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家上市險企」衝刺之旅按停止鍵 發生了什麼?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劉益謙「碰壁」?天茂終止吸收合併國華人壽,第六家上市險企按下暫停鍵,發生了什麼?

「第六家上市險企」衝刺之旅按下停止鍵!

5月26日晚間,天茂集團公告,終止吸收合併國華人壽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根據此前規劃,天茂集團本擬通過向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除天茂集團外其他全部股東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以及支付現金的形式吸收合併國華人壽並募集配套資金。股份吸收合併完成後,國華人壽將整體登陸A股市場,正式成為A股第六家上市險企,也將成為首家在國內上市的中小型保險公司。

但隨著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股東對公司估值和股份發行價格產生異議,該吸收合併項目最終終止。

部分股東對股份價格、估值提出新意見

劉益謙被譽以「資本獵豹」、「股市大鱷」、「法人股大王」,金融版圖覆蓋投資、保險、證券等多個領域。其中,作為實際控制人,天茂集團是劉益謙資本布局中的重要一子,其中尤以國華人壽為核心資產。2016年7月,天茂集團由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變更成「保險業」。

國華人壽成立於2007年11月,總部位於上海,註冊地湖北武漢。法定代表人為劉益謙,經營範圍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

目前國華人壽的股東共有7家,天茂集團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1%,海南凱益、上海博永倫、寧波漢晟信、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資管等6家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5.0478%、13.9083%、9.4653%、9.2150%、1.1363%和0.2273%。

2019年8月20日,天茂披露了《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暨關聯交易的停牌進展公告》,8月26日晚正式公布了吸收合併國華人壽交易預案。

根據預案,天茂本擬通過向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股東海南凱益實業有限公司、上海博永倫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漢晟信投資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向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國華人壽。

彼時,由於交易的審計和評估工作尚未完成,交易價格和發行股份數量未披露。8個月後,正是由於股東對交易價格意見不一,該計劃最終流產。

關於本次資產重組終止的原因,天茂稱,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擬對標的資產加期審計至2019年12月31日,重組的評估基準日變更為2019年12月31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歷時較長,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期間,外部資本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部分交易對方對本次重組的股份發行價格、標的公司估值等核心條款提出了新的意見,交易對方無法在原定計劃時間內與本公司就此達成一致。

天茂於2020年5月26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第八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終止吸收合併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議案》。

天茂稱,經審慎討論,認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在時間上存在不確定性,預計無法在原定計劃時間內完成。為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國華人壽持續高增長

今年以來的資本市場震蕩中,保險股表現不佳。截至5月26日收盤,保險指數已跌去了17.58%,同期上證綜指下跌6.67%,保險股跌幅遠超大盤。

雖然保險行業整體估值有所下降,但對於劉益謙來說,國華人壽是天茂主要優質資產,自然是不願意低於預期「賤賣」股份。

劉益謙曾表示,做保險與簡單投資不一樣,是作為產業來經營,就天茂集團來說,未來將全力以赴做好壽險,關注怎樣把壽險做好做大。

相較處於調整周期的財險業,身處壽險軍團的國華人壽近年來經營表現十分優異,自2014年進入盈利期後,每年淨利潤均超10億元,近三年均超過20億元。截至2019年末,國華人壽未分配利潤已達83億元。該公司2019年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國華人壽2019年實現保費收入376.96億元,同比增長9.18%,實現淨利潤22.16億元,同比增長7.8%。

今年一季度,國華人壽實現淨利潤7.46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7.64%,較上年增加16.21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54.83%,較上年增加15.81個百分點。

對於國華人壽來說,上市有利於其利用資本市場拓寬補充資本來源、擴大品牌影響力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此次天茂終止吸收合併國華人壽,意味著上述規劃不得不擱置。

5月26日晚公告顯示,天茂承諾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未來相關計劃會否重啟,尚不得而知。

談及保險業發展前景和國華人壽未來業務布局,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去年8月底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近兩年壽險業調整比較大,但壽險業發展潛力仍然十分巨大,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壽險新業務增長放緩是結構性放緩,主要是儲蓄型保險增速在變慢,實際上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類險種是大幅增長的。

其次,民眾的保險保障意識正在覺醒,主要表現在民眾逐漸從被動消費保險轉向主動消費保險,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推動了保險意識的覺醒。例如,相互保在半年多時間裡會員數達到8000萬,雖然這些參與者並不一定了解保險,但他們有健康保障意識,向商業保險轉化的潛力很大。

具體到國華人壽業務布局,付永進表示未來發展總基調是「穩規模調結構」,著力發展三大渠道:銀保渠道、網際網路渠道、個人代理人渠道。

付永進表示,雖然個人代理人渠道將來會面臨網際網路渠道的挑戰,但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理人仍是銷售長期保障型價值產品的重要渠道。國華的方式是銷售專業化,即通過旗下的華瑞保險銷售公司來開展業務,並將該銷售公司打造成一個獨立的銷售平臺,不止賣國華產品,也賣其他公司產品。

相關焦點

  • 四大上市險企曬薪酬 新華保險人均26萬排首位
    近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完成了2017年年報的披露,國內四大上市險企的員工薪酬逐一揭曉。根據年報數據,去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是新華保險26萬元,最低是中國太保17.36萬元。同比上漲8.42% 四大上市險企平均年薪20.8萬 根據A股四大上市險企發布的年報數據,201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公司的當期職工合計人數為58.78萬人,薪酬總額約1223億元(2017年職工薪酬+期末應付薪酬-期初應付薪酬),由此計算,四家公司的人均薪酬約為20.80
  • 10家中國險企入圍財富500強新榜:9家排名上升 1家降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10家中國險企入圍財富500強新榜:9家排名上升,1家降10家中國險企再度入圍《財富》世界500強。8月10日,2020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與去年相同的10家中國保險公司上榜。就排名情況來看,9家保險公司均有所上升,僅1家公司排名下滑。《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以公司年度收入和利潤為主要評定依據。
  • 39家險企擴展責任保障新冠肺炎;四大上市險企2019年盈利近1200億元...
    本周要點__熱門資訊人身保險精算出新規,保障類產品最高將降價5%國壽等39家險企擴展保險責任為新冠肺炎理賠平安、人保、泰康等險企為李文亮醫生啟動專屬理賠眾誠保險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持股上限佔總股本約5%險資動態2019年險資權益類投資額同比增26.8%百億險資抄底入市,多家險企下發指令不能淨賣出業務動態
  • 2013保險廣告費:四上市險企共花104億元做廣告
    原標題:2013保險廣告費:四上市險企共花104億元做廣告   中小公司增幅比大公司高   部分處於虧損狀態險企,也大手筆投放廣告   隨著非上市險企年度業績報告的披露,絕大多數保險公司2013年的各項支出指標也已出爐。
  • 四大上市險企半年報出爐 壽險公司淨增明顯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截至昨天,四家上市保險企業半年報已經全部出爐,上半年哪家保險企業的盈利能力最強?下半年各險企又會投資哪個方向?我們一起去各家險企的業績發布會看看。上半年四家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從淨利潤來看,中國平安上半年達到647.70億元;中國人壽為164.23億元;新華保險57.99億元;太保集團82.54億元。從淨利潤增速來看,新華保險最高,為79.1% 。各家險企均表示,下半年將穩定目前權益類投資的佔比,並選擇結構性機會進行資產配置。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對外開放「加速度」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且以中小險企為主,萬能險是「彈藥」;2016年險資舉牌次數大幅下滑,僅12起。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更趨平穩,均為11起,偶有中小險企。也有人會問,為何中小險企不舉牌了?根本原因在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沒落。
  • 增額終身壽險走紅 平安等12家險企扎堆推新品
    ,先後有12家公司扎堆推出多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見表1。從外部因素來看,監管收緊4.025%終身年金產品,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低於120%險企停止銷售 2019年年初,為防範利差損風險,銀保監會逐步收緊相關產品的發行和銷售,在監管窗口指導下,14家保險公司在2019年底停售了4.025%的終身險。
  • 險企股權變動頻繁 年內變更事項已發生33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冷翠華險企股權變動,往往會對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險企股權變更事項已達33例,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2家、人身險公司7家,部分險企將近一半的股權易主,多家險企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向三分之一集中。
  • 五大上市險企前兩個月保費逾6700億中國人壽領跑
    3月13日晚間, 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相繼發布1-2月保費收入,至此五大上市險企前2月保費收入公布完畢。據中國財富統計,五大上市險企前2月總保費收入合計6719.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3%。
  • 上市險企前8月保費:半數險企兩位數增長 平安仍領跑
    截至昨日,滬港兩地十家上市險企(含西水股份、天茂集團)今年1-8月保費收入已全部披露完畢,十家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883.92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再保險、天安財險(西水股份)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超10%;國華人壽(天茂集團)成為唯一一家保費收入下滑的公司,保費收入同比減少19.20%。
  • 2019上市險企薪酬大曝光:平均21萬元,友邦黃經輝7000萬領跑
    來源:慧保天下2019年各家上市險企的年報已披露完畢,除了大家最關心的業績外,各公司高管和員工的薪資也隨之亮相,在2019年淨利潤方面,平安以日賺4億元拔得頭籌,薪資方面又是孰高孰低呢?2019年上市險企平均薪酬21萬元,員工數量整體下降1.27%據『慧保天下』梳理,2019年上市保險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為21.54萬元,同比增長13.36%。
  • 四大指標解碼上市險企2013年報:綜合成本率升至99.8%
    隨著3月31日中國太保發布年報,A股及H股6家大型上市險企2013年報全部亮相。  年報顯示,經歷了2012年利潤的普遍下滑後,受投資收益大幅提升影響,2013年上市險企業績出現大幅回升。
  • 多險企因營銷員朋友圈誤導被罰培訓現「監管背鍋」
    超10家險企因營銷員朋友圈誤導被罰 「監管背鍋」竟出現在險企培訓材料中。險企通過朋友圈銷售誤導受到監管處罰又增一案例。實際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以來,有超過10家險企(含個人)因在朋友圈(微博、微信等)發布誤導內容被處罰,其中,今年以來已有4家險企因次被罰。
  • 這家日本險企在中國找新的成長支柱(走進外資險企)
    編者按: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上海市場已整整28年,值此金融開放按下加速鍵之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時,《國際金融報》攜手《保險一哥》,走進紮根上海多年的外資保險公司,聽他們講述不一樣的開放故事。如積極參與航運保險產品報備制、中英文條款直接採用、航運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等重要政策的研究探討,協助舉辦首次國際海上保險聯盟亞洲論壇,配合上海保險交易所共同實踐日企財險再保險交易區塊鏈等。他坦言,東京海上是一家全球化保險公司,但僅將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積累的經驗拿到中國來運用並不會順利,保險產品具有地域差異大的特點。
  • 191家險企監管主體劃定 六成由屬地監管
    1月12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人身保險公司監管主體職責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91家人身保險公司劃分為銀保監會直接監管和銀保監局屬地監管兩類。這是繼去年7月銀保監會對87家財險公司和13家再保險公司完成監管主體職責改革後的跟進。
  • 中企承建越南河內垃圾發電項目按下「快進鍵」
    中企承建越南河內垃圾發電項目按下「快進鍵」人民網河內5月7日電(記者 劉剛)由中企承建的越南首都河內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積極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項措施的同時,按下「快進鍵」,全力打造城市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工程。
  • 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 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
    原標題: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970萬退出1月16日,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正式開業,系我國第一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 2019.7.22|中國險企10家入榜世界500強;人保吉分車險違規被罰101萬...
    今日要點  金融開放「新11條」保險佔4條 激發行業活力  2019《財富》世界500強發布,中國險企10家入榜  國壽集團上半年總營收5408億 業績改善明顯    2019《財富》世界500強發布,中國險企10家入榜  財富中文網於北京時間2019年7月22日與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 長期護理險是什麼意思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
  • 多家險企布局海外醫療保險:服務高端客戶 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瞄準海外醫療大蛋糕,越來越多的險企開始布局海外醫療險。大童保險服務與國際醫療機構HCA Healthcare UK(以下簡稱「HCA」)1月16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大童保險二次診療、海外就醫以及專屬高端醫療產品創新研發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