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 | 漢傳、藏傳佛教法器概述

2021-02-08 度母日記

佛教法器,廣義而言,凡寺院內有關莊嚴佛壇,用於祈願、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的念珠、錫杖等修道之資具,統稱為法器,又稱佛器、佛具、道具等。狹義言之,特指置於佛前之小型佛器,尤指密教修法所用之器物。

‍‍

法器的內容依諸書所記,並不一定,但一般均將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類,稱為「法具」或「佛具」。依《古事類苑》〈宗教部〉所記載,古稱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獨鈷、如意、拂子、坐具等僧眾所持的資具類,也稱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爐、燈臺、鬥帳、蓋、花幔、幡、磬、鈴、法螺、木魚、鐃、鈸、金鼓、鍾等物,則總稱為佛器、佛具或法具。

法器之種類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狀互異;即以同一名稱之法器,亦每因製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時代之異,而於形式上有迥然之別。一般所謂之佛教工藝美術,概不外乎以法器為其代表者。若以用途分類之,則法器可大別為莊嚴具、供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專用法具等。分列如下:

一、莊嚴道場的佛具:這是指莊嚴佛堂、壇城、道場的器具,包括:佛壇、須彌壇、幡、蓋、經幢等物。

二、供養用的佛具:這是指日常以供養諸佛菩薩本尊的器具,包括:燈、華、香、香爐、衣等。

三、梵唄讚誦用的法器:用於寺院日常行事或臨時集會敲鳴用的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儀式中領眾之用。包括木魚、鍾、鼓、磬、雲板等。

四、比丘生活用器具:此類用品為古代大乘比丘隨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缽、三衣、澡豆、頭巾、手巾、齒木、濾水囊、念珠等。

五、禪門的法器:此類是指禪門中,除了生活上的實用性之外,亦常為禪師悟入學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團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類法具指可收藏或裝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龕、舍利塔、經箱、戒體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類法器指密教修法時經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羅、金剛鈴、金剛杵、法螺、護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別的法器:此類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別的法器,如:唐卡、哈達、食子、八吉祥、七寶、顱器、嘎烏等。

藏傳佛教密教中常見的法器有: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有碰鈴、金剛鈴等,其材質大多是銅質,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


嘎烏盒是藏傳佛教的護身法器之一,為小型佛龕,通常製成小盒型,盒子裡一般裝有小佛像、印著經文的綢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過經的藥丸,以及活佛的頭髮、衣服的碎片等。密宗行人於出門時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於修法時可取出供奉,為隨身之密壇。嘎烏盒可以用來避邪、護身、鎮宅和增福等。

此件藏品為宋代文物

舍利匣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稱舍利子;舍利原指釋迦牟尼佛祖屍骨火化後的遺物,後來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後的遺物。據傳,公元前544年,釋迦牟尼在庫系那拉涅盤。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這件宋三彩舍利匣

舍利匣,由底座、匣身、頂蓋三部分組成,頂蓋為後配。四面鏤空,匣身四角下面,每個角塑有一個蹲獅,匣身中間各有一個門,門兩側站有守門者。通體施褐、黃、綠三色釉。舍利匣較少,這件舍利匣把堆、貼、鏤空等多種裝飾技術相結合,製作精美,巧奪天工。

金剛杵一詞,原本是帝釋的一種電光的稱呼。不過,平常都用於稱謂他所用的武器。同時對於諸神力士所持用的一種器仗,也稱作金剛杵。在後來的密教中,採取它寓有「摧毀敵者」的間意義,遂把諸尊聖神所執持的某些器仗,都稱呼為金剛杵了。從而更把它轉變為修法用的道具。

宗教法器其實是實踐佛道的器物,同時也是實踐佛教禮儀與佛法生活的器具,是與修行相合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藝術上,有著極高的價值之外。對於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體會法器的內在精神,而應用於佛法的修行上,以實踐圓滿的佛道,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現的風貌。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從而賦予它特別的意義。


漢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法器有:


: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是僧尼常持道具(比丘六物)之一,一般作為食器。由於比丘持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缽又稱為應器。持缽行乞時稱為「託缽」。而比丘不得儲存多個缽,護持缽要如護持自己的眼睛一般,應當經常以澡豆洗淨除去垢膩。

梵鍾:又稱大鐘、撞鐘、洪鐘等。多屬青銅製,少數為鐵製,一般高約150公分,直徑約60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龍頭的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華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稱草間,下緣稱駒爪。以上則分池間、乳間兩部分,且乳間有小突起物並列環繞,又連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插通內部。梵鍾多懸於鐘樓,作為召集大眾或早晚報時之用。

木魚: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魚分為兩種:一種是圓木魚,另一種是長木魚。圓木魚,誦經時所敲打,大眾誦經時,音聲隨其節拍而整齊劃一。此外,誦經敲打木魚,取意於魚的特殊習性,即不論在水中悠遊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長木魚:雕刻成魚形或龍頭魚身形。往往懸掛於齋堂或庫房廊下,作為集合僧眾之用。因為它與民間樂器「梆子」的形制、發音都極相似,所以稱為「魚梆」。又因為它常常是在齋飯時敲擊,所以也叫做「飯梆」。在佛教寺院中,長木魚大都是頭向山門懸掛的。

:有羯鼓、魚鼓、雲鼓、搖鼓、金鼓、石鼓、懸鼓等。依其用途可分為:齋鼓(食時所用)、浴鼓(浴時所用)及誦經、梵唄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見於大殿前的左右兩方建鐘鼓樓,分別安置鍾、鼓,稱為「左鍾右鼓」。寺院每於晨昏擊鐘敲鼓,以警行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稱為「晨鐘暮鼓」。

大磬: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時,引導一切唱誦的起落,由維那以棓 ( 木製之棒 ) 擊鳴。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禮佛,皆鳴三下。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磬」是「法器」中的主腦,在寺僧集體行動時,由「維那」或「悅眾」用它指揮大眾進退起止,號令贊誦。維那管用「大磬」,「悅眾」持用「引磬」。上殿時,「悅眾」一人或數人,站在維那師身後,悅眾是維那師的部屬。維那起腔,悅眾接腔;維那轉腔,悅眾跟腔。他們必須聲聲響朗、字正腔圓,以防大眾高低失準,參差不齊。

引磬:俗稱小手磬。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以小鐵枹擊之,於誦經禮佛起止時擊之,以引起大眾注意之法器。

雲板:報知時刻或集會時敲打的器具。雲板掛在齋堂前,與梆相對稱,結合禪林日常生活起居、法事儀程、集眾、上殿、過堂(二時齋粥,朝食,即早飯;晝食,即午飯)之前敲「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會上佛菩薩」三遍,敲時心內默念,有節奏地依字敲之,「嚴」字輕敲,與梆及僧堂、殿堂、齋堂法會儀軌緊密銜接。藥石,即晚餐,敲三下。

鐺子:法會唱贊時,與鉿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莊嚴節奏,為板樂供養之一。

鐃鈸:鐃、鈸原為娛樂用的樂器,後被用於佛門中的伎樂供養,而成為塔供養及佛供養的法器。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寶髻長者章)中說:「如諸菩薩得不思議功德寶藏,乃至修無分別功德道具。」又〈觀自在章〉云:「善財作如是念:善知識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在《中阿含經》中說:「所蓄物可資身進道者,即是增長善法之具。」而在《菩薩戒經》也說:「資生順道之具。」《禪林象器箋》卷十九中也說:「凡三衣什物,一切資助進道之身物,具名為道具。」

·END·

*註:圖文出自網絡

責任編輯:靜

看圖識菩薩 | 唯一受儒釋道三教供奉之伽藍菩薩——關公

看圖識菩薩 | 佛陀之十大弟子

菩薩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舍利弗

佛教故事 | 頓超八地  · 自創咒語— 普庵祖師

佛教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 ·「神通第一」目犍連(一)

佛教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 ·「神通第一」目犍連(二)

佛教故事 佛陀十大弟子 ·「神通第一 」目犍連(三)

佛教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 · 「神通第一」目犍連(四)

佛教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 ·「頭陀第一」的摩訶迦葉(一)

佛教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 ·「頭陀第一」摩訶迦葉【拈花一笑的典故】(二)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一)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二)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三)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四)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五)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六)

看圖識菩薩 |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七)

看圖識菩薩 佛教神奇護法神 · 天龍八部(八)

佛教法器 | 金剛杵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法器欣賞
    藏傳佛教法器介紹 一、禮敬法器 禮敬法器包括袈裟、念珠和哈達等,表示對佛的禮讚。藏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 法螺、海螺、骨笛、骨號、銅號和嗩吶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法器,又是樂器。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按佛經說,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海螺代表法音。
  • 藏傳佛教八大法器,玩家必知!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
  • 藏傳佛教法器你知道多少?
    藏傳佛教的法器種類繁多,神聖而威嚴。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時也加進了具有自己特點的內容。藏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海螺、骨笛、骨號、銅號和嗩吶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法器,又是樂器。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按佛經說,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海螺代表法音。骨笛長約30釐米左右,用人的小腿骨製成,局部包金銀或銅,吹起來聲音尖利刺耳,給人一種恐怖之感。
  • 佛教法器簡介,那些杵、鈴有什麼特殊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在傳承上卻有漢傳和藏傳的區別,藏傳佛教在吐蕃王朝之後,隨著藏地戰亂興起,漸漸式微,最終伴隨著各地封建領主、軍事將領、貴族和義軍首領割據一方,形成了各個宗派,其中不乏像密宗一樣神秘的宗派,他們誦經時手拿法器,顯得莊嚴神聖,其中左手拿的應該是鈴鐺,右手拿的應該就是金剛杵
  • 佩戴佛教法器也是修行,別讓這些禁忌成為你信仰路上的絆腳石
    不管是從高僧處求來的各種質地的開光法器,或是自己從文玩圈裡淘回來自己作為念珠的菩提子,平時使用時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禁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一、手腕上的佛珠,不要帶進洗手間。可以在進洗手間之前把法器取下,放進口袋,但注意不要放進褲兜和屁兜裡。夫妻同睡時,也不要把法器佩戴在身上或是隨意放在床邊。
  • 解讀千年藏傳密宗法器之「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
    的確這三種法器如果對藏傳佛教文化沒有一些了解的話,是很難區分的。藏傳佛教的法器製作選材一般比較珍貴,同時在法器的制型上又融入了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義精神。再談其用途又多以修法除障為主要目的。因此藏傳佛教法器不僅僅是一件法器,也是一件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藝術品。藏傳法器的類目繁多,後續我會按需逐篇進行介紹。這次我們先說說入門法器「金剛杵、金剛橛和金剛鉞刀」。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
  • 佛教的十種法器各代表一尊菩薩
    大家到佛教寺院參觀禮佛,都會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法器,其中種最常見的法器都是有來歷、有象徵意義的。佛教的法器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內,所有莊嚴佛壇,以及用於祈請、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攜帶的念珠,乃至錫杖等修行用的資具,都可稱之為法器。就內義而言,凡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證佛法,以實踐圓成佛道的資具,即為法器。
  • 西藏密宗的法器(圖)
    西藏密宗的法器:骷髏碗藏傳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製成各種法器。骷髏碗也稱人頭器,它是密宗修祛者舉行灌頂儀式時,在灌頂壺內盛聖水,頭器內盛酒,師傅將聖水灑在修行者頭上,並讓其喝酒,然後授予密法。灌頂的意義是使修行者聰明和衝卻一切汙穢。
  • 展訊|深藏故宮法器精品即將展出
    作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這些神秘的法器類文物平日大多深藏宮中,極少展出,因而鮮為外界所知。展覽所選110餘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展期將至明年3月14日結束。
  • 【精美圖文】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
  • 藏傳佛教密宗中恐怖的人骨法器,有什麼說法?
    佛教文化與漢民族文化不同。佛教文化中,人的身體,也就是色身,它和生命之間不是相等的關係,身體只是生命的衣服而已。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理解了藏傳佛教密宗拿人骨做法器的深意,當然也理解了藏傳佛教中有些佛像中為什麼會有骷髏頭、惡魔這些形象。下一個問題是,這些骨頭從哪來的?是什麼人的?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你一定要搞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局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的學界看法,佛教在印度本土不斷發展同時向四周傳播。當發展到中期大乘時期的時候,正好是大規模延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擴散,所以漢傳佛教比較接近印度佛教的中期面貌。藏傳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開始傳入吐蕃地區,所以藏傳佛教接近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
  •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問: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 佛教法器簡介
    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為準,例如晨鐘暮鼓以及各種報鍾、板聲等。寺院中用於莊嚴佛壇及祈禱、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的念珠、錫杖等修道資具,都是法器法物。茲將寺院道場常用的法器法物列舉如下:一、鍾:寺院為報時、集眾所敲打的法器。依其用途分為梵鍾與喚鍾兩種。二、鼓:有羯鼓、魚鼓、雲鼓、搖鼓、金鼓、石鼓、懸鼓等。依其用途可分為:齋鼓(食時所用)、浴鼓(浴時所用)及誦經、梵唄等所用之鼓。
  • 佛教的十八種法器 絕對能演奏交響樂(圖)
    佛教的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為準,例如晨鐘暮鼓以及各種報鍾、板聲等。寺院中用於莊嚴佛壇及祈禱、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的念珠、錫杖等修道資具,都是法器法物。
  • 藏傳佛教中八種表示吉慶祥瑞之物
    八寶又稱八瑞相、八吉祥,依次為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旋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是藏傳佛教中八種表示吉慶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裝及繪畫作品中,多以此八種圖案為紋飾,以象徵吉祥、幸福、圓滿。
  • 藏傳佛教的祈禱內容和方式
    在藏傳佛教文化圈內,祈褥儀式與藏族群眾的生活聯繫是非常密切的。在整個藏區最有影響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可以看到許多受藏傳佛教影響的祈禱詞,這裡試舉《天界篇》中的一段祈禱詞:「唵、嘛、呢、叭、咪、吽。頂禮無邊世界的救主前,西方極樂世界估主光不變。你的悲心無偏袒,不淨的輪迴也是照見。在那輪迴的大苦海,專嗜殺業的惡鰲出現。可畏的五毒起狂斕,明鏡之心被障成盲者。
  • 佛教的十種法器每一種都代表一尊菩薩
    原標題:佛教的十種法器都代表一尊菩薩佛教法器(圖片來源:網絡)佛教的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
  • 佛教法器 | 修行的法器---念珠(1)
    手持念珠中國有關念珠的記載,是《續高僧傳》說隋唐時代的道綽大師,教人們拿著念珠持誦三寶名號。念珠,有人稱為"拴馬索",隱喻人心如狂奔野馬,雜念紛飛,剎那不停,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 有圖有真相——釋迦佛誕生之靈瑞佛教故事 | 有圖有真相——五百強盜成佛因緣故事佛教故事 | 有圖有真相——月光王施頭本生圖佛教故事 | 有圖有真相——鹿王本生圖佛教故事 | 有圖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