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970萬退出
1月16日,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正式開業,系我國第一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在此之前,友邦保險發布了「分改子」方案,新設立的友邦人壽有望成為我國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外資保險資管公司的數量也在迅速擴張,第4家外資保險資管招商信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獲批籌建。
圖片源自網絡
外資「來勢洶洶」的另一面,2019年的國內保險圈依舊資本湧動。一方面多家上市公司發公告稱擬籌建保險公司,另一方面因為聚焦主業、籌建進度慢於預期等原因,也有公司退出險企的籌建計劃。
在外資摩拳擦掌、行業競爭激烈、監管仍舊趨嚴的今天,保險牌照是否還具備吸引力?專家表示壽險和財險牌照仍然具備高含金量,對於發起股東而言在業務的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方面也有所助益。
中路股份參與籌建壽險被告知3年前已出局
2019年,有多家上市公司因為聚焦主業、籌建進度慢於預期等原因終止參與險企籌建。
2018年9月,淮北礦業董事會同意參與發起設立國元農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元農村人壽),淮北礦業擬出資2億,持股20%。
2019年7月,淮北礦業擬終止對外投資國元農村人壽。公告稱,根據《安徽省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省屬企業投資應堅持聚焦主業,嚴格控制非主業投資,提高投資回報水平」,為進一步聚焦煤炭主業,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促進公司健康長遠發展,淮北礦業決定不再參與投資設立國元農村人壽。
也有一些發起人因遲遲等不到結果而放棄。
2016年9月, 7家公司籤訂協議擬發起華商雲信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商雲信保),註冊資本20億元,物產中大、二三四五、永興材料3家上市公司分別認繳出資4億元、4億元和3.6億元,持股比例為20%、20%和18%。此外,上市公司萬豐奧威的控股股東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0%。
(圖片源自物產中大公告)
2019年7月,發起人除浙江榮大招標有限公司外,其餘均退出發起設立華商雲信保。二三四五曾在半年報披露稱,退出發起設立子公司系因「華商雲信保籌建進度慢於預期,目前尚未取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設立批准。」
時隔三年,此時抽身並非全身而退。永興材料2019年半年報稱,其曾按照認繳出資額的2%即720萬元墊付了華商雲信保前期開辦費用,在2019年6月僅收到了150.85萬元的開辦費返還,其餘569.15萬元進行了全額計提壞帳準備。二三四五亦在半年報中對華商雲信保的8000萬元其他應收款計提了400萬元的壞帳準備,與永興材料合計計提金額為969.15萬元。
(圖片源自永興材料2019年半年報)
(圖片源自二三四五2019年半年報)
還有的發起人在經歷了類似的漫長等待後,選擇重新出發。
2016年3月,海峽股份公告稱擬議4500萬元自有資金投資參股設立南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南華財險),持股3%。公告顯示,南華財險擬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包括公司在內的十家省內外大中型企業發起設立。
2019年1月30日,海峽股份發公告稱,「鑑於近期申報工作在政策層面與股東層面發生了諸多變化,部分原發起人股東由於自身經營或政策變化申請退出」。
根據公告,南華財險進行了股東結構調整,同時名稱更改為海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華財險),重新向銀保監會遞交申報材料,海峽股份的出資和持股都不發生改變。
截止2019年6月末,海華財險設立事項尚未收到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覆。
有的公司歷經多年等待,等來的卻是一場「烏龍」。
2015年12月,中路股份發公告稱,擬投資2億元參與發起設立壽險公司,股份佔比10%。根據公告,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持股20%,為該壽險公司第一大股東。
2019年5月,中路股份收到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問及該壽險公司的籌建情況。中路股份在收到問詢函後與籌備組聯繫溝通,籌備組工作稱,因中路股份的出資能力不滿足對保險公司發起人的要求,已於2016年8月重新籤署了《南華綠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上報了原保監會,中路股份不再在發起人名單當中。
中路股份稱,上述變更彼時並未書面告知中路股份,也未與其籤署發起人變更協議。在2016、2017、2018年年報中,中路股份均稱其參與投資的這家壽險公司正等待原中國保監會的審核。直至2019年5月與籌備組溝通得知重新籤署發起協議後,中路股份董事會臨時會議才批准終止該項對外投資。
專家:保險牌照仍具有較高含金
有上市公司退出籌建險企的同時,也有上市公司選擇在2019年參與發設立保險公司。
2019年3月19日,豪能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參股設立西部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農險),其中豪能股份擬出資4000萬元佔比4%,發起人是四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金控),持股21%。
同日,海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海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金財險),佔比10%。
包括海汽集團在內,海金財險的發起人共有6家,註冊地在海南省海口市,註冊資本擬定為15億元。公告稱海金財險立足海南、輻射全國,能夠充分挖局在農業、旅遊、金融、貨運物流等方面的財產保險需求,也能與海汽集團做到產業互補、效益共贏。
8月31日,中國國旅發布公告稱,擬與控股股東中國旅遊集團及其他4家非關聯企業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旅遊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旅財險),其中中國國旅出資5000萬元,持股5%;中國旅遊集團擬出資2.83億元,持股28.33%。中國國旅發公告稱,籌建財險公司事項可「促進旅遊保險與公司主營業務相互嵌入」。
9月21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擬發起設立新浪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浪人壽),註冊資本為15億元,其中申通快遞出資1.8億元佔比12%。
除了申通快遞外,新浪人壽的發起人還有新浪微博的運營主體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寧波禾元控股有限公司、寧波市奉化區投資有限公司和五方天雅集團有限公司。
據上證報報導, 2019年上半年來,各路資本對保險牌照熱度不減,有數十家待籌建的保險公司正在排隊候場,包括:海金財險、融光人壽、天年人壽、東方文化財險、君平人壽、友泰財險、福家人壽、大誠國民人壽等。
資本湧動的背後,保險行業依舊競爭激烈。
2019年壽險保費增速持續放緩,首創證券研報顯示,壽險行業1-11月保費收入為2.14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較1-10月下滑46bp。財險市場裡,人保、平安、太保、國壽四家佔市場份額長年在70%左右,七成財險公司處於承保虧損的狀態,份額大幅向大型險企集中。
圖片源自華創證券研報
隨著外資險企持股比例放開,外資湧入為國內保險行業競爭格局增加新變量。華金證券研報稱,泛一線城市或競爭加劇,上市險企的強品牌與強渠道在競爭中仍能保持定力,中小險企盈利空間或被進一步壓縮。
與此同時,監管的批覆尺度依舊趨嚴。據媒體統計,2019年新批籌建的機構僅有一家,即外資機構恆安標準養老保險。在此之前,一年新批籌建保險機構分別為:2016年的20家,2017年的6家以及2018年的4家。
對於發起股東而言,保險牌照是否還具備吸引力?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認為,保險屬於金融行業,各國為了金融穩定,對於其牌照實行限制準入制度。目前,養老和責任的市場潛力巨大,無論是壽險和財險牌照仍然屬於高含金,市場暫時的調整和局部限制不影響大局。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閒持類似觀點,稱任何強監管的行業,牌照都是值錢的。對於發起股東而言,保險有吸收保費的特殊功能,在股東業務的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方面也有助益。(文/佟亞雲)
來源: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