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尊佛之「時輪金剛」略說

2020-12-16 舒放的後花園

五本尊佛是指密宗奉為本尊的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密集金剛、時輪金剛、喜金剛。時輪金剛即為五本尊佛之一,由於時輪金剛是佛陀親授給香巴拉月賢國王,香巴拉王國由此成為了時輪金剛法的護法。佛經記載,香巴拉是一處真實存在的人間仙境,或者從嚴格意義上而言,是一個精神領域裡存在的王國。能前往香格裡拉王國的人,必須得到時輪金剛灌頂,這使得時輪金剛法更顯殊勝。

時輪金剛法是密宗,所以必須進行灌頂才可以傳授。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密宗是藏傳佛教所有特有,其實不然。密宗,是相對於顯宗而言,也就是密法,源頭便是佛陀「拈花微笑」。密宗以密法奧秘,不經親自灌頂,不經親自授戒,不經傳授不得互相傳習、不顯示非密宗信眾,因此稱為密宗。漢地的密宗由於歷史原因,自唐代中期以後衰落、湮滅,而在藏傳佛教中得以不斷完善並傳承至今。

藏傳佛教格魯派有著未間斷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傳承。

時輪金剛是五本尊佛之一,同時也是指時輪金剛教法。作為本尊,時輪金剛被視為文殊菩薩的化現。五本尊佛的另外一尊,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

時輪:宇宙萬物固有的運作規律就是輪,運作的全過程就是時。金剛:寓意堅固永久。時輪金剛法就是講述闡明宇宙萬物固有的運作規律,以及依止這些規律所相應的修行法門和終極意義。

時輪金剛法會即針對眾生在六道之中反覆輪迴,以及洪水、火災、疾病、戰爭等生苦而舉辦。

時輪金剛多以唐卡形式展現,在舉辦時輪金剛法會時,會繪製沙畫壇城。

時輪金剛法由於是揭示宇宙萬物的運作規律之法,所以在具體的修行方式上提倡「時空」這一大宇宙與人體小宇宙的結合,有點類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時輪一共有三個:內、外、密。內時輪是指人體五蘊的感知,以及氣脈明點的生滅;外時輪是指整個外界在時間線上的續存生滅、周而復始的循環規律;密時輪是指一切有情所具有的常恆堅固不變的空性(佛性)。 

時輪金剛的造型有著定製:主尊時輪金剛佛四面、二十四臂。主面呈藍色,左面呈白色,右面呈紅色,後面呈黃色,各面分別都有三隻眼睛。上八臂為白色,中八臂為紅色,下八臂為藍色,雙左足白、右左紅,頭髮頂髻以金剛杵為飾。佛母的四面為中黃、左紅、右白、後藍;各有三隻眼睛。

時輪金剛主尊和佛母交抱雙運立於花及日、月、星輪,足踩在大自在天及天母身上,表摧伏貪嗔痴三毒等諸障。

最為重要的一點:時輪金剛本尊象徵著慈悲,佛母象徵著智慧,本尊和佛母雙身相擁,就是慈悲與智慧的雙運。

相關焦點

  • 甘肅甘南舉行60萬人時輪金剛大法會
    時輪金剛彩沙壇城(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觀覺法師)盛大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觀覺法師)僧人們在草地上用餐(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觀覺法師)2016年6月7日—10日,甘肅省黃河第一彎曲部甘南州瑪曲縣歐拉鄉舉行盛大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
  • 趣入時輪之道(五)
    通常出現在佛經中的時間名詞是爾時這個模糊的時間概念,但按照《時輪經》的時間換算,就可以換算出釋迦摩尼佛傳時輪金剛法的準確時間是在公元前878年,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圓滿覺悟的次年3月15日,應當時香巴拉國的國王月賢法王的祈請傳授時輪金剛本續和時輪金剛灌頂,地點是在南印度的禿鷲山附近的米聚塔中。
  • 金剛持、金剛手、金剛杵——有關「金剛」的佛教術語
    下面,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和「金剛」有關的佛教術語。首先,是金剛這個詞的含義。金剛是梵文意譯。原義指印度教中雷雨之神因陀羅的武器,同時也是鑽石和閃電的名稱。佛教在印度創立之後,用「金剛」來代表佛法,表示無堅不摧,而無可使其毀壞截斷。
  • 密宗五方佛介紹
    )為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藏文名稱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無上__超越__美得難以想像、難以言說;此一卓越境界名為法界。法界不是具體的境界或單獨的處所,法界是因見色蘊本性而獲得的證悟。當你得見色蘊本性時,即證得與其相應的佛土__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顯現此一證悟,而大日如來本尊便是這種顯現的代表。在此過程當中,無明煩惱轉成法界體性智__無明的本性。如是,五蘊及五煩惱都變為清淨或回歸本性了。
  •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藏傳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剛造像,基本上是依照佛經《大日經》以及《造像度量經》來造像的。如說:「降閻魔尊,是文殊眷屬,是大威德勢,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雲,作極忿怒之狀。」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化身的怖畏金剛,為藏密無上瑜迦寶生部三本尊。其像為九頭,正面為牛頭,每頭上都有三隻眼,頭上戴著五個骷髏冠。
  • 十一世班禪首次接受藏佛教最高級別時輪金剛灌頂
    新華網日喀則6月30日電 6月27日至30日,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駐錫地德慶格桑頗章嚴格按照藏傳佛教儀軌,首次接受了密宗大師江洋加措的時輪金剛灌頂。這是藏傳佛教修習密法的最高級別灌頂之一。  經過了幾次初級灌頂以後,今天是整個灌頂儀式的最後一天。
  • 觀修大威德金剛,與視師如佛之義理的殊勝意義
    或者是觀想大威德金剛本尊,就是上師的化現,因為大威德金剛本身,就是根本空性的成就體相,修學佛法,必須要有視師如佛的恭敬、誠敬之心,觀上師與大威德金剛體性一如,皆為根本空性之化現,這樣的加持力,是十分廣大的。大威德金剛,也叫做「金剛威德大怖畏」,是深密不可思議的忿怒勇猛之相。
  • 勝樂金剛壇城
    「壇城」是佛教混元宇宙觀、世界觀和佛教理想世界的具象模式,它既是一種理想的佛教宇宙圖譜,又是喇嘛心靈中的海市蜃樓,也是藏密藝術中充滿神秘意境與宗教哲理的行為意識地圖。藏密修習中著名的那些教義,如:「三密為用」、「四曼為相」、「五佛五智」、「六大為體」等,都在「壇城」圖案中渾然一體。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在修習密宗經典時,都把「壇城」的意象作為觀想的對象。
  • 金剛持是什麼佛?看完懂了
    「金剛持」是釋迦牟尼佛傳密法時的名稱,釋迦牟尼和金剛持並非兩個人,只是說顯法時現比丘相的稱「釋迦牟尼佛」,說密法現輪王莊嚴相的稱「金剛持佛」。釋迦牟尼佛和金剛持是同一佛,三乘顯教經和密續經都是佛陀在世時親口所說,而且有信仰的佛教學者對可信的文字資料和聖教量堅信不疑。因為在藏傳佛教中,從來沒有把傳顯法的釋迦牟尼和傳密的金剛持看做兩個人。
  • 欣賞,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女性護法神,尼泊爾佛像之金剛瑜伽母
    金剛瑜伽母亦名「瑜袛母」,佛教密宗母續本尊,為藏傳佛教瑜伽師們共修的佛母。公元10世紀時,印度大成就者底洛巴有很多學生,納若巴是其中最偉大的位,因為藏傳佛教新譯派的很多傳承都源自納若巴。金剛瑜伽母在西藏又被稱為「納若卡居空行母」,即「納若巴的空行母」,是納若巴沒有傳授給瑪爾巴的少數幾個傳承之ー。它經由尼泊爾傳給了帕丁巴兄弟,後者師從納若巴,將這一傳承帶回了家鄉。由於他們主要在尼泊爾的小山村帕平閉關傳道,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重要的金剛瑜伽母靈場和朝聖地,擁有數十座寺廟、僧院和靜修所。
  • 七百億諸佛菩薩之母——準提菩薩!
    斯裡蘭卡所流傳之準提像為四臂,頂上戴定印之化佛,左第一手按於臍前,第二手持寶珠;右第一手執獨股杵,第二手上舉,拇指與無名指相捻。,除三毒五欲;念珠:表智慧為法輪之義,轉動念珠了斷一煩惱;俱緣果:表圓滿萬行善之種子,顯佛果圓滿;鉞斧:摧破一切無明、惑障;鉤:萬德皆歸準提尊,攝召一切眾生;三股金剛杵:摧滅三毒,顯三部諸尊;
  • 原始佛陀本尊——準提佛母
    我的殊恩上師與佛母無二無別的至尊法幢金剛,在傳授我佛母教法之初,即對我宣講了佛母在諸佛世界的特殊地位;上師認為佛母是諸佛之頂的原始第一佛陀,也是諸佛頂髻無上最勝之母。如來、佛母本來一體,稱名佛母,是表準提如來本初佛之終始地位,出生三世諸佛,是諸菩薩之命;也是應眾生對母親恩德之愛敬和對母親親緣之依怙,現身佛母,於諸眾生、視為子嗣,方便救度、不舍不棄。
  • 青海西寧塔爾寺時輪金剛灌頂法會9月18日舉行
    法會現場(圖片來源:觀覺法師) 青海西寧塔爾寺格嘉仁波切受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塔爾寺管委會主任宗康活佛和湟中縣政協副主席、湟中縣佛教協會會長、寺管會副主任拉科活佛等僧俗弟子的殷重祈請,經由青海省統戰部、青海省宗教局等有關部門的批示同意,將於2015年農曆八月初六至初九(公曆9月18至21日)在塔爾寺舉辦為期四天的時輪金剛灌頂法會
  • 大威德金剛之五大殊勝特點
    大威德金剛殊勝本尊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的殊勝本尊,更是格魯派的第一本尊,其降魔之功,謂之大威;扶善之能,謂之大德,大威德金剛與其他本尊來說,具有五大不共的特點。在大威德金剛的文武雙身中,文殊菩薩,有七佛之師的美譽,其實這個讚嘆的根本意義是說,成佛需要空性的根本智慧,黃文殊就是根本智慧的表法,離開根本智慧,是不能夠成佛的。成佛的根本智慧是般若,佛所講說般若智慧的經典,就是般若經。般若,是大乘佛法六度萬行的根本,般若經也被讚嘆為佛母經,因為般若妙智慧,是為佛母。大威德金剛,是文武文殊的雙身之相。
  • 艱難的2020年過去了,辛丑年在即,略說與牛有關的佛教文化
    是啊,我們相信多麼難熬的日子終將會過去,季節輪轉,百花會帶來希望的春天。「希望」是人們永遠不會放棄的信念,也是永遠帶領我們前行的動力。新年之際,和大家分享佛教裡和牛有關的文化現象,希望這個即將到來的牛年,吉祥安康。牛在佛教中,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這一傳統,來自印度本土文化和印度教。就是現在,印度仍然視牛為神物。佛教繼承了這一傳統。
  • 佛像寶典:藏傳佛教密宗特色,有佛母度母明妃等女性化造像
    而西藏早期佛造像的風格也主要是受到毗鄰的東北印度、克什米爾、尼泊爾和漢族地區傳統雕塑風格的影響。西藏後弘期教派林立,並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密宗修行體系,致使造像運動迅速達到頂峰,八世紀到十七世紀形成幾個明顯的造像流派,學術界習慣以雕塑風格及傳承稱為尼泊爾一西藏風格(略稱尼藏風格)帕拉一西藏風格(略稱帕藏風格)以和克什米爾西藏風格(略稱克藏風格)。
  • 《蓮花生大師全傳》(八)——第八章 金剛法界見如來
    而且金剛界如果配合諸佛的五智,即成為佛、金剛、寶、蓮花、羯磨等五部族;胎藏界為化導他人之教法,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種妙德,則成為佛、蓮花、金剛三種部族。  蓮花王太子思維:金剛界是以「五相成身觀」為基本禪觀,這也是一切生起次第本尊瑜珈的密教行人,都必須通達這個觀法,才能使本尊瑜伽圓滿修證。五相成身觀基本上就是要將凡夫身轉成金剛佛身的重要觀行,但這個觀行需要從清淨的佛種——菩提心中出生。
  • 密宗佛教:大威德金剛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說一說一個冷門的佛教人物那就是密宗的大威德金剛這名字聽上去就很威武霸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大威德金剛「奶格五金法」中的大威德金剛的裝飾為寒林八飾即人骨頭飾、人頭項鍊、十惡之人全皮圍裙人血胭脂、人血塗眉、虎皮圍裙、骨灰塗身,呈粉綠色還有象皮上裝,左腳伸右腿弓曲於蓮臺日輪上,踏壓水牛
  • 藏傳:如能依止「 普巴金剛」 可得祛病、延壽、財富、吉祥等功德
    黑魯嘎 ( 金剛薩埵的忿怒相 ) ,為降伏此大力神,乃化身為普巴金剛,與此大力神同一形相,具大威神力,終將大力神及一切魔眾摧伏…普巴二字為藏語,其義為钁,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剛钁之稱,而今通稱為普巴钁。钁上端為一尊忿怒普巴金剛形象,為金剛钁神格具象化之後的形象。
  • 弟子圓悟奉師命恭制京派穢跡金剛杵
    穢跡金剛相關典籍最早是從唐代‧阿地瞿多於公元652到654所翻譯的《佛說陀羅尼集經‧卷九‧金剛烏樞沙摩法》開始,後來唐‧代阿質達霰(公元732年間)譯出《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和《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後,「穢跡金剛法」即開始盛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