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2020-12-19 百家號

「開闢荊榛逐荷夷」

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將士,乘著數百艘戰船,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當地居民送來酒食慰勞歡迎,鄭成功一面指揮艦隊駛進荷蘭盤踞的臺灣城和赤嵌樓之間的海灣,切斷兩座城堡的聯繫;一面命令數千步兵迅速登陸,包圍赤嵌樓,斷絕城裡的水源。赤嵌樓的荷軍出擊遭到慘敗,只好投降。(鄭成功艦隊出發後,在澎湖遇到暴風驟雨,停泊了幾天。大風仍然不止,鄭成功抱著「冰堅可渡」的決心。毅然率領艦隊頂風冒雨,劈波斬浪,繼續前進。鄭成功的艦隊到達臺灣鹿耳門外。鹿耳門港門狹窄,暗礁淤灘星羅棋布,水又很淺,大船平時無法通過,荷蘭殖民者沒有在這裡設防。鄭成功率船隊趕在大潮時,出敵不意的通過鹿耳門登陸。鄭成功大軍如同天降,荷蘭殖民者大為驚恐。)

鄭軍繼續圍攻臺灣城,荷軍頭目揆一派使者來見鄭成功,表示願意年年進貢,要求鄭軍,退出臺灣。鄭成功嚴詞拒絕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如果你們繼續霸佔,我們就堅決進攻,把你們驅逐出去!」揆一不聽警告,龜縮在臺灣城裡頑抗。後來一支荷蘭艦隊前來增援。鄭成功指揮艦隊迎擊,大獲全勝。臺灣城內的荷軍被圍困八個月,有的戰死,有的餓死,僅剩600人。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後代歸順清朝。第二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繫,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雅克薩之戰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斯和尼布楚修築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甚至像野獸一樣吃人肉。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

為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圍攻盤踞雅克薩的侵略軍。沙俄侵略軍死傷累累,被迫投降,保證不再侵犯雅克薩。清軍撤走後,沙俄侵略軍不守信用,重新佔領雅克薩,康熙帝再派軍隊圍攻雅克薩,經過半年戰鬥,侵略軍頭目託爾布津被擊斃,800多名入侵者,僅剩60多人。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國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籤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相關焦點

  • 民族英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民族英雄鄭成功竟然是個混血兒,你知道嗎?故事是這樣開始的,鄭芝龍和他的愛妻在沙灘邊散步。這時,田川氏就已經快要臨盆了,肚子非常大。但是,她平時都待在家裡,也不出去。今天,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的心情很是愉悅,就玩得很盡興。
  •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要收復當時荒蕪的臺灣?實屬無奈
    鄭成功,一位南明優秀將領。他的一生都在為光復大明作鬥爭,即使在統治者都已經身死的情況下仍然對大明的光復保有希望。如果他只是因為反抗可能得不到後世那麼高的待遇,他最重要的攻功績是收復了臺灣,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被後世稱為民族英雄。然而收復臺灣的背後藏著一段讓人無奈的隱情。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在此期間,鄭成功發覺寶島臺灣的戰略地位,於是決定從西方侵略者手中奪回失地,在此重整旗鼓,重建大明河山。1662年初,鄭成功所統領的「鄭家軍」兵分兩路,從水陸兩方面同時進攻荷蘭人修建的堡壘。面對鄭家軍的猛烈攻勢,荷蘭人力不能敵。眼看大勢已去的荷蘭元帥,終於向鄭家軍搖旗投降。至此,被外國強盜非法佔領了近四十年的寶島,終於重投祖國的懷抱。
  • 鄭成功收復臺灣,成為民族英雄,永垂史冊
    鄭成功見父親成了漢奸,十分痛心,表示堅決與父親決裂。他組織了一支軍隊,又開始追隨另一個南明小朝廷—桂王政權。他打起了明朝的旗號,收復失地,曾一度攻下泉州、揭陽、同安等城,直打到南京、鎮江一帶。但隨著清廷對桂王政權的圍剿和桂王政權的滅亡,鄭成功又沒有了立足之地,反清復明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了。為了堅持鬥爭,鄭成功急需一個穩固的地方作為立足點,於是他就將目光投到了臺灣這個中國南方的樟葉形小島上。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上的今天  ——1662年2月1日,鄭成功收復臺灣  歷史意義:  此戰,是我國海戰史上規模大、距離遠的一次成功的登陸作戰,主要表現是:一、鄭成功準備充分。詳細偵察掌握臺灣地形和敵軍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等情況,在人力、物力上進行了長期的較為充分的登陸作戰準備,反覆商討作戰計劃,做到行動統一,計劃周密。二、戰機適時。
  • 鄭成功趕走紅毛真乃民族英雄,但還有一人比他更早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以來就屬於我國神聖領土,但是由於其孤懸海外,遠離大陸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大洋交通樞紐、沿海諸省屏藩的戰略地位,向來為外敵所垂涎三尺,屢遭敵人的入侵強佔。又因為國內改朝換代,臺灣也曾割據一方,甚至同大陸分庭抗禮。但無論如何,最終臺灣都會回歸大陸的懷抱。在遠古時代,臺灣和大陸本來連在一起。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相連結的部分陸地沉為海峽,臺灣遂成海島。
  • 船隻多為明朝時期遺留的大型海船,鄭成功照樣成功收復了臺灣!
    每當讀起余光中的《鄉愁》就能想起鄭成功收復臺灣。親愛的祖國,我終於回歸到你的懷抱。清朝收復臺灣後,才下令全面復界,持續二十二年的遷海政策始告結束。實施禁海遷界,給鄭成功造成很大困難。1658年,在進攻南京失敗後,鄭成功開始將目標轉向臺灣,意圖以臺灣為根據地進行抗清鬥爭。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臺灣卻數次被外敵侵佔,又數次被收回,在歷次的收復臺灣戰爭中,尤以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振奮人心。公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率軍進攻荷蘭在臺灣修建的熱蘭遮城,大破荷蘭軍隊,同年2月1日,荷蘭臺灣總督揆一無奈之下,籤署投降協議,並率領全體荷蘭人撤離臺灣。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明清時期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明清時期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 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從小胸懷大志,苦讀《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他習練劍術、騎射,很快便成長為一個能文能武的少年。1646年,鄭成功舉義旗,開始領導我國東南沿海人民進行反民族壓迫的偉大鬥爭。1646—1658年,十多年戰火硝煙將鄭成功鍛鍊成為「胸藏甲兵、氣吞湖海」的軍事統帥。他在故鄉招兵買馬,以金、廈為根據地,紮營練兵。而我上數九代的祖爺就參加了鄭成功的水師大軍。直到收復臺灣後,不惑之年才解甲榮歸故裡。
  • 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什麼是出生在日本的中日混血?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明末清初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中華英雄。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他的母親田川松是地道的日本人,鄭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明朝在隆慶帝之後逐步開放海禁,我國東南的不少百姓便出海討生活,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其中之一。
  • 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收復臺灣之前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眾所周知,鄭成功一直是以一個「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形象留存在我們的印象中。其實準確來講,鄭成功應該是一個一心反清復明的愛國將領,他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餘遺力的與滿清政權做抗爭。而收復臺灣反而是他的一個無奈之舉,也只是為了替自己的抗清大軍尋找一個根據地,再以此跟清廷做持久戰。
  • 忠義典範,令殖民者聞之喪膽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寶島臺灣的
    自古以來,寶島臺灣一直是中國的領土,雖然臺灣島一直被殖民者們虎視眈眈,妄想獨佔,但最終臺灣還是回歸到了母親的懷抱,毋庸置疑,鄭成功便是其中一位捍衛臺灣領土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後,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決心前往臺灣。
  • 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逝世,為何墓葬在泉州南安市
    南安,是泉州下轄的縣級市,也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鄭成功最偉大的功績就是出師橫渡臺灣海峽,收復了荷蘭人霸佔多年的寶島臺灣,又以臺灣作為抗清基地,誓要恢復中原。可惜天不遂人願,由於多年的戎馬生涯,加之內憂外患,積勞成疾,鄭成功在壯年之時不幸逝世,年僅39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鄭成功用畢生精力收復臺灣,使其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上,多爾袞率軍攻入北京城後,在南方由南明遺臣擁立的福王即位,歷史上稱之為南明。朝中有一個叫黃道周大臣一心想要北伐,反清復明。可是,當時的軍隊掌握在鄭芝龍手中(鄭成功之父),他貪圖富貴投降了清廷,這也造成了後來南明政權瓦解的一個原因。
  • 明朝時期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緣何受日本人大力追捧
    然而,統領數萬人的大軍抗清,卻始終無法取得較大的根據地,鄭成功被迫必須通過海外貿易籌備糧餉。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所部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收復由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的臺灣島。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是一個忠心的臣子。而且他還為國家收復了臺灣,趕走了一直統治著臺灣的荷蘭人。這一行為無疑是振奮人心之舉,也讓世人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誰也別想搶走。
  • 千秋功績:鄭成功收復臺灣
    說這場戰爭改變了世界,是因為,臺灣的收復,有力地維護了中國的統一,表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無論歷史、現實還是將來,一切企圖將臺灣從中華版圖中分裂出去的圖謀必將是失敗的。1642年,荷軍擊敗西班牙殖民軍,奪佔臺灣北部,對臺灣人民實行軍事鎮壓、政治分治、經濟掠奪等政策,遭到臺灣人民反抗。1652年,清順治九年,臺灣人郭懷一領導16000人起義反抗,歷15天遭殘酷鎮壓,郭懷一及部眾1800人被荷軍殺戮。1657年,鄭芝龍舊部、充當荷蘭翻譯的何廷斌(又名何斌)從臺灣來廈門,勸鄭成功收復臺灣。1659年,何廷斌向鄭成功獻臺灣地圖。
  • 鄭成功是怎麼收復臺灣的,怪不得稱為民族英雄,沒想像中那麼簡單
    1659年,鄭成功與張煌言從浙江出發,準備往北部進軍,目的就是南京。打了兩個月才來到了南京城,由於戰略上的失誤,導致大敗,之前所攻佔的地方也全部都丟掉了,被迫來到了廈門,就這樣與清軍尬住了,敵人也不敢輕舉妄動,鄭成功的部隊也無處可去。
  • 歷史上的今天|收復臺灣!
    文/許欣  圖片來源/網絡來自/貴州衛視歷史上的今天1662年2月1日這一天,鄭成功率領軍隊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從而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對臺灣長達38年的殘暴統治。那鄭成功是如何把這些堅船利炮的荷蘭殖民者趕出臺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