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只是受到外國節日影響

2020-12-21 小西看點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只是受到外國節日影響

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春節了,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已經開始踏上回家過年的路上。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年裡最重要的日子,一家老少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尤其是80後、90後出生的人,兒時對於過年記憶尤新。每年都盼望著早點過年,有新衣服穿,有雞鴨魚肉吃,還有紅包拿,過年是最快樂的日子。

然而,近幾年來人們發現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甚至很多人都不喜歡過年,覺得過年沒啥感覺,過年也不怎麼熱鬧了,小孩們對過年期待聲也逐漸的消失,似乎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春節如圖國慶一樣,只是放了個長假,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個團圓飯,沒啥特別之處。

相比過去家家戶戶照燈結彩,貼春聯,砸年糕,買年貨,放煙花炮竹,走訪親戚拜年等風俗漸漸被人們給淡化了,除了煙花炮竹在大城市不允許放外,就連農村也不少年輕人覺得過年簡簡單單就好,沒必要搞那麼多花樣浪費錢,年夜飯也從晚上七八點,推早到下午四五點,大年夜的紅包要麼提前發了,要麼就用微信支付寶發紅包,毫無過去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的喜悅感。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中國年逐漸失去年味呢?

首先來說,人們生活經濟條件變好,造成人們對春節渴望度減少,不同於八九十年代,經濟物資缺乏,很多家庭都比較貧困,尤其是農村的孩子,衣食住行條件都很差,平常很難吃得到豬肉,基本上只有過年才能吃得上雞鴨魚肉,只有到過年才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更別提什麼零用錢了,能天天有飯吃就挺不錯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小孩子特別盼望過年。

其次,隨著中西文化融合,一些外國節日大量走進中國,什麼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備受國人推崇,加上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臘八節等大量節日衝淡人們對於春節的特別性。漸漸人們發現春節能吃團圓飯,平常節假日都能吃到,而且,小朋友平常都有零花錢,想買什麼衣服鞋子直接買,不需要等到春節。

此外,一二城市基本上明令禁止燃燒煙花炮竹,就連掛燈籠也被禁止了,這幾年就連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實施春節禁止燃燒煙花炮竹,沒有張燈結彩煙花炮竹的熱鬧景象。農村家家戶戶走親戚串門,從過去大包小包恭賀過年好,到如今都是開著小車給兩三百塊就了事啦。也沒有領著孩子上街買年貨,帶他們吃冰糖葫蘆的景象了。

過去一年一度春節聯歡晚會都是全國人民所期待的春晚,一家老少坐在一起看小品、各種雜技表演、明星演唱、相聲等節目看得不亦樂乎,尤其是趙本山、宋丹丹,範偉、馮鞏等小品相聲演員給了很多80,90後留下兒時過年的快樂!

如今的春晚,都是網絡流行話題的小品,郭德綱、嶽雲鵬等新生代相聲演員講相聲,段子很難讓大家哈哈大笑,驀然回首的感覺,幾乎就是看完就忘了。再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守夜看春晚到12點,大多數人看到九點多就睡了。

其實,不管如今的生活條件如何變好,外國節日的增多,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年的心,不忘過去春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保持以往過年時的習俗,張燈結彩,走親戚串門,熱熱鬧鬧歡慶新年,中國年的年味就不會變。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只是受到外國節日影響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只是受到外國節日影響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春節了,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已經開始踏上回家過年的路上。然而,近幾年來人們發現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甚至很多人都不喜歡過年,覺得過年沒啥感覺,過年也不怎麼熱鬧了,小孩們對過年期待聲也逐漸的消失,似乎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春節如圖國慶一樣,只是放了個長假,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個團圓飯,沒啥特別之處。
  •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不只是外國節日的衝擊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看見這個問題,內心瞬間產生了強烈共鳴,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八零後,我正好經歷了這段由「歡天喜地過大年」到「僅僅是過個年而已」的心理轉變,作為親歷者,覺得有必要在這裡說點什麼。春節,就是中國的農曆新年,頭一年的臘月三十是除夕,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不只是外國節日的衝擊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看見這個問題,內心瞬間產生了強烈共鳴,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八零後,我正好經歷了這段由「歡天喜地過大年」到「僅僅是過個年而已」的心理轉變,作為親歷者,覺得有必要在這裡說點什麼。春節,就是中國的農曆新年,頭一年的臘月三十是除夕,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春節漸漸失去年味?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春節漸漸失去年味?什麼叫年味?年味是由熱烈的氛圍、翹首以盼的期待、煙花爆竹聲聲不絕、瓜子花生肉味飄香、門聯燈籠結彩、等等,烘託出來的。記得小時候農村有句順口溜叫: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
  •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春節漸漸失去年味?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春節漸漸失去年味?什麼叫年味?年味是由熱烈的氛圍、翹首以盼的期待、煙花爆竹聲聲不絕、瓜子花生肉味飄香、門聯燈籠結彩、等等,烘託出來的。記得小時候農村有句順口溜叫: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原因?
    如今的春節逐漸失去的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客觀因素。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給文化之間隨著不斷的傳播,交流和發展,最終實現了多元一體化發展。海外的中華兒女,華人華僑們因為對中華文化早已植入的根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在海外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自身的有利條件去傳播中華文化。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是什麼原因?
    如今的春節逐漸失去的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客觀因素。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給文化之間隨著不斷的傳播,交流和發展,最終實現了多元一體化發展。海外的中華兒女,華人華僑們因為對中華文化早已植入的根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在海外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自身的有利條件去傳播中華文化。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年味究竟是什麼,可能很多人說不清楚,但為什麼現在的人總是說沒有年味呢。過年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節日,過年是一家人的團聚,過年是來年的開始。我們有一句口頭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為什麼現在大家對於過年沒有以前這歐巴馬隆重了呢,大家也沒有這麼期盼過年了呢。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年味究竟是什麼,可能很多人說不清楚,但為什麼現在的人總是說沒有年味呢。過年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節日,過年是一家人的團聚,過年是來年的開始。我們有一句口頭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為什麼現在大家對於過年沒有以前這歐巴馬隆重了呢,大家也沒有這麼期盼過年了呢。
  •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的原因是什麼?
    人們經常抱怨說,現在越來越沒年味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方面的原因。以前物質極度匱乏,人們普遍缺衣少食,惟有過年時,才能吃好的,穿漂亮衣服,所以,對「年」極度重視。
  • 中國春節,為何漸漸失去了年味?是手機和網絡的錯嗎?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好一幅新年祥和熱鬧的氣氛,從古到今春節一直都是我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很多人從進入臘月就開始準備過年。
  • 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眼看2020年春節漸漸臨近,但大街小巷依然沒有半點快過年那種喜悅和熱鬧的影子。觀現在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的原因現在各種美食都能買到,什麼都不用自己做了。那份共同準備美食的熱鬧場面少了,年味也就淡了。三、吃年夜飯的觀念變了。現在很多食館都提供年夜飯,很多人就省去自己做年夜飯的麻煩,到食館就餐。
  • 外國七夕節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色 中國傳統節日影響很大
    外國的七夕節是什麼樣子的?這是很多國人好奇的,究竟外國七夕節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色?中國傳統節日對國外的影響很大,你是否贊同呢?   過七夕節的其他國家   1.日本    日本的「七夕節」於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因此延續了中國「乞巧」的風俗與習慣,現在已經成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但日本與我國的七夕時間不同,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的7月7日。
  • 外國七夕節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色 中國傳統節日影響很大
    外國的七夕節是什麼樣子的?這是很多國人好奇的,究竟外國七夕節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色?中國傳統節日對國外的影響很大,你是否贊同呢?   過七夕節的其他國家   1.日本    日本的「七夕節」於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看後就會明白了
    咱們先回憶以往的年味,我是60年生人 ,60年是自然災害的年月 ,因為我那時候不記事,聽我老母親講那個年代是吃樹葉子,還有各種野菜維持生活 ,因為那個年代糧食都不夠吃,等到 度過自然災害後 ,人們的生活才逐漸好轉,到了70年的時候我們家就已經是五個孩子 ,七口人之家了,只有老爸爸一人上班 ,來供養我們上學吃飯,那個時候的我們最願意盼你過年
  • 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看後就會明白了
    咱們先回憶以往的年味,我是60年生人 ,60年是自然災害的年月 ,因為我那時候不記事,聽我老母親講那個年代是吃樹葉子,還有各種野菜維持生活 ,那個年代糧食都不夠吃,等到 度過自然災害後 ,人們的生活才逐漸好轉,到了70年的時候我們家就已經是五個孩子 ,七口人之家了,只有老爸爸一人上班
  • 外國遊客來中國過節 中國節日成入境遊新亮點
    外國遊客不僅喜歡過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中國其他的傳統佳節對他們也有著濃厚的吸引力。有統計說美國人最喜歡中國的兩個節日,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中秋節。他們喜歡春節的熱鬧,喜歡中秋節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月餅和中秋節的美麗傳說。50多名來自加拿大的遊客去年在中國高鐵上感受了中秋節。
  • 農曆春節:中國百姓的節日,外國朋友的假日
    很多外國朋友承認,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festival),就像很多西方國家的聖誕節一樣,而對外國人而言,春節只是一個難得的假日(holiday)。  南京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技術與服務貿易管理處,是專門為在南京投資的外資管理者服務的,該處的處長李維民說,幾乎所有的外國高層管理者,春節期間都選擇回國或旅遊,很少有人像中國人一樣那麼隆重地過春節。
  • 「無褲日」在中國遇冷,被大媽批「傷風敗俗」,中國節日更勝一籌
    隨著國際地位的上升和經濟全球化,傳統文化也受到人們的追捧,節日也漸漸地傳播至其他國家。就像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春節,也成為了「世界性」的節日,外國人也都跟著一起過起了春節,同樣外國的節日也傳入中國,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比如:情人節、聖誕節等,只不過這也成為了很多男同胞的「負擔」,畢竟每個月的14號,都有著不同意義的情人節,在送心儀女孩禮物時也是費盡心思。
  • 外國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應該怎麼看?或許這樣做更好
    我覺得不應該是取消國外的節日,而是應該多宣傳我們中國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清楚中國更多的節日。中國廣為人知的節日除了端午、中秋、春節、元宵之外,其他的節日許多人應該只是聽說過,但從來沒有過過吧。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除了上述之外還有清明節、乞巧節、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