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漢族政權的千年死敵,東北少數民族變遷史和五次南侵戰爭,契丹...

2020-12-16 流年聽史

中國東北,古稱"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等,今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部的赤峰市、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等五盟市。在中國歷史上,東北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千百年來,它孕育了很多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鮮卑、契丹、女真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和他們所建立的政權早已載入史冊,甚至打遍半個地球的蒙古政權也誕生於這裡,而後才慢慢地西遷。他們建立的政權之多,統治中國北方時間之久,是任何一個區域都比不了的,他們能徵善戰,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輝和榮耀,但也給中原王朝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戰火紛飛的千年歲月裡,正上演著一幕幕血與火的戰爭畫面。這裡走出去的民族是中國史上最能打的「戰鬥民族」。

從「東胡族」說起,東北少數民族變遷史

最早出現在文字史料中的東北少數民族謂之「東胡」,在先秦的《逸周書》中就記載了一段關於東胡的文字,《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山戎戎菽",據人考證,東胡這個古老的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群體,商朝初年到西漢,已經存在了大約1300年。一直到秦漢交替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政權瓦解,其餘部兩股勢力分別聚居在烏桓山和鮮卑山,逐漸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至此,東胡的名字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永元三年(91年),漢和帝劉肇派將軍耿夔在稽洛山(位於今蒙古國)大敗來自中國北方的匈奴政權,將匈奴勢力徹底趕出漠北地區,匈奴餘部開始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匈奴的潰敗,解決了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也給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帶來了喘息之機。失去了匈奴的打壓,中原地區正逢魏蜀吳三國混戰多年,漢族人勢力大損,到了東晉末期,鮮卑人竟悄悄地崛起了。

此後200多年,中國北方雖偶有政權建立,但基本上是被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所統治,變得強大的鮮卑人開始向中原挺近,中國出現了歷史上最混亂、最血腥的一個時期——「五胡亂華」。期間損失最為嚴重的當然是漢族,據估計,中原地區的漢族至少下降了70%的人口,也促成了第一次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少數民族血脈融入了漢族血統之中,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血緣再也理不清楚,特別是中國北方的漢人,甚至那位開創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漢化的鮮卑人。

當鮮卑族的主力入主中原後,留在東北的鮮卑族部落開始向西遷徙發展,那裡已經沒有匈奴佔領,他們在那裡建立了柔然汗國。但是沒過多久,就被北魏拓跋政權擊敗,逃回的一部分來到今天的內蒙東部與東北西部之間,他們先稱"室韋",最後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族;而另一部分跑到了遼寧的中部,他們發展成為後來的"契丹",後來建立了遼國。

當中原政權發生內鬥的時候,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再度強勢起來。經過了大唐盛世,中國歷史來到了有一個混亂不堪的時代——「五代十國」,在這幾十年裡,東北少數民族勢力發展迅速,這就造成了後來的中原政權宋至始至終沒有統一中國,始終與遼、金南北並立。

遼國和金國為了方便入侵南方中原的宋朝,都把國都建立在南方,自己的北方卻空虛起來。後果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著蒙古部落乘勢崛起了,帶兵南下滅金和宋,並且統一了中國。遼和金的後人在國破之後,為了生存,只得謊稱自己是漢人,以避免被殺光,自此以後,歷史上彪悍異常的契丹民族消失的無影無蹤,慢慢地融入了漢民族。

而金國滅亡後,一部分留在東北的女真人卻躲過了被殺的命運,他們還保留著契丹先祖的傳統,沒有被漢化,歷史上叫他們為「生女真」,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滿族。

相愛相殺已千年,「戰鬥民族」的五次南侵

從東漢末年的三國分天下開始,一直到滿族的清王朝滅亡結束,在這1000多年的時間裡,崛起於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中國北方的時間就長達七百多年,佔了此後中國歷史的一半時間(其中有和中原政權並立的情況),他們曾經五次南下中原,建立了地區性的或者是全國性的政權。

第一次,公元4世紀,鮮卑

鮮卑族建立的第一個統治北方的國家是燕國,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就是他們的後人,慕容家族確實很厲害,不僅在東北這片土地上,他們去中原也牛了一次。公元365年,前燕佔領了洛陽,代替東晉王朝取得了中原大地的控制權,不過沒過多久,前燕就被前秦的苻堅打敗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胡十六國混亂不堪的時代,鮮卑族建立了西秦,後燕,南涼,南燕,統共四個國家,可見鮮卑族的實力之強悍。

第二次,公元10世紀,契丹

契丹是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唐朝的時候開始強大起來,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大遼國。五代十國分裂的時候,遼國佔據著燕雲十六州,當唐朝滅亡之後,耶律阿保機成了北方實際的統治者,在那之後和北宋長期對峙著。遼國全盛時期,東至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南到河北白溝河,都是遼國的統治範圍。遼國後來在1125年被女真所建立的金朝所滅。

第三次,公元12世紀,女真

女真族也稱女貞或者女直,隋朝之前的名字很拗口,腦子笨不是很記得了。隋朝開始叫「黑水靺鞨」,這時候的女真族開始形成了。女真族開始是一直受契丹人欺負的,天天不是打就是罵,還要給契丹大人們上貢,直到一位女真牛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就是完顏阿骨打。公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1125年輕悄地滅了遼國,1127年北宋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了。歷史的天空總是說變就會變,完顏阿骨打的大金國好景也不長,在1234年,大金國被蒙古人所滅。

第四次,公元13世紀,蒙古

蒙古族的故鄉不是今天的蒙古國,而是發源於東北。12世紀,蒙古族大多數都位於今天呼倫貝爾地區,當時的蒙古不是很強大,經常受到受金國的欺負。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蒙古國慢慢成為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東徵西討之下,西夏,西遼,金國,南宋都被其所滅。從1234年金朝滅亡,蒙古統治中國北方,到1368年,被朱元璋趕出中原大地,蒙古統治了北方長達135年的時間。

第五次,公元17世紀,女真

你不得不承認,女真族不是一般的厲害,女真族再一次在中原建立了政權。1234年,金朝被蒙古滅亡之後,元朝曾經在女真族生活的地區發布了禁止捕獵的命令,很明顯是為了限制女真族的發展,防止女真的崛起。元朝被明朝打敗之後,因為女真族跟隨明成祖親徵蒙古的原因,女真被允許逐漸南遷,主要居住在今天遼寧省,「土木堡事變」之後,明朝已經控制不了女真族了,為了加強對女真人的控制,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然而這並沒有阻擋女真人的南下腳步,就在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了。公元1616年,」後金「建立,努爾哈赤憑藉著十三副遺甲,不僅統一了女真各部,還徵服了蒙古和朝鮮,慢慢佔領了中原,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都是北方政權,現在分別屬於哪些省份?
    文丨看乎(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中國是有著諸多少數民族的國家,除了漢族之外還有著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在古代就是居住在中國各地的少數民族政權。契丹是古代契丹族建立的國家,後來改稱為「遼」。最早由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族,趁著唐末亂世收留了河北的亂民,在內蒙古建國。後來屢次南下侵入中原,先後和後晉,北周,北宋為敵,最後更是佔領了中原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的大片土地。
  • 我的家在白山黑水——一文簡述歷史上的東北三大少數民族(一)
    自古以來,東北地區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無數的部落、部族從白山黑水間崛起,向中原地區挺進,並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融合、進步和發展,揭開了民族勃興的一幕幕篇章。東北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可以左右中國歷史的進程。在東北的歷史進程上,少數民族佔據著重要地位。
  • 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總以佔領中原為最高目標?
    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總以佔領中原為最高目標?為何古代少數民族政權能入主中原?這是一個關於政權對抗的問題。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同中央政權對抗,地方政權同中央政權對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戰亂差不多都是因為這樣的對抗引起的。
  • 晉人佔領了河南遷到開封,大量契丹人南遷。河南人是契丹的後裔嗎...
    在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下,被禁,北方語言被打破,朝廷上限使用漢語,改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獨孤氏改姓劉,卜柳家改姓陸,邱木林改姓穆;於是鮮卑人遷移到中原,逐漸融入漢族。隋唐以後,鮮卑人消失在漢族中,不再是一個民族實體。柔然是繼匈奴和鮮卑之後統治北方草原的一個民族。它在公元402年建立了柔然汗國,吸收了沙漠南北殘存的匈奴和鮮卑,成為長城以南北魏政權的主要威脅。公元555年,魯蘭被新突厥人打敗,汗國崩潰。
  • 中國古代北方有實力的少數民族政權排行
    一級政權與中原政權實力相當,長期與中原政權對峙,佔據過漢民族區部分領土。(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 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根據對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圍困漢太祖劉邦於白登山(今中國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以五口出一介卒,則匈奴人口應當在150萬至200萬之間。附漢的南匈奴部眾為四、五萬人,在單于屯屠何在位時期得到空前發展,增加到戶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 客家人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30年代,廣東學者羅香林意識到,漢族這類龐大的民族會因時代和環境的變遷而逐漸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亞文化群體。為了描述這些亞文化群體,羅香林首創了「民系」這個詞,指一個民族內部的分支。中國南方漢語方言眾多,因此漢族民系的劃分常常又以方言為主要標準,如說粵語的廣府民系,說吳語的江浙民系。
  • 歷史上,漢族也有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的嗎?
    夏商周三朝及諸侯國,共同構成了華夏民族;秦滅六國,標誌著統一漢民族的正式形成,漢朝的大一統,鞏固了漢族的凝聚力。漢朝時的「漢人」一詞意思是「漢朝的人」;但是西晉滅亡之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看到中原的人在困難中依舊堅持漢朝的生活方式和禮儀,所以稱他們為「漢人」——這就是漢族名稱的來歷。
  • 中原王朝數百年的防禦重點為何從西北轉移到東北?全因一個人的造反
    從隋煬帝時高句麗崛起威脅東北邊境,之後的唐朝歷任皇帝都在東北與這些新興民族糾纏不休。唐高宗滅高句麗,武則天時契丹又崛起,契丹首領李盡忠與孫萬榮甚至全殲武周軍隊,連名將王孝傑都戰死殉國,因而東北問題越來越被唐朝皇帝所重視,到了唐玄宗時,已經上升到了和西北同等的地步。
  • 歷史上東北人曾經統治西北,西北人卻不曾統治東北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歷史確實常常出乎意料,像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曾經在西北地區建立西遼政權,就是東北人統治西北地區,但是反過來卻沒有,即歷史上不曾出現西北少數民族統治東北地區的事,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多數與漢族是同一人種,漢化非常快,接收漢文化和漢族制度的薰陶也非常快,特別是接受漢族社會經濟技術比較快,能夠迅速崛起,且往往戰鬥力較強,社會組織制度也往往在本民族的基礎上加以漢化改良,能夠很快形成強大的軍事武裝集團,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 原來東北地區被漢族統治,不過百年歷史
    夏商時期,華夏政權僅僅限於黃河長江流域。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將召公奭封在薊地,建立燕國。公元前7世紀燕國向遼西一帶擴張,並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涉足東北南端,直接統治遼南地區。戰國時期《山海經》記載,「東北海之外,有肅慎氏之國」,這說明東北大部分地區被肅慎國統治。
  • 古代少數民族政權入駐中原,不漢化,對不起,請回去
    少數民族的政權入主中原,絕對不會超過一百年。這是漢族對自己文化的絕對自信。古代中國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靠的是快馬彎刀,你徵服了這片地方,但你還的治理吧,還靠打仗那一套?那你就會像元朝那樣不到一百年就得回到草原去。蒙古人當年多厲害啊,快徵服了半個地球的土地,但是結果呢?很快就分崩離析了。如果用武力徵服世界,那麼結果無一例外的走向滅亡。
  • 唐代東北第一城——營州,丟了營州,也就丟了東北
    營州(現遼寧朝陽),是隋唐兩朝控制高句麗、突厥、契丹、室韋、靺鞨、奚、霫(xí)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關鍵區域,「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時期東北地區中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中心。營州地區早在5000年前就是人類文明聚居地,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 契丹人在遼國滅亡後逃向哪裡?一些人改姓繁衍,如今隨處可見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曾作《新書·春秋》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意思是漢朝被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這四方的少數民族所包圍,而當時對漢朝威脅最大的便是北狄匈奴。不過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這些少數民族也成為了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起為建設新中國而不斷努力。
  • 一轉身是千年,曾經的大理南邵,來雲南省博物館看雲南的前世今生
    雲南的大理國及南邵國,雖然只是地方小政權,始終也是在中原政權的威懾下偏安一隅終於知道為啥叫妙香佛國了;天寶之戰,為數不多的地方小政權在與中原政權戰爭中獲勝的案例,但歷史上,無論是大理國還是南邵國,都是長期臣服於中原政權的,這幅畫就是表現的中原政權對南邵國政權的有效管理,否則今天去雲南恐怕就是出國了;
  • 俄語烏克蘭語至今仍把中國稱作契丹,歷史上的契丹王朝有多強大?
    惡劣的生存條件讓這裡的生存鬥爭變得異常殘酷,圍繞人口、牲畜等核心資源的掠奪和戰爭時刻都在上演。沒有仁慈,只有堅強,脆弱的部落終將被吞沒,弱肉強食的法則血淋淋的擺在每一個草原部落面前。 能夠留名史冊、建立政權的遊牧民族無一例外都是久經風雨,在一次次劫難中拼殺出來的,在傑出首領的帶領下為部落爭奪生存空間,最後抓住機會震驚世界,變得偉大。
  • 中國歷史上哪個少數民族曾兩次建立中原政權?
    中國歷史上曾兩次建立中原政權的少數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是中國古代生活於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滿族的祖先,其族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肅慎。女真族在漢代至晉代時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稱黑水靺鞨,五代時稱女真。
  • 【專題精講】中國古代的都城變遷史
    主要原因如下:這裡是華夏族起源的地方,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起步較早,經濟發展水平高;這裡處於全國的中心,戰略地位重要,建都於此有利於加強對全國的控制;漢族政權在歷史上時常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襲擾,為了加強防禦力量 五、中國古代都城遷移的原因和特點 中國古代有多次遷都,導致遷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 金朝:中國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最深的一個,第一次提及中華一統
    但是金朝這個政權還是有一些獨特之處,值得我們好好去理一理,我們先了解金朝的發展史。金朝主體民族是女真人,本來女真人生活在東北,但是因為遼朝無止境對其掠奪,內在也發生了分化,最終出現了完顏阿骨打,推翻了遼的統治。長期侵略南宋,也佔到便宜,但是最終也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下,滅亡。金朝獨特之處,大概就是金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最深的一個。
  • 盤點越南歷史上的九次水上戰爭,三次在同一條江上打敗南攻中原軍
    白藤江之戰徹底摧毀了20萬名南漢軍隊,是越南正式脫離中原的統治之開始,結束千年的郡縣時代。在吳權獲得勝利43年後,黎恆再次選擇在白藤江對戰南攻的宋軍,最終摧毀來攻的宋軍。當時黎軍將木桿插入河中,然後引誘敵人進行伏擊。此戰之後交趾最終成為宋朝的外藩。
  • 高麗和高句麗,只差一個字,兩者有啥關係?
    朱蒙是中國東北第一個政權扶餘國的王室成員,因為內部爭鬥,朱蒙決定從扶餘國出走,後來在今天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建立了高句麗國。同是北方,竟然有兩個政權,扶餘國與中原王朝開始了對高句麗國的徵討,發生了很多次摩擦,遺憾的是高句麗是最後的勝利者。公元494年,高句麗幹掉了扶餘國,疆域極大擴大,涵蓋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