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工業增加值已由1952年的119.6億元提升至2018年的30.5萬億元,且自2010年起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背後,有太多腳踏實地的工業企業和不為人知的「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一詞由是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創造,指在某一個細分市場的絕對領先者,以市場佔有率衡量,是世界市場的老大或者老二;同時,年銷售額不超過20億歐元,且不為人所知。
知名媒體人、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把關注企業家精神的眼光轉移到很少被人們注意的生產資料行業,在其中尋找隱形冠軍。他通過對中國巨石大量的調研採訪,寫成新書《新工業時代:世界級工業家張毓強和他的「新石頭記」》(下稱《新工業時代》)。他在書中將中國巨石稱為B2B領域的「隱形冠軍」,同時也是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民共進」的樣板和「一帶一路」投資的璀璨明珠。
目前中國巨石的年產能超過180萬噸,佔世界玻纖總產能的20%以上,中國玻纖總產能的40%以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玻璃纖維企業。從利潤上看,自2015年到2018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均在40%以上,2017年和2018年還達到了45%以上。根據2018年年報,中國巨石營收突破100億元,比上年增加17.3%,利潤總額超過28億元,比上年增加11.6%,淨利潤達到23.8%。
中國巨石今天的體量足以稱為真正的隱形冠軍,卻很少人知道它最早是從小鎮布廠起家的。
在巨石走上世界玻纖大舞臺的背後,是中國巨石集團總裁張毓強的堅定帶領。書中提到,「巨石的創業過程,張毓強無疑是第一驅動力。」他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在橫向擴張之後,繼續走有創新性的新路,不等不靠,一路朝前。
沒有企業家的經濟,就像《王子復仇記》的舞臺上少了哈姆雷特。中國巨石能夠走到今天,得益於時代,但其中這個時代的企業家精神也必不可少。
秦朔說,他吃驚於張毓強的經歷——在一個小鎮裡長大,初中沒畢業就到鎮辦的布廠當挑水工。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日後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玻纖行業的引領者,還是一名技術專家,有很多發明創造。
張毓強將巨石的發展史概括為四次創業:第一次是在1993年至2003年,通過聯營、融資、收購,以及在東部、中部進行戰略布局,由小鎮布廠一躍成為國內玻纖行業的第一;第二次是在2004年至2012年,通過擴張、新建、創新、多條超大型玻纖生產線投產,在產能上成為世界玻纖行業第一;第三次是2012年至今,按照「產品高端化、產業集群化、布局國際化、市場全球化」的戰略,進軍海外,從「以內供外」到「以外供外」;第四次是從2018年起,在進軍海外的同時,重點推進「智能製造」。第三次創業與第四次創業交融,內求智能化,外求全球化。
在四次創業過程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改革開放後,有很多中國企業的發展,都是從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開始的,但玻纖行業有一定特殊性,一些國家一直禁止出口成套的生產設備。張毓強說,一切的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
經過不斷研發與探索,巨石在玻纖產業的所有關鍵環節有了自己的創新,如窯爐設計、純氧燃燒、玻璃配方、漏板積水等。今天的中國巨石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品種規模最齊全的玻纖製造商,而且在多個生產領域都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
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掌握也為中國巨石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礎。2012年,在「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理念的指導下,中國巨石首次走向海外在埃及建廠;2018年,巨石埃及年產20萬噸玻纖生產線全面建成,埃及進而成為玻纖產能排名世界第四的國家。
另外,2016年12月份,中國巨石又在美國投資3億美元建設8萬噸玻纖生產線;2017年擬在印度投資建設玻纖生產線,如今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至此,中國巨石海外版圖三點聯動,朝著「三地五洲」的目標邁進。
秦朔說,在經濟發展中,政府可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可以減稅以刺激消費,可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但真正重要且長期有效的途徑,還是要依靠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發揚,從供給、供應的角度,創造出能夠激發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產品與服務。而張毓強創辦企業和管理企業的十字方針(品行、創新、責任、學習、激情)值得向全社會推廣。
已故著名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威廉·鮑莫爾曾指出,企業家才能可以區分為生產性才能、非生產性才能和破壞性才能三種。其中,生產性活動一般指企業家的創業、生產、創新、研發等增加社會產出的活動,由於創新擴大了真實的產出,所以是一種「正和活動」。
在秦朔看來,張毓強正是屬於這樣的企業家,作為世界級工業企業的創造者,因為行業原因,張毓強長期不入公眾視野,但他們這樣的人,是中國製造和實體經濟的基石,是新工業時代的創新樣本,他們的能力和品格,不遜色於幾乎天天都有新聞冒出來的偶像。
張毓強出生於石門鎮,創辦的企業也多以石命名,而且玻纖的原材料就是石頭。秦朔說,「我要寫一部新時代關於中國工業人的石頭記,陽剛、堅韌、充滿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石頭記」。
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輯沈家樂說,《新工業時代》作為從微觀角度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本圖書,是了解新時代中國製造和製造業企業家的良好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