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
由省級非遺百年張新發公益呈現
說起油紙傘,您腦海中會浮現出怎麼樣的畫面呢?《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結下千古奇緣;白牆黑瓦青石板,細雨小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今天的第二站,我們就來到了湘潭石鼓,帶您走近湖南非遺——石鼓油紙傘。
-01-
上山選竹是第一步
傘骨架選用五年生楠竹
浸泡處理後進入
刨青,劈條,削骨工序
至少七十二道工序
今天帶我們發現非遺的嚮導名叫周漢宇,他正是湖南非遺石鼓油紙傘的傳承人。
周漢宇一見到我們,就把我們往山上帶,他說上山選竹子,是製作油紙傘的第一步。
選竹行話叫號竹,油紙傘的骨架用五年生楠竹製作,這樣的竹子不易被蟲咬壞,堅固耐用。
周漢宇在竹子根部砍了幾刀,一根竹子應聲倒地。
選好的竹子拿回家鋸成合適的長度,經過浸泡處理後就可以進入刨青,劈條,削骨等做骨架的工序了。
去除竹子表面的青皮和結巴後,竹子被削成一段段傘骨架組件。在加工時周漢宇會預先留出傘骨的弧度,粗細,長期的製作讓每個步驟都爛熟於心。
油紙傘的製作過程非常繁瑣,而且全部依賴手工完成。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周漢宇告訴攝製組,從選竹到最後製成一把傘,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期間需至少有三個太陽天,用來完成曬傘骨,上桐油等特定工序。
做好傘骨組件後,再經過裝柄、裝鍵,就來到了工序繞傘圈了。
-02-
傳承人緊盯出品
繪畫、上油親自上陣
取材傳統國畫
傘面刷桐油防水
創製旅遊工藝傘
年產500萬把
油紙傘擋陽遮雨、堅固耐用,一把好的油紙傘能用幾十年。同時,油紙傘還是一件工藝品。繞傘圈,穿花,裱傘,糊傘邊,繪畫都是為了讓油紙傘變得更加漂亮。
近幾年,傳承人周漢宇在當地專門培養了一批生產製作人才,但他每天還要在工坊內緊盯出品。繪畫,上油這種重要環節,他要親自上陣。
石鼓油紙傘從削竹到繪製圖案都是全手工,材質也固守傳統,傘面繪製也很講究,主要取材於傳統國畫題材,也有各種民間題材。
油紙傘表面刷上桐油,等於是做了一層防水處理。油紙傘雨天使用後,要在傘半開或全開的狀態下陰乾,切莫在合閉狀態下甩水。近幾年,湘潭縣石鼓鎮還創新製作旅遊工藝傘。
現在湘潭縣石鼓鎮共有14家成品傘廠,40多家配件廠,形成了完整的制傘產業鏈,年產傘500萬把,佔全國工藝傘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來源:芒果都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