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與監警會非「貓鼠關係」 香港如何監督警察?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兩層投訴機制

  自己人調查自己人

  外部人監察內部人

  一名在押囚犯,投訴高級警員疏忽職守,警務處投訴警察課(警方處理市民投訴的機構)調查後認為,投訴「無法證實」。資料報送監警會要求通過,監警會不同意,打回投訴警察課,改為投訴「無法完全證明屬實」。監警會再次打回,投訴警察課最終認定投訴「獲證明屬實」,並對高級警員作出訓喻,投訴處理獲得通過。

  這起一波三折的真實案例,生動展示了香港警察投訴案的處理全過程。2012至2013年度,監警會共通過了2489宗投訴警察課處理的投訴個案調查結果,涉及4884項對警務人員的指控。這一年度,監警會對調查結果分類提出401項質詢,176項被投訴警察課全面接納,因此修正調查結果166項。

  根據香港法定的兩層投訴警察機制,警務處投訴警察課專責處理和調查市民對警務人員的投訴,該課在運作上獨立於其他警務單位,以確保投訴得到公正公平的處理。

  投訴警察課完成投訴調查後,會把「須匯報投訴」的調查報告提交監警會,以審核和覆檢投訴警察課的調查,確保公眾對警務人員的投訴得到公平和公正處理。如果發現疑點,監警會將向投訴警察課要求澄清或提供更多資料。

  在處理投訴警察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監警會,全稱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這是一個「法定機構」,意思是它的地位、職能等,由特別的法律確定,在公共事務中扮演一定角色。這個「法」,即香港法例第604章《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

  根據《條例》,監警會的主要職能包括:觀察、監察和覆檢警務處長對投訴的調查處理,並向處長或行政長官作出建議;監察警務處長對與投訴有關的警隊成員採取行動,並向處長或行政長官提供意見;在警隊制度中,找出會引致投訴的不足之處,並向處長或行政長官作出建議。

  這些職能,都是「建議」「意見」,監警會是不是沒有實權?監警會主席郭琳廣解釋說,監警會最大的權力,是一票否決權——沒有監警會同意,投訴處理無法通過。

  監警會不但監督個案,也監督制度。2012/2013年度,監警會就改善警隊制度提出了11項建議,6項被全面採納。比如,對撿獲財物的處置程序,就因為監警會的建議而作出修改。按照香港警方處理拾獲財物的程序,市民撿到財物交到警署,警方會給一個收據,三個月內無人認領,財物即歸拾獲者所有。但是,智慧型手機中有大量個人隱私,警方顧及保護隱私,未必會把手機交給拾獲者,因此引發多宗投訴。監警會建議,在收據中列明,拾獲財物中如有個人資料,警方又無法永久刪除,不能把財物歸於拾獲者,提前向拾獲者說明白,以避免糾紛。警方從善如流,做了相應修改。

  另一個案例是,一對夫婦在自動取款機撿到1900元,交給警署,三個月後,警署通知他們,款項無人認領,可歸拾獲人。但是,失主到另一個警署報了案,被列為盜竊案,撿到錢的夫婦因此遭到警方盤問。

  這對夫婦認為,警方電腦系統沒有使兩個警署的案件互通信息,警員也沒有清楚向他們解釋盤問原因。因此提出投訴,雖然最後投訴人撤回投訴,但一名警署警長因沒有仔細審查導致沒有妥善處理案件,因而被加一項「未經舉報但證明屬實」的「疏忽職守」指控。

  案件並未就此結束。監警會建議警方改善有關指引,防止類似投訴再次發生。警方已經開始檢討相關程序。

  獨立法定機構

  委員全部為兼職

  由行政長官委任

  香港的監督警察投訴制度,也是歷經數十年演變,通過不斷學習、完善,才成為目前的狀態。 現任監警會主席郭琳廣,是一位專長於併購的律師,今年6月被行政長官任命為主席。他與三名副主席,以及另外20名委員,共同組成「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委員來自律師、議員、醫生、學者等各行各業。為了保證獨立性,委員不能在警隊服務過。

  郭琳廣介紹,所有委員都不是全職的,但委員們又不是「義工」。「義工是自己主動要求做,這個是政府請我來做。」委員們不拿工資,政府僅支付象徵性的津貼。「這是香港一些諮詢機構的傳統。」郭琳廣有自己的律師行:「香港政府不會養我,我還要照顧自己家人。」

  委員們全部由行政長官委任,如何保證獨立性?

  郭琳廣解釋,首先,獨立性有法律保證。《條例》提供了一個法律框架,監警會直接向行政長官報告,必須根據法律做事。其次,獨立性還靠長期形成的文化。「比如,行政長官委任我們,但委任之後就是獨立的,他就不可以幹預任何事務,政府保安局也不能干預我們。」此外,來自傳媒、公眾的監督,也是確保監警會獨立性的重要保障。

  監警會有40多名全職僱員,包括審核主任。他們負責調查投訴警察課提交的案例。審核主任大部分是從廉政公署、警務處、海關等紀律部隊退下來的員工。「他們有豐富的關於警隊的知識經驗,對工作很有幫助。」

  監警會還推行觀察員計劃,有110名由保安局局長委任的觀察員。投訴警察課會在與投訴人、被投訴人或證人會面前通知監警會,監警安排觀察員出席。觀察員還可以對會面搞「突擊檢查」。觀察員的角色僅僅是觀察匯報,不會做出任何幹預,也不會發表個人意見,以免影響公平。事後,他們會向監警會提交報告,匯報會面和證據搜集有沒有不妥之處。

  郭琳廣解釋,觀察員雖然由保安局長委任,但向監警會匯報,獨立性也有保證。委員、全職僱員、觀察員各司其職,共同組成了郭琳廣麾下的這支監警隊伍。「算起來一共有170人。」

  2012/2013年度,監警會共就投訴提出了938項質詢、建議,其中一半被投訴警察課接受,其餘則是投訴警察課補充說明後,監警會接受。「監警會的獨立性,由此可見一斑。」郭琳廣說。

  警隊與監警會

  非「貓鼠關係」

  是「夥伴關係」

  在不少人心目中,監警會監督對警察的投訴,兩者應該是對立的「貓鼠關係」。但是,郭琳廣認為,兩者是「夥伴關係」。

  「我們和警隊不是對立的,我們同乘一條船。」郭琳廣說,夥伴關係源自目標一致,雙方都希望提高警隊服務質量,減少市民投訴,監督投訴符合警隊自身利益。「我們做的事情,要求他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他們好。」

  事實也的確如此。近年來,針對投訴個案,監警會向投訴警察課提出的質詢、建議總數逐年下降,從2009/2010年度的2000多項,一路下降到2012/2013年度的不足1000項。投訴警察課接受質詢、建議的比例,也越來越低。從2009/2010年度的70%,下降到目前的50%。

  對這兩組數字,郭琳廣的解讀是,監警會作為法定機構工作了五六年,向警隊提出各種建議,警隊的制度更加完善了,認真吸取了監警會的意見,現在的很多調查已經融入了之前監警會給他們的建議,並體現在了數據上。

  郭琳廣說,監警會不但要對投訴人公平,對被投訴人也要公平。「我們的制度目標是好的,但是也要防止一些人為洩私憤而惡意濫用投訴制度。」

  郭琳廣特別強調信任。「社會上的不同崗位,都要有互信,否則很多事情無法進行。」他說,如果監警會不信任警隊,要求親自調查投訴,而非目前由警隊內部調查,那麼處理投訴的時間要長很多。而且,監警會是獨立的,每一項調查都要找律師,被調查警員有緘默權,整個過程變得很麻煩。

  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投訴,都是很輕微的,比如投訴警察沒禮貌、說話大聲等,因此沒必要找另一個機構,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來處理。

  「如果投訴涉及很多嚴重違規,比如毆打等,可能就需要獨立委員會調查,但是目前看來沒必要。」郭琳廣說。過去5年,關於警察毆打的指控,沒有一項獲證明屬實,兩名警務人員涉嫌毆打被檢控,經審訊也被裁定無罪。

  2012/2013年度,監警會通過了4884項指控,無法證實、無過錯以及虛假的,佔近九成。經全面調查的指控中有約13%投訴屬實(6.7%獲證明屬實、4.0%未經舉報但證明屬實、1.9%無法完全證明屬實)。監警會通過的個案中,有173名警務人員遭紀律聆訊或在內部採取其他行動。其中,絕大多數是警告或訓喻等內部措施,少數是紀律聆訊,刑事訴訟數字為零。 投訴警察課每年提交給監警會幾千件案子,但是最終雙方持不同意見的幾乎為零。

  香港的投訴警察制度,對於內地改善警民關係有何借鑑意義?郭琳廣說,內地借鑑香港的制度並不難。「硬體」很容易有,可以參考監警會條例制定有關成文的制度,但是「軟體」則要多交流溝通。

  比如,目前的制度下,投訴警察課不接受投訴,個案永遠都到不了監警會,監警會也不能主動提出調查。這看似是一個「制度漏洞」,但事實上,這個漏洞已經被文化補上了。「警隊有守法的文化,香港社會有監督的文化,所以不接受投訴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即使警隊有這種想法,也不敢做。因為透明度很高,傳媒一旦爆出來, 涉事人員自身難保,會面臨控告。」郭琳廣認為,這種文化,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去培養。(記者 尹世昌)

相關焦點

  • 香港如何監督警察(港澳在線)
    監警會主席郭琳廣解釋說,監警會最大的權力,是一票否決權——沒有監警會同意,投訴處理無法通過。  監警會不但監督個案,也監督制度。2012/2013年度,監警會就改善警隊制度提出了11項建議,6項被全面採納。比如,對撿獲財物的處置程序,就因為監警會的建議而作出修改。按照香港警方處理拾獲財物的程序,市民撿到財物交到警署,警方會給一個收據,三個月內無人認領,財物即歸拾獲者所有。
  • 制度健全監管嚴格 香港這樣監督警察
    圖片來源:香港警務處網站  無論是在影視作品還是現實生活中,香港警察都給我們留下了良好印象:英勇善戰、破案如神,還不卑不亢、高度克制。應該說,在香港,除了警員素質極高以外,健全的法律和有效的監管也是保證警隊保持高服務水平的重要一環。那麼,香港警隊倘若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玩忽職守、不作為等情況,會如何被監督和處理呢?
  • 釐清事實真相 還警隊公道——香港輿論積極評價監警會報告
    《大公報》在題為《還警隊清白 還香港真相》的社評中表示,監警會通過對事件系統性調查,釐清事實真相,還警方以清白。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不管陰謀家如何開動造謠機器抹黑警方,真相終將大白於天下。反對派提出調查所謂「警暴」,這不過是惡人先告狀的計謀。香港法庭15日判決一名參與去年6月12日暴動的被告入獄4年,判決證明了警方的清白。
  • 香港警察太難了!香港警司呼籲:請從監警會報告看真相
    如果沒有香港警隊挺身而出、嚴正執法,激進暴力分子會無法無天到什麼程度,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會被破壞成什麼樣子!一、2019年6月9日事件報告提到,警方在6月9日前夕就接到情報,有人在網上呼籲市民於當天的大型公眾活動投擲水樽、磚頭、石頭和汽油彈。
  • 觀察:85%市民愛戴警隊 考警察在香港很熱門
    王大可  1900人遞表接受初選  在不少港產電影的經典橋段中,總少不了威風凜凜的香港警察,給內地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現實中的香港警察是什麼樣子?社會地位和薪酬如何?  警察在香港是個熱門行當。日前,香港警隊在灣仔警察總部舉辦警察招募日,吸引約1900人遞表接受初步遴選,競爭激烈。
  • 用事實粉碎謊言 香港監警會發布報告丨香港一日
    監警會報告:示威者對自身暴力行為熟視無睹香港監警會15日下午2時,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報告又指至今未有涉及事件的失蹤人口報告,不相信有傳言指警方當日在站內殺死人,指香港作為人口最稠密城市之一,要掩蓋有公眾人士死亡,要大量人士及部門勾結,幾乎是不可能。多方回應監警會報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天晚間召開記者會。
  • 香港社會各界認為監警會報告客觀專業釐清真相
    監警會副主席張華峰表示,監警會花了10個月時間,並邀請外國專家參與,整份報告涵蓋了幾個重要事件及新屋嶺等事宜。他指出,監警會由始至終秉持公平公正原則,希望報告能夠平息社會上的風波。  香港特區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認為,監警會報告持平客觀,有力反駁了許多誣衊警方的謠言。他進一步指出,面對如「被割頸」「被咬斷手指」「被箭射中小腿」等暴力傷害時,香港警方相當克制。
  • 香港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
    人民網香港2月18日電 香港警察學院16日舉行結業會操,34名見習督察和222名學警結業,香港特區政府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主席梁定邦主持檢閱儀式。 梁定邦在致辭時指出,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安全和穩定的城市之一,去年罪案數字再創新低,有賴於警察學院的專業培訓和警隊服務社會的精神。他表示,社會瞬息萬變,公眾期望日益提高,警務人員無可避免面對很多挑戰,監警會與警隊目標一致,致力提升警隊服務質素,不時就其工作提出改善建議。
  •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網誌表達對監警會報告的關注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網誌表達對監警會報告的關注 金東/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05-17 11:32
  • 香港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 超過250名學員結業
    新華社香港2月16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警察學院16日舉行結業會操,當天共有34名見習督察和222名學警結業。  結業會操在位於黃竹坑的香港警察學院舉行,並由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主席梁定邦主持檢閱儀式。
  • 香港保安局及警方:將跟進監警會所提建議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及香港警務處15日表示,將研究及有效跟進監警會提出的建議。  專題審視報告載述了監警會就去年6月起的大型公眾活動和警方採取的相應行動所做的宏觀性詳細審視,以及根據《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香港法例第604章)第8(1)(c)條,就改善警隊的常規和程序提出的52項建議。
  • 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審視報告,戳破反對派抹黑港警謊言
    【環球網報導】綜合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5日報導,香港監警會今日(15日)發表香港「修例風波」的審視報告。報告打破了反對派編造的「警察打死人」等謊言,並提到警方在過去多月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武力,是為應對示威者的非法行動,以及遭暴力示威者襲擊時保護自己及他人。
  • 香港警察家屬:希望加快推動「侮辱公職人員罪」及「禁蒙面法」立法
    聯署代行人、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前主席陳祖光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近期有老師公開詛咒警察子女,他認為有必要成立與監警會性質相若的監師會,以保護學生不受傷害。綜合香港《文匯報》等多家媒體9月8日報導,作為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與民建聯成員葛珮帆7日聯同多名警察家屬與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香港公務員事務局長羅智光見面。
  • 監警會報告還原香港元朗抗暴真相!林卓廷指的孕婦,似是黃屍「演員」
    報告把去年7月21日元朗襲擊事件定性為「雙方的集體毆鬥」,而非「單方面的無差別恐怖襲擊」,認為警員拍「白衣人」肩膀不代表「警黑勾結」。監警會報告稱:去年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被視為「反修例運動」的轉折點,認為警方「錯失了不少處理事件的良機」。
  • 警隊高官:香港「頂住」全靠警察 抹黑警隊令人憤慨
    警隊高官:香港「頂住」全靠警察 抹黑警隊令人憤慨 2019-09-劉業成於本月十九日向警隊發內部信,表示因為同袍們「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的偉大精神,香港在如此危難、危急、嚴重暴力、動亂中,才能「頂住下來」,沒有倒下來,全賴香港三萬多警察。
  • 英籍香港警察:香港警隊仍是「亞洲最佳」
    新華社香港8月17日電(記者朱玉 郜婕 曹檳)「香港警隊很大,擁有超過3萬名警員,同時又很小,像一家人。」對於服務了近26年的警隊,香港警務處水警港外區副指揮官汪偉諾別有感觸。  汪偉諾這個中文名,是他1994年加入香港警隊後才起的。那時,他從英國的大學畢業,恰逢香港警隊最後一次海外招募警員。
  • 這位香港警察只不過把帽子戴反,為什麼警隊高層如此緊張?
    香港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結業學警進行步操展示 圖:香港中通社也許你會奇怪,為什麼只是戴反帽子這點小事,會擴散成為香港老百姓的全民話題,警隊高層還那麼緊張?有媒體就事件向警方查詢。警察公共關系科回覆指:「警隊就人員的服飾有嚴格規定。警方正了解事件,並會作出適當跟進。」
  • 香港警察「精氣神」哪裡來?(說香港)
    不可否認,「七警案」對香港警隊士氣多少有影響,但專業精神又使他們在抗爭時謹守分寸、適可而止。他們的狀況、境遇以及待遇等「警察故事」,再次引人關注。  力量來自嚴格規管  香港警力規模大,警隊追求專業化。警務處有29376名紀律人員及4579名文職人員(截至2017年2月28日),多年來被國際機構評定為亞洲最佳警隊。2016年香港的整體罪案數字,是1978年以來的新低。
  • 【香港故事】英籍香港警察:香港警隊仍是「亞洲最佳」
    【解說】因歷史原因,外國面孔在香港警隊中並不罕見。1997年香港回歸,一些外籍警察選擇留下來繼續為香港服務。現任香港警務處水警港外區副指揮官的汪偉諾就是當下數十名外籍警察中的一位。  【同期】香港警務處水警港外區副指揮官 汪偉諾  我於一九九四年十月加入香港警務處。我很幸運地在即將結束海外招聘的那年被錄取了。
  • 香港警察「精氣神」哪裡來?
    力量來自嚴格規管  香港警力規模大,警隊追求專業化。警務處有29376名紀律人員及4579名文職人員(截至2017年2月28日),多年來被國際機構評定為亞洲最佳警隊。2016年香港的整體罪案數字,是1978年以來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