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

2020-12-15 中國科技新聞網

國慶假期,央視「懷舊劇場」再看《阿拉伯的勞倫斯》,經典就是經典,重看總有收穫。

「本片是大衛 裡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鮮明的後期創作風格特徵,裡恩從《桂河大橋》開始專拍『跨洋電影』,他的跨洋電影往往具有文化反思的底蘊。他常以英國人在異邦的活動為題材,通過種種矛盾衝突,對英國人的民族稟性、心理意識加以審視,進行歷史、文化的反思。本片中,在勞倫斯和英國政府的對阿態度上裡恩顯然是揚前者而抑後者的(從這層意義來講,本片的主題是積極的,然而本片畢竟是英國人的手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它都過分突出英國人的作用,甚至不惜貶抑阿拉伯人,這又是它的不足之處)。在裡恩後來執導的《瑞安的女兒》(1971)和《印度之行》(1984)中也能感受到這種對民族品性的反思」(《世界電影鑑賞辭典》鄭雪來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4頁)。

「本片中有些場景非常令人難忘,如阿里首次出現時,只見沙天一線處隱約冒出一個黑點,黑點漸次變成一個細長的黑影,黑影被熱沙騰起的蜃氣衝折得搖曳不定。良久,黑影才分化出黑帽黑衣黑駱駝。又如勞倫斯橫穿西奈時,沙暴遮天蔽日,席捲著砂石撲面而來,杜德忽然陷入沙流,就像掉進沼澤地,在掙扎中漸漸沒頂。裡恩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將這些沙漠奇景轉換成畫框內與劇情密切相關的影像,最終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同前第394頁)。

影片臺詞:偉大發端於小事情。如果你們不能停止這樣的爭鬥,阿拉伯民族就是愚昧、自私、殘忍。

裡恩的作品場面宏大,視覺觸覺深刻,深遠高大與淺近弱小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屬於特殊的產品,經典影片類似於農業生產,不能以流水線上的產品製造衡量。電影寓教於樂,傳播影響價值觀。

國慶節前讀完我國著名英國史學家錢乘旦與陳曉律所著《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懷舊劇場」重看《阿拉伯的勞倫斯》「恰逢其時」。

相關連結——

為了慶祝我的輸錢,能陪我喝一杯嗎?我賭錢的時候不喝酒。我是賣茶葉的,到果阿來玩的。不!來輸錢,還要輸得很從容。瞧,都輸光了。你輸得可真不少。但我看是贏了,因為我認識了你(英國電影《海狼》)。

阿拉伯格言:假如統治者是公正的,他必然會受到一半居民的反對(《領導者》尼克森著)。

田漢說,酒、音樂和電影是人類的三大傑作。

約翰·韋恩說:「我從不相信不喝酒的男人」。韋恩以出演西部片和戰爭片的硬漢而著稱。是那個年代美國人的化身:誠實、有個性。

列寧論斷: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於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所有藝術中,電影最重要。

電影是永恆的藝術(裡根在1980年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的致辭)!(2020年10月3日馬秀山)

相關焦點

  • 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怎樣發動阿拉伯大起義?他結局如何?
    大學畢業後不久,1911年1月,22歲的勞倫斯以考古工作者的身份返回中東,參加了發掘奧斯曼帝國境內西臺王國(Hittites)都城卡赫美士(Carchemish)遺址的考古行動。1914年春天勞倫斯離開卡赫美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為勞倫斯會講阿拉伯語,了解近東地區的風俗和民情,所以從倫敦的總參謀部地理情報分部調派往開羅的陸軍情報部工作。
  • 約旦——阿拉伯的勞倫斯
  • 阿拉伯的勞倫斯:頗具傳奇色彩的中東英雄,卻因摩託車事故去世
    勞倫斯是眾多熱愛阿拉伯文化的英國人之一,他為了能夠融入阿拉伯還換上了阿拉伯披風和頭巾。為了讓阿拉伯能夠獨立,一位重要而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麥加的謝裡夫之子,海珊·伊本·費薩爾王子起到了關鍵作用。海珊在勞倫斯的鼓勵之下宣布讓阿拉伯獨立,並且進行了大起義,阿拉伯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長久的統治,並且勞倫斯帶著海珊到各個部落去說服,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勞倫斯本人也留下來幫助阿拉伯人民進行戰鬥。
  • 彼得·奧圖爾主演《阿拉伯的勞倫斯》歷史人物傳奇
    一戰爆發後,德國盟友土耳其趁機侵入阿拉伯半島。英國軍方派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彼得奧圖 Peter O』Toole 飾)去阿拉伯各部活動,試圖發現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亞歷克吉尼斯 Alec Guiness 飾)的最終政治企圖。
  • 彼得·奧圖爾81歲離世 曾主演《阿拉伯的勞倫斯》
    彼得·奧圖爾81歲離世 曾主演《阿拉伯的勞倫斯》 時間:2013.12.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oie
  • 真正的帝國主義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
    真正的帝國主義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在1955年受到憤怒的老人理察·阿丁頓攻擊。他的自傳將阿丁頓描述成一個向阿拉伯人,他的朋友和他自己撒謊的騙子。他的謊言和自憐也讓他成了「和他的階級和時代相吻合」的英雄。勞倫斯的守舊派辯護人,他的階級以及他所在時代取得的成就把阿丁頓貶斥為一個無賴,要用極其無賴的方式來敗壞其名譽。
  • 1918年1月1日,勞倫斯率領500名阿拉伯部隊向土耳其守軍發動突襲
    諷刺的是,正是在這個安靜的時期——當近乎所有人都已經忘掉巴勒斯坦戰場的時候,勞倫斯的阿拉伯非正規軍卻進入了繁盛時期,他們通過在敘利亞南部前線開展的伏擊式突襲對土耳其人構成了威脅。1918年1月15日左右,勞倫斯率領費薩爾的500名阿拉伯部隊(不過,費薩爾顯然不在場)向塔菲拉(Tafilah,今位於死海附近,是約旦的一個省份)的土耳其守軍發動了突襲,其中貝都因人騎著駱駝從側翼攻擊。這是一場真正的戰鬥,阿拉伯人使用英國的維克斯及霍奇基斯機槍向敵軍掃射,土耳其人則以馬克西姆機槍作為回應。
  •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關於阿拉伯,你了解多少呢?關於伊斯蘭文化,你知道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阿拉伯文化,感受阿拉伯文化的魅力吧。《阿拉伯的勞倫斯》一部優秀的傳記《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美國的斯科特·安德森所著的書籍,這是一部出色的傳記,傳主充滿魅力,傳記本身也文筆優美流暢,情節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戰東線史、英帝國外交政策、中東現代史的鑰匙。
  • 沙特預熱遊中,我經歷了什麼①:德丹綠洲、納巴泰人和勞倫斯
    站在這塊土地上,我才明白T·E·勞倫斯對漢志沙漠的描述所言不虛,「幾年來,我們與其他人住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待在無情的蒼穹下。白天,烈日蒸炙著我們,強風把我們鞭笞得頭暈目眩;夜晚,露珠沾漬我們,沉默的漫天繁星讓我們瑟縮得無比渺小。」
  • 殘酷的朝聖之旅——訪勞倫斯故居
    是的,勞倫斯漫漫的鋪滿鮮花與荊棘的人生苦旅之中,品味過多少苦難與幸福、失敗與成功、詛咒與喝彩、冷眼與笑臉、棍棒與掌聲的酸甜苦辣!  是的,勞倫斯短暫的一生,充滿了不盡的矛盾、對立、抗爭和與生俱來的不和諧與死不瞑目的不懈追求。  是的,勞倫斯實實在在是一位世界文壇上充滿著一身激情的成就非凡的天才。
  • 【我愛多肉】養護經驗-勞倫斯
    正文開始中文學名:勞倫斯科屬:景天科擬石蓮花屬
  • 最具爭議與矛盾的作家,勞倫斯
    勞倫斯是一位20世紀早期的作家,以其有爭議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而聞名。他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今天,他因其語言技巧和對女性性行為的探索而成為最偉大的現代主義英語作家之一,在他生命的晚年,他被誣衊為色情作家。
  •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留絡腮鬍太有型,詹妮弗·勞倫斯紅髮造型真美
    近日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詹妮弗·勞倫斯現身波士頓,這次兩位是在拍攝一部新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不要抬頭》,這是一部科幻風格的喜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在這部劇中扮演一個教授,這次現身最顯著的標誌就是有大鬍子。
  • 極力描繪性的英國作家D.H.勞倫斯
    今天筆者想介紹一位富有爭議的作家,他就是英國作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而他之所以富有爭議,是因為他的文學著作中含有很多露骨的性描寫,而這點正是當時他生活的時代,社會不允許的。 D·H·勞倫斯戴維·赫伯特·勞倫斯(通稱D·H·勞倫斯),20世紀英國小說家、批評家、詩人、畫家。
  • D.H.勞倫斯:唯有小說能演繹他的生活
    我的小說中另有一種『自我』……」勞倫斯被他的時代所拒斥,幾乎終生都以邊緣人的姿態孤獨地進行自己的文學探索,但是,從寫實主義到現代主義再到後現代主義的語境裡,勞倫斯的生平和作品都持續受到關注,少有人及。勞倫斯「自我」意識的甦醒,首先源自家庭背景催生的思維演化。評論家都注意到了母親莉迪亞強烈的掌控欲望。
  • 英國浪漫主義畫家託馬斯·勞倫斯的作品欣賞
    託馬斯·勞倫斯爵士 PRA FRS 爵士(1769-1830)是英國肖像畫家,也是皇家藝術學院的第四任主席,浪漫主義畫家。 勞倫斯是個神童,自學成才。他出生於布里斯托,開始在Devizes畫畫,他的父親在那裡是集市廣場Bear Hotel的旅館老闆。
  • 勞倫斯,英國文學史上最獨特,最有爭議的鬼才作家
    今天,我們聊一聊英國文學史上最獨特的作家勞倫斯,勞倫斯實實在在是一位世界文壇上充滿著激情的、成就非凡的天才,但他又實實在在是一位難容於時世,難容於常人的特立獨行的鬼才、怪才和奇才。勞倫斯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的小說《兒子和情人》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寫照。
  •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詹妮弗·勞倫斯拍新電梯,扮科學家,很有型
    最近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詹妮弗·勞倫斯現身麻薩諸塞州福爾裡弗,這次看上去非常的帥氣,他們兩個這次是來拍攝新電影的。這是詹妮弗·勞倫斯和萊昂納多在一起的樣子,詹妮弗·勞倫斯這次留著一頭漂亮的紅色頭髮,整個人非常的顯年輕。詹妮弗·勞倫斯穿灰色大衣的樣子依然是很漂亮,從畫面中來看詹妮弗·勞倫斯的氣質也很出眾,和萊昂納多一起拍戲,真的是太迷人了。
  • 英語熱詞:「勞倫斯魔咒」Lawrence spell
    勞倫斯一個相當有爭議的理論有關。該理論指出,世界最高樓的建成往往是經濟下滑前兆。  Skyscraper fervor就是「摩天大樓熱」,與其相關的這個經濟理論被稱為Lawrence spell(勞倫斯魔咒),該理論指出,摩天大樓是omen of economic recession(經濟衰退的預兆),大樓建成之時,就是經濟衰退之時。
  • 《重返伊甸園》,勞倫斯對伊甸園善惡的解體與重構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最受爭議的作家之一,在小說、戲劇、散文和詩歌中都有巨大成就。他在詩歌中表現出的自然美學思想為人類精神社會構建出了一座伊甸園。在詩歌《重返伊甸園》中,勞倫斯以亞當與夏娃對上帝的反抗為出發點,在被逐出伊甸園後歷經自我內心的試煉後重新回到伊甸園,建構起一個新的倫理道德體系。在此,勞倫斯對人倫與愛欲是善良、純潔而非可恥、骯髒的思想進行提煉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