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監警會發布調查報告:示威活動變質為街頭暴力 「8·31打死人...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5月15日電(記者蘇萬明)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15日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報告指出,示威活動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變質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所謂香港警方去年8月31日在太子站打死示威者等多個傳言實為謠言。

  報告共16個章節,詳盡記錄了過去多月的大型公眾活動,收集了相關的事實,並履行監警會職能,監察投訴警察課正在進行的投訴個案調查工作,以及以前瞻角度作出一系列觀察和建議。

  監警會主席梁定邦說:「這份報告規模之龐大、複雜程度之深,可謂前所未有,也是監警會首度在兩層架構投訴警察制度下,在警方作出全面調查前便開展審視工作。」

  報告指出,從2019年6月9日至2020年3月間的大型公眾活動有以下特徵:遊行後發生暴力示威的頻密度增加;暴力程度升級及早期恐怖主義萌芽;廣泛毀壞及破壞公共及私人財產,並對經濟造成長遠破壞;「私了」行為導致一名男子死亡及多名市民由於意見不同而遭毆打。

  「示威活動在過去十個月已經變質,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梁定邦說。

  報告認為,雖然示威活動被部分傳媒及學者形容為「無大臺」(無主要組織者),但每次暴力示威活動,都顯示了不同形式的組織性,例如示威策略的協調、大量汽油彈的製造和使用、設計相若的防毒面具以及大量雷射筆的供應等。

  報告指出,網際網路是示威活動持續及不斷升級的推動力。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傳播宣傳資料、仇視警方的訊息以及其他無根據的謠言,動員示威者參與示威活動、進行暴力行為及對警務人員及其家屬「起底」。

  報告詳細澄清了投訴個案眾多、受到公眾高度關注的事件,包括2019年6月9日、6月12日、7月1日、7月21日(元朗事件)、8月11日(葵芳站及太古站事件)及8月31日(太子站事件),以及大型公眾活動期間的警員身份識別以及新屋嶺扣留中心的拘留安排。

  關於警方的武力使用,監警會審視了當前相關法則、《警察通例》和《程序手冊》,並與海外地區的做法進行基準比較研究。在警員身份識別方面,監警會委託英國基爾大學的獨立學者就相關的國際慣例進行研究。監警會還委託倫敦大學學院就警務人員的觀感進行調查研究,並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獨立學者,就示威者和公眾人士對事件的觀感進行調查研究。

  報告認為,收集的事實表明,警方在過去多月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武力,是為應對示威者的非法行動,以及遭暴力示威者襲擊時保護自己及他人。對於去年7月21日元朗事件,沒有有信服力的證據表明警黑勾結;所謂8月31日警方在太子站殺死人然後掩蓋,也是不實傳言;10月1日警方開槍事件,也經警方管理層作出檢視,並無違規等等。

  「過去十個月暴力伴隨的示威活動已將香港經濟推向險境。新冠肺炎疫情更令經濟雪上加霜。香港也失去一個得來不易的美譽,不再是為人稱頌的安全城市。」梁定邦說,隨著疫情的暴發,在暴力歲月中明顯缺乏的仁愛關懷及社區合作再度出現。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香港必定可以締造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未來。

新聞連結

林鄭月娥:監警會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依據、極有分量

香港保安局及警方:將跟進監警會所提建議

相關焦點

  • 香港社會各界認為監警會報告客觀專業釐清真相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認為,報告中肯獨立、反映事實。特別是對於「7·21元朗事件」,報告作出了中立描述,相信警方執法時並無持有任何政治立場,一直是依法執法。他呼籲市民保持頭腦清晰,勿誤信讒言。  何君堯贊同報告指出的示威活動已逐漸變質的觀點,建議特區政府儘快審視示威活動對社會的影響,並有針對性地跟進。
  • 釐清事實真相 還警隊公道——香港輿論積極評價監警會報告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  香港多家媒體16日積極評價監警會15日發布的報告,認為該報告全面客觀、極具說服力,通過對去年修例風波發生以來一系列事件的權威性、系統性調查,肯定了警方執法的合法性及必要性。
  • 監警會調查報告出爐!粉碎關於港警的這三大謠言
    香港監警會審視反修例報告15日下午正式出爐,涉及去年6.12衝擊立法會事件、7.21元朗事件及8.31太子站事件等多起民眾關注的事件。當日傍晚香港特區長官林鄭月娥會見記者時表示:監警會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極有分量。希望社會大眾無論有什麼立場,都能公平地評價報告。
  • 用事實粉碎謊言 香港監警會發布報告丨香港一日
    監警會報告:示威者對自身暴力行為熟視無睹香港監警會15日下午2時,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報告在結論中提到,示威行動中的毋視法紀,以及暴力同大肆破壞程度,均是香港近50多年來從未見過。而當標籤警方行動為「警暴」時,示威者似乎對自己的暴力毀壞和「私了」行為視若無睹。
  • 香港警察太難了!香港警司呼籲:請從監警會報告看真相
    16日晚深夜,香港警司陳凱港就報告向荔枝特報記者談了自己的感想,他說:「(報告上)這些事件都事關香港警隊的清白與聲譽,真相不會被掩蓋,正義也不會被打倒!」。(香港警司陳凱港)仔細復盤報告中的相關事件不難看出,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早已不斷演變、變質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
  • 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審視報告,戳破反對派抹黑港警謊言
    【環球網報導】綜合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5日報導,香港監警會今日(15日)發表香港「修例風波」的審視報告。報告打破了反對派編造的「警察打死人」等謊言,並提到警方在過去多月處理示威活動時使用武力,是為應對示威者的非法行動,以及遭暴力示威者襲擊時保護自己及他人。
  •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0日表示,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報告公開、持平,以事實為基礎。
  • 監警會報告還原香港元朗抗暴真相!林卓廷指的孕婦,似是黃屍「演員」
    監警會報告稱:去年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被視為「反修例運動」的轉折點,認為警方「錯失了不少處理事件的良機」。報告描述警方當天中午便收到信息,指有「白衣人」聚集,但當警員發現「白衣人」傍晚在街頭聚集時,因為擔心行動導致警方和人群發生衝突,決定不作驅散,但有途人在街頭最先遇襲。
  • 有理兒有面:為元朗正名,監警會報告還原元朗抗暴真相!
    監警會報告稱:去年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被視為「反修例運動」的轉折點,認為警方「錯失了不少處理事件的良機」。 報告描述警方當天中午便收到信息,指有「白衣人」聚集,但當警員發現「白衣人」傍晚在街頭聚集時,因為擔心行動導致警方和人群發生衝突,決定不作驅散,但有途人在街頭最先遇襲。
  • 香港監警會調查報告:香港社會或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
    報告總結指出,示威活動在過去十個月已經變質,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導致公眾及個人財產的受損,交通網絡中斷,持不同政見人士受到嚴重傷害(包括一宗死亡個案)。最近搜獲的步槍、手槍及彈藥,和製造炸彈的材料,似乎意味著香港社會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
  • 香港監警會發布報告:警方用武克制
    【解說】5月15日,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公布涉及修例風波中警方行動的專題審視報告,認為警察過去數月在處理示威活動時,為了維持治安,保護財產,以及避免警務人員及他人受到傷害,有時需要使用法律所容許的武力,和國際標準一致。
  •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網誌表達對監警會報告的關注
    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報告的關注。文章說,疫情對香港經濟和民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對基層和弱勢社群的影響尤其嚴重。作為扶貧委員會主席,我十分關注他們在經濟逆境中的生活壓力。《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三天前在立法會順利通過,相信廣大市民期待的,就是儘快得到預算案下發放的一萬港元現金。我們會在6月底開始接受登記,7月內開始發放款項,大部分合資格的市民可於8月底前獲發款項。
  • 香港法律界人士:用事實戳破抹黑警方謊言 有助香港社會團結再出發
    原標題:香港法律界人士:用事實戳破抹黑警方謊言 有助香港社會團結再出發   新華社香港5月17日電(記者劉明洋 郜婕)針對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日前發表的專題審視報告,多名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監警會相關報告專業客觀、持平獨立,用事實和證據說話,戳破了修例風波中一些人蓄意編造抹黑警方的謊言
  • 香港保安局局長:有些對監警會報告的批評偏頗及具誤導性
    5月2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20日表示,香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近日向特區行政長官提交的《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是以公開的態度和基於事實的基礎來完成,有些批評是偏頗及具有誤導性的。
  • 關於香港修例風波的十五個真相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審視修例風波期間的示威活動和警方行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從調查方式來看,這份報告有著相當的專業性與客觀性。2019年9月至12月,監警會邀請來自英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5名專家組成國際專家小組,向監警會提供建議並就審視工作的進度提供獨立評估。
  • 揭露香港修例風波15個真相:「警察太子站殺人」是毫無根據的謠言
    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審視修例風波期間的示威活動和警方行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從調查方式來看,這份報告有著相當的專業性與客觀性。2019年9月至12月,監警會邀請來自英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5名專家組成國際專家小組,向監警會提供建議並就審視工作的進度提供獨立評估。同時,報告大量採用了媒體和社會公眾向監警會提供的資料。
  • 警隊與監警會非「貓鼠關係」 香港如何監督警察?
    投訴警察課完成投訴調查後,會把「須匯報投訴」的調查報告提交監警會,以審核和覆檢投訴警察課的調查,確保公眾對警務人員的投訴得到公平和公正處理。如果發現疑點,監警會將向投訴警察課要求澄清或提供更多資料。  在處理投訴警察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監警會,全稱是「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這是一個「法定機構」,意思是它的地位、職能等,由特別的法律確定,在公共事務中扮演一定角色。
  • ...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 另一個香港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客戶端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這份超過千頁的報告以大量事實和詳實數據
  • 香港元朗第一個「出手」了!網友怒贊!
    《文匯報》報導截圖報導稱,元朗區議會議員此前提出動議,支持警方依法止暴制亂,該動議建議特區政府,全力支持監警會徹查對警察的各項「指控」;責成警方成立項目小組,緝拿在元朗多次暴力事件中的違法者;儘快成立對話平臺,與社會各界真誠溝通;以及委任以學者為主的專責小組,廣泛接觸社會各持份者,針對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進行專題研究,並向政府提出建議
  • 香港保安局及警方:將跟進監警會所提建議
    新華社香港5月15日電(記者蘇萬明)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15日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及香港警務處15日表示,將研究及有效跟進監警會提出的建議。  專題審視報告載述了監警會就去年6月起的大型公眾活動和警方採取的相應行動所做的宏觀性詳細審視,以及根據《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香港法例第604章)第8(1)(c)條,就改善警隊的常規和程序提出的52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