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實粉碎謊言 香港監警會發布報告丨香港一日

2020-12-10 直播港澳臺

監警會報告:示威者對自身暴力行為熟視無睹

香港監警會15日下午2時,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

報告在結論中提到,示威行動中的毋視法紀,以及暴力同大肆破壞程度,均是香港近50多年來從未見過。而當標籤警方行動為「警暴」時,示威者似乎對自己的暴力毀壞和「私了」行為視若無睹。

報告指出,過去數月的暴力示威期間,道路被堵塞,交通網絡受嚴重影響,公共及私人財物遭弄損或破壞,警務人員及市民被襲擊。示威者使用丫叉及弓箭、磚塊及汽油彈及多種武器,當中一些足以致命,這些均屬非法行為,後果極其嚴重。暴力示威事件中,有超過590名警務人員受傷,當中61人入院留醫。警務人員不時面對人身甚或致命危險,但除12宗事件外,只使用了低殺傷力武器。

報告建議,基於過去幾個月的經驗,警隊以至整個政府,必須深入分析這類型示威活動在破壞小區生活方面,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只有具備準確的評估,才能給予小區預先警示及安排適當的保護。而唯有這樣,公眾才會感到安心,從而信任警方。

監警會主席梁定邦表示,會方已於今日(15日)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並送遞警務處處長。對監警會而言,報告規模龐大,複雜程度之深,可謂前所未有。報告原定今年年初發布階段性報布,但因有司法覆核案件而延後。梁定邦表示,報告目的讓警方檢討維護法治和公眾秩序角色,加強警方處理大型公眾活動能力,建立公眾信任,就此監警會作出52項建議。

對於去年6月9日晚,示威者與警方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外首次發生衝突。報告指出,根據至今收集所得的資料,警方當天顯然並非一開始就主動使用武力。警方是在面對部分暴力示威者的暴力行為下,以武力作出回應。

報告提到,當日有新聞錄像片段拍攝到部分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外的衝突事件中,一名警務人員遭部分暴力示威者襲擊,導致其眼部嚴重受傷,隨後更被一枝相信是從鐵馬拆出來的鐵枝擊中。有新聞報導指警方從示威者身上搜出武器和可疑裝備,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外的花槽亦發現長矛、電鋸和錘,顯示當晚的衝突乃部分暴力示威者預早計劃的。

報告並提到,警方管理層可從上述事件當中汲取教訓,以助日後實踐「及早犯,及早管控,及早介入」的警務理念。上述事件證明和平大型公眾活動有可能因激進分子的行為而演變成暴力襲擊,而2019年6月9日的事件正是這場演變的開端。

提及612中信大廈事件時,報告指出警方有規定在使用催淚煙前,必須留有逃生路線,否則引起恐慌。監警會的觀察顯示,警方當日雖然有使用催淚煙,但同時有指示示威者向夏愨道方向疏散;並指當日警方無預期到示威者有大規模動員能力,建議警方日後如果在人群眾多的集會上使用催淚煙,應該檢討各隊警務人員之間協調。

對於去年7月21日晚元朗西鐵站發生的衝突事件,報告指出,警方沒有及時收集及整理行動情報,以向警方指揮層通報,及早採取行動,加上警方沒有充分考慮採取防範措施,避免可能發生的暴亂事件,錯失介入事件的機會。

報告指出,當社交媒體就警方當晚行為嚴重不當的傳言發酵之際,警方未有實時採取行動平息揣測。999報案系統亦存在不足,無法應付有人蓄意破壞,以及處理超負荷的情況,足見是嚴重弱點。

報告提到,由於缺乏密切監控,警方無掌握白衣人去向,而在元朗站及附近幾次襲擊,見不到警員到場,難免招致市民不信任及詬責。而事後警方更錯失黃金機會,沒有及早解釋7月21日在元朗的行動,造成警方成為外界發洩不滿的對象。

報告建議,警隊管理層應做出檢討及跟進,包括警方在同時進行兩項或以上的重大行動時的相關程序、策略及警力部署,尤其要及時收集和整理情報,向各級別指揮通報,作出更好的溝通和協調,以更有效分配資源應對現場情況。

報告提及港鐵太子站「831」事件時指出,認同警方封閉太子站多個出口,是阻止裝扮成一般乘客的示威者離開,以及阻止其他示威者進入,避免太子站受破壞及妨礙警方執法,實際是可行的措施。

報告又指至今未有涉及事件的失蹤人口報告,不相信有傳言指警方當日在站內殺死人,指香港作為人口最稠密城市之一,要掩蓋有公眾人士死亡,要大量人士及部門勾結,幾乎是不可能。

多方回應監警會報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天晚間召開記者會。她表示,自己用整整10個小時,一口氣看完長達1000頁的報告,認為內容全面、客觀,並以事實為基礎,是一份極有份量的報告。

林鄭月娥表示,報告審視了大量文件視頻和圖片,並且在社交網站尋找大量數據,以及接受社會各界及市民提供的數據,以清楚的時序呈現事件,確保內容有充分依據,做法公開透明。報告涵蓋去年6月9日至今年3月的大型公眾活動,審視了社會高度關注的6個特定日子,以及兩項公眾關注的議題。她對監警會及其秘書處的盡責表示衷心感謝,亦敬佩會方反覆查證資料、釐清事實的努力。希望社會大眾無論對社會事件保持何種態度及政治立場,都能公道評價報告。

林鄭月娥又說,報告亦令人傷感。可以看出衝突不斷增加,暴力程度升級,仇恨言論擴散,示威者和暴徒目無法紀,肆意傷害政見不同的人,令人痛心。她指出,事件由最初的和平遊行集會,變質成激進的街頭示威,導致社會安寧被嚴重破壞,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制止,將動搖「一國兩制」和社會穩定,將香港推落萬丈深淵。

林鄭月娥表示,監警會提交的52個建議,她都會親自督促和跟進,保安局為此要成立專責小組,並要定期向她匯報,確保建議得到認真落實。

林鄭月娥說,香港警隊是專業的警隊,這點不容置疑。警員的角色限於執法,按照警隊條例執法,且沒有任何政治角色,但有人犯法,警隊就有責任執法。近一年來的諸多公眾集會活動,現場情況非常複雜和困難,報告指警隊可以處理的更好,包括在溝通方面等,有改善的空間。

對於報告向警務處提出的52條建議,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警隊可認真考慮其中的好建議,包括前線執法人員展示更清晰的編號,有助於改善市民和警隊關係。梁美芬提出,警隊可以加強前線執法人員的部署培訓,以應對大型群眾事件。另外,警隊應更及時準確地澄清社會上出現的謠言傳聞,同時在前線執法時注意取證,避免被煽暴派抹黑,減少與市民的誤會。

梁美芬表示,監警會的報告僅是第一步,現時疫情有所緩和,政府早前提出的針對「修例風波」的獨立檢討委員會應儘快開展工作,研究社會撕裂的深層次原因。另外,她建議法庭應加快審理黑暴相關案件,例如設立24小時特別法庭,令香港儘快重回正軌。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執業大律師丁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報告具有公信力,通過審慎取證、調查,粉碎反對派早前編造的多個謊言。

丁煌認為,此次報告雖不是對「修例風波」整個事件的最終報告,但通過具有社會聲望和專業性的委員會成員謹慎取證,做出基於事實的報告,粉碎了反對派編造「警察打死人」等謊言煽動市民的陰謀,可謂「撥開烏雲見青天」。

「修例風波」首名示威者認暴動罪 判刑4年

去年6月12日大批示威者衝擊立法會期間,一名任職救生員的青年參與非法堵路,又向警方防線投擲雜物。他早前在區域法院承認一項參與暴動罪,成為爆發修例風波以來首名承認暴動的示威者。案件15日在區域法院判刑,法官胡雅文相信被告有真誠悔意,但控罪相當嚴重,遂以6年監禁作量刑起點,鑑於被告認罪獲刑期扣減,終判囚4年。

男被告冼嘉豪(21歲),報稱任職救生員,他被控的一項暴動罪,指他去年6月12日在中環立法會綜合大樓公眾入口外,連同其他人參與暴動。控方案情指,去年6月12日立法會恢復修改《逃犯條例》草案二讀辯論,超過8000名示威者當日中午在立法會外集結,下午2時左右陸續有示威者湧出馬路及築起路障,意圖癱瘓交通。身穿黑衣黑褲及戴白色口罩的被告,則於當日下午3時許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公眾入口外衝擊警方防線,投擲雨傘、頭盔和雪糕筒等雜物。

教育局局長:考評局取消「美化日本侵華」試題

近日,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試題引發爭議。題稱:「『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參考資料C和D均有強烈的引導性。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15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他表示,有關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也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楊潤雄稱,教育局下周一會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批機制,究竟有否嚴謹跟機制去做,由於事件引起非常大的關注,當局會檢討現行機制,長遠要確保文憑試的試題質素。

梁君彥:由陳健波下周一主持內會主席選舉

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亂象持續半年,立法會主席梁君彥15日表示,為確保立法會事務有序進行,已徵求英國御用大律師彭力克以及大律師陳浩淇的法律意見,決定引用《議事規則》第92條,引入一項新程序,指定由陳健波在5月18日11時主持內會主席選舉,讓議員立即進行投票,會議不會處理任何規程問題和議案。陳健波現為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

梁君彥強調,有關決定是最有效和最快捷解決內會困局的方法,而做法也只適用於此次的特殊情況。他提到,原本邀請了各黨派的議員早上一同會面,討論內會的情況,可惜非建制派並未出席。他再次呼籲各議員放下分歧,儘快選出主席,令立法會回復正常,有效履行憲制職能。

截至5月上旬,在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郭榮鏗等人的故意拖延下,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耗時6個多月、17次會議仍未完成。

相關焦點

  • 釐清事實真相 還警隊公道——香港輿論積極評價監警會報告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  香港多家媒體16日積極評價監警會15日發布的報告,認為該報告全面客觀、極具說服力,通過對去年修例風波發生以來一系列事件的權威性、系統性調查,肯定了警方執法的合法性及必要性。
  • 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審視報告,戳破反對派抹黑港警謊言
    【環球網報導】綜合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5日報導,香港監警會今日(15日)發表香港「修例風波」的審視報告。報告打破了反對派編造的「警察打死人」等謊言,並提到警方在過去多月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武力,是為應對示威者的非法行動,以及遭暴力示威者襲擊時保護自己及他人。
  • 香港社會各界認為監警會報告客觀專業釐清真相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也建議,特區政府應儘快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深入調查騷亂起因,如示威資金來源、是否牽涉外國勢力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會副主席傅健慈等人士指出,這份報告審視了全面的事實,釐清了對警方的謠言,特別是粉碎了「8·31」事件中警方「打死人」的不實指控。
  • 香港法律界人士:用事實戳破抹黑警方謊言 有助香港社會團結再出發
    原標題:香港法律界人士:用事實戳破抹黑警方謊言 有助香港社會團結再出發   新華社香港5月17日電(記者劉明洋 郜婕)針對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日前發表的專題審視報告,多名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監警會相關報告專業客觀、持平獨立,用事實和證據說話,戳破了修例風波中一些人蓄意編造抹黑警方的謊言
  • 香港保安局局長:有些對監警會報告的批評偏頗及具誤導性
    5月2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0日表示,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近日向特區行政長官提交的《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是以公開的態度和基於事實的基礎來完成,有些批評是偏頗及具有誤導性的。
  • 香港警察太難了!香港警司呼籲:請從監警會報告看真相
    如果沒有香港警隊挺身而出、嚴正執法,激進暴力分子會無法無天到什麼程度,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會被破壞成什麼樣子!一、2019年6月9日事件報告提到,警方在6月9日前夕就接到情報,有人在網上呼籲市民於當天的大型公眾活動投擲水樽、磚頭、石頭和汽油彈。
  • 「它還了香港警隊一個清白」,何君堯點讚這份報告
    「(去年)7月21日……當時不斷針對我,說我涉及7.21事件,但今日這個報告(香港監警會報告),說得非常中肯。和我上次在立法會譴責的,所列出的事態不約而同……」今天凌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其個人帳號更新動態,稱這份報告還了警隊一個清白。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很清晰的說明。
  •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網誌表達對監警會報告的關注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網誌表達對監警會報告的關注 金東/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05-17 11:32
  • 香港監警會發布調查報告:示威活動變質為街頭暴力 「8·31打死人...
    新華社香港5月15日電(記者蘇萬明)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15日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報告指出,示威活動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變質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所謂香港警方去年8月31日在太子站打死示威者等多個傳言實為謠言。
  • 監警會調查報告出爐!粉碎關於港警的這三大謠言
    香港監警會審視反修例報告15日下午正式出爐,涉及去年6.12衝擊立法會事件、7.21元朗事件及8.31太子站事件等多起民眾關注的事件。當日傍晚香港特區長官林鄭月娥會見記者時表示:監警會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極有分量。希望社會大眾無論有什麼立場,都能公平地評價報告。
  • 監警會報告還原香港元朗抗暴真相!林卓廷指的孕婦,似是黃屍「演員」
    這樣,香港普通市民能看到的,就是經過黃媒刻意過濾後所傳遞的信息,即不知道為什麼市民(黑衣暴徒)被打了,並且在地鐵內哭爹喊娘的嚎叫。監警會能定性為「雙方的集體毆鬥」,已經是冒著極其巨大的壓力,還原了事件真相。還原事實真相,自然引起大量亂港勢力的反撲。BBC迅速以標題為「香港監警會復盤示威標識事件被指『撐警報告』」進行了報導。
  • 人民銳評:誰才是香港真正的守護者?
    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這份超過千頁的報告以大量事實和詳實數據,還原了「修例風波」以來六個關鍵事實真相。7.21元朗事件中所謂「警黑勾結」,8.31太子站事件中所謂「警方殺人」,這些均系謠言,一系列調查結果讓加在警隊身上不白之冤得以洗雪。
  • 香港保安局及警方:將跟進監警會所提建議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及香港警務處15日表示,將研究及有效跟進監警會提出的建議。  專題審視報告載述了監警會就去年6月起的大型公眾活動和警方採取的相應行動所做的宏觀性詳細審視,以及根據《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香港法例第604章)第8(1)(c)條,就改善警隊的常規和程序提出的52項建議。
  • 警隊與監警會非「貓鼠關係」 香港如何監督警察?
    投訴警察課完成投訴調查後,會把「須匯報投訴」的調查報告提交監警會,以審核和覆檢投訴警察課的調查,確保公眾對警務人員的投訴得到公平和公正處理。如果發現疑點,監警會將向投訴警察課要求澄清或提供更多資料。  在處理投訴警察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監警會,全稱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這是一個「法定機構」,意思是它的地位、職能等,由特別的法律確定,在公共事務中扮演一定角色。
  •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0日表示,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以事實為基礎。
  • 香港監警會發布報告:警方用武克制
    【解說】5月15日,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公布涉及修例風波中警方行動的專題審視報告,認為警察過去數月在處理示威活動時,為了維持治安,保護財產,以及避免警務人員及他人受到傷害,有時需要使用法律所容許的武力,和國際標準一致。
  • 有理兒有面:為元朗正名,監警會報告還原元朗抗暴真相!
    這樣,香港普通市民能看到的,就是經過黃媒刻意過濾後所傳遞的信息,即不知道為什麼市民(黑衣暴徒)被打了,並且在地鐵內哭爹喊娘的嚎叫。監警會能定性為「雙方的集體毆鬥」,已經是冒著極其巨大的壓力,還原了事件真相。 還原事實真相,自然引起大量亂港勢力的反撲。BBC迅速以標題為「香港監警會復盤示威標識事件被指『撐警報告』」進行了報導。
  • 關於香港修例風波的十五個真相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審視修例風波期間的示威活動和警方行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從調查方式來看,這份報告有著相當的專業性與客觀性。2019年9月至12月,監警會邀請來自英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5名專家組成國際專家小組,向監警會提供建議並就審視工作的進度提供獨立評估。
  • 香港監警會調查報告:香港社會或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
    5月15日,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簡稱「香港監警會」)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的專題審視報告。報告總結指出,示威活動在過去十個月已經變質,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導致公眾及個人財產的受損,交通網絡中斷,持不同政見人士受到嚴重傷害(包括一宗死亡個案)。最近搜獲的步槍、手槍及彈藥,和製造炸彈的材料,似乎意味著香港社會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
  • 制度健全監管嚴格 香港這樣監督警察
    提到香港監督警察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香港的投訴警察的雙層制度。制度的第一層,投訴個案會交給香港警務處投訴警察課;待投訴警察課完成調查後,便會把調查報告及檔案資料交給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審核,這就是制度的第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