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帶同心結已成,淺述《伏羲女媧圖》的由來和意蘊

2020-12-11 淳于朵

文/淳于朵

伏羲女媧的身世起源

遠古之時,人神雜糅而居,我們的先民一族,質樸淳和,心性泯然。因不擅使用工具,全賴自然以生息,還遠遠稱不上繁盛。

那時的人間,山河爛漫,人跡杳然,唯有寂寂的天光與雲影,襯著四時的良辰美景、風花雪月。

又是一年春好處,又到了陽光漸暖,山花荼蘼,夭桃灼灼的好時節。

某天,一位名叫華胥氏的韶齡女子,翩然遊於雷澤,卻望見遠處空曠的大地上,赫然印著一個巨大無比的腳印,好奇的少女踏進了這方印跡之中,倏然之間,她便感應到周身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

華胥氏從大腳印中邁步而出,立即便回家去了。

雷澤歸來十二年後,華胥氏產下了一雙兒女,名為伏羲和女媧。註:《後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華胥生男子為伏羲,生女子為女媧。」

伏羲女媧的神像起源

伏羲與妹妹女媧降生之時,便是人首蛇身的樣貌,且都是天生神力,智慧非凡。他們長大之後,便成了部落裡的首領。

《文選·王延壽》曰:「伏羲鱗身,女媧蛇軀。」

伏羲又號羲皇,與神農、女媧並稱為遠古三皇。他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創造了符文八卦。且世傳有:「伏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之能。」

女媧又號媧皇,三皇之一,擅摶土造人。某年,因不周山的天柱傾塌,導致地維斷絕,世間生靈塗炭。於是女媧力挽狂瀾,煉出了五色石以補蒼天,又斬下大鰲的四足穩固四極,才拯救了天地人間。

伏羲與女媧,為了天下子民的生息繁衍,設立施行了婚姻禮制,並自願結為了夫妻,自此成為了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並以福佑天地社稷、執掌日月星辰的創世神形象,被後世子民以畫作形式保留了下來,永受歷代萬民的虔敬與膜拜。

在亙久的光陰中,伏羲和女媧的故事,經過華夏子民一代代的文化傳衍,早已經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最最鮮明的文化印跡。

《伏羲女媧圖》的詳解

歷朝歷代的《伏羲女媧圖》類型很多,因細微之處的不同,而各具風採與價值,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也不盡相同。

其中最知名的,當屬1965年在新疆阿斯塔納地區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以絹本設色而成,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成畫於唐代,約公元618------907年。圖畫以黑、白、紅、黃四色,描繪出了伏羲女媧相擁交纏的景象,情態生動,衣袖飛揚,線條粗獷,色澤單純。畫面綴以日月星辰,不僅有一種空間遼闊,神秘壯美之感,也體現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特有意義。

這幅《伏羲女媧圖》中伏羲手執矩(曲尺),女媧手執規(圓規),代表了天地方圓,同時寓意著陰陽相合,萬物生長。

伏羲正是從天地萬物、日月星辰的存在與變化中,領悟了陰陽相生的道理。陰代表了圓融之道,陽代表了方正之道。陰陽缺一不可,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根據陰陽相生之理,這世間萬物的葳蕤生長,也都可以從《伏羲女媧圖》中一窺端倪。

《伏羲女媧圖》的意蘊

圖中的伏羲與女媧相攜而立,尾尾交纏。將男性的陽剛與女性的陰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便代表了陰陽相生,剛柔相濟,十全十美。

《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唯有陰陽相合,才能天清地寧。自伏羲女媧結為夫妻,衍生出婚姻制度以來,陰陽之道,也可以理解為夫妻之道。

所以《伏羲女媧圖》,歷來也有著寓意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的美好意願,並逐漸成為了華夏民族的精神寄託,受到崇祀與敬仰。

我國從遠古之時至今,世間的痴情兒女,始終都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與期待,《詩經》有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唐代詩人白居易《車遙遙篇》亦云: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我們常以詩句如:綰綰青絲綰綰心、心似千絲網,中有千千結、羅帶同心結未成……來感慨愛情中的諸般因由和變化,也都願自己的愛情能夠堅貞不移,白首同心。

從圖中伏羲與女媧結尾交織的景象,我們也可以理解這是對愛情的堅守,是永結同心,亦是生死相依。

羅帶同心結已成,不恨江頭潮已平。

結十全十美的願,納伏羲女媧的緣,願生生世世,朝朝暮暮,十美十全。

相關焦點

  • 羅帶同心結已成,淺述《伏羲女媧圖》的由來和意蘊
    在亙久的光陰中,伏羲和女媧的故事,經過華夏子民一代代的文化傳衍,早已經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最最鮮明的文化印跡。《伏羲女媧圖》的詳解歷朝歷代的《伏羲女媧圖》類型很多,因細微之處的不同,而各具風採與價值,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也不盡相同。
  • 《伏羲女媧圖》背後的愛情觀:羅帶同心結已成,十全十美善願繩
    其中最知名的,當屬1965年在新疆阿斯塔納地區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圖》以絹本設色而成,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成畫於唐代,約公元618------907年。圖畫以黑、白、紅、黃四色,描繪出了伏羲女媧相擁交纏的景象,情態生動,衣袖飛揚,線條粗獷,色澤單純。
  • 羅帶同心結未成,「梅妻鶴子」的林逋,一首《長相思》也讓人動容
    這首《長相思·吳山青》寫的是相愛的人被迫訣別,彼此之間的不舍和傷感,既有一往情深的愛戀,也有無可奈何的憂傷。語言直白樸實,讀起來卻回味無窮,絲絲扣人心弦。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 伏羲女媧圖說明了什麼?
    在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和吐魯番博物館的諸多館藏文物中,分別都展出了同樣的一幅「伏羲女媧圖」絹畫,這已經成為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的標誌性雕塑的原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插圖就是一幅吐魯番地區出土的伏羲女媧畫像。
  • 在「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和女媧為何手拿圓規和尺子,有何寓意?
    受到母系社會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的影響,伏羲一直「默默無聞」,他本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酋長,從事狩獵打漁,並將這些技藝授予給部落民眾。1965年,在新疆的阿斯塔那出土了一件唐代的文物——《伏羲女媧圖絹畫》,畫中的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他們相擁在一起,連蛇尾都緊緊纏繞,這也證明了伏羲與女媧的夫妻關係。
  • 「三皇之二」伏羲女媧圖賞析
    目前高昌遺址發現這種伏羲女蝸圖總數達三十幅以上。這些圖一般都畫在抹布或絹上,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臉。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之一。這幅伏羲女蝸圖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正中央分別是群星圍繞的太陽與月亮(月中繪有鴞xiao面,即抽象的貓頭鷹的臉,形制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收存的陝西出土新石器時代黑陶鴞面全同)。畫中伏羲女媧下半身交纏在一起,周圍畫滿星辰,包括北鬥七星(還有一個彗星)。鴞形目鳥類的俗名就是貓頭鷹。貓頭鷹只在夜間活動,而且飛翔起來沒有聲音。
  • 驚天掲秘:伏羲女媧石像圖的天大玄機
    漢代,山東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這幅圖為伏羲女媧石像圖,縱79、橫84、厚15釐米,1958年岀土於滕縣(今滕州)西戶口,
  • 高昌伏羲女媧圖縱觀
    新疆吐魯番地區高昌古國墓葬群中伏羲女媧圖的發現,始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部分重要發現已流失海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幅伏羲女媧絹畫像(圖1),縱144.3釐米,橫101.7釐米,是1928年黃文弼先生在這一地區的考察活動中所得。
  • 高昌伏羲女媧圖縱觀
    去年,《國家寶藏》節目介紹了古代高昌的伏羲女媧圖,引發人們探知的興趣。新疆吐魯番地區高昌古國墓葬群中伏羲女媧圖的發現,始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部分重要發現已流失海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幅伏羲女媧絹畫像(圖1),縱144.3釐米,橫101.7釐米,是1928年黃文弼先生在這一地區的考察活動中所得。
  • 中國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女媧補天雕塑 其實早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關女媧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天問》。 所以,西方文化中有亞當和夏娃的愛情故事,而我,當真是女媧隨便甩的泥點子嗎...... 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在上古的另一傳說中,女神女媧也和另一位男神伏羲也被緊密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們就來八卦一下女神和伏羲的感情史吧!
  • 傳說故事:伏羲和女媧
    女媧號稱媧皇,也叫女希,是一位充滿傳奇神秘色彩的始母形象。 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裡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酈道元《水經注》在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裡」。
  • 【博之美物】魏晉棺板畫上的伏羲女媧圖
    1998年新城魏晉墓南墓區出土伏羲女媧圖棺板畫。  1998年新城魏晉南墓出土。這副完整的木棺由棺身和棺蓋組成,棺蓋內側有一長方形凹面,內彩繪伏羲女媧圖。  王春梅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珍藏有多件新城魏晉墓出土的棺板,棺板上有伏羲女媧圖,構圖形象靈動。  伏羲女媧作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重要人物,有不少學者對其進行研究。近些年,伏羲女媧考古資料不斷面世,這是對有限文獻資料的補充和佐證。嘉峪關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不僅是研究伏羲女媧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河西地區喪葬習俗的重要資料。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動物的這種特性對人類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幾位創世大神,如,盤古、女媧、伏羲等人的形象,都被人們想像成是人首蛇身的樣子。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女媧伏羲圖,比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境內出土了幾十幅畫在絲織品上的女媧伏羲圖,山東嘉祥武梁祠西壁上有許多漢代畫像石,裡邊有多幅女媧伏羲圖,另外,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方,也出土過不少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面都有女媧伏羲圖。隨著人們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對這兩位人文始祖的研究和了解也更加全面,有望解開許多圖騰崇拜的謎底。
  • 伏羲女媧圖的文化天機
    為什麼這些畫像上把伏羲和女媧畫成兩個人?伏羲女媧,本就是同一個人,只是代表兩種含義。這些線和圓表達的是電磁內部的螺旋關係和萬物之間的引力關係,萬物的基礎規則。伏羲女媧圖的第三重含義:由最開始的人生哲學含義延伸到伏羲女媧這樣的具體人設,接下來是女媧伏羲手中拿著的工具的含義,想知道畫裡的神有什麼法力,看他們手裡拿的法器就知道他們會什麼了。
  • 伏羲女媧圖說明了什麼?
    在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和吐魯番博物館的諸多館藏文物中,分別都展出了同樣的一幅「伏羲女媧圖」絹畫,這已經成為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的標誌性雕塑的原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插圖就是一幅吐魯番地區出土的伏羲女媧畫像。
  • 伏羲女媧圖說明了什麼?
    在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和吐魯番博物館的諸多館藏文物中,分別都展出了同樣的一幅「伏羲女媧圖」絹畫,這已經成為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的標誌性雕塑的原型。在中國古代傳說中中,伏羲和女媧是人類的始祖,創造了萬物。
  • 女媧與伏羲的故事
    女媧與伏羲的傳說故事在秦安縣各地流傳非常廣泛,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主要內容是兄妹二人顯親峽合婚的傳說故事。此時的女媧已經不是遠古時的女媧,而是人類社會進入父系時代的女媧與伏羲。有一天,伏羲兄妹來到葫蘆河河畔,望著洪水淹沒人類的慘景,伏羲頓生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念頭,但是他的「制嫁娶」是禁忌同母兄妹結婚,伏羲沉思良久,和妹商議說:「你看峽口有兩山對峙,我去東岸山,你去西岸山,各點燃柴禾,向天祈禱,天若願我兄妹為婚配,則煙合;若不許,煙則散。」於是煙即合,兄妹高興至極,以藍天作帳,大地為床,在這山川谷地結為夫妻,繁衍生息,再創文明。
  • 在「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和女媧為何手拿圓規和尺子,有何寓意?
    受到母系社會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的影響,伏羲一直「默默無聞」,他本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酋長,從事狩獵打漁,並將這些技藝授予給部落民眾。1965年,在新疆的阿斯塔那出土了一件唐代的文物——《伏羲女媧圖絹畫》,畫中的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他們相擁在一起,連蛇尾都緊緊纏繞,這也證明了伏羲與女媧的夫妻關係。
  • 伏羲女媧圖的秘密|楊鵬
    對人類生命和宇宙萬物來說,「食母」就是上天之道,用什麼樣的臍帶來連接宇宙之母體呢?某種程度上,《道德經》就是引導人去建立起精神的臍帶,連通上天之道這個終極能量之源。這樣人獲得永恆之能量流,深層的臍帶焦慮全然解除。宗教的信仰,可否稱為信仰之臍帶,與造物力量聯接的臍帶。有這種思考,原有史料會展現出新的價值。
  • 高昌故城裡的伏羲女媧
    】 高昌故城 一片古老的土地 頭頂 一片古老的天空 星辰璀璨 星空之間 是華夏共同信奉的祖神 伏羲和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