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2021-02-19 清韻梵音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問: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討論:

1.名稱分別-

a.所謂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是依佛法由印度往外宏揚方向而論, 南傳佛教目前傳布主要如斯裡蘭卡, 泰國, 緬甸, 中國雲南邊境等處; 北傳教教流布早期主要以中國為主, 後又傳入韓國, 日本等; 晚期八世紀初印度佛法主要傳入西藏, 特別是在 12世紀時, 印度受到回族入侵, 大肆破壞佛教, 而致佛教在印度滅亡, 彼時許多大師與經典因地勢之利, 而大量傳入西藏.; 故漢, 藏傳佛教皆為北傳教佛.

b.如依所傳經論語言而分, 南傳佛教主要為巴利文系佛法; 漢藏傳教則各為漢, 藏文系論.

c.南傳佛教主要自稱為上座部佛法, 漢藏佛教自稱大乘佛法

2.宗派觀念-

a.南傳佛教疑大乘教法非佛說;

b.中國佛教慣稱南傳教為小乘佛法, 或有些人稱藏傳佛教中的金剛乘教法為外道教法;

c.藏傳佛藏認為聲聞乘(南傳佛法), 般若乘(漢傳教法), 金剛乘皆為佛說, 都應尊重, 亦是需學習及修持的次第, 故藏傳佛教含括三乘. 達賴喇嘛:『聲聞乘, 般若乘,金剛乘如同一, 二, 三層樓, 無基證覺不成』, 此說甚為善巧, 切勿誤會此喻某乘比某乘高, 彼主要表示修持無基礎不立; 故淺見認為不了解聲聞乘教理與修持, 則難以理解般若乘教法, 更不能勝解金剛乘教法. 如有人不具聲聞般若乘為基而修金剛乘,與外道無異也.雖在西藏以中觀見為主, 但亦重視『俱舍論』, 於一切聲聞乘的有部, 經量部, 大乘的唯識派, 中觀自續派應成派之間的共同分別處, 皆依因明邏輯分辨論證數年. 直至心中生起無疑清淨正見為止.

3.教證分別-教法主要依三藏經律論, 證法主要依戒定慧.

a.教法-南傳佛法依阿含經論為主.漢傳佛法加上大乘經論, 唯識見較盛行.藏傳佛法於彼上二乘經論上再加續論, 中觀應成派較盛行.(中國將 Tantra『續』譯成『密續』, 另定名『顯』經以分別經續, 其實 Tantra 本義並無『密』字或『密』之義);

b.證法-戒定慧上.

一. 戒:在具足戒上雖各依相同或不同部派戒律, 然而戒律數目內容上並無大差別. 南傳佛教不認為有菩薩戒; 至於比丘尼, 南傳與藏傳佛教皆因缺戒傳承而無比丘尼. 故達賴喇嘛曾說希望將中國比丘尼戒承引進藏傳佛教. 漢藏傳佛教除皆具別解脫戒(指居士, 出家具足戒等),菩薩戒外, 藏傳佛教另具金剛乘戒, 彼主要見於(密)續中. 藏傳佛教徒並非皆修持金剛乘教法, 如說彼藏人終生持六字大明咒即為金剛乘, 那中國佛教徒常念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是否應屬金剛乘呢!所謂金剛乘修持者, 應深具聲聞, 般若乘(所謂顯教)基礎, 與清淨受持別解脫戒, 菩薩戒, 方可進受修持. 如受瑜伽部, 無上瑜伽部灌頂者, 需受持金剛乘戒, 此時稱『外持別解脫戒, 內持菩薩戒, 密持金剛乘戒』. 如受灌頂之諸佛弟子, 不知所受別解脫戒, 菩薩戒內容為何, 何堪自認修持金剛乘教法呢?彼三種戒有何差別? 淺見認為別解脫戒特點為『諸惡莫作』, 菩薩戒特點『眾善奉行』,金剛乘戒特點為『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授). 金剛乘戒概說為持清淨正見, 當不清淨觀照世界有情即犯戒.

二. 慧:在空性智慧中, 漢傳佛教認為聲聞緣覺唯證人無我;唯有大乘佛法可證人, 法無我; 而藏傳佛教所主要持之之中觀應成派宗見, 認為聞聲緣覺欲證阿羅漢, 闢支佛同時亦需證法無我.

三. 定:三乘(聲聞, 般若, 金剛乘)修持方法上有很大差別,成佛需智慧方便, 中觀應成派認為三乘於『所修客體智慧』上並無大差別;而於『能修主體之修持方便法』上有所之不同; 謹依佛教二字為喻簡述.

『佛』-『自覺, 覺他, 覺圓滿』義; 淺見認為修持法上, 聲聞乘依『自覺』法趨近證悟, 般若乘依『覺他』法趨近證悟, 金剛乘依『覺圓滿』趨近證悟.

2.『法』-『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聲聞乘以諸惡莫作『遠離』為法趨近證悟, 般若乘依眾善奉行之『轉化』為法趨近證悟, 金剛乘依自淨其意之『淨觀』為法趨近證悟.譬如觀待敵人, 聲聞乘以『[遠離』彼為法; 般若乘以般若『轉化』彼為法;金剛乘以『淨觀悟本』認清乃因心執敵友二元念為法. 故聲聞乘遠離諸欲以求清淨; 般若乘轉化諸欲為般若; 金剛乘認清諸欲為般若遊戲變化, 勝解無取無舍. 

越州雲門古

    江南紹興,古越會稽,若耶溪畔,雲門禪音,嘉祥祖庭,始皇登秦望而望於南海,一條有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嚮往和追尋的聖途!


聽禪,吃茶,賞書,聞香,靜修佛學

恣意文墨,廣結善緣!

共同領悟傳統文化!

敬請關注我們! 

聯繫我們

微信號:  sxymgs

地址:浙江紹興秦望山雲門古剎

相關焦點

  • 請問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會有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瑪欣德尊者《你認識佛教嗎》--佛法問答
    問:為什麼會有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 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在臺灣的發展
    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在臺灣的發展情勢雖然遠不如漢傳佛教(當代臺灣佛教的主流)之盛,但是在解嚴後也快速地崛起之中。 藏傳佛教在臺灣光復後開始傳入臺灣,但是這一時期的弘法者大多系漢族上師。其中以屈映光、吳潤江、申書文、劉銳之等人較有成績。當時的蒙、藏族上師以章嘉、甘珠、格賴達吉、明珠等人較為知名。
  • 南傳佛教
    又稱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源於印度,其後向外傳播,分成兩大主流,流傳於東南亞一帶,包括錫蘭(斯裡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即是南傳佛教。所謂南傳佛教,主要指盛行於上述五國,而以錫蘭大寺派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而言。另一主流,經中亞傳至中國、韓國、日本,屬北傳大乘佛教。
  • 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有什麼區別?
    近代佛學者,為了研究整個佛教學說的方便,按照語文分為三大系,即漢語系、藏語系、巴利語系。南傳上座部屬於巴利語系,因為他們的三藏典籍和許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語寫的。除了巴利語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種論著之外,其他北傳佛教的經籍,絕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國的漢文和藏文的藏經裡。  另外一種分法,是所謂大乘和小乘。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你一定要搞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局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的學界看法,佛教在印度本土不斷發展同時向四周傳播。當發展到中期大乘時期的時候,正好是大規模延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擴散,所以漢傳佛教比較接近印度佛教的中期面貌。藏傳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開始傳入吐蕃地區,所以藏傳佛教接近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
  • 佛教通史 015-法雨西來-佛教的北傳之路
    關於「塔」這個問題,又有兩種解說,如果有舍利或者是佛祖高僧之遺物,那這個塔就叫:塔;但是如果沒有舍利,這個塔就叫:制多。我們知道南傳佛教裡有一派叫:制多山派,制多就是塔派。制多的供養實際起源得非常得早,現在在蒙古和藏傳佛教地區可以見到大量佛陀的雕像,佛塔上的刻畫,比如:寶塔、菩提樹、法論、足跡、寶座,以此其實在暗示佛陀存在的種種活動。
  • 詳述佛教3大系「南傳、漢傳、藏傳」的特色與優劣,修佛不可不知
    佛教的流播有三大系:第一:原始的上座部南傳佛教、主要由南面弘傳至東南亞一帶,包 括泰國、緬甸、柬埔寨、斯裡蘭卡、寮國等國。第二:初、中期大乘的漢傳佛教、主要由北面 弘傳至中國、日本、韓國等地。請特別注意,各教派的成立與發展,與本身的民風與民情有密切的關係,適合當地大部分人的根器,輕率地選擇別派非明智之舉。一.南傳佛教忠於佛陀的生活模色,重原始風範,如赤腳,託缽,應供,樹下坐等。
  • 南傳佛教文化丨佛教還有南北之分?
    這個節日就來源於南傳佛教的歷史中,當地人信奉的佛教就叫作南傳上座部佛教。那麼,什麼是南傳?什麼是上座部呢? 南傳與北傳的稱謂產生於古印度,在於區別所處地理不同、最終形成不同系統的佛教體系。巽伽王朝對佛教採取了打擊行動,毀壞寺院、迫害僧侶,佛教徒被迫逃亡,分別逃向印度的西北部和南部,並在這兩個地方繼續佛法的弘揚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佛教系統,並根據地理上的南北之分,分別稱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南傳佛教起源簡介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泰國、越南、寮國、柬埔 寨、緬甸、斯裡蘭卡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南傳,是從其源流及地理而說,因為這個派系是由印度南傳到斯裡蘭卡而後發展起來的。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佛教,屬巴利語系,亦即南傳的上座部佛教。
  • 漢傳佛教不如「原始佛教」?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
  • 【教理學修】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004(97)、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 宗教與中國文化 走近南傳佛教
    一、何謂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南傳播到斯裡蘭卡、緬甸、泰國等地的佛教,其規範稱呼為「上座部佛教」,這是南傳佛教內部和國際通用的名稱。上座部,巴利語Theravāda,由「上座」和「部」組成。三、南傳佛教的特色南傳佛教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地方,在此略舉一二:只尊奉釋迦牟尼佛:只禮敬、尊奉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並視其為導師,不崇拜菩薩、祖師、護法等。
  • 南傳佛教僧人的一天 組圖
    南傳,是從其源流及地理而說,因為這個派系是由印度南傳到斯裡蘭卡而後發展起來的。這一系的佛學,近代發展比較快,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的佛學者用各種文字翻譯和研究他們的典籍。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南傳到斯裡蘭卡並且不斷發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義上,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弟子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因此稱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
  • 分析當代臺灣漢傳佛教的現勢
    (一)、漢傳佛教寺院 當代臺灣佛教包含有流傳於亞洲各地的四大系佛教,也就是漢傳、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這四系之中,勢力最大的仍然是漢傳一系。 近年來在臺灣佛教文化界頗為風行的《世界佛教通訊錄》一書,內容的主要部份即為臺灣佛教寺院名錄。
  • 中國最大的南傳佛教寺院勐泐大佛寺今日開光
    十一月三日上午,新近落成的中國最大的南傳佛教寺院勐泐大佛寺在雲南景洪市舉行開光大典。中新社發 甘娜 攝中新社景洪十一月三日電(記者 甘娜)十一月三日上午,天空下著綿綿細雨,在一片莊重虔誠的氣氛中,來自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的一百零八位佛教界高僧大德共同為新近落成的中國最大的南傳佛教寺院勐泐大佛寺開光,近萬名中外賓客和信眾前往觀禮。開光大典於上午九時開始,大佛寺內人山人海,男女老少盛裝打扮,熱鬧非凡。
  • 佛教法器 | 漢傳、藏傳佛教法器概述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嘎烏盒是藏傳佛教的護身法器之一,為小型佛龕,通常製成小盒型,盒子裡一般裝有小佛像、印著經文的綢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過經的藥丸四面鏤空,匣身四角下面,每個角塑有一個蹲獅,匣身中間各有一個門,門兩側站有守門者。通體施褐、黃、綠三色釉。舍利匣較少,這件舍利匣把堆、貼、鏤空等多種裝飾技術相結合,製作精美,巧奪天工。
  • 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處的佛教道場——五臺山
    五臺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五大佛教重地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也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處的佛教道場。五臺山不僅有迷人的自然景觀,還有壯麗的人文景觀。
  • 中國佛教協會赴雲南邊境地區慰問南傳佛教寺院
    中國佛教協會始終把關心南傳佛教發展、關心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佛教信眾放在心頭,會繼續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公益慈善機構,努力幫助雲南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困難的南傳佛教寺廟與信教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讓如來的甘露法雨滋潤大家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