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漢傳和藏傳這之間有什麼聯繫

2020-12-23 瓶邪愛文影

大家都知道,現在佛教主要有三系:漢傳、南傳和藏傳。漢傳佛教主要是在漢文化區域,是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國;藏傳佛教主要在我國西藏周邊,包括青海、蒙古等地;南傳佛教主要在東南亞,包括我國雲南部分地區。那麼他們有怎樣的區別,是怎麼劃分的呢?這件事要從釋迦牟尼的逝世說起。

漢傳:中國最初引入佛教公認是在東漢,當時大乘已經開始興起。第一批入華的經典,基本上是大乘系統的。由於印度大乘佛教與政治太過緊密,在貴霜帝國形成了一個特權的僧侶階層。入華之後,他們在南北朝時期也一度成為僧侶貴族階級。這就與中原文明構成嚴重衝突,在北魏遭到道教和儒家的聯合打擊,即太武帝滅佛運動。此後,一批僧侶開始結合本土文化進行改革,形成了本土宗派,如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律宗。以後在隋唐時發展為「漢傳八宗」。漢傳八宗已經不再是僧侶和寺院領主階級了。值得指出的是,漢傳密宗在唐朝後期就消亡了,後世並未流傳下來,反而是流傳到了日本,稱為「東密」。

藏傳:藏傳佛教,是民國才出現的概念,此前都叫「喇嘛教」。嚴格說,它的佛教成分非常少,應該不超過二成。因為西藏傳入佛教是非常晚的事情,已經在戒日王朝後期。當時佛教幾乎已經消亡了,整個印度流行「密教文化」。首批入藏的蓮花生、阿底峽等人,除了一部分「大乘密宗」之外,主要是為西藏帶去了佛教的詞彙體系。像蓮花生這樣的僧侶,則更接近「巫術家」。他們的較為先進的、用佛教詞彙包裝起來的巫術,與拉薩貴族一起完成了藏區的文化統一。原先廣泛存在的苯教,被強行輸入的密教徵服,改頭換面變成密教的支派。他們同時也驅逐了西藏東部的漢地禪宗。最終形成了一個新宗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並不是佛教的一部分。實際上,西藏的喇嘛教與佛教長期鬥爭,最終取得完全勝利。

南傳:南傳就是上述的部派佛教進入東南亞形成的派系。它的特點是保持了原始佛教的基本面貌,沒有受到印度政治變遷的影響。

釋迦牟尼可以說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在世時招收了很多弟子,釋迦牟尼時代的佛教叫做原始佛教。在釋迦牟尼逝世後,他的弟子們逐漸分為了兩派。其中較為高層的弟子們認為,應當堅持釋迦牟尼的教誨不動搖,不應該有一絲修改,這些人後來被稱為上座部。而較為底層的弟子們則認為,佛教教義應當有所改革,以適應不同的時代,這些人後來被稱為大眾部。

上座部和大眾部之間的裂痕不斷增大,最後大眾部自稱為大乘佛教,將上座部貶低為小乘佛教,認為大乘可以普度眾生,而小乘只能自己解脫。

所謂的「小乘」佛教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佛,那就是釋迦牟尼,是徹底的覺悟者,而其他人最多只能修到羅漢果位。

而大乘佛教則認為,羅漢上面是菩薩,菩薩上面是佛,十方三世有無數的佛,任何眾生都可以成佛。羅漢的境界是自覺,菩薩是自覺覺他,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後來,被貶低為「小乘」的上座部佛教傳到了斯裡蘭卡,後來又傳到了東南亞一帶,就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更多地保留了原始佛教的教儀、教義,比如挨家挨戶託缽乞食、不非時食、住阿蘭若、半月誦戒、雨季安居、行自恣法、作咖提那衣等等。

而自稱為「大乘」的大眾部佛教傳到了西域,並由西域源源不斷傳入中國。在中國,大乘佛教與中國傳統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派別,這就是漢傳佛教,又稱為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大家熟知的那些經典,如《金剛經》、《心經》、《華嚴經》、《壇經》等都是漢傳佛教所尊奉的大乘經典,卻不被南傳佛教所承認。

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宗派中的密宗,顧名思義,密宗主要是修種種秘密法門,有很多咒語、真言,因此又被稱為真言宗。漢傳佛教中的密宗已經失傳了,不過密宗傳入了西藏地區,並同西藏本土的苯教結合,形成了現在的藏傳佛教,所以藏傳佛教也是大乘佛教。大家可以看到,藏傳佛教中有很多外人看來很神秘,甚至無法接受的內容,比如雙身佛、人骨法器,這些主要就來自於苯教。

大乘佛教的顯著特點是眾生平等。大乘,意為大型馬車,言其不分種姓、度人之多。在印度社會的種姓封建體系中,「大眾部」僧侶在中下層得到了普遍支持。這裡的中下層還包括位於統治體系低端的「南天竺」。

後世普遍認為出身婆羅門的「馬鳴」是大乘始祖,實際上,馬鳴是個文學家,他用佛教進行戲劇和詩歌創造,有平等意識,但並未在「部派佛教」體系之外另起爐灶。大眾部那些平等意識早已存在,但沒有上升到宗派級別。真正創立大乘佛教的還是「龍樹」。

龍樹是南部人。在印度歷史中,南部以達羅毗荼人為主,是次大陸的原始土著。他們在印度的權力體系中長期處於底層位置。因此,大眾部在這裡得到特別重視,龍樹憑藉其卓越的思辨天賦,結合大眾部的平等意識,創立了【中觀論】,寫了《中觀論》、《大智度論》等大乘的根本著作。這批著作規模宏大、架構瑰偉,在學術上屬於驚人的成就。

它迅速引發北部婆羅門學者和部派僧侶的關注,很快成為佛教學術的新興勢力。隨著無著、世親等大師級學者的加入,大乘佛教迅速壓倒了部派,稱為佛教主流派系。這個派系的主要特點,實際上是其「學術性、哲學性、政治性」,尤其是政治性很強。大乘佛教與貴霜帝國、笈多王朝、戒日王朝存在非常複雜的政治聯盟關係。

相關焦點

  •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問: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藏傳佛教有何分別?
  • 為什麼會有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瑪欣德尊者《你認識佛教嗎》--佛法問答
    問:為什麼會有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 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在臺灣的發展
    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在臺灣的發展情勢雖然遠不如漢傳佛教(當代臺灣佛教的主流)之盛,但是在解嚴後也快速地崛起之中。 藏傳佛教在臺灣光復後開始傳入臺灣,但是這一時期的弘法者大多系漢族上師。其中以屈映光、吳潤江、申書文、劉銳之等人較有成績。當時的蒙、藏族上師以章嘉、甘珠、格賴達吉、明珠等人較為知名。
  • 詳述佛教3大系「南傳、漢傳、藏傳」的特色與優劣,修佛不可不知
    佛教的流播有三大系:第一:原始的上座部南傳佛教、主要由南面弘傳至東南亞一帶,包 括泰國、緬甸、柬埔寨、斯裡蘭卡、寮國等國。第二:初、中期大乘的漢傳佛教、主要由北面 弘傳至中國、日本、韓國等地。請特別注意,各教派的成立與發展,與本身的民風與民情有密切的關係,適合當地大部分人的根器,輕率地選擇別派非明智之舉。一.南傳佛教忠於佛陀的生活模色,重原始風範,如赤腳,託缽,應供,樹下坐等。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你一定要搞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局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當發展到中期大乘時期的時候,正好是大規模延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擴散,所以漢傳佛教比較接近印度佛教的中期面貌。藏傳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開始傳入吐蕃地區,所以藏傳佛教接近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從教理上看,(密宗不談,只說顯教),藏傳佛教大多爭論中觀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
  • 請問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有什麼區別?
  • 【教理學修】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於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二大車軌嗎?
    藏傳佛教的深觀、廣行與漢傳佛教的性、相二宗並不相同。藏傳佛教的「深觀」指智慧正見,「廣行」指除智慧正見以外的一切善行,包括慈悲、發心、六度中除智度以外的五度,以及境、行、果、五道十地斷悟進程等。佛法雖廣,但其核心和精華是《般若經》,般若稱「佛」是因為聲聞、緣覺、菩薩、圓覺佛等從般若中生,離開般若智慧無法解脫成佛。
  • 分析當代臺灣漢傳佛教的現勢
    (一)、漢傳佛教寺院 當代臺灣佛教包含有流傳於亞洲各地的四大系佛教,也就是漢傳、藏傳、南傳與日本佛教。這四系之中,勢力最大的仍然是漢傳一系。 近年來在臺灣佛教文化界頗為風行的《世界佛教通訊錄》一書,內容的主要部份即為臺灣佛教寺院名錄。
  • 麗江雞足山,作為漢傳佛教的中心,留下了什麼文化遺蹟?
    早先雞足山上有一座石鐘寺,寺中有一尊具有鮮明西藏高原風貌的臥佛,據說這是來自西藏的一位大活佛,當他遊完雞足山,宿願已了,便在這兒長眠不醒。後人就按他入定時的姿態塑成了一尊睡佛,此後,年年都有無數藏民帶著藏香到雞足山朝拜睡佛。就在年復一年的朝拜中,漢、藏民族信仰的宗教和文化不斷相互交匯、借鑑和融合,並存發展。
  • 漢傳佛教不如「原始佛教」?
    而南傳佛教同為如來所施設,但與佛世有所不同的是,佛陀時代的佛弟子,如信受小乘並證得果位的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本身是不排斥大乘的;而且在方等會上,如《維摩詰經》等,都是經常被彈斥的;甚至如《法華經》中所說的那樣,有時候還會代佛宣化,為初發心的菩薩們講解大乘法義;或者經常聽到佛陀讚嘆菩薩六度萬行、莊嚴淨土的義理,但是自己卻是並不好樂。
  • 臺灣法鼓山果東法師:漢傳佛教祖庭與國際交流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陝西省組委會承辦、北京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協辦,以「祖德流芳共續勝緣」為主題,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代表、知名學者兩百多人與會。開幕式上,與會嘉賓臺灣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發表了題為「漢傳佛教祖庭與國際交流」的演講,以下是全文:
  • 彌勒行儀之南傳與藏傳中的行法·《彌勒文化研究之己二》
    (其中有一個分支,直接傳入雪山——我國西藏地區,被稱為「藏傳佛教」。)另一路向南進發,從斯裡蘭卡傳入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我國雲南等地,屬「南傳佛教」。一切要從佛陀證道說起。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就正覺、組織教法,歷四十五年在中印度一帶傳道;由於得到剎帝利集團與廣大群眾的支持、擁護,迅速成為一大沙門流派。
  • 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處的佛教道場——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也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處的佛教道場。五臺山不僅有迷人的自然景觀,還有壯麗的人文景觀。五臺山奇峰靈崖比比皆是,臺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臺山還有浩如煙海的佛像,數量多達30000餘尊,擁有寺廟128座,人文古蹟眾多。
  • 漢傳佛教的主要宗派及祖庭
    又如小乘佛學分為「空」、「有」兩派,但實際上並沒有獨立門戶。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漢地以來,至隋唐時期基本形成各宗派並立的局面。在我國漢傳佛教有十三宗、十宗和八宗等之說,這是以主要流派而言,實際上的數量可能更多。漢傳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和各派創立祖師所依經典有關。同時由於傳承地域和修行方式的不同,每一宗有很多種別稱。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
  • 新疆最大漢傳佛教寺院主殿被燒毀 疑遭人為縱火
    清泉寺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寺院裡都留有值班人員,火災發生當晚,當他們發現火情時火勢已經很大了,便報了警。至於其他情況,「相關部門正在調查,我們不便回答」。趙先生是水磨溝公園治安巡邏人員,也是他和同事們發現著火併報了警。
  • 包容東南亞各國寺院建築風格的南傳佛教最大寺院,勐泐大佛寺
    天下佛教分為兩大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也稱南傳佛教,是因當初由印度向南方流傳到斯裡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而得名。佛教在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即:印度佛教文化圈、藏傳佛教文化圈和漢傳佛教文化圈。
  • 雲南省南傳佛教參訪團到訪深圳弘法寺
    雲南省南傳佛教參訪團到訪深圳弘法寺座談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深圳弘法寺)雲南省南傳佛教參訪團到訪深圳弘法寺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深圳弘法寺)2019年6月22日,雲南省南傳佛教參訪團一行來到深圳弘法寺參訪交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熱情接待來訪人員
  • 法藏法師:二十一世紀漢傳佛教新契機
    主題:二十一世紀漢傳佛教新契機   地點:南普陀佛學院 日期:87.11.12 整理:釋妙嘉問:請問法師關於「漢傳佛教」的定義、內涵與特色為何? 所以精確的講,漢傳佛教應該是表現在中國出家人之著作和實踐風格當中的佛教,這其中在表現方式上,雖然與原來的印度佛教不完全一樣,但在精神上卻是與印度佛教一致。其特色是:  1.留下廣泛而深刻的佛教文獻:例如以戒律來說,西藏佛教只有《說一切有部律》,南傳佛教亦只傳《赤銅碟部律》,而中國現今就有六、七部律!包括藏傳、南傳文獻皆有;定於一尊的色彩較薄。
  • 漢傳佛教密宗失傳千年後今年從日本重回祖庭
    漢傳密宗失傳千年後因緣成熟重回祖庭「我自從到青龍寺就發願學習密法,回傳中華」,寬旭法師說。這位法師有些特別,穿著漢傳佛教僧衣卻修行密宗。原來不只藏傳佛教有密宗,漢傳佛教也有密宗,但已在中國失傳千年。寬旭法師就是成功接續漢傳密宗使其重回祖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