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介紹開缸與所遇到的問題。
魚缸放滿水後一般開泵循環一天或者是暴氧一天,缸內溫度計對應魚種所需溫度,一般熱帶魚建議調26到30度,小型熱帶魚常見如鳳尾魚、黑瑪麗、斑馬、紅綠燈等設置在26度,大型熱帶魚常見如地圖、招財魚、鸚鵡等設置在28度,羅漢小亞成可以設置在30度加速魚新陳代謝正常發育,成年羅漢也建議在28度。
然後過水放魚,過水一般是先不拆魚袋放在魚缸裡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然後在放魚。我的做法是等溫後連水放在桶裡,然後從主缸往水裡兌水,高檔魚可以用輸液器緩慢流入,順便衝氧。一般半個小時就可以把魚放入。這裡說得都是一般的做法,接著我說下長途運輸途中或魚袋中水質變差的情況,甚至魚都有急促呼吸表現。
觀察袋中水錶現如果渾濁不堪,甚至有膜絲狀物等,但魚表現還算正常,建議除了泡袋後,拆袋子把魚放在有乾淨水質的桶裡並打氧,袋子中的水直接扔掉。如果家裡有維生素等可以建議放一顆,同時觀察或在檢疫缸觀察。一般維生素可以緩解魚體緊張造成的應激反應,這個在水產養殖中常見叫電解多維(具體可參考之前所寫)。如果沒有也可以適量放鹽,不建議在主缸在魚不確定得病情況下亂放鹽。
當魚檢疫後或確定無病情況下放入主缸,就可以正常飼養了。一般放魚後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氨氮的超標,如果沒有硝化細菌的成品,可以每天換水稀釋來解決,但為了保險起見,最好購置成品硝化菌,一般市面上硝化菌品牌很多,根據自己喜好來選擇。我試過5快的硝化菌效果也很好,只要接近透明的一般都可以用。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科技含量。這裡插句話原來遇到過有人說硝化菌沒有乾粉的,我可以告訴你酵母菌都可以有,你說硝化菌呢,就算少也不代表科技高只是因為利潤少。
關於硝化菌一般建議開缸的情況才加,只要不是清洗或更換濾材都不需要添加,我之前說過有再多的菌但沒有充足的食物,硝化菌也不會過多工作,添加再多的硝化菌只會讓過剩的菌休眠直至死亡。
所以開缸後添加就可以正常投餵而不用擔心氨氮超標了。一般新手都不購置硝化菌,魚在缸裡一般三天內就開始受到影響,如果不選擇商品硝化菌也可以,15天後就自動形成。那這半個月的時間,投餵量要少,可以慢慢增加並把多餘的飼料撈出來防止腐爛生產更多氨氮,(記得以前有種硝化菌是茶葉色的,其實它就是氨氮化合物,並不是硝化菌)。並且每天換點水來稀釋氨氮濃度,每種魚承受度也許不同,所以換水量就根據魚種來選擇。
如果家裡已經有飼養魚的魚缸可以用其中的水或者濾材來更換到新缸中,那硝化菌就可以不必購買。如果是從沒養過魚,而又是新缸新濾材建議選購一小瓶,方便魚病後重新開缸,有人說缸內玻璃比較髒,我們下期聊聊這個問題。好了,感謝大家支持關注,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