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強大帝國,在公元1299年,帝國的首位統治者奧斯曼一世正式擺脫其宗主國羅姆蘇丹國,後來經過數代蘇丹的努力,奧斯曼家族擁有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土耳其人原本是中亞的遊牧民,他們在抵達小亞細亞半島後便逐漸走向定居,不過他們仍然保持著一些遊牧民族的習俗,比如帝國的後勤制度,也保留了一些遊牧民族的習慣。
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帝國軍隊的後勤制度是當時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的,每當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後勤部隊跟隨軍隊出戰,為前線作戰的軍隊服務。奧斯曼帝國後勤部隊,主要負責為前線部隊提供食物和住所,而帝國軍隊的夥食一直是歐洲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據說當時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夥食非常好,帝國的士兵可以享受許多美味佳餚,而當時歐洲國家的普通士兵吃得最多的則是硬麵包。
除了夥食之外,帝國士兵的住所也非常考究,當時的土耳其人延續了遊牧民族的習慣,每當出徵的時候,他們就會攜帶許多帳篷以及修建帳篷的材料,一但進行圍城或者休息的時候,他們就會迅速用帳篷建造起一座「城市」。哪怕到了奧斯曼帝國末期,他們仍然熱衷於修建帳篷,曾有歐洲學者對此事調侃道:「雖然衰落時期的奧斯曼帝國非常不堪,但是他們搭帳篷的技術仍然是世界一流。」
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歐洲人再次見識到了奧斯曼帝國後勤部隊的強大。當時參加這場戰役的土耳其人接近十五萬,他們在抵達維也納城後,並沒有著急發動進攻,帝國的後勤部隊開始在維也納城附近的一片平原忙碌起來,他們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用帳篷修建了一座規模比維也納城還要大的城市。
這座「帳篷之城」修建完畢後,維也納城的守軍紛紛在城牆上觀看土耳其人的傑作,帳篷之城的規模和土耳其人的基建能力讓維也納城的守軍驚訝不已。除此之外,這座帳篷之城還有著良好的秩序,土耳其人以帳篷的大小和華麗程度來區分士兵和將領的住所,沒有人會擅自越位,街道上也秩序井然。
而在這些帳篷中,最華麗的則是大維奇爾卡拉·穆斯塔法的住所,作為這次戰役的指揮官,卡拉·穆斯塔法理應享受最豪華的帳篷。卡拉·穆斯塔法的之所在帳篷之城中十分顯眼,這座大帳篷的四周懸掛著各種顏色的絲綢,地面上鋪滿有著華麗紋路的地毯,而且帳篷中還擁有客廳、臥室、廁所以及會議廳,其規模不亞於一座宮殿。
可是這座帳篷之城,卻在1683年的9月12日毀于波蘭雄獅索別斯基之手。在那一天的清晨,索別斯基率領波蘭翼騎兵及其聯軍對包圍維也納城的土耳其人展開了進攻,他們騎著戰馬從高處席捲而下,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眼看戰爭的天平逐漸向歐洲聯軍那邊傾斜,無奈的卡拉·穆斯塔法只好下令撤退,由於撤退的太過倉促,他們將帳篷之城留給了歐洲人,而歐洲聯軍摧毀這座帳篷之城只用了一天的時間。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帶著殘軍撤退之後,他開始考慮該如何將自己的首級獻給蘇丹,而那座帳篷之城,在經過歐洲士兵的洗劫之後,只剩下了一片片到底的木桿和尚未燃盡的布料。而帳篷之城中的珍寶和財富,最終大部分都落入了索別斯基的手裡,當波蘭士兵衝進土耳其人的營地後,甚至有很多人都迷路了,因為這座帳篷之城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維也納之戰結束後,有四萬多頂華麗的帳篷以及其他財富成為了波蘭人的戰利品,至於索別斯基究竟在土耳其人的營地得到多少財富,已經無法考證。而索別斯基在戰勝土耳其人後,曾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訴自己的妻子:「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以及數不清的財富都已經落入了我的手裡,土耳其人正在狼狽潰逃,我們的士兵正準備去收拾他們丟棄的牲口。」
參考資料:《奧斯曼帝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