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
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1. 麵條像褲帶:古以來關中地區人們以麵食為主,一天到晚三頓飯,天天離不開麵食,其中以麵條和饅頭為主。關中地區的麵條就是個實在。其厚、寬、長超出人們的想像,其形狀如同腰間所系的褲帶。吃起來,入口軟如糯米,嚼起來又筋如牛皮。只要這一碗麵條下了肚,準保您看到山珍海味以後,也絕對沒有什麼胃口了。
2. 鍋盔像鍋蓋: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槓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
3. 辣子是道菜: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純正的關中人是離不開辣椒油,不僅是在吃麵條時候,尤其是用鍋盔和饅頭直接夾著辣椒食用
4. 泡饃大碗賣:「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託託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
5. 碗盆難分開: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6. 帕帕頭上戴:這老太太頭頂手帕的歷史可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是陝西關中地區由來以久的風俗。由於關中地區地處北方,這裡日照強烈,乾旱少雨,而且風沙天氣較多。所以農村婦女在辛勤勞作的時候,都要頭頂著手帕。
7. 房子半邊蓋: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幹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裡
8. 姑娘不對外:關中地區對於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識,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關中地區姑娘不對外的傳統。關中人絕對不讓外人佔著半點便宜的,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關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於在關中地區內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
9. 不坐蹲起來:陝西關中地區喜歡蹲(圪蹴)在凳子上吃飯、抽菸、聊天,在別人看起來很遭罪的事情,但是在關中人看來這是關中地區的享受。
10. 唱戲吼起來: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