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國保」尚志市-中東鐵路一面坡建築群

2021-01-12 憨遊世界

中東鐵路建築群是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時在黑龍江境內留下的一系列歷史建築,尚志段中東鐵路建築群包括一面坡火車站站舍、機務段辦公室、機車轉盤、貨運處辦公室、路南鐵路辦公用房、房產分段工房、乘務員換乘公寓大樓舊址、中東鐵路療養院舊址、糧食倉庫辦公室和糧食倉庫舊址、中東鐵路護路軍松花江支線司令部舊址、職工住宅、葡萄酒廠辦公樓舊址、酒廠車間舊址、公和利火磨廠房及附屬建築舊址。

一面坡火車站站舍,建成於1902年,是一面坡鎮最早的鐵路建築之一。辦公樓為磚木結構建築,東側為一層,高舉架高頂棚,西側為二層,與東側同高。清水壁面,仿石轉角,鐵皮屋面,人字型雙坡與四坡結合,候車室為磚木結構單層,南側屋面向前延伸,如同遮棚,外簷豎立13根木柱左衛支撐,室內依然保留老售票窗口和木製牆裙。候車室西側有一工房建築舊址,女兒牆上標有建成時間,年代為1928年,系中東鐵路典型建築。

機務段辦公室,位於車站東側機務段院內,標準的中東鐵路時期工坊建築,屋面在人字坡面基礎上,將兩側下折,成為五脊四坡式,保存較好。

機車轉盤,位於機務段院內,辦公室東側,為建站初期修建。

乘務員換乘公寓大樓舊址,建於1921年,位於鎮北,此處也是綏濱鐵路換乘地點,舊址整體呈「日」字形,為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南北兩側的裝飾手法不同,北側開正門,立有對稱的四根愛奧尼克柱礎,東西兩端各有側門,門口各立兩根奧林斯柱,側門上方、奧林斯柱之間用俄文表明兩段所住人員身份不同。整個建築和諧勻稱,正面裝飾繁縟,莊嚴奢華。南面中段為半圓形,狀如城堡,外牆裝飾氣派整潔。建築內部基本無改變。

中東鐵路療養院舊址,建成於1904年,位於鎮北中心地帶,亦為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鞥個,是當時人們娛樂休養的地方。外觀設計為「橫三、豎五」理念,突出軸線,講究對稱,採用「愛奧尼亞柱」控制中心,強調主次,室內室外裝飾考究。

中東鐵路護路軍松花江支線司令部舊址,位於火車站候車室與療養院之間,為一幢二層古典主義折衷風格建築,規模龐大。建築整體分三部分,中間採用了壁柱和拱形門的裝飾以突出主入口,並帶有附樓,東西兩端略有不同,西側稍長,餘三窗口,是當時的小舞廳。

糧食倉庫辦公室和糧食倉庫舊址,建成於1904年,是中東鐵路時期糧食外運的重要設點,佔地面積寬廣。

葡萄酒廠辦公樓舊址,酒廠辦公樓保存較好,據《尚志縣誌》記載,尚志縣的果酒生產始於 1925 年,即莫斯科貿易公司在一面坡建立的「俄斯克」酒工廠,日產量為750 公斤。當時一面坡附近的野果資源十分豐富,有各種桑椹、山莓及黑、紅色葡萄等。俄國人經營的果園也很多,他們當時即用其果汁釀造各類酒品。中東鐵路一面坡葡萄酒廠的建立,不但豐富了建築群歷史內涵,還使一面坡鎮形成了影響至今的葡萄酒生產傳統工藝。

酒廠車間舊址,廠房僅剩牆體框架,已廢棄多年。

公和利火磨廠房及附屬建築舊址,該舊址是一面坡鎮最高大的樓房,與只有二層高的其他建築相比,顯得異常雄偉,頗有居高臨下的氣勢。築建者在地基下方夯埋密集粗大的紅松圓木,使建築更加穩固,其作用如同現在高層建築的水泥基礎樁。1903 年俄國人創辦了一面坡公和利號火磨,生產的麵粉俗稱「砂子面」,不僅商標獨特,商品還暢銷中東鐵路沿線及勃力縣等地。當時日設計生產能力為 21300 公斤,實際日生產量約12000 公斤,年產量 3600000 萬公斤。公和利號火磨的建成,標誌著當地糧油加工業的開端。

一面坡鎮的中東鐵路建築群,是目前原中東鐵路東部線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俄式建築群,它已駐足百年,櫛風沐雨,經歷沙俄統治、日偽統治、中蘇共同經營中長鐵路和新中國建設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其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形式多樣、數量眾多,猶如歷史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中東鐵路時期鐵路交通和社會生活的繁榮;它以獨特的建築形式記述著中東鐵路的歷史脈絡,同時也展現出細膩精湛的建築技法和華麗多姿的藝術魅力。

相關焦點

  • (小康紀事)黑龍江一面坡:俄羅斯套娃的中國生涯
    中新社哈爾濱1月22日電 題:黑龍江一面坡:俄羅斯套娃的中國生涯  作者 李柏楊 劉錫菊  走進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鎮,一座座俄式老建築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顯得異域風情十足。四處可見的俄式小作坊裡擺放的各種款式「俄羅斯套娃」在陽光下璀璨奪目。近十年,一面坡有了一個新名字——「套娃鎮」。
  • 中東鐵路建築群: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公園
    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公園(中東鐵路公園)以濱州鐵路橋及中東鐵路建築群的保護利用為重點,通過對廢棄鐵路空間的轉型、拓展與重構,形成連接江南、江北的綠色空間系統。該工程南起森林街,沿原鐵路線經大新街、江畔路、濱州鐵路橋至江北警備路,全長3.5公裡,總用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沿線建設鐵路博物館、公園和綠地廣場等,並將濱州鐵路橋改造為步行橋,打造綠色慢行系統。
  •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從「負債村」到「億元村」
    這就是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近日,東北網記者來到長營村,感受長營發生巨變的山山水水,感受長營人的奮鬥之路。填坑造地長出良田。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向「大坑」宣戰長營村是尚志市一面坡鎮政府所在地,綏滿公路和濱綏鐵路將村子夾在中間。在村委會樓前的院子裡,記者見到了長營村黨總支書記張秀林。面前的張秀林,頭髮全白、脊背微駝、一身迷彩、嗓音洪亮。
  • 哈爾濱發現一面坡啤酒九十五年前獲獎啤酒廣告
    本報訊 日前,黑龍江省社會科院研究員李述笑在1912年俄文版《遠東鐵路生活》第19期上,發現二篇一面坡啤酒(今華潤新三星啤酒)的俄文廣告。一直從事地方史研究的李述笑老師推斷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啤酒獲獎廣告。  由於年代久遠,這本雜誌的紙張已發黃變脆,但依然能清晰的看出廣告內容。
  • 哈爾濱一面坡百年小鎮歷史
    簡介:一面坡鎮位於尚志市中西部。濱綏鐵路、綏滿高速公路、301國道貫通境內。歷史沿革:北宋末期南宋初期一面坡鎮,原名唐氏參營、一禡坡、一墁坡、五卡斯。原因是1896年俄國工程師到一墁坡繪製地理圖並劃勘中東鐵路線,1897年開始由俄國境內修築鐵路,經綏芬河修到一墁坡,1903年修成現今一面坡站,距哈爾濱162公裡,距牡丹江192公裡,是濱綏中間加木柈(當時火車頭所需燃料)、上下旅客、裝卸貨物的一個大站。車站修成後,俄人將車站命名為「五卡斯」站,一墁坡這一從唐氏參營演化而來的村名,也由此改為五卡斯。
  • 啤酒的最早發源地「一面坡」
    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小鎮是啤酒最早的發源地。目前它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卻保持著獨特的「俄羅斯風情」和退不去的歷史。帶大家回顧一下這個「啤酒」之巔的小鎮吧。原因是1896年俄國工程師到一墁坡繪製地理圖並劃勘中東鐵路線,1897年開始由俄國境內修築鐵路,經綏芬河修到一墁坡,1903年修成現今一面坡站,距哈爾濱162公裡,距牡丹江192公裡,是濱綏中間加木柈(當時火車頭所需燃料)、上下旅客、裝卸貨物的一個大站。車站修成後,俄人將車站命名為「五卡斯」站,一墁坡這一從唐氏參營演化而來的村名,也由此改為五卡斯。
  • 呼倫貝爾中東鐵路沿線俄式建築群
    > 建於1905年的扎蘭屯六國飯店舊址 沙俄扎蘭屯中東鐵路俱樂部舊址 扎蘭屯中東鐵路俱樂部舊址 以下為滿洲裡俄式建築群 中東鐵路沿線水塔
  • 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6)走進橫道河子的不老時光
    橫道河子,是我「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濱綏線的第二站。從一面坡到橫道河子115公裡,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曾經兩次來過橫道河子。橫道河子旅遊小貼士:中東鐵路遺蹟:全國唯一的木製約金斯克教堂、中東鐵路機車庫、俄羅斯民居建築群推薦旅遊景點:中東鐵路博物館、俄羅斯畫家村、俄羅斯老街、王洛賓紀念館、東北虎林園、威虎山影視城、七裡地生態村
  • 我心目中英雄的城市——黑龍江尚志市
    2020年初秋我終於踏入了思慕已久的尚志市。尚志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哈爾濱市東南部。東界海林市,西鄰阿城區,南與五常市接壤,北與延壽縣、方正縣、賓縣相連接。 魅力傳奇的尚志市我終於置身於你懷抱中了。夏天不需要電扇空調,早晚間那絲絲清涼的微風伴著花木扶疏,盛草滿坡。到菜園採摘沒有半點化肥農藥的蔬菜豆角、茄子、辣椒,順手把帶著露珠的西紅柿放入嘴裡美美的品嘗。秋天豐收的季節裡圓蘑、松蘑、榛蘑、灰蘑、掃帚蘑,如同蘑菇聚會。木耳、榛子、松塔都成長的肉厚醇香,清涼碧綠的河水養的魚兒肥、林蛙跳、稻穀飄香。
  • 遊中東鐵路 賞俄式風情
    第二站來到中東鐵路的起始地——哈爾濱,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打卡松花江上的網紅橋——中東鐵路橋,前往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可以了解中東鐵路一百多年發展歷程和軌跡。在尚志中東鐵路舊址段,約40公裡村道穿越,在舊站臺站牌、鐵路工人的老房子中可以找尋到舊時光的痕跡。
  • 尋跡百年中東鐵路,不必出國就可以打卡俄式風情
    齊齊哈爾昂昂溪站第二站來到中東鐵路的起始地——哈爾濱,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打卡松花江上的網紅橋——中東鐵路橋,前往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可以了解中東鐵路一百多年發展歷程和軌跡來到著名的中東鐵路小鎮——橫道河子, 站在全國唯一木製東正教堂建築遠眺,扇形的中東鐵路機車庫龐大壯觀,俄民居建築群充滿俄式風情,百餘座俄式建築讓你領略「花園城鎮」的魅力。
  • 中東鐵路:百年東北起點站
    這座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51號,俯視形狀如俄文字母「Ж」字型的大樓,作為中東鐵路最重要的工業遺產之一,完整地承載了哈爾濱百年的歷史。 19世紀末,橫貫歐亞大陸的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已經修到了後貝加爾湖,原計劃繞黑龍江北線與烏蘇里鐵路相接。但1894年,俄國人經過勘測發現,如果鐵路能橫穿當時中國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則比原方案縮短1039公裡。
  • 黑龍江這一縣市,由哈爾濱代管,坐擁5大火車站,未來可期
    黑龍江是東北三省之一,緊挨內蒙古和吉林,而且和俄羅斯相接壤,是我國一座佔地面積為47.3萬平方千米的省份,因面積廣闊,區位特殊,所以黑龍江境內的旅遊資源也很是獨特,是有名的冰雪王國。說到黑龍江,不得不提的就是哈爾濱這座城市,它不僅是省會之地,還是內部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在2019年,這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就高達5249.4億元,是東北境內的實力強悍的城市之一,未來發展很被看好。
  • 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
    1896年,沙俄與清政府籤訂《中俄密約》擭取了在我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的特權。中東鐵路於1898年破土動工,1909年全線竣工。哈爾濱地處中東鐵路幹線支線交匯點,隨著中東鐵路通車運營,逐漸發展成為東北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商埠。
  • 紅色愛國基地,白色旅遊勝地——尚志市
    鳳凰行天下之尚志市提起尚志市就不得不說一說抗日英雄趙尚志同志。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自此,趙尚志即與珠河縣(現尚志市)有了不解之緣。
  • 黑龍江省資訊|亞布力滑雪場地處黑龍江省尚志市亞布力鎮西南23公裡處
    亞布力滑雪場地處黑龍江省尚志市亞布力鎮西南23公裡處亞布力滑雪場自建場以來,先後承辦了第五屆亞布力滑雪場地處黑龍江省尚志市亞布力鎮西南23公裡處,距哈爾濱市198公裡,距牡丹江市120公裡,位於長白山系餘脈張廣才嶺西麓的大鍋盔山腳下。亞布力原名亞布洛尼,是俄語蘋果園之意。1897年,中東鐵路修建時,在此築路的華工住在北面臨時搭建的大棚裡,所以那時此地還被稱為北大棚。亞布力滑雪場隸屬於黑龍江省體育局,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集接待滑雪旅遊和滑雪運動員訓練比賽的綜合性滑雪場。
  • 「尚志周刊」2019年第二十二期(第四版)
    《中俄密約》(原名為《禦敵互相援助條約》)於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籤訂,主要內容有:(1)日本侵略俄國,或中國,或朝鮮時,均將被認為與本條約有關,應將本約立即付諸實施;(2)雙方商定共同行動,非經另一方同意,不得單獨媾和;(3)戰時俄國軍艦可駛入中國任何港口;(4)為便於轉運俄國軍隊和軍需品,中國政府允許建築一條穿過中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參崴的鐵路線;(5)平時俄國有權利用該鐵路運兵和運送給養
  • 中東鐵路公園「軌·跡」:為了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
    中東鐵路公園「軌·跡」:為了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編者按:中東鐵路建築群——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位於松花江畔史達林公園內東側,始建於1900年,1903年正式投入使用。橋體基本完整保存著初建時期的風貌特徵,已成為中東鐵路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同中東鐵路沿線眾多二十世紀初建築一樣,即代表著東、西方文化對黑龍江地區的滲透和外來建築文化傳播對本地的影響,又記載著沙俄和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與掠奪歷史,承載了大量的歷史信息。
  • 堅守在嚴冬——「鐵軌醫生」巡檢鐵路守護春運安全
    1月23日,在黑龍江尚志市亞布力鎮濱綏鐵路沿線,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工務段工作人員養護鐵路。1月23日,在黑龍江尚志市亞布力鎮濱綏鐵路沿線,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工務段工作人員巡檢鐵路。1月23日,在黑龍江尚志市亞布力鎮濱綏鐵路沿線,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工務段工作人員巡檢鐵路。手機應用顯示當時體感溫度為零下35攝氏度。
  • 「北大荒」如何變成了北大倉?
    正因如此,它也被譽為靠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這座「中華大糧倉」總面積 5.53 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北京加上天津面積的兩倍。這一區域包括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