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醫院用3D技術為骨瘤患者列印顱骨 22歲女孩又美回來了

2020-12-16 華龍網

22歲的劉利(化名)患骨瘤只能以發遮面。 西南醫院供圖 華龍網發

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重建3D顱骨。 西南醫院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1月7日16時12分訊(記者 黃宇)「留了16年的長劉海,終於可以換髮型了。」今(7)日,在西南醫院,看著玻璃鏡中漂亮的額頭,22歲的劉利(化名)高興地說。你可能看不出來,她的半邊額頭,是用3D列印出的顱骨鈦金假體裝上的。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將3D列印技術用於額面部顱骨畸形置換。

  復發骨瘤讓花季少女只能以發覆面 不敢談戀愛

  22歲的劉利是一名導遊。6歲時,媽媽發現她額頭右側及頂部各有一處隆起,摸起來硬硬的,於是帶著她到某醫院就診。額頭上的包被診斷為骨瘤,並做了手術剷除。

  手術後5年,她發現「包」又長起來了,於是不得不再次手術切除。不幸的是,沒幾年,額頭上的「包」又長起來了,而且越長越大。已經是花樣年華的劉利再也沒有信心做第三次同樣的手術,而後又等著包包復發。她怕陷入那種無休無止的夢魘當中。

  從那以後,劉利就開始留起了長劉海,將額頭遮蓋得嚴嚴實實。如今,劉利已22歲,還沒有談過男朋友,每次男方看到她的真面目後都找託辭疏遠了她。

  現實的不幸讓劉利重新鼓起治療的勇氣。於是,她來到西南醫院,希望得到一個徹底的解決治療:切除包包,恢復美麗,不再復發。

  接診的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副教授儲衛華通過檢查發現,劉利的骨瘤主體位於髮際外的額部及眼眶周圍,嚴重影響了外觀美容。而且,病變部分還向顱內生長,對腦組織有一定壓迫,繼續發展下去,就可會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

  3D列印為其重建顱骨 治療一周後順利出院

  如何達到劉利的治療要求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西南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林江凱告訴記者,要想徹底切除骨瘤不復發,必須將骨病變顱骨全部拿掉然後實施顱骨修補。但是劉利的骨瘤是長在額部及眼眶上,這個區域顱骨曲面多、線條複雜,全部切除的話,傳統的顱骨修補無法重現劉利的面容,一樣會遺留有嚴重的美觀問題。

  「必須尋找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林江凱說,專家們想到可利用3D列印技術,為劉利製造一個個性化的顱骨修補假體,以置換病變、恢復正常外觀。

  手術前,醫生們通過高精度的CT掃描,三維重建劉利的顱骨,預先設計好手術部位,以劉利的正常側額面骨作為對照,通過逆向工程及鏡像重建技術,進行1:1的3D列印複製,製造出一個6*9cm、精確達20微米的具有複雜立體結構的顱骨假體。當病變部位被切除後裝上該假體,將與正常側一模一樣,能重建劉利的額面部外觀。

  手術時,醫生按照預先設計切除顱骨,用磨鑽小心磨除眼眶及顴突病變骨質,細緻的塑造出與3D假體精確匹配的骨窗,隨後將3D列印三維塑型假體與顱骨缺損疊合好,再用鈦釘進行固定,最後進行皮膚縫合。通過一周的恢復,劉利順利出院。

  據悉,這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將3D列印技術用於額面部顱骨畸形置換。該團隊研發的3D列印個性化顱骨假體修補技術已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能為一批病人免費提供假體,並能減免一些檢查和治療費用。

相關焦點

  • 我院3D列印技術 助「狹顱症」寶寶重建顱骨
    9月14日,小豆豆從我院神經外科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豆豆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豆豆的狹顱症,這也意味著,豆豆今後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僅頭型恢復正常,大腦發育也不再受阻礙。
  • 寶寶頭顱嚴重畸形 3D列印技術助「狹顱症」患兒重建顱骨
    寶寶頭顱嚴重畸形,如同「橄欖球」3D列印技術助「狹顱症」患兒重建顱骨華聲在線9月14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高琳)9月14日,1歲7個月的小男孩豆豆(化名)從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出院,他的頭變圓了,大腦發育也不再受阻礙了。
  • 寶寶頭顱嚴重畸形 3D列印技術助「狹顱症」患兒重建顱骨
    寶寶頭顱嚴重畸形,如同「橄欖球」3D列印技術助「狹顱症」患兒重建顱骨華聲在線9月14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高琳)9月14日,1歲7個月的小男孩豆豆(化名)從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出院,他的頭變圓了,大腦發育也不再受阻礙了。
  • 近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3D列印成功治療腫瘤!
    隨著3D列印技術的日漸成熟,其在醫療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骨科脊柱病區運用3D列印技術為一位臥床腫瘤患者進行治療,如今該患者已能下床走路。據了解,60歲的楊先生是奉節人。3月28日,正在擔柴時他突然感覺腰部一陣劇烈疼痛,去醫院診斷為骨折,便在家臥床休養。幾個星期後,病情越來越嚴重,於是他來到了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骨科脊柱病區就診。在做了CT引導下的穿刺等相關檢查後,發現是腫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根據患者病情,為他成功實施了手術。小科普什麼是3D列印在骨科中的應用呢?
  • 西南醫院利用醫學「3D列印」技術為患者重建胸壁
    2016年2月23日,60多歲的手術患者殷道榮回到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複查,結果顯示身體恢復良好。這正是第三軍醫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數字醫學研究所與西南醫院心胸外科合作,藉助3D數位化導航、3D列印技術和3D輔助設計,完成的一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加胸壁重建手術。
  • 3D列印未來
    一、什麼是3D列印1、何為3D列印?3D列印又稱增材製造技術,是依據CAD設計數據,採用離散材料(液體、粉末、絲片、板、塊等)逐層累加製造實體零件的技術。利用增材製造設備製造的分形咖啡桌由一個樹狀的分形圖案構成,它既有藝術美和數學內涵,又有實際使用價值。5、醫療行業現代社會中,人們不斷地探索外科整形、關節置換、心臟瓣膜更新、具有奇效的維生素補充劑與護膚霜。3D列印技術也許可以終止這些探索,列印所需的身體部位將幫助那些需要器官移植或已失去關節的人。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世界首例Mr混合現實技術輔助的乳房重建手術完成2017年3月,湖南省腫瘤醫院醫生術中頭戴已經輸入患者三維影像信息的HoloLens眼鏡,術前3D血管數據個性化精確設計切取面積為22cm*14cm的股內側穿支皮瓣游離移植一期重建乳房,手術歷時6個小時就得以安全順利完成。
  • 通過3D列印+虛擬可視化技術,專家團隊挽救「癌王」患者
    三湘都市報7月30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劉莉 程發輝 實習生 孟凡佳)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手術團隊,成功完成一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肝右動脈重建),在 3D 列印虛擬可視化技術輔助下精準切除腫瘤,為患者贏得了生存期。
  • 湘雅醫院率先採用3D列印技術輔助治療腹主動脈瘤
    湘雅醫院率先採用3D列印技術輔助治療腹主動脈瘤 來源:紅網 作者:易徵洋 伍西明 羅聞 編輯:王津 2014-06-17 22:19:23
  • 3D列印骨骼成功應用 他為患者脫下金屬「鎧甲」
    3D列印的脊柱植入物劉忠軍在手術中將3D列印植入物植入患者體內「能不能用3D技術列印人體『骨骼』?」8年前,當北醫三院骨科醫生劉忠軍冒出這一想法時,自己心裡也很沒底。畢竟3D列印才剛剛興起,如果手術應用中失敗了,也沒有相應的法規來保護醫生。
  • 2小時打出腳骨原型 3D列印為患者提供"私人定製"
    ,醫生解釋一堆病人卻還是一頭霧水……曾經困擾患者和醫生的這些問題,在3D列印技術面前迎刃而解。  今年1月,湘雅醫院用3D列印技術按1比1大小列印出病人顱內腫瘤模型,完成了一項高難度的顱內腫瘤切除手術,成為我省第一例3D列印技術與臨床結合的成功案例。「這名患者的腫瘤及相關組織、頭顱骨就是我們的3D印表機『克隆』出來的。」劉武介紹,有了這個模型,為醫生切除患者複雜顱內腫瘤提供了直觀依據,也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
  • 女孩在教室寫作業 顱骨被「火影忍者」飛鏢穿透
    飛來橫禍插入頭頂昨天下午5點多,浙大兒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沈志鵬接到急診求助。趕來一看,一個女孩左側頭頂被插入一個飛鏢。雯雯家長反映,雯雯下午課間時在教室裡寫作業,同班的同學在玩飛鏢時不慎將她砸中。「當時有兩個方案,一個是直接清創拔出,另一個則需要打開頭皮顱骨進一步探查,但對雯雯的創傷無疑是非常大的。在經 過反覆研究討論後,家長決定清創拔出。」 沈志鵬說,「昨天晚上10點,手術開始了,手術過程中,我們發現已經穿透整個顱骨,所幸的是被顱骨下一層黏膜擋住,沒有損傷到腦實質。」
  • 3D列印技術開展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翌日下床第三天出院
    其中一例採用3D列印技術預先列印瓣膜,經過3D模型評估和團隊充分討論後施行手術,這也是江蘇省首個結合3D瓣膜列印技術輔助TAVR手術開展的病例。專家研究手術方案。3D列印出心臟瓣膜。導絲送入心室。記者了解到,該男性患者反覆胸悶胸痛5年餘,近一周疼痛加劇,去當地醫院就診,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房增大,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張功能減退,主動脈瓣鈣化伴狹窄。入院複查發現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鈣化明顯。患者及其家屬表示,迫切希望微創介入換瓣治療。
  • 3D列印的未來以來
    (最後兩個是我自己列印的還未上色)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3d列印?3D列印(3Dprinting)也稱為「增材製造(AdditiveManufacturing)」,它是新興的一種快速成型技術。與傳統的減材製造工藝不同,3D列印是以數據設計文件為基礎,將材料逐層沉積或黏合以構造成三維物體的技術。
  • 湘雅二醫院:3D列印心臟,為手術提供最精確的參考
    通過3D列印技術1:1複製的患兒心臟模型,成功為手術提供參考。   紅網長沙1月1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實習生 朱雨虹 通訊員 王建新)1月19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小兒心血管外科獲悉,近期醫院藉助3D列印技術,成功為兩位患兒進行了心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疏通術,而3D列印輔助兒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疏通術在湖南還是首次開展。
  • 先進技術解除患者多年病痛 泰安市立醫院骨科運用3D高新技術完成高...
    近日,泰安市立醫院收治了1名腰椎椎管狹窄症患者,該患者為75歲高齡的女性,泰安市立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孔慶華團隊在3D列印技術輔助下對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療效顯著,患者恢復良好,已於7月26日出院。據了解,該患者腰痛有40年的時間,有過多次外傷致腰痛的經歷,而且症狀反覆,未進行過規範的診治。
  • 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臨床...
    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院長師利農代表火炬開發區醫院向領導對醫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同時展望3D列印技術帶動火炬開發區醫院醫療水平的飛升。李磊堅則代表火炬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表示對專家的歡迎,希望在鍾世鎮院士及南方醫科大學黃文華教授團隊的關心支持下,火炬開發區醫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培力度,推動學科建設和發展,帶動醫療服務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使廣大患者能夠進一步享受醫學3D列印技術的巨大好處,為建設健康火炬和健康中山做出新貢獻。
  • 截指男孩收穫免費3D列印義肢作兒童節禮物
    裝上義肢的小程可以做出握持動作  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 通訊員 劉坤維 艾方興)兒童節前夕,在協和醫院手外科治療的截指殘疾男孩小程,收穫了一隻3D列印的義肢作為兒童節禮物。他頑皮地用變形記剛手臂般的義肢,比劃出超人的手勢,還可以完成簡單的握持動作,拿起香蕉和葡萄。  小程今年6歲,4歲那年遭遇的一場車禍,被卡車壓斷了左手的5個手指,醫生被迫截掉了他的半個手掌。由於小程處於生長期,若安裝義肢需要隔段時間更換義肢的尺寸,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家人便打算等小程再長大點再給其裝配義肢。
  • 倫敦推出3d液體列印技術,用水滴做出人的形狀,用了什麼原理?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技術,不僅非常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在生活中發揮出很大作用。在前段時間位於倫敦的machine shop就推出了一款印表機,相比於普通印表機來說,它採用的是3d液體列印技術,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覺得非常的好奇,在現代社會中,3d列印已經不是稀奇事了,但是通過液體列印的卻還沒有聽說過。那麼這種印表機能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