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春節漸漸失去年味?什麼叫年味?年味是由熱烈的氛圍、翹首以盼的期待、煙花爆竹聲聲不絕、瓜子花生肉味飄香、門聯燈籠結彩、等等,烘託出來的。
記得小時候農村有句順口溜叫: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每到過年,能盼到一雙新鞋穿、或者是一件新衣服、能吃幾餐飽飯、能吃上一年未吃過的豬肉、吃上一條魚、一隻雞、能吃到瓜子花生、能夠很奢侈的要一毛兩毛錢去買火炮、去買煙花爆竹、小夥伴們盡情的瘋玩。那種濃濃的年味,新鮮刺激的感覺,將年味襯託的愈加強烈。
而大人們也是放下手中的活,積極的準備過上一個好年。再苦再窮,都會按照農村的習俗,準備一些年貨。什麼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煮年肉、二七洗舊跡、二十八打粑恰、二十九煮豬首、三十夜的洗大賊,貼對聯、扎燈籠,等等。大人們的積極參與、精心的準備,讓小孩感到十分的幸福和溫馨!
那時農村人口多,小孩多,一家有五六個小孩。家家戶戶、老少幾代人在一起有七八口、十來口人之多,就算窮得叮噹響,什麼都沒有,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圍爐夜話,也為過年帶來許多溫馨的氛圍,熱鬧的場景。
如今過年雖然仍然是最重大的節日,辭舊迎新、年輪的更迭,依然是人們最敬重的節日。但少了期盼、少了為其傾力準備的濃重、少了一家人圍護夜話的熱鬧氛圍、少了得到一件新衣服的喜悅心情!
究其原因:(1)人口少了,一家人在一起多的五六口人,少的三四口人。而且有些人為了工作,過年不能回家的都有。單單一個家庭而言,就沒有以往熱鬧。
(2)如今生活富有了,平時吃慣了大魚大肉,穿盡了時髦衣衫,過年也不過如此,少了新鮮刺激感。
(3)就城裡而言,平時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為城市帶來了喧囂和熱鬧。過年時,大量的務工人員返鄉,城市一下子變得冷清了。
(4)以前從三十到十五不停歇的煙花爆竹聲,為過年增添了濃濃的色彩。現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減少汙染、減少安全隱患的同時,讓過年暗然失色。
總之,春節漸漸失去年味,是與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有關,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的水準,等於天天在過年。對一些傳承習俗的不以為然,對於準備過年變得不那麼期盼和濃重。煙花爆竹的禁燃,也減少了春節的年味~~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創作者:英山人餘夢雲。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