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的工兵有多強大?曾用帳篷建造一座大城市,耗時僅兩天

2020-12-24 舊史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強大帝國,在公元1299年,帝國的首位統治者奧斯曼一世正式擺脫其宗主國羅姆蘇丹國,後來經過數代蘇丹的努力,奧斯曼家族擁有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土耳其人原本是中亞的遊牧民,他們在抵達小亞細亞半島後便逐漸走向定居,不過他們仍然保持著一些遊牧民族的習俗,比如帝國的後勤制度,也保留了一些遊牧民族的習慣。

奧斯曼帝國歷代蘇丹的畫像

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帝國軍隊的後勤制度是當時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的,每當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後勤部隊跟隨軍隊出戰,為前線作戰的軍隊服務。奧斯曼帝國後勤部隊,主要負責為前線部隊提供食物和住所,而帝國軍隊的夥食一直是歐洲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據說當時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夥食非常好,帝國的士兵可以享受許多美味佳餚,而當時歐洲國家的普通士兵吃得最多的則是硬麵包。

除了夥食之外,帝國士兵的住所也非常考究,當時的土耳其人延續了遊牧民族的習慣,每當出徵的時候,他們就會攜帶許多帳篷以及修建帳篷的材料,一但進行圍城或者休息的時候,他們就會迅速用帳篷建造起一座「城市」。哪怕到了奧斯曼帝國末期,他們仍然熱衷於修建帳篷,曾有歐洲學者對此事調侃道:「雖然衰落時期的奧斯曼帝國非常不堪,但是他們搭帳篷的技術仍然是世界一流。」

帳篷總是和古代土耳其人如影隨形

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歐洲人再次見識到了奧斯曼帝國後勤部隊的強大。當時參加這場戰役的土耳其人接近十五萬,他們在抵達維也納城後,並沒有著急發動進攻,帝國的後勤部隊開始在維也納城附近的一片平原忙碌起來,他們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用帳篷修建了一座規模比維也納城還要大的城市。

這座「帳篷之城」修建完畢後,維也納城的守軍紛紛在城牆上觀看土耳其人的傑作,帳篷之城的規模和土耳其人的基建能力讓維也納城的守軍驚訝不已。除此之外,這座帳篷之城還有著良好的秩序,土耳其人以帳篷的大小和華麗程度來區分士兵和將領的住所,沒有人會擅自越位,街道上也秩序井然。

維也納城

而在這些帳篷中,最華麗的則是大維奇爾卡拉·穆斯塔法的住所,作為這次戰役的指揮官,卡拉·穆斯塔法理應享受最豪華的帳篷。卡拉·穆斯塔法的之所在帳篷之城中十分顯眼,這座大帳篷的四周懸掛著各種顏色的絲綢,地面上鋪滿有著華麗紋路的地毯,而且帳篷中還擁有客廳、臥室、廁所以及會議廳,其規模不亞於一座宮殿。

可是這座帳篷之城,卻在1683年的9月12日毀于波蘭雄獅索別斯基之手。在那一天的清晨,索別斯基率領波蘭翼騎兵及其聯軍對包圍維也納城的土耳其人展開了進攻,他們騎著戰馬從高處席捲而下,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眼看戰爭的天平逐漸向歐洲聯軍那邊傾斜,無奈的卡拉·穆斯塔法只好下令撤退,由於撤退的太過倉促,他們將帳篷之城留給了歐洲人,而歐洲聯軍摧毀這座帳篷之城只用了一天的時間。

維也納之戰時的奧斯曼帳篷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帶著殘軍撤退之後,他開始考慮該如何將自己的首級獻給蘇丹,而那座帳篷之城,在經過歐洲士兵的洗劫之後,只剩下了一片片到底的木桿和尚未燃盡的布料。而帳篷之城中的珍寶和財富,最終大部分都落入了索別斯基的手裡,當波蘭士兵衝進土耳其人的營地後,甚至有很多人都迷路了,因為這座帳篷之城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維也納之戰結束後,有四萬多頂華麗的帳篷以及其他財富成為了波蘭人的戰利品,至於索別斯基究竟在土耳其人的營地得到多少財富,已經無法考證。而索別斯基在戰勝土耳其人後,曾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訴自己的妻子:「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以及數不清的財富都已經落入了我的手裡,土耳其人正在狼狽潰逃,我們的士兵正準備去收拾他們丟棄的牲口。」

參考資料:《奧斯曼帝國的衰亡》

相關焦點

  • 帳篷還能建造「城市」?戶外紮營這事古人很擅長
    先秦古籍《莊子·盜蹠》中記載:「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同樣意思的話在《韓非子·五蠹》中也有描寫:「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也就是說,古人為了躲避動物侵害,在樹上用樹枝、樹葉建出比較簡陋的篷蓋,以此作為自己臨時居住的場所。
  • 我軍工兵鏟有多強大,被稱為中國魔鏟?真相讓國人自豪
    在世界單兵裝備中,各國為了能在各種環境下能夠應對局面,都大力裝備了工兵鏟,用來方便野外生存,或者簡單的土工作業等,近身可以當武器,遠程可以做榔頭,確實是軍隊居家外出的必備物品。    但我軍的工兵鏟也是從外軍中吸收經驗發展而來的,首先運用的是德國,一戰時期,德軍為了能夠快速挖掘戰壕,就配備了工兵鏟,但當時還是很原始的功能單一,就像農村的鏟子一樣,還是小號的。
  • 非常時期,一把工兵鏟可以做什麼用?
    你的逃生背包裡有食物、保暖衣、淨水片、帳篷、雨衣、救生毯。一個資深的prepper,背包裡一定還會有一個多功能的工兵鏟。驢友們走商業路線,經常在現成的平整營地露營。但是真正的荒野你很難找到一塊平整的可以搭帳篷的土地。一個工兵鏟可以短短幾分鐘平整出一塊營地。缺水的時候,用工兵鏟挖個深坑,就能滲出地下水。
  • 擁有蜥炮、蛇炮、巨型臼炮,土耳其人卻靠工兵拿下了羅德島?
    現在,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一腳踹開基督教世界的大門,來報仇了。57歲的李爾·亞當從法國前往羅德島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剛離開法國港口,艦隊中的一艘船就著火了。在馬爾他海峽,旗艦「聖瑪麗」號居然被閃電劈中,9人因此而死,李爾·亞當的佩劍也被毀了。
  • 上海投資20億耗時10年,建造「最矮大樓」,地面僅2層,驚豔老外
    上海投資20億耗時10年,建造「最矮大樓」,地面僅2層,驚豔老外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上海是我們國家的中心城市,它的影響力特別大,憑藉著旅遊資源眾多,以及經濟繁榮昌盛這兩大特點,每天都能吸引上萬名遊客的到訪。
  • 假如奧斯曼帝國沒解體,現代土耳其有多強?
    伊斯坦堡作為曾經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曾被歐洲人視為聖地,但它如今卻屬於一個亞洲國家,不知歐洲人作何感想。伊斯坦堡地區位置優越,不僅是扼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也是黑海國家進入地中海的必經之地。有句話叫做,如果你不理解地緣優勢,那就來伊斯坦堡吧,你站在伊斯坦堡的城頭,你就可以理解這其中的意義。
  • 我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高標準完成營地建設任務
    央廣網4月15日消息(張標 劉曉帥 曾林松)當地時間4月14日,中國第6批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58名官兵經過周末兩天的持續奮戰,高標準完成緊急受領的馬裡加奧莫克維和營地建設任務,聯馬團民事部門、戰區工程處等相關部門均發送致謝信以感謝中國工兵的
  • 陳嘉庚:用半個世紀的心血 建造起一座強大的「教育王國」
    陳嘉庚用半個世紀的心血,建造起一座強大的「教育王國」,被稱為「傾資興學 千古一人」。他不僅注重學校的硬體建設,還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倡導「素質教育」。上世紀30年代,集美學校被專家評價為「世界上最優良、最富活力的學校」。
  • 夢回奧斯曼帝國——以弗所古城遊記
    倔強的麻雀對於每一個學建築學的人來說,奧斯曼帝國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時期,作為土耳其最為輝煌的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勢力曾涉及亞歐非三大洲
  • Safranbolu番紅花城,一座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民居活化石博物館
    如果前往土耳其東北部的黑海,有一個必經之地, 其獨特的奧斯曼建築被完整的保存至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這個地方就是薩夫蘭博盧(Safranbolu番紅花城)。14~17世紀左右,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貿易的繁榮給小城帶來財富, 有錢後自然要建有很多房間的豪宅,當地人用曬乾的泥磚、木材和灰泥為建築材料,這樣建造成的房子堅固牢實。
  • 我國工兵鏟有多牛?百種玩法顛覆你的想像,比三稜軍刺還強悍
    導語:我國工兵鏟有多牛?百種玩法顛覆你的想像,比三稜軍刺還強悍眾所周知,說起最兇悍的冷兵器人們總是會先想到我國的三稜軍刺,或者是尼泊爾等歷史知名的冷兵器,他們在市場上的價值都極為昂貴,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 近代命運多舛的波蘭,在歷史上曾是一股無法忽視的強大力量
    昔日的榮耀與輝煌 近現代反覆遭遇亡國命運的波蘭人, 在歷史上曾是一股無法被忽視的強大力量。從1025 年,來自皮雅斯特王朝被後世稱為「勇敢者、偉大者」的波蘭公爵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波蘭王國開始,在其後的近6 個世紀裡,波蘭的國勢總體來說堪稱強盛。
  • 伊斯坦堡 一座具有歐亞風情的魅力之都
    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金角灣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佔庭式建築。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17世紀初由伊斯蘭世界著名古典建築師錫南的得意門生Mehmet Aga設計建造,因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故名,是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外國人:有了中國工兵鏟 你家瑞士軍刀就可歇著了
    中國製造的質量到底有多好?相信親身體驗過的外國朋友很有發言權。  視頻的主角是一塊中國製造的防彈板。視頻一開始,他表示對這塊價格僅為100多美元的防彈板並沒有什麼信心。  但隨著測試的進行,他的表情由無所謂逐漸變成了不可思議。  經過數輪步槍、手槍的射擊,防彈板破損變形,但沒有一顆子彈能夠成功穿透。
  • 成都軍區工兵舟橋分隊橫跨岷江架「虹橋」
    18日早上8時,又一批藥品、食品、帳篷等物資裝上漕渡門橋,從岷江紫坪鋪水庫大壩向重災區汶川縣映秀鎮白花渡口進發。截至目前,這座由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工兵舟橋分隊架設的「生命之橋」已成功向汶川運送物資130多噸、大型機械裝備11臺、各類車輛15臺,運送2400名救援人員進入汶川,幫助轉移災區群眾4900人。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多強大
    14世紀,控制小亞細亞的塞爾柱帝國分崩離析,奧斯曼人趁機做大,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建立後,發動了瘋狂的擴張,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大半個小亞細亞和小半個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等地的統治者紛紛稱臣納貢。
  • 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著名建築的巔峰之作——蘇萊曼尼耶清真寺
    在伊斯坦堡有數不清的清真寺,最近又要增加一個,近日有報導說「土耳其擬把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在這許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清真寺中,最耐看的要數蘇萊曼尼耶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聳立在金角灣西岸大山的山頂,被稱之為伊斯坦堡最美的清真寺。
  • 專門為測試帳篷建造的DAC風洞實驗室是怎樣的存在?
    風洞測試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是有限制的。對於那些做過幾次測試的人來說,風洞無疑是一個強大的調查工具。然而,就像任何好的調查一樣,為了得到更多的答案,一些技巧和工作是必要的。但實際上,克爾斯滕風洞太小,無法測試大多數帳篷——它只有2.5米寬,有效寬度僅為1.8米。
  • 整個建築由大理石建造,具有濃厚的摩洛哥風格與特色
    整個建築由大理石建造,具有濃厚的摩洛哥風格與特色。這裡的馬賽克圖案非常漂亮,由地板鋪至天花板,給人一種極盡奢華的感覺。大門口有兩位士兵騎著大馬守衛,墓室四個門也有衛兵把手,墓室內四個角也都是衛兵壯觀的吊燈將室內裝扮得金碧輝煌,置身其中恢弘之感油然而生,在墓室內部有許多國王畫像和與他們相關的歷史資料,遊客可以在這裡了解到許多當地的文化。整個陵墓莊嚴而又華美。陳列館分為上下兩層,遊客只能從上層俯瞰瞻仰,只有皇家被允許的官方人士才能進去一層墓室。
  • 徵服者的抉擇: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為何不願住在君士坦丁堡?
    現在的埃迪爾內城 現在的埃迪爾內城,只是土耳其境內的一座小城市,人口大約只有十六萬,和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完全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