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荊榛逐荷夷」
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將士,乘著數百艘戰船,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當地居民送來酒食慰勞歡迎,鄭成功一面指揮艦隊駛進荷蘭盤踞的臺灣城和赤嵌樓之間的海灣,切斷兩座城堡的聯繫;一面命令數千步兵迅速登陸,包圍赤嵌樓,斷絕城裡的水源。赤嵌樓的荷軍出擊遭到慘敗,只好投降。(鄭成功艦隊出發後,在澎湖遇到暴風驟雨,停泊了幾天。大風仍然不止,鄭成功抱著「冰堅可渡」的決心。毅然率領艦隊頂風冒雨,劈波斬浪,繼續前進。鄭成功的艦隊到達臺灣鹿耳門外。鹿耳門港門狹窄,暗礁淤灘星羅棋布,水又很淺,大船平時無法通過,荷蘭殖民者沒有在這裡設防。鄭成功率船隊趕在大潮時,出敵不意的通過鹿耳門登陸。鄭成功大軍如同天降,荷蘭殖民者大為驚恐。)
鄭軍繼續圍攻臺灣城,荷軍頭目揆一派使者來見鄭成功,表示願意年年進貢,要求鄭軍,退出臺灣。鄭成功嚴詞拒絕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如果你們繼續霸佔,我們就堅決進攻,把你們驅逐出去!」揆一不聽警告,龜縮在臺灣城裡頑抗。後來一支荷蘭艦隊前來增援。鄭成功指揮艦隊迎擊,大獲全勝。臺灣城內的荷軍被圍困八個月,有的戰死,有的餓死,僅剩600人。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後代歸順清朝。第二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繫,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雅克薩之戰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斯和尼布楚修築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甚至像野獸一樣吃人肉。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
為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圍攻盤踞雅克薩的侵略軍。沙俄侵略軍死傷累累,被迫投降,保證不再侵犯雅克薩。清軍撤走後,沙俄侵略軍不守信用,重新佔領雅克薩,康熙帝再派軍隊圍攻雅克薩,經過半年戰鬥,侵略軍頭目託爾布津被擊斃,800多名入侵者,僅剩60多人。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國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籤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