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男,漢族,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1525年5月26日出生於今湖北省荊州市。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公元一五五四年,三十歲的翰林院編修張居正突然辭職,離開錦繡之地。這令許多人大惑不解,翰林院雖然沒有實質性行政事務,但稱得上是明王朝最為清貴的地方。
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官員都來自翰林院,張居正年齡不大,深受器重,前途無量。張居正義無反顧地離開京城,返回南方的老家江陵,理由是健康不佳。其實只有徐傑最清楚,張居正是因為對朝政的不滿、失望和無奈而離開的,此時坐在皇帝寶座的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當政早期還能勤修,正式整頓朝綱,後期卻痴迷道教,一心想得道成仙。他非常重視青詞,青詞是道教舉行齋醮儀式時,用硃筆寫在青藤之上,奉獻給玉皇大帝的章奏表文。
許多大臣正是以這些青詞,獲得皇帝的歡心,但也有大臣因沒寫好青詞而遭到皇帝的冷落。《明史》記載,內閣首輔夏言因進獻青詞不合皇帝心意,引起皇帝的不滿。另一位大臣嚴嵩只因精緻的青詞而獲得皇帝的信任。此後,嚴嵩更是以收復河套一事,攻擊夏言與陝西總督曾銑互相勾結,結交私黨。嘉靖皇帝竟將夏言斬首示眾,夏言死後,嚴嵩如願以償成了首輔。
為了潛心修煉,嘉靖皇帝將朝政事務委託給了大奸臣嚴嵩,嚴嵩媚上欺下,貪贓枉法,政治風氣日益敗壞,醜態百出,內憂外患,日甚一日。嚴嵩得到了這個嘉靖皇帝的喜歡與信賴,一直專權了二十多年。公元一五五三年,刑部員外郎楊繼盛向皇帝提交奏疏,彈劾嚴嵩十大罪狀。此舉惹怒了嚴嵩,也惹惱了正寵信嚴嵩的嘉靖皇帝。彈劾嚴嵩的官員不是被打壓,就是被藉故處死。
如此一來,嚴嵩很難垮臺,而嚴嵩不垮臺,整個官場作風,社會風氣都無法好轉,張居正感受到深深的無奈,他始終懷著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官場腐敗使他無用武之地。公元一五六一年的一個深夜,一把大火將嘉靖皇帝潛心修建的西苑永壽宮燒毀,嘉靖皇帝徵詢嚴嵩的意見。嚴嵩建議皇帝暫居南苑重華宮,這個建議觸犯了嘉靖皇帝的禁忌。南苑重華宮曾是景泰帝幽禁明英宗的地方,嚴嵩是何居心?
嘉靖皇帝此時對嚴嵩起了疑心。此後,嘉靖皇帝將大權從嚴蘇手裡轉移給徐階,嚴嵩的境況急轉直下,種種罪行迅速浮出水面, 1565年嚴世蕃被判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無家可歸。1566年四月二十一日,嚴嵩在貧病交加中去世,終年八十七歲。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