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藥業某款藥中間利潤達1100% 天價藥利潤達9137.5%

2020-12-21 中國網財經

天價藥調查

  央視曝光藥品從生產到零售環節的「利益均沾」潛規則

  ■統籌:新快報記者 王華平 李詠祁

  ■採寫:新快報記者 鄭雁虹 張國鋒 李斯璐 李佳文 李詠祁 鄒柳洲 陳榮炎 葉毅賢 戴曉曉 李海強 周龍鳳

  (根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整理)

  6毛錢的出廠價,經過了各地正規的統一招標之後,最終在醫院售價竟然高達12元多,利潤超過2000%以上——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連續兩期報導了數十種「天價藥」,其中有甚者,利潤更是高達6500%以上。

  令人詫異的是,這些「天價」均是經過監管部門制定統一採購的招標價之後,醫院加成15%後定出最終售價。而在這個過程中,醫藥公司、醫院、醫生,包括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等各個環節都是利益均沾,僅回扣就佔到利潤的70%。

  經過層層的監管,藥品的統一招標價卻仍然可以是生產價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之多。據《每周質量報告》稱,實行藥品招投標政策的初衷也是為了遏制藥價虛高,結果卻被某些利益團體鑽了空子,遵循「潛規則」,相互勾結,形成了隱秘的利益鏈條,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後黑手。

  藥品價格鏈:廠家生產藥品(成本價)——經過統一招標入圍制定招標價——醫院加成政策(加成最高15%)制定最後零售價

  天價藥三大癥結:發改委制定的「最高限價」過高,每年採購部門審定的招標價過高,醫院加成15%的價格政策不合理

  ■驚人天價

  數十種藥利潤超500%

  為了進一步弄清北京市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目錄藥品中標價和實際出廠價之間的差價,央視記者隨機挑選了抗菌、消炎、治胃病的20種常用藥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終發現,這些藥品進入北京各大醫院銷售,中間利潤都超過500%,其中輔仁藥業集團生產的天麻素注射液從出廠到終端,中間利潤約1100%;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甲碸黴素膠囊,中間利潤超過1100%;揚州市星鬥藥業生產的0.25克甲碸黴素膠囊中間利潤高達1400%以上。

  企業 藥名 出廠價 中標價 醫院零售價 中間利潤

  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 甲碸黴素腸溶片 2.8 元 26.46 元 30.42 元 986% 。

  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 氫溴酸高烏甲素注射液 0.52 元 16 元 18.4 元 3438%

  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鹽酸奈福泮注射液 0.32 元 18.49 元 21.26 元 6500%

  ■隱秘黑手

  中標價成霧裡看花

  據悉,央視記者發現,山東魯抗辰欣藥業生產的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其成本價僅為6毛錢,在北京的醫院每支售價12.65元,中間利潤高達2000%。工作人員稱,藥價是按照北京市的統一招標價執行的,在統一招標價基礎上加成15%,此藥在北京中標價是每支11元,加15%就是12.65元。

  據了解,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規定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實行競價採購,價格由當地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管理辦公室審定公布,這個審定公布的價格叫做中標價。此外,為了保障醫院的合理利潤,維持醫院的正常運營,按目前我國醫療價格政策規定,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政策,也就是醫院對採購的每一種藥都可以加價15%。

  據業內人士透露,專家組審定藥品中標價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藥品生產廠家提供的材料。隨後央視記者對生產企業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據負責人介紹,他們提供的價格屬於商業秘密,不能透露。

  ■醫生回扣

  佔到中標價40%左右

  央視記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銷售代理公司——北京紫華康太醫藥公司。該公司負責人透露,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每支6毛多錢,他們公司以4元錢的價格賣給醫藥代表,每支賺3元多。但這3元多並沒有全部進他們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標所花的費用。為了能保證藥品高價中標,他們必須打通各個環節,這筆費用就是所謂的推廣費。他表示,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高價中標之後,他們還要給醫院、醫生、醫藥代表所謂的「返費」,也就是回扣。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將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元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元。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

  醫藥公司的負責人稱,這些所謂的「返費」中,醫藥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為回扣給了醫院和醫生,而這當中開藥醫生的回扣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佔到藥品中標價的40%左右。

  ■諱莫如深

  中標價制定遵循潛規則

  業內人士指出,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之所以會產生如此高的中間利潤,關鍵在於中標價如何確定,藥品中標價的制定過程是影響藥價高低的決定性因素。

  那麼,備受社會各界質疑的藥品中標價究竟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呢?各地藥品集中採購和招投標管理部門,對這個問題都是諱莫如深。據藥廠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醫藥代表會拿著藥廠的藥,報到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往投標辦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家公司生產的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為7元,而中標價卻高達56元,醫院零售價是64.4元,中間利潤超過了800%。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廠價只有7元的藥,中標價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為遵循了所謂的「潛規則」。

  而這個潛規則是這樣定的:醫藥公司去競標以後,醫藥公司要掙多少個點,完了再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大夫(醫生)又多少個(臨床)點,最後人家是多少錢,它這是扣點,是八零扣是幾零扣都是有算數的,就像一個行業規定似的。

  高得離譜

  發改委定出「天花板價」

  據醫藥行業業內人士趙連璧表示,在藥品中間利潤分配過程中,醫藥代理公司、醫院、醫生等各個環節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標價,從而抬高中間利潤,各個環節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這些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了解,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同時,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作為物價主管部門的發改委也為每一種藥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價,並要求根據審定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不得超過發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價。央視記者調查中發現,即使不少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根據這樣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依然低於發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價。業內專家稱,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在業內被稱為「天花板價」,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藥價,防止藥價虛高,但是現實情況是這個被稱為「天花板價」的藥品最高零售價與出廠價相比定得更是高得離譜。

  以山東方明藥業生產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為例,出廠價為0.32元,最高零售價35.9元。「天花板價」是如何制定的呢?記者多方聯繫價格主管部門,卻同樣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成為繼中標價之後的又一個巨大問號。

  廣州同名藥貴過央視曝光價

  業內人士披露,新藥和特效藥最暴利,十幾元出廠招標後變成200多元

  ■統籌:新快報記者 王華平 李詠祁

  ■採寫:新快報記者 鄭雁虹 張國鋒 李斯璐 李佳文 李詠祁 鄒柳洲 陳榮炎 葉毅賢 戴曉曉 李海強 周龍鳳

  新快報記者經過數日採訪調查發現,在廣東的深圳、東莞等地,均有售多種央視曝光的天價藥,其中一款山東聖魯製藥生產的葡醛酸鈉注射液,同廠同規格之下,價格竟是央視曝光價的10倍,利潤更高達9137.5%。廣州各大醫院在售的多種同名藥物,也與央視曝光的天價相差無幾。據在廣東從事多年的一名醫藥代表告訴記者,事實上,利潤更高的是一些擁有專利的「新特藥」,往往監管部門制定的招標價就是生產價的數十倍之多。而普通的藥物在經過醫藥公司「公關」定價專家和相關部門之後,也能大大提高藥品的招標價,進而牟取暴利。

  廣州

  同名藥貴過央視曝光價

  根據央視曝光的「天價」利潤,近日新快報記者走訪了廣州多家三甲大醫院。諸如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是醫院的常用普通藥物,不少醫院的藥品目錄均有庫存。走訪過程中,儘管沒有發現被曝光的品牌,但拿部分相同藥名、相同規格的藥物進行對比,廣州的價格比央視調查的價格要貴。

  以山東羅欣藥業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為例,央視曝光的出廠價為1.6元,中標價為14.9元,零售價為17.14元。在廣州,記者並未找出相同廠家的產品,但幾乎每家醫院都有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在海珠區一家省級三甲醫院,記者發現產自廣州永信藥業有限公司、規格為20mg*14/盒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的藥物每片零售價1.95元,每盒標價為27.26元,比央視曝光的還貴。

  另外,央視曝光的山東魯抗辰欣藥業的0.6g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出廠價2.7元,中標價23元,零售價26.8元,利潤高達892%。記者儘管沒發現廣州醫院有售該牌子的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但一款產自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同規格的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每支零售價高達26.2元,僅比曝光藥品便宜0.6元。

  廣州醫院所售的藥物無出廠價對比,暫未能顯示出廠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利潤差距。記者諮詢過多家醫院的藥房工作人員,對方均表示:「醫院採購藥物時,一般通過廣東『陽光採購』的藥物目錄選擇藥物,而該目錄上的中標價是全省統一的,醫院購進後,在中標價基礎上加成15%進行銷售,只要不超出政府規定的最高零售價即可,符合相關規定。」

  深圳

  一注射液是央視曝光價10倍

  近日,新快報記者攜帶央視曝光的天價藥名單走訪了包括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等數家知名三甲醫院,以及三家社區醫院。在三甲醫院,記者發現了包括「注射用輔酶A」、「葡醛酸鈉注射液」和「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在內的三種的藥品,同一廠家同一規格之下,其價格與央視曝光相比差距不大。其中山東聖魯製藥生產的葡醛酸鈉注射液,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竟高達7.39元一支,是央視曝光零售價的10倍之多,而其生產價只為0.08元,其利潤高達9137.5%。

  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新快報記者找到了產自天津生物化學製藥公司的「注射用輔酶A」,以及產自山東聖魯製藥廠的「葡醛酸鈉注射液」,這兩種藥品就在央視本次曝光的藥品行列當中。記者通過該系統查詢發現,產自山東聖魯製藥廠的「葡醛酸鈉注射液」零售價格為7.39元,與央視曝光的售價相比,價格高出約十倍,利潤高達9137.5%,是央視曝光的產自山東魯抗辰欣藥業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的2000%利潤4倍多!

  東莞

  稱是進口藥 價格高10倍

  記者走訪了東莞市多個醫院、藥房發現,一種名為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以下簡稱「奧美拉唑」)的產品,存在同廠藥品價格不同的現象,有的標榜進口的奧美拉唑與其他同名藥品價格相差10餘倍。

  而在南城區人民醫院,新快報記者借胃炎為由讓主診醫生開了一瓶國內生產的奧美拉唑(20mg,14粒),價格達到27.30元,是藥房價格的210%。記者還來到屬民營三甲的東莞康華醫院,同樣借胃炎請主診醫生開一瓶奧美拉唑,但醫生以院內不賣國產品牌藥物為由,堅持開了一瓶據稱是進口牌子的奧美膠囊(20mg,14粒),價格高達177.16元,是藥房購買同類藥品的1360%。

  在廣東省東莞市醫藥公司,記者發現央視曝光的山東聖魯製藥生產的葡萄酸鈉注射液(0.133g:2ml)售價為7元/盒,每盒有10支,折合0.70元/支。據該工作人員現場查詢後,該藥品東莞中標價為6.43元/盒,折合0.643元/支。而據央視報導,該藥品出廠價僅為0.08元/支,中間利潤率達700%以上。

  廣東省東莞市醫藥公司銷售部張女士現場告訴記者,央視曝光的海南通用同盟藥業出產的300萬單位的注射用重組人幹擾素,在東莞中標價為17.74元/支,低於央視曝光的價格24.47元。

  醫藥代表

  出廠十幾元到醫院兩三百

  在央視曝光「天價藥」的幕後黑幕之後,新快報記者走訪了多個醫療機構,據一名從事醫藥代表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在藥品行業,出廠10多元的藥品到了醫院,往往就能賣兩三百元,這已經不是「秘密」。據他表示,最為暴利的還不是普通藥品,而是一些新藥和特效藥。如某個擁有國外專利機構認證的胰島素注射液,生產價格僅有十幾元,但經過招標程序之後,其價格就變成了200多元。

  該醫藥代表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藥品要賣高價首先是得將招標價「弄」高,而這個弄高的過程無非就是「公關」,要打通關係。「首先要知道審定招標價的專家是誰,要打通關係。」該人士稱,有專利的新特藥一般是由廠家直接公關,把招標價弄高之後再給醫藥公司分銷;而一些普通藥,則是由生產廠家全權承包給醫藥公司進行銷售。「假如沒有專利,大家都能生產,就只能靠關係把中標價抬高一點。每年都有一次定價,定價的專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藥品的價格,定價越高,收的好處就會越多!」

  據該醫藥代表稱,現在很多的公司都會有的公關團隊,為其代理的藥品進行公關。一般情況下來產,幾毛錢的藥是不可能賣到10多元的,除非是他們跟定價的專家特別熟,或者是公關團隊特別強大。

  醫院對中標藥採購無法砍價

  據了解,2007年,廣東省實行在醫藥採購平臺上對入圍的藥品進行網上採購。由廣東省醫藥平臺統一組織專家,投標的藥品進行多次競價、議價後才能入圍。2009年起,廣東省調整為原則上以兩年為一個周期,組織一次藥品遴選,各地市醫療機構通過網上統一平臺遴選所需藥品;為期一年後再進行調整,所有品種重新報名、報價後,組織專家對報價不高於上年入圍價(含重點監控品種)的品種進行評定,以投票方式確定是否接受生產商報價,根據票數是否過半決定直接入圍還是進入競價或議價流程。

  據悉,每次廣東省組織開展藥品遴選時,各醫療機構支委會隨機抽調內部的專家組成員,通過網上統一平臺遴選藥品,但只能默認已經經過網上統一平臺的中標價,不能再次砍價,對於招標過程各環節的遴選、競價情況也無從了解。

相關焦點

  • 廣東調查天價藥同名藥貴過央視曝光價
    ■採寫:新快報記者 鄭雁虹 張國鋒 李斯璐 李佳文 李詠祁 鄒柳洲 陳榮炎 葉毅賢 戴曉曉 李海強 周龍鳳  新快報記者經過數日採訪調查發現,在廣東的深圳、東莞等地,均有售多種央視曝光的天價藥,其中一款山東聖魯製藥生產的葡醛酸鈉注射液,同廠同規格之下,價格竟是央視曝光價的10倍,利潤更高達9137.5%。
  • 媒體調查稱部分藥品中間環節利潤達20倍
    山東濟南某醫藥公司銷售人員記者:這多少錢一盒?3塊8毛5。記者:3塊8毛5 是哪個企業的魯抗辰欣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盒6支裝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醫藥批發公司的售價在3.85元左右,而醫藥批發公司從藥廠進貨的出廠價,每支僅僅在6毛錢左右。
  • 廣州同名藥價高於央視曝光價 利潤高達9173.5%
    ,同廠同規格之下,價格竟是央視曝光價的10倍,利潤更高達9137.5%。記者儘管沒發現廣州醫院有售該牌子的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但一款產自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同規格的克林黴素磷酸酯粉針,每支零售價高達26.2元,僅比曝光藥品便宜0.6元。  廣州醫院所售的藥物無出廠價對比,暫未能顯示出廠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利潤差距。
  • ◆輔仁藥業——百姓藥 輔仁造
    1998年創立的輔仁,秉持「濟世藥為輔 惠民志在仁」的企業理念,已經走過了17載春秋。目前,輔仁已發展成為一家以中西藥和白酒為主導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醫藥和白酒兩項產值均居河南省第一。擁有的「輔仁」、「宋河」品牌均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新藥研發十佳企業、河南省十佳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全國民營500強企業。
  • 輔仁藥業或將被退市:朱文臣二十年河南藥業帝國一朝崩塌 三年前...
    舉報內容除大量個人問題(如有6名子女,嚴重超生、長期包養情婦、通過行賄將家人戶口遷至北京)外,更嚴重的是兩條涉及輔仁藥業的內容——2010年來,輔仁藥業一直財務造假,並以此騙貸80多億、將部分貸款據為己有,向海外非法轉移資金5億元。當時,邱雲樵正因涉嫌職務侵佔罪(侵佔輔仁藥業800萬元股權轉讓款)被起訴,而報案人正是邱的老闆、16年的合作夥伴朱文臣。
  • 仿製藥迎來大考 創新藥剛剛上路 輔仁藥業兩條腿走路前景如何?
    輔仁藥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輔仁藥業,這個早在2012年就瞄準仿製藥的藥業公司,一直在努力把印度藥、美國藥引入中國,來提高國內藥的整體質量,降低國內藥品的價格,解決患者用藥難問題。瞄準仿製藥一般而言,創新藥是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藥企自主研發,周期長,要經歷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有的會歷經10年甚至15年時間;研發失敗的風險高,但一旦成功對藥企的利潤貢獻也非常高。
  • 康芝藥業:兒童藥營收增長帶動利潤提升 「兒童大健康」戰略藍圖可期
    半年報顯示,康芝藥業兒童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32%,帶動整體收入增長18.09%;整體毛利率水平達45.34%,同比提升近4個百分點,其中自產產品毛利率為    業內人士指出,在今年醫藥製造業整體營收和利潤增速下滑的趨勢下,康芝藥業能取得上述業績難能可貴,這體現了公司產品整合、渠道掌控能力的強大。公司踐行「兒童大健康」戰略,專注於兒童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在國家鼓勵「二胎」政策影響下,未來發展可期。
  • 輔仁藥業發力創新藥市場 長效重組VIII因子產品有望2020年有限上市
    加快進口藥審批速度,藥品價格談判等舉措,推動國內藥企與外國藥企短兵相接。2017年,拜耳溶栓藥拜瑞妥主動降價65%,距其專利到期還有3年;全國45家獲得生產批件的藥企尚未開賣仿製藥之際,就直面嚴酷競爭。對國內藥企而言,轉型升級的壓力不言而喻。在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眼中,這預示了輔仁藥業的新機會。
  • 合規版「我不是藥神」 輔仁藥業半價引進印度高仿藥
    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說:「我們進行國際化合作,是要把國內藥與美國、歐盟這些國家的藥品質量、標準、工藝一致起來,讓國內藥的平均水平與歐美達到一致」。聯手印度製藥巨頭 談到與印度熙德隆的合作,輔仁藥業集團熙德隆腫瘤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輔仁熙德隆)總經理陳少清在接受採訪時說:「從開始談判籤約我就一直跟進這個項目,從2012年就開始談,2013年年底籤約,2014年3月份開始籌建公司。
  • 低價藥藏哪兒?售價牌暗藏利潤等級 記者臥底揭秘潛規則
    目前,廉價藥短缺問題再度成為全國兩會期間熱議話題。那麼,最貼近市民日常生活的藥房,究竟在廉價藥銷售鏈條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否真如網上所說「藥店便宜好藥都在貨架下面」?藥店藥品銷售還有哪些不為人知、卻又真實損害著消費者切身利益的「潛規則」?3月初,記者分別「應聘」為溫州市區三家知名連鎖藥店「營業員」,連續「上班」5天,揭開「藥店潛規則」。藥架黃金位置全是高利潤藥?
  • 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將把全部研發精力轉到新藥上
    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於12月28日在《證券日報》社舉辦的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主題是降價和控費,產業升級已經擺在醫藥企業面前。例如,對抗癌藥等降稅、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進口藥審批提速、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出臺輔助用藥目錄等,這些政策都將對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朱文臣認為,政策變化產生的影響是專利期的創新藥仍有利潤空間,非專利期的藥物利潤空間已經很有限。朱文臣表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投入較多,但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只是未來競爭的一個門檻。
  • 資源整合+研發創新 輔仁藥業去年淨利增126.67%
    輔仁藥業表示,去年,公司圍繞「創新藥,輔仁造」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整合資源,發揮規模優勢;積極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為公司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積極加強創新研發力度,為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在產品方面,公司產品類別齊全,包括化學藥、中成藥、原料藥等類別的500多個品種,公司可供選擇的產品組合較多,不斷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保持產品的多樣性」,輔仁藥業董秘張海傑表示:「在銷售方面堅持向消費終端滲透,開發基層醫療機構和藥店等。開藥資產注入後,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
  • 輔仁藥業 「蛇吞象」收購獲通過 募資額遭「腰斬」
    今年8月底,輔仁藥業決定再啟併購,直至11月29日,終獲「通行證」。    不過,證監會併購重組委要求輔仁藥業進一步說明募集配套資金的必要性,說明報告期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合規性,還要請獨立財務顧問、律師發表意見。    12月5日,輔仁藥業發布公告,將此次資產重組的募集配套資金總額從不超過53億元調整為不超過26.28億元。
  • 輔仁藥業全資子公司兩份產品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來源:中關村網輔仁藥業集團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輔仁藥業」)全資子公司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藥集團」)於近日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250IU/瓶)及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
  •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然而,近兩年間,亞太藥業的利潤增速幾乎停滯, 2018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為2.08億元,同比增長2.79%,遠低於20.94%的營業收入增速。年報發布後,深交所關注到亞太藥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變化與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不一致,各季度間現金流量差異較大。
  • 輔仁集團朱文臣:濟世藥為輔,惠民志在仁
    「濟世藥為輔,惠民志在仁」是輔仁藥業(600781,股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輔仁)對自己的解讀,也是輔仁與生俱來的企業文化。2001-2006年,憑藉對醫藥市場敏銳的觸覺和迅猛的出擊,朱文臣為輔仁打造了一個在行業專家、媒體眼中足夠龐大的醫藥體系。
  • 帳上18億分紅現金「不翼而飛」 輔仁藥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這一結果直接讓2萬多名等待輔仁藥業派發紅利的投資者傻眼。按照此前輔仁藥業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以公司總股本6.27億股計算,輔仁藥業需向股東派發紅利6272萬元。對此,有相關投資者在股吧直稱「哎,大癌ji股遍地都是雷啊!真是防不勝防啊!」
  • 阿斯利康等多款降糖藥入圍醫保,罕見病藥或僅有兩款談判成功
    根據E藥經理人報導,糖尿病用藥集中在12月14日首日談判中,參賽選手不乏「明星」藥企的重磅新品,包括輝瑞/默沙東的艾託格列淨、勃林格殷格翰/禮來合作研發的利格列汀二甲雙胍片、默沙東的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片、諾和諾德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禮來製藥的度拉糖肽以及國內企業上海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和豪森藥業聚已二醇洛塞那肽等。
  • 「神藥」折戟,莎普愛思「棄藥投醫」自救?1.95億元掛牌出售強身藥業
    曾經的利潤奶牛,如今卻面臨停產風波,莎普愛思要如何自救?11月24日,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莎普愛思」)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公開掛牌轉讓方式轉讓莎普愛思強身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強身藥業」)100%股權,掛牌底價為1.95億元。
  • 輔仁藥業: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關於輔仁藥業集團實業...
    2015 年 12 月 20 日,輔仁藥業與各交易對方籤訂了 附生效條件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現金購買資產協議》、 《盈利預測補償協議》。前述協議籤署前, 輔仁集團股東會作出相關決議, 同意以輔仁集團所持開藥集團 48.26%股權作價認購輔仁藥業非公開發行的股份,並籤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盈利預測補償協議》等相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