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過歐洲的人都反映:教堂太多,看得都不想進了。我想今天要說的梵蒂岡聖彼得教堂應該不在此列。
世界前五大教堂分別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西班牙塞爾維亞大教堂、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英國聖保羅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排名第一,不過這應該是按規模排名的,那麼按個人感受排名呢?聖彼得毫無疑問也是最值得一去的大教堂。
這是早上8、9點鐘時的聖彼得廣場(也譯作聖伯多祿廣場)和聖彼得大教堂(也叫聖伯多祿大教堂),請記住這時的景象,再想看這麼清淨的場面得等到明天早晨了。廣場中間豎立了一座41米的埃及方尖碑。去過埃及以後,再全世界各地看到方尖碑都特別興奮,跟見了老熟人一樣。
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家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都曾參與到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當中,當然,還有其他著名建築師,但請原諒一個看《忍者神龜》長大的孩子的固執(順便說一句,整個義大利之旅我都在各種雕塑和畫作的轟炸中茫茫然度過,但只要出現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達文西這三個名字,就跟打了興奮劑一樣,不懂裝懂也得挖掘出作品的精妙所在),其他人被自動過濾了。
登聖彼得大教堂務必要登頂遠觀聖彼得廣場,否則你就要錯過通往天堂的鑰匙。喏,這就是從大教堂頂層看到的鑰匙形狀的聖彼得廣場與協和大道,17世紀著名的義大利設計師貝尼尼巧妙的將聖彼得從耶穌手中接過金鑰匙的宗教故事和廣場設計結合起來,締造出這一驚人的人文景觀。
快登頂的時候,窗戶上有眾多的同心鎖,還有忘帶鎖、拴個紅繩意思一下的,我估摸著是不是有些遊客認為教堂是舉行婚禮的地方,聖彼得大教堂是教堂中的NO.1,在這裡宣誓愛情一定有更高的效力。
這個地方是門票同款地點,世界各地遊客都踴躍打卡。
作為教堂的主設計師之一,教堂留下不少米開朗基羅的印記,比如穹頂,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華麗莊重又保持了良好的透光性。教堂內還保存著一座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也叫聖母憐子)雕像,這是米開朗基羅製作的幾個聖殤之一,他24歲就完成了這個作品,由於太年輕,大家都不相信是他的作品,以至於他不得不在聖母的衣襟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由於拍照角度問題,可能看不太清楚他的籤名。
眾所周知,教廷是很有錢的,聖彼得大教堂又是天主教宗座聖殿,各種名家雕塑和畫作就不一一贅言,就給大家看個井蓋吧,你們看豪華不?
教堂門口的瑞士衛兵。看衣服和武器就知道這支隊伍的主要作用是作秀,且不說打起仗來跑都跑不快,兵器還處在冷兵器時代。有說道的是衛兵要求必須是瑞士人,據說16世紀初教皇受到羅馬帝國的攻擊,教廷中其他的衛兵都四散奔逃,只有瑞士籍的衛兵苦戰至死,至此以後代代教皇都只僱用瑞士人保衛自己。衛兵很冷峻,拒絕了遊客跟他們合影的要求。
彼得大教堂雖內藏珍品無數,但是從外觀看上去還是顯得穩重敦實的,這是白天的感覺,到了夜晚就不一樣了,搖身一變,她像不像高貴清冷的美人兒?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畢淑敏說:「旅行最美妙的感覺,是在它不斷輕聲提醒我們——你所知甚少,而這個星球如此美好。」這裡是旅遊雜貨鋪,關注我,我們一起去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