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口罩價格罰20萬 寧夏中衛發布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

2020-12-21 同花順財經

人民網銀川3月15日電(梁宏鑫)近日,寧夏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通報了2019年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這十個案例涉及不同領域且具有代表性,相關部門嚴厲懲罰個別單位和商家的違法違規行為,有力淨化市場環境,希望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

案例一、中衛市健安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慈濟堂大藥房哄抬價格銷售口罩案

2020年1月25日至27日,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熱線接到多起舉報反映該藥房高價銷售KN95口罩。經查,發現當事人採購300隻KN95防霧霾口罩,分別以每隻35元和58元的價格銷售,且未明碼標價,不能提供涉案口罩採購、銷售、庫存的原始憑證及檢驗合格等證明材料。疫情期間,當事人哄抬價格,推動KN95口罩價格過高上漲,嚴重擾亂市場價格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給予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二、中衛市農樂豆芽菜加工廠(馬生保)加工銷售有毒、有害的豆芽菜案

2019年3月21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當事人生產的豆芽菜進行抽樣送檢後,發現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4-氯苯氧乙酸鈉(稱俗「無根素」),使用「無根素」主要起到去根、增粗、白嫩、除葉的作用。如長期食用會影響人體健康,導致激素不平衡、骨質疏鬆、兒童發育早熟等問題。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對當事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豆芽菜的行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三、李成忠未取得登記加工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牛肚、魷魚案

2019年1月16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自治區食品藥品舉報投訴中心轉辦線索檢查,當事人無任何資質擅自從事加工活動。現場發現加工的牛肚、魷魚汙穢不潔、感官性狀異常、散發腐敗臭味。當事人採購牛肚3000公斤、幹魷魚175公斤,分別以10元/公斤、20元/公斤的價格銷售,獲違法所得共計3770.34元,貨值金額34200元。依據《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經營店和食品小攤點管理條例》沒收用於違法加工的冷櫃、空氣壓縮機等設備,沒收變質牛肚、魷魚共計2418.5公斤,沒收違法所得3770.34元。

案例四、慕永平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車用柴油案

2019年4月19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線索檢查,發現當事人未取得任何資質,在沙坡頭區營盤水交通要道旁利用箱式貨車裝載油罐銷售柴油,經稱重該批柴油淨重7.7噸,共計為9055.2升(密度以0.85×103kg/m3計算),進價每升4.52元,售價每升4.88元,貨值金額共計44189.38元。執法人員對該批柴油進行了抽樣送檢。檢驗結果該批柴油嚴重不合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沒收不合格柴油7.7噸(做回爐處理,貨款共計25879.5元),並給予罰款88378.76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五、中衛市博林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消費者同意向其發送商業信息案

2019年9月19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在開展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整治中,發現該培訓中心為達到招收培訓學生的目的,通過朋友收集學生家長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共計90餘條,在未徵得學生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逐個撥打電話,介紹公司培訓業務,詢問是否給學生報班等事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並給予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六、沙坡頭區宣和鎮宏濟堂大藥房未按規定儲存藥品案

2019年10月17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督查轉辦通知,對該藥房進行檢查,發現店內藥品未按說明書要求進行陰涼儲存,且對執法人員屢次檢查中發現類似問題提出的整改要求不予落實。依據《寧夏回族自治區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罰款9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沙坡頭區永康鎮兆軍農資店銷售不符合行業標準的化肥案

2019年7月12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接到市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轉辦的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二十督導組移交第九批群眾電話線索,反映林某從該農資店購買了7噸生物有機菌肥和土壤調理劑,其中生物有機菌肥31袋,使用後導致70棵蘋果樹死亡。執法人員迅速對該農資店進行檢查,對銷售的兩種肥料進行抽樣送檢,檢驗結論為:生物有機菌肥總鉛項不符合標準要求。經調解,由經營者補償林某損失23500元。經查,當事人購進生物有機菌肥87袋,以每袋36元價格銷售31袋,貨值金額為3132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沒收不合格生物有機菌肥56袋,並給予罰款6264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八、清水灣水療會所提供服務未明碼標價案

2019年5月7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反映該會所沒有明碼標價,憑藉店內發的手牌向消費者收取住宿費498元。經查,該會所主要從事洗浴、住宿服務,收費中憑店內發的手牌收取,沒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498元,並給予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九、詹仲德未經許可擅自生產銷售黃酒案

2019年1月28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在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中,發現當事人未取得許可,採購大米、酒麴、焦糖色素等原材料,利用桶裝生產線、過濾設備等,使用廢棄化工塑料桶儲存已生產黃酒800公斤,貨值金額為2860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的桶裝生產線等設備,並給予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十、中衛市五穀豐盛商貿有限公司銷售標籤含有虛假內容的胡麻油案

2019年10月21日,中衛市市場監管局收到在開展國家食品安全抽檢工作中,出具的檢驗報告顯示:當事人經營的「蘇酥」胡麻油棕櫚酸、亞麻酸、亞油酸項目不符合《GB/T8235》的要求,屬非純胡麻油。經查,當事人共購進不合格胡麻油共計20桶,每桶售價41元,貨值金額820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給予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

來源: 人民網

相關焦點

  • 1毛6口罩炒至10元賣 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哄抬物價典型案例
    南都訊 3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第七批依法辦理涉疫情典型案例,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也是兩部委在疫情時期首次聯合發布案例。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眾防疫心切以及企業迫切希望復工復產心理,高價兜售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產品,轉手倒賣囤積基礎原材料藉機哄抬價格,擾亂社會秩序。
  • 銷售三無口罩?順德區曝光三宗典型案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順德區市場監管局積極維護民生物資商品及口罩等疫情醫藥物品市場秩序,組織價格和質量專項執法,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1月29日,順德區市場監管局曝光近期三宗典型案例。
  • 多家藥房銷售問題口罩被罰20萬 合肥發布十大典型案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3月14日,合肥市市場監管局發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合肥新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20餘萬元。此外,多家藥房銷售問題口罩被罰20萬元。該局依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對當事人生產、銷售不合格水泥的行為作出以下行政處罰決定:1.罰款60000元;2.沒收違法所得3000元。
  • 寧夏中衛一藥店被查封:12隻PM2.5口罩賣696元
    1月27日,市民小李向記者反應,他在中衛市人民醫院對面的一家店名為「慈濟堂大藥房」購買了12隻PM2.5口罩,被收取了696元,他認為價格過高,屬於哄抬物價。4隻口罩付款截圖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衛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我大年初一早上8點鐘就在藥店排隊買口罩,當時店員還不確定賣價,大概等到10點多的時候,價格定為58一個。我當時還幫朋友帶,就買了12個花了696元。
  • 湖北對醫用口罩亂漲價說「不」 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將從重處罰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近日多個地區的醫用口罩熱銷,在電商平臺上甚至出現了斷貨現象。與此同時,一些商家卻趁機賺起了「黑心錢」,囤積口罩,大肆漲價。口罩一夜之間都成了「奢侈品」。今日,湖北省市場監管發布監管警示,對醫用口罩亂漲價行為說「不」。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將從嚴處理。
  • 這裡發布價格與反不正當競爭領域十大典型案例
    轉供電違規加價、哄抬口罩價格、房地產公司虛假宣傳……為進一步宣傳價格與反不正當競爭領域法律法規,引導經營者加強價格自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浙江省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價格與反不正當競爭領域十大典型案例。
  • 國藥控股邵陽大藥房哄抬無合格證口罩價 登榜違法典型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4日訊 昨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邵陽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例。為全力維護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秩序,邵陽市市場監管部門主動加壓,積極作為,在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和頂風作案進行野生動物交易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上持續發力,不斷加強防疫物資和民生重要商品價格監測,快速受理群眾投訴舉報,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哄抬物價、不明碼標價、野生動物交易等違法行為。
  • 永和豆漿被罰30萬!河南這些超市、藥店被處罰!
    經查,該門店KN95防霧霾口罩進價為每盒6.50元(兩隻裝),2020年1月19日之前的銷售價格為每盒18.00元, 1月19日至2020年1月25日實際銷售價格為每盒40.00元。葉縣市場監管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已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依法作出罰款8萬元的行政處罰。
  • 一隻口罩58元?中衛這家藥店被罰20萬!
    一隻口罩售價高達58元。中衛市健安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慈濟堂大藥房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期間,全國上下抗擊疫情之際,經市場監管部門提示、通知後,仍然借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機,哄抬口罩銷售價格。近日,該藥店被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 疫情期間哄抬口罩價格 青島福運通達公司被罰20萬
    近日,記者了解到,青島福運通達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運通達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天貓平臺網店銷售口罩,但其購銷差價超過35%,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福運通達公司該行為違反了《價格違法行為處罰規定》的相關規定。依據該法,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福運通達公司進行了處罰,罰款其二十萬元整,同時責令福運通達公司改正上述違法行為。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第七批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貴州侗潤堂...
    現公開曝光第七批各地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   一、1月26日,貴州省貴陽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貴州侗潤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下屬多家藥店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1月23日收到貴陽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告誡函,並明確承諾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絕不哄抬價格。但1月23日至26日期間,當事人要求其下屬藥店統一大幅提高口罩價格,將購進價格為12.8元/個的醫用防護口罩漲價至49元/個銷售。
  • 製售假冒偽劣、哄抬價格、未明碼標價……市場監管部門從快從重處罰
    全省市場監管部門連續曝光一批情節惡劣的典型案件,督促廣大經營者依法經營,嚴格執行政府依法制定的價格幹預措施和緊急措施。假冒偽劣,嚴查!口罩需求驟增,制假售假分子趁機亂市。1月29日,株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市區有人販賣口罩。
  • 天津一藥店10倍利潤賣口罩被行政處罰300萬
    中新網天津1月28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8日從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獲悉,天津市津南區一家藥店對口罩等防疫用品存在哄抬價格的價格違法行為,被處以300萬元的行政處罰。目前,此案涉嫌經濟犯罪問題已移送公安機關。
  • 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售「三無」口罩、過期食品,這些商家被查處!
    來源:昌吉日報昌吉州市場監督管理系統通報六起擾亂市場秩序違法行為典型案例現將近期昌吉州市場監督管理系統查處的六起典型違法案例通報如下:案件一:奇臺縣江楓景容超市哄抬價格和未明碼標價案2020年7月24日,奇臺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中發現,奇臺縣江楓景容超市銷售昌盛牌小麥粉購銷差價率為44%,且在銷售過程中還存在未明碼標價的行為
  • 吉林省這些商家因哄抬物價被罰
    疫情防控期間,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決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各類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迅速查辦了一批哄抬物價違法案件。現公開曝光第二批各地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例(其中,案例3-5為第一批公布立案案件,現已作出具體行政處罰決定)。
  • 省高院發布水資源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6月5日「世界環境保護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法院審理涉流域生態環境案件的主要情況及服務保障重點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創新舉措,並發布涉及流域汙染防治和資源保護的十大典型案例。
  • 巴南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重慶萬家燕大藥房口罩價格違法進行立案調查
    其下屬巴南區魚洞店抬高價格,將原價16.8元/袋(十隻裝)的口罩價格抬高至27元/袋,將原價18.8元/袋(十隻裝)的口罩價格抬高至30元/袋。該公司及其下屬藥店涉嫌哄抬價格,重慶市巴南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此案立案調查,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 廣西發布2019年度商標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指導提升商標辦案質量與效率,有力震懾侵權假冒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近日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廣西商標行政保護典型案例評選,並將評選出來的十大典型案件向社會公布。此次評選經過全區各市局推薦、專家評審和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審定等環節,最終從2019年查處的商標違法案件中確定商標行政保護典型案例10個。
  • 湖南發布銷售假口罩等10大典型違法案例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市場監管局今天發布製售假冒偽劣防控物資、違規交易野生動物等10大典型違法案件,嚴正警告頂風作案經營者,監管利刃出鞘,不要心存僥倖,違法必究,嚴懲不貸 。
  • 遼寧大連公布2019年度打假維權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以「凝聚你我力量」為主題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遼寧省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大連市消協篩選梳理2019年度打假維權十大典型案例,現予統一發布。1.商貿公司冒用他人廠名廠址2019年3月,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接到某水產公司投訴,稱某商貿公司將從該公司購進的無包裝即食海參包裝出售,並在包裝上註明生產商為該水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