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離開祖國的懷抱,無法成就臺灣的自豪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離開祖國的懷抱,無法成就臺灣的自豪

  位於臺北「228公園」的臺灣博物館內陳列著一面藍地黃虎旗,這是123年前「臺灣民主國」的「國旗」,它記錄著臺灣人民心向祖國戮力抵抗日本侵略的苦難歷史。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甲午戰敗的清朝政府在日本下關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及遼東半島給日本。消息傳來,全臺震撼,要求朝廷取消和約。因為條約損害其它列強在華利益,引起不滿,俄、德、法出面幹涉,日本有條件歸還了遼東半島。面對國際幹涉未能如願的情況,臺灣士紳又展開新一輪自救運動。此時,一直覬覦臺灣的法國表示:「為清國爭回土地難,為臺灣保臺則易,必須臺灣自立,有自主之權」,承諾「臺灣能自立,可保護」。

  5月23日,「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發布,「吾臺民,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爰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主之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從公處置」。5月25日,「臺灣民主國」舉行「建國」典禮,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置「藍地黃虎旗」為「國旗」。然而,這個風雨飄搖中誕生的「臺灣民主國」並沒有得各國的承認,也沒有得到列強們一槍一彈的援助,那個承諾「臺灣能自立,可保護」的老牌殖民者法國,在日本進攻臺灣之時更沒有一兵一卒增援臺灣。5月29日,日軍在臺北澳底登陸,攻擊臺灣大幕拉開。6月1日,日軍越過三貂嶺,俯視基隆港。3日,日軍佔領基隆,攻佔獅球嶺炮臺,臺北門戶洞開。4日,唐景崧乘德商輪船逃亡廈門。

  「臺灣民主國」的「國旗」藍地黃虎旗有記載的一共有三面,「臺北旗」懸掛於臺北「總統府」,「淡水旗」懸掛於淡水海關,「基隆旗」懸掛於獅球嶺炮臺。「淡水旗、臺北旗」己無從查尋,「基隆旗」被作為戰利品送往日本國內,後也不知所終。我們現在臺北博物館看到的,是1909年日本畫家高橋雲亭在東京臨摹「基隆旗」的繪本。高橋臨摹得非常認真,當年被炮火毀損的痕跡都真實地呈現出來。

  「臺灣民主國」的歷史是短暫的,從5月25日成立,到6月4日唐景崧倉皇內渡,不過十日之久。即使算上劉永福6月26日在臺南被推為「第二任總統」,到10月19日劉永福抵抗失敗撤退廈門,也不過150多天。

  「臺灣民主國」是壯烈的,它為抵抗日本侵略而生,在日本殖民者的炮火中而亡。在這短暫的5個月裡,它動員了臺灣士紳官民為臺灣不落入殖民者的虎口而戰鬥。從北部的客家義軍到東部的少數民族戰士,他們與劉永福的「黑旗軍」一起,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率兵在澳底登陸、指揮攻佔基隆、騎馬進入臺北城、命令部隊焚毀三硤街市,雙手沾滿臺灣人民鮮血的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就是被抗日義軍擊傷而亡的。

  有人稱「臺灣民主國」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甚至稱之為「臺灣意識」的起點。這是昧於歷史真實的別有用心。恰恰相反的是,「臺灣民主國」的成立,是臺灣士紳官民心向祖國、抵抗日本佔領的象徵。是臺灣爭取西方列強介入、阻止日本侵略臺灣的一個抗日部署。

  「臺灣民主國」失敗了,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這個在臺灣激情上演的劇情,只是近代中國遭遇列強侵略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己。它也不斷地告訴我們,沒有祖國的強大,離開祖國懷抱,臺灣終究只是個棄兒。

  臺灣割讓給日本,源於中國甲午戰敗,而甲午戰敗則是近代中國腐朽落後的必然結果。臺灣士紳在抗日過程中寄希望西方列強幹預,也只能是提油救火,未蒙其利定遭其害。當年,俄法德三國幹涉還遼,並非列強主持公道,而是為了維護本國在華利益。十年後日俄在遼東旅順的狗咬狗戰爭,就是例證。而法國的出兵承諾更是暴露了法國妄圖佔領臺灣的野心。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艦進攻臺灣,被中國軍民擊退,但法國想佔領臺灣的野心一直未滅,甚至,日本佔領臺灣後,因治理困難,都計劃把臺灣賣給法國。所以,要列強付出大於所得利益的風險來幫助保衛臺灣,是多麼幼稚的想法?

  當年,清廷甲午戰敗,使臺灣走進了離開祖國懷抱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今天,面對強大起來的祖國的召喚,臺灣又面臨一個歷史窗口。當年,臺灣為了留在祖國懷抱,而上演了一出「臺灣民主國」的假戲,而現在島內有人卻想唱一出「臺獨」的真戲,而「臺獨」們的心理支撐竟然是美日支持保護。歷史發展到今天,但帝國主義的本質並沒有改變。當年「三國幹涉還遼」是俄法德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法國承諾保護而沒有出兵更是利益使然。今天,在中美競爭態勢加劇的情況下,臺灣當然地成為美國遏制中國一顆棋子。美國售臺武器,是收保護費升高兩岸對抗遏制大陸,還是為了提高臺灣防衛能力?「美臺軍艦互停」「臺灣旅行法」如果實施,臺灣能在中美關係倒退,兩岸敵意升高中得到什麼?更為重要的是,臺美觸碰大陸底線,逼迫大陸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美國真能出兵保護「臺獨」嗎?就大陸的實力和決心,美國又能保護得了你們嗎?

  近代臺灣是苦難的,它是近代中國苦難的一部分。臺灣人有悲情,他應該匯入「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了」吼聲中。寄希望美日保護,只能是他們一顆隨手拈來的棋子。

  歷史會再次證明,回歸祖國,才能成就臺灣的自豪。(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但終究回歸到祖國懷抱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國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第一次是荷蘭的入侵,盤踞臺灣三十多年。所以,總的來看,臺灣雖然三次被外族入侵,但是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祖國懷抱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 這個島嶼曾是中國最大的,面積比2個臺灣還大,清末離開祖國懷抱
    這個島嶼曾是中國最大的,面積比2個臺灣還大,清末離開祖國懷抱 我們現在經常講寶島臺灣,稱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其實歷史上我國第一大島,並不是臺灣島,而是面積比臺灣島大很多的庫頁島。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裡,而臺灣才3.6萬平方公裡,面積比兩個臺灣還要大。
  • 臺灣光復紀念日臺胞說——這一天,我們回到了祖國懷抱
    ,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為了紀念臺灣光復,25日上午,新黨也在臺北市榮星花園舉辦「新黨小農慶光復,臺灣食安有保障」活動。新黨主席吳成典說,二次大戰勝利後,臺灣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絕不能讓臺灣離開中國,新黨的精神沒有改變,就是希望兩岸中國人攜手合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5日下午,國民黨在臺北市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音樂會。
  • 見證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在日本強佔臺灣期間,殖民統治者強力推行「皇民化」,企圖通過文化上的「去中國化」抹去臺灣民眾內心裡對祖國的記憶。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禁止島內的百姓在家中擺放觀音、關公、媽祖等神像和祖先的牌位,而代之以天皇造像。周青告訴記者,臺灣人並不屈從,都偷偷地在內屋裡設了龕位,供奉神像和祖先的牌位。
  • 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開闢荊榛逐荷夷」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將士,乘著數百艘戰船,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
  • 曾是中國最大島嶼,資源豐富遠超臺灣,晚清時離開了祖國懷抱
    談起我們國家的島嶼,是不是很多朋友都會首先想到寶島臺灣呢?因為我們國家面積超過一千平方公裡的島嶼只有三個,而臺灣又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人口數量也比較多,被人們所熟知。但其實在歷史上,我們曾經擁有一個不僅面積比兩個臺灣還要大,資源豐富更是遠超臺灣的大型島嶼,大家都知道是哪一個嗎?
  • 傭兵熱烈歡迎臺灣同胞回到祖國的懷抱
    臺灣回歸寄託了整整一代人的夢想與追求,寄託了兩岸同胞的無數期待和心聲,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為兩岸和平統一而做出自己的努力,進入嶄新的21世紀,希望的曙光已經照亮了每一個人的眼睛,未來是美好的,努力是艱辛的。只是做為在遊戲中忙碌的我們沒想到有終有一天會為祖國統一大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文/萬隆的小屋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本是中國領土,位於綏芬河口海灣東岸,因盛產海參而得名。從唐代起為中國所管轄,元明時稱「永明城」,清朝為吉林轄地。
  • 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我們將獲得哪些好處?
    作者:年負「臺獨」試圖分裂祖國,分裂兩岸人民的做法,絕對是會被歷史所摒棄的。兩岸同胞親如一家,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才是大勢所趨。很多人都在關注,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我們將獲得哪些好處?臺灣出產大量優質農產品,比如水稻,一年可收三季,產量高,質量也好。如果臺灣回歸,那麼中國就多了一個產糧基地。更別提處在亞熱帶的臺灣擁有的豐盛海洋資源,除了漁業資源,還有石油、天然氣等。大陸發達的開採技術定會讓這些資源物有所值。第三點是發達的製造業。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特別要提的是臺灣在半導體行業多有建樹,這是大陸的晶片戰略所急需的。
  • 八旬遊子高秉涵:有生之年,惟願臺灣重回祖國母親懷抱
    (中國臺灣網 郭曉康 攝)中國臺灣網11月30日北京訊 (記者 郭曉康)83歲的臺灣律師高秉涵祖籍山東菏澤,13歲時因為戰亂跟隨逃難的人來到臺灣。如今高秉涵已經子孫滿堂,退休多年的他仍然奔走於兩岸之間,繼續從事幫亡故的老兵送骨灰等公益事業。他說自己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見到臺灣問題和平解決。
  • 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圖)
    掛國旗、維秩序,百姓歸心似箭  早在1945年上半年,臺灣百姓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回歸在即。為了表示對回歸祖國的嚮往,臺灣民眾家中都掛起了國旗。這使島上掀起了製作國旗的熱潮,以致市面上國旗面料價格驟漲,商家用厚紙印刷來應市,也被搶購一空。然而,由於與祖國多年交流阻斷,臺灣民眾對國民政府的旗幟樣式並不熟悉,掛出來的自製旗幟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 此島原本是中國第一大島,比臺灣還要大,清朝末年告別了祖國懷抱
    眾所周知,我國現在的第一大島是臺灣島,但是,在1860年之前,我國的第一大島並不是臺灣,而是位於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處的庫頁島。
  • 臺灣回歸祖國懷抱後,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
    近來「臺獨」分子日益猖獗,但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是勢不可擋的事。臺當局一系列喪失人心、鋌而走險的舉動已經觸碰到了大陸底線,兩岸人民關於收復臺灣,完成統一大業的呼聲也日漸強烈,「臺獨」分裂勢力距離覆滅已不遠矣。那麼,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會給祖國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呢?本文就略做一些分析。
  • 2019中考歷史專題訓練- 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
    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1. 「……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准後,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該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歸C.澳門回歸 D.「神舟五號」安然著陸5.臺灣舞劇《薪傳》曾在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它反映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同胞一脈相承的親情關係。
  •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
    日本投降臺灣同胞爭相慶賀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臺灣,臺灣島立即沸騰了,「被日本殖民主義者奴役了整整半個世紀的廣大臺灣同胞,抑制不住回歸祖國懷抱的無比喜悅心情,他們載歌載舞,奔走相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爭先恐後地懸掛中國國旗。
  • 琉球王國如何離開祖國懷抱的?狼和狽籤了個條約,回來有點難了!
    琉球王國與日本一樣,琉球王國也是一個島國。不過,二戰過後,本來有一個機會,琉球國會回到祖國懷抱,不過因為蔣介石做了一件事,這事被耽誤了!琉球群島二戰結束前,的《開羅宣言》提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除此之外,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 臺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成果
    北京方面今年以來舉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勳,弘揚抗戰精神。昨天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他還指出,臺灣回歸祖國,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
  •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要說起臺灣可謂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而且在一些小時候的課本中還出現過臺灣的美景,但是臺灣真的像課文中所說的那樣嗎?只有去過一次才會發現,其實臺灣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如果在去臺灣之前,會幻想著臺灣是一個高樓林立的城市,那就大失所望了,因為在臺灣你會發現它就像是一個小縣城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臺灣最發達的地區,那就是臺北了。
  • 臺灣被侵佔三十八年後如何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誰是最大功臣?
    1624年,這是中國一個比較難過的年份了,在這一年侵略者將我國領土臺灣收為殖民地。他們並沒有好好管理這個地方,他們強徵稅,魚肉當地的百姓。讓百姓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艱難,讓他們更加痛苦。後來太1661年時候,為了能夠長期抗擊清軍打算,鄭成功決定要率領水師收復臺灣,繼續他反清復明的大業。這是非常難的一項任務。他出生於北京,母親是日本人,六歲的時候回到中國,他自小習文練武,非常努力,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在清軍進攻南明隆武政權時,他的父親不戰而降。他認為這種做法自己很難能夠接受。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期待著莊嚴的歷史時刻--寫在澳門回歸倒...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日電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為《期待著莊嚴的歷史時刻--寫在澳門回歸倒計時一百天》。  文章說,再過一百天,澳門回歸祖國就要變為現實。隨著歸期一天天臨近,億萬華夏兒女引頸翹望,熱切期待著這個莊嚴歷史時刻的到來。  文章指出,澳門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又一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