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2020-12-06 顯密壇城

長壽佛

阿彌陀佛的梵文原意是「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具有空間和時間兩種性質,本來都是阿彌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在喇嘛教內卻將這兩種含義分別當做兩尊佛供奉。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徵是雙手作禪定印,即雙手上下疊放在屈盤的雙腿上,手中拜一個生長著吉祥花卉的寶瓶。他的頭微低,表情靜穆高潔,掠過一絲神秘的微笑。體態勻稱,像一位端莊的女性。

彌勒佛

彌勒佛在藏語中讀強巴佛。他是釋迦牟尼預言的未來佛,要在釋迦滅寂後經過天上四千歲,相當於人間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能下生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弘揚佛法。目前還正在兜率天宮(藏語稱甘丹)中說法,等待下來南瞻部洲。彌勒像各具姿態,形象各異。藏傳佛教寺院中絕對要供奉彌勒佛,且一般都是巨型的,高數米乃至數10米。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殿中供奉著一尊高達30米的鍍金彌勒佛,為了便於瞻拜這尊佛像,圍繞著他修了五層殿宇,這樣才能看清身體各部的細節。

白度母

白度母藏音譯卓瑪嘎爾姆,「度母」,亦稱「救度母」、「多羅母」等。藏密常以長壽佛、白度母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長壽三尊」。相傳白度母是觀世音菩薩左眼眼淚所化。據藏傳佛教說,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很多,度母是他化身的救苦救難本尊,以顏色區分,現為二十一尊象;二十一尊度母的顏色都不相同,最受尊敬、寺廟中最常見的是白度母。

白度母據說性格溫柔善良,非常聰明,沒有能瞞得過她的秘密。人們總愛求助於她,故又稱為救度母;白度母身色潔白,面目端莊祥和,雙手和雙足各生一眼,臉上有三眼,因而又稱為七眼佛母。相傳額上一目觀十方無量佛土,其餘六眼觀六道眾生。她的形象為頭戴花蔓冠,烏法挽髻,雙耳墜著大環,穿麗質天衣,上身袒露,勁掛珠寶瓔珞,斜披珞腋。雙腳盤坐在盛開的蓮座上,右手膝前施接引印,左手當胸以三寶印撫烏巴拉花,花莖曲蔓至耳際。左持一朵曲勁蓮花,右手掌向上,表示原意幫助人解難。形象典雅優美。修度母法者,一切罪業消滅,一切魔障消滅,能救一切災難。而且無子息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財得財,長壽富貴,皆能遂願,成就急速,其功德利益無量。

綠度母

綠度母(Green Tara)為觀世音菩薩的修行伴侶。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共有二十一尊,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綠度母即二十一尊度母之一,此尊現少女相,全身綠色,一面二臂,現慈悲相。頭戴五佛寶冠,身佩各種珠寶,著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示莊嚴;菩薩座於蓮花月輪上,右足呈蹍踏狀,左足踡屈。右手向外置於右膝上,作施願印,持烏巴拉花,左手置於胸前,亦持烏巴拉花。修持此尊密法,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等,並能消災、增福、延壽、廣開智慧,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成就,且命終往生極樂世界。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是格魯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梵名「閻魔德迦」(英語:Yamāntaka),藏語為」多吉久謝」, 日本東密稱為「大威德明王」。也叫閻曼德迦、怖畏金剛、牛頭明王。大威德金剛藏密認為其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屬教令輪身,是事業的根本。於無上瑜伽部、格魯派(黃教)中,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主要的本尊。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在臺灣博物館展出
    臺海網(微博)9月18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王煒 文/圖)「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特展」9月17日在臺灣博物館揭幕,此展主要展出佛菩薩唐卡、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祖師唐卡及藏傳醫藥唐卡等計30餘幅,涵蓋各類材質、不同形式與色調彩繪而制的唐卡珍品
  • 裝藏和開光:藏傳佛教佛像的「安住」儀式
    藏傳佛教對新建的佛像(佛塔、佛殿以及新繪製的唐卡畫像等)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要舉行加持儀式。這種加持儀式,安多藏語叫「熱布乃」,漢語意思是「安住」,是祈請諸佛的智慧法身安住於佛像之中,接受頂禮和供養,並為眾生賜福。
  • 實拍|成都「八廓街」:藏傳佛教用品的集散地
    西藏和成都本地生產的、以及來自尼泊爾的藏傳佛教用品匯集於此,分銷各大藏區。圖為武侯祠橫街上的一家佛教用品店,攝影:李元梅武侯祠橫街上的一個佛像專賣店裡,店主人多吉正在繪製一幅熱貢唐卡,這幅作品大概兩個月能完成,裝裱後售價三萬。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參展的唐卡包括14世紀三十五佛唐卡、詩人、藝術家卻英多傑風格羅漢唐卡、扎什吉彩風格的蓮花手菩薩唐卡3件、勉唐畫派風格的吉祥天母壇城唐卡、葉衣佛母唐卡等。由於唐卡本身質地脆弱,現存唐卡中,15世紀之前的作品存世量並不多,明清時期的唐卡藝術臻於成熟,故而存量最大。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
  • 故宮藏傳佛教文物概覽
    本文依據故宮現存的藏傳佛教文物以及《大清會典》《大清實錄》《大清會典事例》《清宮陳設檔》、《故宮物品點查報告》等文獻資料,對紫禁城內藏傳佛教文物進行綜合性梳理。藏傳佛教(又稱西藏佛教、喇嘛教)是中國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世紀開始傳入內地,為元朝皇室所崇信。
  • 密宗神靈的忿怒身 藏傳佛教莊嚴法器
    唐卡《拘那含牟尼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藏民族對黑色的偏愛,源自於從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稱「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長發、身著黑衣而名。其後藏傳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義內容,與之相適應的各種藏傳佛教藝術形式便應運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兇惡、暴烈、威嚴、黑暗、神秘等視覺審美特質和色彩象徵內涵。因此,黑唐卡極其適合表現密宗神靈變幻莫測的意境,以黑色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現形式上的定性。黑唐卡藝術還把對金色的運用發展到了極致。
  • 佛像寶典:藏傳佛教密宗特色,有佛母度母明妃等女性化造像
    佛造像,原特指佛像雕塑藝術品,後推廣至所有具有宗教意義的人物雕塑、唐卡等。佛教的原始時期是沒有造像的,信徒們只是對著佛陀留下的舍利、靈塔和足跡寄託他們的嚮往,獻上他們的膜拜。這段無像的歷史一直延續到紀元前最後的那些年裡其間最重大的原因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巨大影響。
  • 西藏雪頓節:藏傳佛教的祈福儀式 雪域高原的普世之光
    中國網訊 從古至今,藏傳佛教在中國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節日由於受其深刻影響,而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純粹的宗教節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雪頓節,這是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雪頓節曬佛活動一日舉行,為期4-5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
  • 扎什倫布寺步行街:藏傳古藝店釋迦牟尼佛唐卡
    藏傳古藝唐卡即用藏傳佛教古老工藝製作的唐卡。在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步行街有一家藏傳古藝店唐卡展廳,據負責人孫紅旗介紹:「藏傳古藝唐卡多為手工製作,工藝精湛,顏料昂貴,有著獨特的民族藝術之美。」
  • 中華瑰寶 |雍和宮唐卡賞析初探
    隨著藏傳佛教在北京的傳播,這一蒙藏文化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藏傳佛教古寺雍和宮得到發展,並形成兼具北京特色的唐卡藝術。唐卡的功用和內涵囊括了佛教的用語、佛法的符號、修持者觀想的淨土、修行的依據、覺悟的法門、祈福的法寶,可謂殊勝方便。
  • 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噶丹·松贊林寺
    噶丹松贊林,是迪慶地區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傳佛教寺廟,現有僧侶700餘人,位於雲南中甸縣城4公裡的佛屏山麓1936年夏,賀龍率領紅二方面軍長徵經過香格裡拉。賀龍、蕭克等親臨松贊林寺(漢名歸化寺),拜訪活佛、喇嘛,並題贈"興盛番族"錦幛一幅(現存中國軍事博物館)。
  • 密宗佛像、藏傳佛像、尼泊爾佛像,哪個價格更高?
    偶然看到有師兄這樣詢問:密宗佛像跟藏傳佛像和尼泊爾佛像,哪個更好?哪個價格更高?對於這三者,確實容易造成混淆,今天我們來詳細聊聊這三者的關係與區別:藏傳佛像的體系較為龐大,造像也比較複雜。藏傳佛像的基本特徵主要有一下幾點:1.工藝性比較強,藝術性比較弱,時代特徵不明顯。藏傳佛教的匠師們,造像必須嚴格按照《造像量度經》的規格製作佛像。2.與漢地造像相比,漢地佛像斷代的依據是時代特徵,藏傳佛像斷代依據是區域風格。西藏地區的佛像,吸收了不同地區的藝術風格,因而藏傳佛像呈現出複雜紛繁、風格多樣化。
  • 中國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寺院
    中國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寺院一、甘丹寺甘丹寺是格魯派的祖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又是拉薩三大寺之一。它位於今拉薩市東北約30多公裡處的卓日沃切山腰,儼如一座山城。它坐落在拉薩市北郊的色拉烏孜山腳下,其建築群體宏偉壯觀,寺內藏有許多經卷、唐卡、佛像等珍貴文物。相當於內地的少林寺,這裡也是培養武僧的地方。四、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位於今日喀則市西郊。它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根敦珠巴於1447年創建,根敦珠巴去世後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
  • 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哲蚌寺
    寺內主要建築大經堂雄偉壯觀,有183根立柱,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還有精美的織繡經幢,掛幢,唐卡(捲軸畫)以及佛像,壁畫等加以修飾,同時可以容納8000人誦經。哲蚌寺保存了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獻和經籍,原有七大札倉(經學院),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1萬人,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
  • 2017拍賣年鑑(春季版) | 唐卡及佛教文物
    這一期,我們將推出佛教藝術品的最後一個專場——唐卡及佛教文物。唐卡之美,絢麗奪目 ;方寸之間,皆是信仰。作為藏族百科全書的唐卡自從2006年起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其收藏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升溫態勢,基本上每年價格翻倍。就今年春拍而言,唐卡在市場調整期成為了逆市上揚的典型。雖然高價不如去年搶眼,但是就總體來說,實現了價格的上漲。
  • 關於藏傳佛教 只看這一篇就夠了!
    寺廟大殿內部的裝修大多非常精細,繪畫全部手工繪製,修整一次,歷時數年八寶相:是藏傳佛教的吉祥物. 彩繪頂。無論是漢語或藏語都沒有字面意義,發音都一樣.是佛教密宗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箴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是言教,故稱六字箴言。藏傳佛教將這六字視為一切根源,循環往復念誦,即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 六字箴言在藏區隨處可見,這張是山頂繪製巨幅六字箴言時拍下的.萬字符號:是佛教最根本的符號.
  • 咱們家裡能不能掛唐卡?唐卡為什麼在拍賣會上屢屢創出高價?
    咱們家裡能不能掛唐卡,首先就咱們國家來說,它屬於藏傳佛教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但是唐卡中大部分的繪畫題材還是集中在我們比較常見的佛像中。從供方的角度來說,一張唐卡和一個佛像是沒有區別的。唐卡為什麼在拍賣會上屢屢創出高價?
  • 內蒙古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五當召,坐落於包頭市石拐區吉忽倫圖蘇木境內的吉忽倫圖山南麓,與五當召國家森林公園毗鄰,是內蒙古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
  • 「火一樣的安多唐卡」:中國美術館展示青海唐卡藝術
    展覽現場作品展覽現場作品青海安多唐卡繪畫藝術,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10至11世紀,距今1000多年,多以藏傳佛教、神話故事、史詩等為創作題材,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點,因其風格工筆重彩、色調豔麗,被譽為「火一樣的安多唐卡」。
  • 不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佛像玉雕藝術
    玉雕作品的題材眾多,其中緣於保佑、祈福功能的佛像類題材,以其豐富的造型、深刻的內涵、獨特的形式,深受人們的青睞。玉器中常見的佛像題材有觀音、彌勒佛、釋加牟尼、羅漢、達摩等。近年來,隨著藏地文化與藏傳佛教在內地的傳播,玉雕中的佛像也出現了藏傳佛教裡的大日如來,文殊菩薩、度母、明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