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7)、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與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並不相同。藏傳佛教的「深觀」指智慧正見,「廣行」指除智慧正見以外的一切善行,包括慈悲、發心、六度中除智度以外的五度,以及境、行、果、五道十地斷悟進程等。
佛法雖廣,但其核心和精華是《般若經》,般若稱「佛」是因為聲聞、緣覺、菩薩、圓覺佛等從般若中生,離開般若智慧無法解脫成佛。一是以彌勒五論為依據解釋般若的,以無著為首的廣行般若學派。前者稱中觀學派,後者稱彌勒學派。《彌勒五論》中分前二論《佛心論》、《現觀莊嚴論》和後三論《莊嚴經論》、《辯中邊論》、《辯法性論》。在前二論中開示了中觀見,後三論中開示了唯識觀。無著、世親兄弟二人根據彌勒「後三論」,開創了唯識學。藏傳佛教各教派在智慧正見方面以龍樹學說為主,學修中觀。境、行、果地道建立等廣行般若以無著的彌勒學為主,但對無著、世親學說中的唯識部分,持批判態度。漢傳佛教性宗和空宗屬中觀學派,法相宗屬唯識學派。法相宗除了正見以外,其他的都和藏傳佛教顯教的內容相同,有差別也只是對其理論認識上的差別。另外,藏傳佛教是顯密合一的佛教教派,與漢傳佛教單一的顯教在整體教義理論和修行實踐方面有很大差別。世界佛教三大體系之一的藏傳佛教是七世紀到十一世紀由印度引進的大乘顯宗佛教和金剛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號稱「世界屋脊」的中國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廣泛思想文化內涵和顯明地方與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體系。作為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之間在基本教義方面具有許多共同點,但佛教本身是一個思想文化的廣闊海洋,由於對教乘信仰重點的選擇和所尊經典、教義傳承不同,對教義的研究理解深淺程度不同,信教民族各自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質不同等原因,在佛教內部各大體系和教派之間形成了千差萬別、萬紫千紅的不同特色。佛教各系各派的特色,不僅表現在生活習俗、服飾、飲食起居、禮儀、典章制度、建築佛畫、造型藝術等外部文化方面,而且還表現在哲學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和心理素質方面,而這後者才是本質特色。
【教理學修】
001 漢傳佛教大德主張學佛必須先從「有」後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這種說法和藏傳佛教的觀點是否一致?
002 漢傳佛教禪宗是密宗還是顯宗?
003 有人說:「禪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這種說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