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北部,海拔為6656米,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誌,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梅裡雪山滇藏邊界上的梅裡雪山,海拔6740米,是橫斷山系中一座景色秀麗的雪峰。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雲南境內最高的山峰,被稱為太子雪山。當地藏民稱它是"雪山之神"。
  •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是一座神山,引來無數的信徒前來朝拜。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車子在路上慢慢地行駛,我們靜靜地欣賞著對面瞬息變化的梅裡雪山美景。此時無聲勝有聲。
  • 去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尕朵覺沃神山,撒個歡兒
    這次旅行有兩大神山是重中之重,不過轉山在冬季來說就免了,我心想我只要遠遠地見到它們倆就夠了。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西藏阿里的岡仁波齊,雲南迪慶的梅裡雪山,青海果洛的阿尼瑪卿和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岡仁波齊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公認的神山,也是旅行者們大多都知道來此轉山的一座神山。這兩年來《岡仁波齊》講述的朝聖的故事更是將藏族人朝拜與轉山的一些修行信仰展示給了更多的人看到。梅裡雪山,又或者稱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是雲南第一高峰,山腳下的雨崩村也是很成熟的徒步路線。
  • 離高速公路最近的神山和冰川,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阿尼瑪卿
    我是寂寞追風旅行記,一個深度自駕旅行者,持續分享自駕旅行的線路、攻略、風光和人文歷史。歡迎關注,謝謝!單車三人,途徑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四省,全程27天,行駛一萬一千公裡。,規範了管理,禁止攀爬神山和冰川。
  • 為何藏地多神山聖湖,而漢地卻鮮有這種稱呼?最早跟佛教真沒關係
    到藏區旅遊,總會遇到幾座神山,而伴隨神山的總有聖湖:比如遍布整個藏區的四大神山和八大神山,以及西藏的三大聖湖。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神山聖湖,可謂抬頭皆神山,處處有聖湖。我們先來看看藏區最著名的那些神山和聖湖。
  • 中國藏民心中的四大神山,尤其第1個,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中國藏民心中的四大神山,尤其第1個,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一、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北部,海拔6656米,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 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巍峨雄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阿尼瑪卿山,這座山雄偉壯觀,由砂巖、石灰石和花崗巖組成,由13座山峰組成,平均海拔5900多米,最高的山名叫「瑪沁保木拉」山峰,呈之字形,由於地勢高,氣候多變,以冰峰為主。岡仁波齊:在很多宗教中都是聖山,梵語叫吉羅娑山。岡仁波齊的北麓是印度河上遊石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於山上;印度教認為山是溼婆的居所,是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這座山是它的祖先裡沙巴納查得道的地方,而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金剛的居所,代表著無邊的幸福,這裡常年有很多翻山的信徒。
  •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岡仁波齊,如同一條巨龍
    岡仁波齊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崑崙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 藏區八大神山,「無法」攀登的秘密及它們背後的迷人傳說
    藏族神山、聖湖崇拜信仰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雪域聖地宗教文化淵源流長的發展歷史和藏民族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也展現了人類追求嚮往與大自然、與世間萬物和睦相處的美好意願,是藏族人以崇高的信念和虔誠的心向自然萬物傳達一種純真的情、一種真誠的愛。
  • 中國四大神山,巍峨與莊嚴同在,神聖和神秘共存
    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遊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溼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
  • 藏區八大神山,你知道幾個?
    從藏文典籍上來看,一般有四大神山和八大神山之說。   岡仁波齊(西藏)、卡瓦格博(雲南)、阿尼瑪卿(青海)、尕朵覺沃(青海)——「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喜馬拉雅(西藏)、雅拉香波(西藏)、苯日(西藏)、墨爾多(四川)
  • 絨布寺:神山的呼喚
    在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中,珠峰和左右兩側的四座高峰被譽為「長壽五姊妹」,即五位女神,而珠峰是處於中間的「第三女神」、「祥壽神女」。在藏傳佛教繪畫中,代表珠峰的女神一襲白衣,騎一頭白獅,右手高舉一柄黃色九尖金剛杵,左手捧一大長寶瓶,俊秀神武。絨布寺便在「祥壽神女」身旁,由此可見絨布寺在藏傳佛教信眾心中特殊的地位。藏民對於神山乃至聖湖的崇拜自古有之。雪域高原氣候變化無常。
  • 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帶您走進美麗的梅裡雪山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個藏傳佛教的四大深山之一,就是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的交匯地帶的怒山山脊上的「梅裡雪山」。梅裡雪山北連西藏的阿冬格尼山,其南面是碧羅雪山。梅裡雪山除了是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山之外,還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的地方,當然梅裡雪山最佳的旅遊季節是在10~5月的冬春季節,這個時候也是最適合前往梅裡雪山的時候,如果您是佛教信仰者或者是旅遊愛好者,那麼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美麗的梅裡雪山吧。
  • 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梅裡雪山
    今年為藏曆羊年,是梅裡雪山的本命年,在藏族人的信仰中,在其本命年轉山功德更大。因此,今年是梅裡雪山轉山的大年。 梅裡雪山位於雲南德欽,在藏族人的心目中,它是藏族聚居區八大神山之一,而且是唯一的雄性神山。在這裡,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人稱「太子十三峰」。 到德欽梅裡雪山轉山,已經成為藏傳佛教虔誠信徒的必修功課,每年都會有很多虔誠的信徒來參加。
  • 四大神山,心靈更遠的地方
    神山,那些藏族同胞頂禮膜拜的大自然之神,身居高原、人跡罕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神山所在的區域,幾乎與世隔絕。最初,我們大多數人對他們的認知,僅僅是教科書上的零星介紹。而揭開他們神秘面紗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旅遊和登山探險者,他們為此帶著朝聖的心態、執著的信念,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中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亞拉雪山,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
    亞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犛牛山),系中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的交界處,海拔5884米,與它西北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亞拉」在藏語裡的意思是「捨得」,理解為亞拉雪山是一座代表犧牲和奉獻的神山,是八美地區的保護神,不容褻瀆。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阿尼瑪卿山神應眾神之請而捨得讓自己的大兒子來到了亞拉雪山。亞拉神山的周圍,分布著大小數條溝壑,風光秀麗,山裡有很多的溫泉,絕大多數是「貝魯扎那」,意為「伏藏的溫泉」。
  • 國內正在消逝的美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就在西藏!
    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娛樂見聞文章字數|763字,閱讀約2分鐘生活中,我們總是糾結於什麼時候出去玩,是等到錢夠了再出去玩,還是趁著下班後的煩躁他們總是在矛盾中思考。他們不妨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假,來一次不一樣的旅行。矛盾之間,有些美景離我們越來越遠,有些美景正在消失。所以,如果你不想後悔,還是趁著年輕的時候,去看一看中國的山山水水吧。今天小編要說的景點是中國的一個不一樣的景點,可以說是中國逐漸消失的人間天堂。這個景區就是梅裡雪山,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