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大威德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中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

大威德金剛,梵文稱「yamantka」,雅曼達噶。藏語稱「吉傑多吉」(vjigs byed rdorje)。漢譯「敵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閻魔尊」等多種譯名。

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此尊為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為西方。」又《補陀羅海會軌》說:「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身文殊師利菩薩」。大威德金剛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所謂大威德金剛的象徵意義,如佛經所言,有「降伏惡魔之威,護善安良之德」。也就是說伏惡之勢,謂之大威;護善之功,謂之大德。由於威德極大,能制伏毒龍,斷除諸障,降伏閻羅,故稱「大威德金剛」。這裡的「金剛」有無堅不摧之意。

密宗繪畫藝術中的大威德金剛有多種造型,一般是三面六臂、一面兩臂、六足六面六臂,乘騎為青色水牛。也有三十二頭三十六臂的,被稱為十三尊大威德金剛。  《大神驗念誦法》說:「聖閻羅德迦威德怒王,身乘青水牛,持種種器杖,以骷髏為瓔珞頭冠,虎皮為裙,其身長大,無量由尋,遍身火焰,洞然如劫燒焰,顧視四方,如獅子奮進。」

這是早期漢地密宗中大威德金剛的基本造型特徵。藏傳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剛造像,基本上是依照佛經《大日經》以及《造像度量經》來造像的。如說:「降閻魔尊,是文殊眷屬,是大威德勢,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雲,作極忿怒之狀。」

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化身的怖畏金剛,為藏密無上瑜迦寶生部三本尊。其像為九頭,正面為牛頭,每頭上都有三隻眼,頭上戴著五個骷髏冠。34隻手臂各手拿著鈴、杵、刀、劍、弓、瓶、索子、鉤、戟、傘、蓋、骷髏等兵器。手執盛有血的頭蓋骨碗,藏語稱「噶巴拉」。34臂象徵佛教所說的智慧、勇猛、精進和堅固無比等。16條腿、裸體、擁抱著明妃羅浪雜娃,身色為藍或黃,表情忿怒猙獰,頭上有熾熱火焰,頭頂是阿彌陀佛,也有說是無量壽佛。大威德金剛腳下,一邊踏著水牛、黃牛、鹿、蛇、狗、綿羊、狐狸,象徵八位天王;另一邊腳下踏著鷲、梟、鸚鵡、鷹、鵲、雞、雁等。據說是象徵腳下八天王的八位明妃。其實是象徵修習佛法過程中,我們內心還沒有完全克服的邪魔與愚昧。

時輪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時輪金剛

時輪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中主要觀想修習的本尊之一。藏語稱為「堆科」,意思是「時輪運行」。按照藏族史書《西藏王臣記》的說法,時輪金剛密法起源於古代印度北部的「香巴拉國」  (即佛教極樂世界之意),其國王月善最早傳承和弘揚《時輪金剛法》。大約在公元11世紀前後傳入西藏,到了13世紀時已經成為藏傳佛教密宗的重要修習經典之一。

《時輪經》據說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傳法的記錄,共有1200頌(每頌四句),分為五品:第一品講說外時輪,即宇宙的結構,包括天體運行的規律。第二品講內時輪,人體生理的形成、胚胎發育、病理病因、醫藥醫療以及人體內脈息運行的規律等。第三品講灌頂,正式取得接受密法資格的儀軌。第四品為修法,講修行的姿勢和幾種禪定。第五品為「智慧」,講內時輪與外時輪的結合,即是智慧與方便合修證得的結果所達到的樂空無二「俱生快樂」的境界。時輪金剛密法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在過去、現在、將來「三時」的「迷界」之中,所以用時輪表示有情眾生在「三時」的無明之苦。要想擺脫無明的苦惱,就須修煉時輪金剛密法。該密法強調在釋迦牟尼佛之前,還有一個「本初佛」,他便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源泉。修習時輪密法能保持和控制體內的「有生命的風」,以使人長壽,並通過觀修「五佛」,獲得「五智」和「禪那」合一相應法,以證得「即身成佛」的圓滿功德。

時輪密法的主要修習經典是《時輪經》,尤其強調觀修的時間。藏密認為修行的最佳時刻是天體運行到日月食的時候。《陀羅尼集經》說:「求聞持經等密軌,往往明期日月食以求悉地」。  「悉地」也就是修行成就。所以,藏傳佛教強調:「佛於顯密經教多處垂示,月食時善惡作用增長七俱月氏倍,日食時增長十萬俱月氏倍。此土雖不見食,,他洲見食者亦能增長。是故一切明智之士,凡際此刻,皆應加行修習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入尊』諸法,以及念誦、朝山、布施、放生等善事。」又說:「昔者我佛于氏宿月之望日夜間證佛果時,適值羅睺入食月輪,今世諸大士亦復如是,登密道之階梯,升三身(佛的應身、報身、法身)之高堂,外時輪羅睺入食日月、內時輪紅白種子遇合,別時輪樂空無二,生稀有之大喜悅。」

正是因為觀修時輪金剛有這樣神奇的特殊功能,所以,時輪經密法傳入西藏之後受到了特別的重視。

其次,密宗修行非常講究人氣息運行的經脈,經脈中最主要的是中脈和左右的姜瑪與汝瑪兩脈。左右兩脈被認為是人的氣息運行與日、月的運行相互對應,而中脈的氣息運行則與羅睺的運行相應協調。而三脈的氣息相遇的時刻又都與日、月食相對應。

時輪金剛的造型與勝樂金剛基本相近,有四個頭,每個頭上有三隻眼,身色以藍色為主,有24隻手,擁抱明妃,手臂的色彩也有不同,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紅色、有的是藍色,手持各種法器,每種法器則象徵福德、智慧、鉤召、吉祥、催破等不同的含義。腳下踩踏人物象徵無明煩惱的欲望。一般的造像模式是金剛與明妃呈弓步形狀,左腿彎曲,右腿向外伸直,站立在蓮花座上。大部分唐卡、壁畫、泥塑擦擦中的時輪金剛都有火焰紋背光。但是青銅造像在身色上就難以區別,只能從整體風格上來認識和把握。

密集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密集金剛

密集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習觀想的五大本尊之一,梵語稱為「庫夫雅•薩瑪迦」,藏語稱為「桑堆」。有時也稱為「集密金剛」或「密聚金剛」。

「密集」或是「集密」都有表示秘密的含義。「密集」一詞在《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裡解釋說「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略如來,一切秘密常委誑依。普間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信樂受喜、不懷疑結……其法意太子則今金剛力士名密跡是也。」因此,在藏傳佛教中,尤其是格魯派教法中非常重視密集金剛之法的觀修。也有說密集金剛是從密宗五方佛中的東方阿悶佛化身演變而來的,在藏傳佛教格魯派教法中,據說密集金剛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守護神。

傳統的密集金剛造像也有自己的造像法度和藝術要求。一般而言,密集金剛是雙身迦趺坐像造像,本尊有三頭,三隻眼,左頭為白色,中頭為藍色,右頭為紅色。身色通常是深藍色,有六隻手臂,主臂兩手拿金剛杵,擁抱明妃,結跏趺坐在蓮臺上。其餘的四隻手分別持法輪、火焰掌、蓮花和寶劍。

明妃的身色一般也為藍色,也有三頭六臂、三隻眼,上兩手勾摟金剛的脖子,其餘四手持蓮花、寶劍、弓箭等法器,雙腿盤於金剛腰部。金剛與明妃都戴花冠、耳環和臂釵。在壁畫和唐卡中一般都有藍色圓形頭光和橘紅色背光。

密集金剛的造像一般都供奉在密宗殿之中,較大型的造像是泥塑彩繪,色彩豔麗分明,有文靜與忿怒等不同的表情。壁畫中的密集金剛更顯得文靜安詳,而雕塑中的密集金剛則多了些威嚴沉思的動態感覺。

歡喜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歡喜金剛

歡喜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習觀想的五大本尊之一。藏語稱為「傑巴多結」,又被叫作「飲血金剛」或「歡喜佛」,「歡喜」的更深意思是通過修行所獲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脫,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歡喜境界。

傳說歡喜金剛是大自在天之長子,是一個象徵殘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則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軀,以救世渡難為本,以其擁抱吸其荒神之大惡之源,鎮壓受攝邪惡和邪欲,以其達到自在歡喜,所以也稱其為「歡喜天」。

據唐朝密宗高僧善無畏翻譯密宗經典《大聖歡喜供養法》說:大聖自在天烏摩女,生的有3000兒子,他們分為左右兩邊,其中右有一千五百個毗那夜迦王,他們都是人身象鼻,在世間行施諸惡的天魔;左邊的1500個為扇那夜迦王的,他們行善積德。而這1500個扇那夜迦王,據說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為了調伏惡魔毗那夜迦王的諸多邪惡行徑,觀世音菩薩顯身為女,與毗那夜迦王成為「兄弟夫婦」,故做擁抱之像。其目的是為改邪為善。

歡喜金剛的造像風格通常是雙身、單腿稍彎曲立於蓮花座上,左腿向內彎曲,右腳下踩兩個仰臥人,象徵攝受和降伏的邪惡與無明。歡喜金剛擁抱明妃金剛無我佛母,有五個頭,五隻眼,臉部色彩分別是黑、白、灰、紅、灰藍或黑色,有16隻手臂。歡喜金剛的頭頂骷髏冠上,一般有佛頭、金剛杵或是馬頭等裝飾標誌。金剛的身色通常為魔色或是黑色。手臂佩有臂釵。最明顯的標誌是16隻手臂分別都持有白色的骷髏碗,裡面盛有各種神物,而且每個碗裡都站有一個人物或是動物。右手碗裡依次是:白象、青鹿、青驢、紅牛、灰駝、紅人、青獅、赤貓;左邊碗裡依次是:黃天地、白水神、紅火神、青風神、白日天、青骸帝、黃施財等,每種人物和動物在此都有一定的象徵含義。

歡喜金剛主臂擁抱明妃,金剛佛母左手勾摟明王脖頸,右手高揚持有彎月刀或是骷髏鼓。與歡喜金剛做接吻狀。身上掛有用骷髏裝飾的項鍊,象徵著梵文的50個字母。

從整個造像的藝術風格來看,歡喜金剛的身姿具有舞蹈的造像藝術特徵。在藏傳佛教的壁畫和唐卡藝術作品中,歡喜金剛的身光一般是描繪非常細膩的桃形火焰紋背光。

勝樂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勝樂金剛

勝樂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習觀想的五大本尊之一,也被稱為「上樂金剛」。藏語稱「德木巧多結」。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比如拉薩下密院的麥巴扎倉非常重視此本尊的觀修,是修行無上瑜迦密的本尊之一。

勝樂金剛的造像通常為四個頭,三隻眼睛,左邊頭為白色,依次是黃色、紅色和蘭色。勝樂金剛的身色通常為藍色,頭上戴有骷髏冠,主臂擁抱明妃,雙手持金剛杵,表情呈憤怒狀,左手小臂處一般都有一根象徵勝樂金剛的金剛杵。身後披白象皮,腰間系圍虎皮裙,左右共有12臂,各手分別持有斧子、彎月刀、三股戟、骷髏杖、金剛索、金剛鉤、人頭面等器物。勝樂金剛的頭部為綠色頭光,周身為火焰紋大背光,雙腳踩踏仰臥或是爬著的無明邪魔。

勝樂金剛擁抱的明妃為金剛亥母,也叫作「多吉帕母」意思是金剛母豬。其單身時頭顯豬形,身為女相,一頭三眼,兩臂。身色為紅色,也有為黃色的,全身裸體,象徵佛教所說的「清淨無染」,雙腿勾盤於勝樂金剛腰間,明妃雙臂佩釵,身著天衣,左手持金剛鈴,右手上揚,揮舞著彎月刀,以示斬斷無明欲望之苦。

藏傳佛教噶舉派也很重視勝樂金剛本尊的觀想與修行。

總之,藏傳佛教五大本尊的觀修,是一個極其秘密又非常嚴格謹慎的宗教學修,修行的過程是對性空的領悟和體驗,也是對自我認可又超越和否定自我的過程,在這個看似神秘的宗教修行過程中,任何一個修行者在開悟的剎那間,即能強烈地感受到身心的自由與智慧的喜悅,從而進入大自在和大解脫的無上圓滿境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的藝術特性
    ,是藏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中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此尊為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為西方。」又《補陀羅海會軌》說:「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身文殊師利菩薩。」大威德金剛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c.南傳佛教主要自稱為上座部佛法, 漢藏佛教自稱大乘佛法2.宗派觀念-a.南傳佛教疑大乘教法非佛說;b.中國佛教慣稱南傳教為小乘佛法, 或有些人稱藏傳佛教中的金剛乘教法為外道教法;c.藏傳佛藏認為聲聞乘(南傳佛法), 般若乘(漢傳教法), 金剛乘皆為佛說, 都應尊重, 亦是需學習及修持的次第, 故藏傳佛教含括三乘.
  •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藏傳佛教是承傳圓融的大智慧
    圖: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為同鄉會信眾開示藏傳佛教奧義  【大公報訊】記者馮玥報導:在普通人眼中,藏傳佛教透?一股神秘感,還有?些許高深莫測。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訪港期間,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開示藏傳佛教的特點及傳承,講解佛學奧義,向廣大信眾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面紗。  「藏傳佛教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語系。
  • 【教理學修】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與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並不相同。藏傳佛教的「深觀」指智慧正見,「廣行」指除智慧正見以外的一切善行,包括慈悲、發心、六度中除智度以外的五度,以及境、行、果、五道十地斷悟進程等。佛法雖廣,但其核心和精華是《般若經》,般若稱「佛」是因為聲聞、緣覺、菩薩、圓覺佛等從般若中生,離開般若智慧無法解脫成佛。
  •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借喻大徹大悟的佛的境界,是將密宗佛、菩薩等尊像及其眷眾集於一方中共修法時供奉及觀想靜思、純潔意念的修行法器。  藏傳佛教認為塑造神佛的形象,既是引向解脫的虔誠行為,又被視為對修禪和入教的支持。當佛教傳入西藏時,它是作為宗教信仰、佛教倫理和宗教哲學而傳入的,並伴隨著這一過程逐漸發展成為比較完備的藝術形式,其主旨在於以可視的形象方式幫助人們理解佛教哲學和宗教內涵的深奧信條。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從藏傳佛教信仰的層面看,自佛教傳入吐蕃的那一時刻起,仿佛就註定了藏族人與馬有著深厚的歷史因緣,而這一深厚的法脈便是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馬頭觀音,也叫馬頭明王、馬頭金剛或馬頭觀自在。音譯為,「阿耶揭唎婆」。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在不同佛教宗派的解釋略有不同。如漢傳佛教天台宗認為六觀音是大慈觀音、大悲觀音、師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法力無邊的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
    11月2日,「佛教頌·澳門慶回歸祈福大法會」進入第三天,由阿旺加措仁波切主法,舉行了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祈請三寶加持,佛披澳門,令一切眾生消除業障、積集福德、國泰民安、幸福吉祥。本次法會共舉辦十七種火供儀軌:  大威德金剛儀軌,修本尊寶瓶儀軌,加持金剛杵;金剛鈴杵曼陀羅供品以及加持眾生儀軌,吉祥草儀軌,火神曼陀羅儀軌;增長威力之火供儀軌,增長財富之火供儀軌;增長福報之火供儀軌,增長壽命之火供儀軌,增長喜樂之火供儀軌;增長財物、食宿之火供儀軌,增長速行之火供儀軌,增富勢之火供儀軌;消除一切業障災難之火供儀軌,消除一切汙染,增長護身力量之火供儀軌;消除一切叄界魔軍之火供儀軌
  • 解讀千年藏傳密宗法器之「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
    【開篇】閒聊時有朋友問我藏傳法器「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該如何區分?各有什麼用途?的確這三種法器如果對藏傳佛教文化沒有一些了解的話,是很難區分的。藏傳佛教的法器製作選材一般比較珍貴,同時在法器的制型上又融入了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義精神。再談其用途又多以修法除障為主要目的。因此藏傳佛教法器不僅僅是一件法器,也是一件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 金剛乘佛教各傳承中的白度母
    在藏傳密教中,綠度母與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傳最廣的,在藏傳佛教的各宗教派的白度母身色均為潔白無瑕,藏傳佛家認為,白度母象徵長壽、財富及典雅美麗,因而被許多西藏高僧視為本尊,並得到普通人的廣泛信仰。而白度母則與無量壽佛、尊勝佛母一起並稱為長壽三尊。
  • 勝樂金剛壇城
    同時,藏密作為密宗兩大系統(東密、藏密)中最重要的一支,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藏傳佛教完整地繼承了2500年前釋迦牟尼的佛教思想,融合了小乘、大乘和密乘三乘教義的精華,圓滿解決了「解脫」和「成佛」這兩大佛教終極難題,堪稱佛教發展的時代巔峰。相較其他佛教支系,藏傳佛教密乘最大的特點在於,特別強調傳承的純正、修行的次第。藏傳佛教擁有佛陀智慧的兩大精華。
  • 藏傳佛教八大法器,玩家必知!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舞
    金剛法舞,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儀軌(舞蹈)。藏語稱為「噶爾羌姆」或簡稱「羌姆」。在書面記載中,正式名稱為「密宗金剛噶爾羌姆舞」。漢語意譯為金剛神舞。寫這篇文字之際請示仁波切,仁波切說可以根據漢譯再轉譯為「多吉羌」,這樣很直觀。
  • 藏傳佛教法器欣賞
    如修觀音菩薩時用貝殼製成的白念珠;修降服魔鬼的護法神時則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念珠。念珠不論用何種材料製成,珠數均為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而證得108種三味。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位之用。108粒當作一百計。
  • 佛像寶典:藏傳佛教密宗特色,有佛母度母明妃等女性化造像
    在這幾個高峰期,造像藝術發展得很快,佛陀的形象迅速遍布了中國南起雲貴,北至遼西,西有敦煌、榆林窟的壁畫摩崖,東有雲岡、龍門、飛來峰以及青州的石雕。其中,尤以藏式造像對於元代以後佛像藝術的發展影響最大。藏傳佛教及其造像運動肇興於七世紀之後。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王舞,令人震撼,見即解脫!
    藏文化千百年來的傳承,藏傳佛教成為了其最為核心的部分,不管從宗教角度去剖析,還是從藝術角度去理解,藏傳佛教承載了太多太多。今天給大家解鎖的是:藏傳佛教神秘的金剛法王舞……金剛法王舞,藏傳佛教獨有的一種宗教舞蹈,只要有藏傳佛教寺院的地方,都會有法王舞,這當中也包括不丹、尼泊爾等以藏傳佛教為主的國家。
  • 【精美圖文】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有碰鈴、金剛鈴等,其材質大多是銅質,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
  • 大公佛教專訪青海陀樂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佛教頌澳門慶回歸祈福大法會」在澳門綜藝館隆重舉行。法會期間,由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主法藏傳佛教吉祥薩埵灌頂儀式,為參加法會的四眾弟子吉祥灌頂。法會結束後,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接受了大公佛教記者的採訪。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