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中國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最深的一個,第一次提及中華一統

2021-01-10 張杰談史

金朝,提起來很多人自然就想到金庸所著《射鵰英雄傳》,在這其中,楊康認賊作父,就是認的金朝的王室。當時的南宋,實際上是對金朝稱臣的,所以我們在射鵰這本書中也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內容,究竟如何描寫南宋官僚對金朝人士的卑躬屈膝。

但是金朝這個政權還是有一些獨特之處,值得我們好好去理一理,我們先了解金朝的發展史。金朝主體民族是女真人,本來女真人生活在東北,但是因為遼朝無止境對其掠奪,內在也發生了分化,最終出現了完顏阿骨打,推翻了遼的統治。長期侵略南宋,也佔到便宜,但是最終也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下,滅亡。

金朝獨特之處,大概就是金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最深的一個。在政治上,金朝熙宗年間進行了官制改革,全面漢化;在文化方面,漢化趨勢相當明顯,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相當普遍,金世宗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無可奈何;思想上就更不必多說,直接把儒家思想滲透進金朝的統治秩序中。

所以,在此基礎上金朝居然能夠提出中華一統的觀念,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作為少數民族政權,這樣的提法自然是為了籠絡漢族人士,但是從中也看出民族融合的烙印,這一點是無法阻止的。與此相比較,滅亡金朝的蒙古-元政權顯然沒有做好這個工作,所以結局只能同樣是失敗。金朝沒有成功,是因為準備的時間不夠多,而身邊的強鄰又太多。

說強鄰太多,可能很多人不認可南宋。但其實南宋的存在,越到後來金朝越難受。少數民族政權即使選擇了漢化,能否爭取到多少漢族人口的支持,實在需要打個問號。因此,南宋開國時,金朝多次南侵,而後則越來越少,實則也反映出南宋和金朝的這種均勢,如果沒有蒙古的出現,這兩者之間應當能夠長期共存,但是蒙古出現後,特別是蒙宋海上之盟,這對金朝是要命的。金朝的滅亡也源於此。

相關焦點

  • 金朝:中國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最深的一個,第一次提及中華一統
    金朝,提起來很多人自然就想到金庸所著《射鵰英雄傳》,在這其中,楊康認賊作父,就是認的金朝的王室。當時的南宋,實際上是對金朝稱臣的,所以我們在射鵰這本書中也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內容,究竟如何描寫南宋官僚對金朝人士的卑躬屈膝。
  • 只有漢化,少數民族政權才可以統治長久,不然你打哪來回哪去
    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單單是我們漢人統治過中國,有些少數民族也統治過中國,比如說那個元朝就是蒙古族,還有那個清朝也是外族,今天我們要講的鮮卑族人簡歷的北魏政權也是一樣的。在我們這有個說法叫做胡虜武百年之運,意思就是說少數民族統治的時間不會超過一百年,少數民族在中原要想呆長久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漢化。比方說北魏政權就積極漢化,還有清朝就積極漢化,所以在他們統治的時間裡中國的經濟才會得到發展,他們政權自身也才能夠發展。
  • 古代少數民族政權入駐中原,不漢化,對不起,請回去
    少數民族的政權入主中原,絕對不會超過一百年。這是漢族對自己文化的絕對自信。古代中國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靠的是快馬彎刀,你徵服了這片地方,但你還的治理吧,還靠打仗那一套?那你就會像元朝那樣不到一百年就得回到草原去。蒙古人當年多厲害啊,快徵服了半個地球的土地,但是結果呢?很快就分崩離析了。如果用武力徵服世界,那麼結果無一例外的走向滅亡。
  • 同是漢化,為何金朝不如元魏?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
    自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以來,許多少數民族相繼內遷,在此過程中也逐漸吸收中原先進經驗,也有的被完全同化。 一、三朝的漢化水平 「邊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漢末時期,北方胡人大量內遷在中原定居。司馬氏掌管晉朝昏庸無能,引發了八王之亂隨後匈奴人南下擄掠了晉朝天子。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匆忙南渡,南北朝時期正式開始。
  • 只有漢化,少數民族政權才可以統治長久,不然你打哪來回哪去
    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單單是我們漢人統治過中國,有些少數民族也統治過中國,比如說那個元朝就是蒙古族,還有那個清朝也是外族,今天我們要講的鮮卑族人簡歷的北魏政權也是一樣的。在我們這有個說法叫做胡虜武百年之運,意思就是說少數民族統治的時間不會超過一百年,少數民族在中原要想呆長久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漢化。比方說北魏政權就積極漢化,還有清朝就積極漢化,所以在他們統治的時間裡中國的經濟才會得到發展,他們政權自身也才能夠發展。
  • 抗日戰爭,如果中國戰敗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長期以來,大家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心裏面總會有一個奇葩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抗日戰爭,中國失敗了,日本贏了,那麼日本人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呢?假如抗日戰爭,日本人贏了,日本人是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毫無疑問的!
  • 「唐宋元明清」中間少了個金朝,為何在編順口溜時要把金朝去掉?
    金朝政權由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創建,勇猛的金兵滅掉了遼朝,也滅掉了北宋,地盤一度擴張到長江流域一帶。圖片: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漫畫劇照雖然金朝是由少數民族創建,但是在「中華民族」的融合上金朝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其實,「中華一統」這個說法最早還是金朝提出來的。
  • 金朝是怎樣逐漸被漢化的?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何國力越來越弱
    金朝被漢化是好是壞?後期更加弱小,打不過蒙古人原因是啥? 金朝並沒有被歷史承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因為擊敗了北宋,完成了滅遼,這個朝代依舊是中國12世紀最強大的王朝,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 中原漢族政權的千年死敵,東北少數民族變遷史和五次南侵戰爭,契丹...
    中國東北,古稱"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等,今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部的赤峰市、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等五盟市。在中國歷史上,東北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千百年來,它孕育了很多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鮮卑、契丹、女真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和他們所建立的政權早已載入史冊,甚至打遍半個地球的蒙古政權也誕生於這裡,而後才慢慢地西遷。
  • 抗日戰爭,如果中國戰敗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長期以來,大家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心裏面總會有一個奇葩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抗日戰爭,中國失敗了,日本贏了,那麼日本人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呢?假如抗日戰爭,日本人贏了,日本人是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毫無疑問的!
  • 中國歷史上哪個少數民族曾兩次建立中原政權?
    中國歷史上曾兩次建立中原政權的少數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是中國古代生活於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滿族的祖先,其族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肅慎。女真族在漢代至晉代時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稱黑水靺鞨,五代時稱女真。
  • 北方遊牧民族的崛起與國家意識與政權的誕生
    但是到了西晉之後,中原地區,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之後的少數民族變得越來越難以對付,遼朝,金朝,元朝,清朝,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全面壓制漢人政權甚至消滅漢人政權後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兩個漢人完全由少數民族統治。
  • 少數民族治理國家最好的結果就是漢化,秦檜的主張有利有弊!
    北地民眾也不認可,太行忠義軍反抗到底,紅襖軍縱橫中原,都說金朝有遺民,但後來紅巾軍打的還是"宋"的旗號,這是民間情況。元的史官,明清史家,共和國歷史學者爭來爭去,最後把金當成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這是史學角度。總而言之,沒誰在乎金國那勞什子的"正統",要不是因為嶽飛抗金,有幾個人關心金國咋樣。
  • 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習能力最強,兩次入主中原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從古至今那是產生了無數個民族,而評判一個民族的強悍與優劣,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其學習能力。也就是說,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學習先進的知識,不斷強大自己,才是優秀民族,否則如果停滯不前,無法學習,那麼最終會被歷史淘汰。最典型,中華民族、大和民族等就是善於學習的民族。
  •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怎麼讓大量的少數民族被漢化的?
    前言: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斷融合的民族,儒家文化是一個具有包容的文化。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今的中國才會形成了一個人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在封建社會時期,歷史的年輪總是伴隨著政權的更迭而向前發展的。作為中國連年戰亂且政權更換頻繁的南北朝時期,自然會有一些屬於他文化特色的社會風採。
  • 中國古代天下大一統幾乎都是北方政權完成的,難道南方政權弱嗎?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天下大一統幾乎都是北方政權完成的。難道是因為南方政權弱嗎?是的。中國古代南方政權較弱。南方人口也比北方少很多,很難建立強大政權。直到南北朝之時,北方動亂,人口開始南遷,經濟重心才開始南移。再加上海上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南方才繁榮起來。但是,南方安逸的生活環境,養成了南方安逸享受的性子,不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好勇鬥狠。而北方,尤其是騎在馬背上遊牧民族,在古代戰爭中,騎兵相當於現在的坦克,非常有戰鬥力。
  • 日本引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令人驚嘆:反思歷史上的漢化與胡化
    漢人幕僚便建議蒙古人以結束宋、金分裂局面為功,一統中國,國名漢化為「大元」,還創編全國性的地方志書《大元一統志》。又如女真,《哈佛中國史》說:「北宋的北方領土於 1127 年落入金的手中後,區區百萬女真人成了掌握權力的少數民族。除了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向其周圍大約 2000 萬漢人臣民妥協之外,他們別無選擇。」但少數民族要學習漢族也是阻力重重。
  • 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總以佔領中原為最高目標?
    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總以佔領中原為最高目標?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能入主中原?這是一個關於政權對抗的問題。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同中央政權對抗,地方政權同中央政權對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戰亂差不多都是因為這樣的對抗引起的。
  • 漢化而來的少數民族姓氏
    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是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同化的歷史過程,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少數民族漢化是一個主要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少數民族姓氏的漢化是在文化上的具體表現,在其姓氏漢化的過程中,情況也是複雜多樣的。這種漢化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為賜姓;一為改姓,而且這兩種情況又表現為不同的具體形式。 一、賜姓 賜姓即天子、皇帝賜給臣民姓氏,是統治階級用來維繫和加強其統治的一種手段。
  • 「承大定、啟明昌」-章宗時期的金朝雖然達到極盛但已日薄西山
    金朝,是我國歷史上繼五胡亂華,五代十國之後又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創立者完顏阿骨打,於北宋末期統一女真,先後滅遼和北宋,是為金太祖!而在建國的過程中,其弟完顏晟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使得阿骨打死後,他得以繼位,是為金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