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Sauvignon Blanc」 釀酒葡萄,是WSET二級葡萄酒課程的重點講解內容。
長相思,跟霞多麗 Chardonnay、雷司令 Riesling 一起,被稱為「白葡萄酒三劍客」,是中國餐桌上常見的三種白葡萄酒。
所以,在WSET二級課堂上,鄭小塔我通常會花30分鐘左右時間,來講解「長相思」的各個知識點,再帶領同學們品嘗它的代表性酒款。
正式講解時,我最先介紹的是「長相思」這個中文名字的由來,「Sauvignon Blanc,為什麼中國被會翻譯成『長相思』?」
這些年,不少女學生跟我反映,她們第一次看到「長相思」這個名字時,覺得它好詩情畫意、好有文藝範!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因為取「長相思」這個名字的,是國內一幫詩人。
「這個跟中國最早的葡萄酒公司張裕有關」,我對著PPT開始講述。
早在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先生在山東煙臺,創建了張裕葡萄酒公司。接著,他派人從法國採購來124種葡萄苗,作為張裕釀造葡萄酒的原料來源。
剛開始,對於這些釀酒葡萄,張裕公司選擇用數字編號來命名,當時長相思的數字名字為60,但這種數字名字的命名方式,在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經常出錯,出現很多混亂。
直到有一次,張裕公司為了做宣傳,邀請20多個江浙一帶的文人墨客,來山東遊宴歡飲,「啊,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張裕公司的人也就是偶然提到,葡萄品種的數字名字給釀酒生產帶來了很多麻煩。哪知,這些酒意微醺狀態的文人冒出一句,「這簡單!」
於是,幾次揮筆落下,長相思、赤霞珠、品麗珠、瓊瑤漿,一個個現在鼎鼎大名的葡萄名字,就這般橫空出世!
「其實,長相思還是一個詞牌名」,我停頓了會兒,繼續講道。
比如,我們上學時背過的「雨霖鈴」「清平樂」「沁園春」「永遇樂」,都是有名的詞牌名。
「長相思」這個詞牌,主要表達的是離別思念之情。歷史上很多著名詩人,都用過這個詞牌格律,寫過詩。
舉個例子,唐代的李白寫過三首《長相思》,最知名的是第一首,以「長相思,在長安」開頭,又以「長相思,摧心肝」結尾,訴說男女間的相思苦情。
白居易也寫過《長相思·汴水流》,從一個婦人的角度,抒發對丈夫久別不歸的思念。
不過最著名的還是,清朝康熙年間,納蘭性德寫的《長相思·山一程》,用流暢淺顯的語言和音律,表達在外將士對故鄉的相思之情。
這樣,在我們斯享學校的課堂上,同學們不光知道了長相思白葡萄酒中文名字的由來,還能對「長相思」這類詩詞有了進一步了解。
所以我覺得,學習葡萄酒,學到的不僅僅是葡萄酒知識,還能學到一些人文情懷,感受一些文化意蘊。更何況,這些到了餐桌上還是一種「博學多識」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