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關注這些典型案例本身揭示的問題,而且要從中總結和提煉出具有一定規律性的內容,使之成為事故預防、制度建設、規範管理的操作指南。
日前,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國家減災委辦公室對2020年各類突發災害事故案例進行梳理,公布了應急救援、生產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認真總結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的成功經驗,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深刻吸取有關事故教訓,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壓緊壓實安全責任,提升全社會應急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將經驗和教訓分別列示,讓公眾對應急救援的複雜性有了更清晰認識,而且通過梳理安全生產事故原因和危害,揭示出事故發生的共性因素以及預防事故發生的關鍵所在,其警示意義和提醒價值十分明顯。
近年來,相關部門不斷通過公開發布相關領域典型案例,總結經驗教訓,警示相關部門及人員,推動相關工作的改進。比如,最高法、最高檢每年分類發布十大典型案例,指導司法實踐;人社部等部門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一方面公布執法重點、專項治理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提醒公眾防範違法行為、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營造的陷阱。此類做法顯示出越來越強的普法意義,對相關領域規範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專業,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各方認可。
社會各界不僅要關注這些典型案例本身揭示的問題,而且要從中總結和提煉出具有一定規律性的內容,使之成為事故預防、制度建設、規範管理的操作指南。
從制度建設而言,由典型案例梳理出來的經驗教訓,在一定層面暴露出相關領域制度建設方面的不完善和不嚴密。比如,安全生產一直是「高壓線」,責任追究不可謂不嚴厲,然而,總有一些單位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危機意識不強,打「擦邊球」。其根子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漏洞。像山西臨汾聚仙飯店「8·29」重大坍塌事故中涉及的農用房改建成商用房,一些地方一直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因此,深挖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從制度建設上堵漏,意義重大。
從強化監管而言,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提示了提升監管有效性、及時性、提前度的重要性。一些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事實上都有一定的前兆性症候,比如,制度執行虛化、內部人員安全意識淡漠、不安全因素長期潛伏、來自監管部門的提示多而動真格的監管少等等。這些因素和問題逐步累積、惡化到一定程度,最終導致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以重慶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松藻煤礦「9·27」重大火災事故為例,該礦職工檢查出了問題和隱患,並做了報告,但該礦依然讓設備「帶病運行」,最終事故發生。因此,從經驗教訓中細化監管的可及性,十分重要。
從安全生產規程的科學性而言,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提醒我們,安全生產必須秉持科學態度。當下,一些企業制定了詳細的安全生產規程,上牆的規章密密麻麻,而發生事故後的調查結論顯示,這些安全生產規程有的一般性要求多、具體而可操作性的少,有的是從其他單位的管理流程直接「拷貝」過來、並不適合本單位情況。這樣的安全生產規程只能是「看起來好看、用起來難堪」。如甘肅白銀甘肅宏達鋁型材有限公司「9·6」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單位制定的熔鑄工安全操作規程缺少具體操作程序和步驟等,導致處置不當。因此,相關生產經營單位應比對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進行「靶向」分析,強化生產的安全性、制度的科學性。
從維護生命健康和提高救援成功率而言,典型案例的經驗中有不少可供借鑑、實用性很強的技術性要領,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比如,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重大坍塌事故救援採取的「由表及裡、先易後難」的順序,合理使用救援方式,多點作業、逐步推進,具有很強烈的針對性。相關單位及人員有必要認真學習,在面臨危險時有方法可用、有路徑可走,提高救援成功率。
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是之前若干地方付出慘重代價換來的。無論是普通民眾、生產經營單位,還是監管部門,都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完善制度建設,從各個環節強化制度的落實與監管,切實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