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天氣總是晴雨交織著
這一邊早早就規劃好了出遊的計劃
那一邊一場雨落下又打亂了安排
不知道該去哪裡散心
不如了解一下南通城內的這幾座古寺吧
晴天雨天,各自有風情
福田寺
南通福田寺是一座古寺,初建於宋朝年間,當時名為「碧霞元君祠」,到了明清時期,福田寺一度迎來鼎盛狀態,香火興旺,是當時通州九大寺之一。明慶隆三年,通州知府為校正通州南高北低的風水,於是便將當時的福田寺進行了一番修繕,並在寺後築土堆山,取名為鍾秀山。後由清末狀元張謇捐資在鍾秀山建碧霞元君閣,並親撰寺名「福田寺」。
歷經朝代更迭,古福田寺早已更換了模樣。如今的這座福田寺是重新選址修建的,位於港閘區陳橋鄉河口村,北臨通劉河,西依通揚運河十八裡河口鎮,交通便捷。寺中現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殿、毗盧閣、菩提書院等建築,安靜又古色古香。
走在福田寺內,心情是安寧的。山門、牆壁上都刻著許多字,玅莊嚴域、為甚到此、煙塵外...字句簡單,輕聲念來卻覺另有一番意境。寺院內綠樹修竹遍植,環境清幽,可謂是一步一景。盛暑7月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院內的荷花池裡荷花都開了,夏風吹過送來陣陣似有若無的花香。
普賢寺
在南通民間有一句俗語「峨眉山沒有山」,說的便是港閘區市北科技城內的峨眉山普賢寺。北宋初年,古通州始建城,宋太宗恩準,於真宗二年將峨眉山大殿定位普賢寺,於是便有了「先有峨眉山,後有通州城」的傳說。
普賢寺是南通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院內環境清幽靜謐,一草一木皆有靈氣。普賢寺面積挺大,現有三門殿、普賢閣、大殿、藏經樓等建築,庭院之間綠樹濃蔭,草地開闊,園內植物非常豐富,池塘裡的荷花,大缸裡的蓮花亭亭玉立,賞花正當時。
普賢寺的南側,有一座普賢寺佛教文化公園,臨江而立,涼風襲人的傍晚,這裡便成了散步的最佳去處。公園內樹立著一座座石碑,上刻經文,從旁走過好像也能從經文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撫慰人心的力量。
天寧寺
天寧寺是距離老城區最近的一座古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四年,毗鄰北濠河,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為中軸結構,西部為禪堂、僧寮,布局嚴謹,建築雄偉。主體建築「大雄之殿」 內,懸有兩米多高的大鐘。它撞擊出的「古寺鐘聲」,以其「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獨特曾入列「崇川八景」之一。
寺內的光孝塔,是南通市諸塔中最年長的一座,原為光孝寺遺物,寺改名後,原名僅保留在塔中。光孝塔由較高的須彌式座塔基,塔五層,每層間有磚砌的帶澀平座和反翹的腰簷,塔剎高聳,全塔玲瓏挺秀。古塔距今已歷千年,歷代也經多次重修。
天寧寺與寺街相鄰。寺街是南通市歷史文化街區,街上仍保留著南通城內僅存不多的一處明清及民國建築群,以及胡長齡狀元府、通州女子師範等故居舊址。街上的張家臭豆腐是寺街的招牌,來了您可得嘗一道。
炎炎夏日,這裡有涼風和綠樹
尋半天空閒,記得來漫遊
- END -
▌製作:南通旅遊
▌圖片來源:@燕遇良人,圖片僅供分享之用,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