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北中山樓內當年蔣介石會客廳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圖:臺北中山樓內當年蔣介石會客廳


2008年01月26日 16: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臺北中山樓內當年蔣介石的會客廳,一派古色古香。位於臺北陽明山的中山樓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所建,以明清建築及裝飾風格為基調,依山而起、依勢而建,佔地逾十三萬平方米,耗時十三個月建成。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編輯:楊彥宇】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藏有大量國寶,為何當年蔣介石不把文物全部搬走?
    臺北故宮,又稱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山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館珍藏有大量中國國寶文物,據統計,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餘萬件。說起來,臺北故宮能有如此規模,還得提一提蔣介石。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 蔣介石曾不滿設計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王大閎先後在上海、臺北開設建築師事務所。當年蔣介石當局籌建「國父紀念館」,王大閎贏得了設計權,談到設計理念時,他表示這將是一座「表現國父偉大性格及革命創造精神的新中國式建築」。當時,臺灣島內「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初起,傳統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受到重視,但是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的屋頂卻迥異於此,不像中國宮殿,倒像唐宋時代的烏紗帽。這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蔣要求王大閎將之改成清代典型的「歇山式」屋頂。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蔣介石曾不滿設計樣式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   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不可不到。「國父紀念館」之於臺北,是一處重要的地標,也是許多臺北人心靈的家園。  「國父紀念館」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蔣介石曾不滿設計樣式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  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不可不到。「國父紀念館」之於臺北,是一處重要的地標,也是許多臺北人心靈的家園。  「國父紀念館」 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1965年11月12日奠基興建,1972年5月16日舉行落成典禮。
  • 1924年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圖4蔣介石陪同孫中山檢閱一期學生!
    1924年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圖4蔣介石陪同孫中山檢閱一期學生!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校,1924年6月16日於廣州黃埔成立,成立當天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主持,正式宣告黃埔軍校成立。小編搜集了5張圖,這5張圖很多人沒見過。
  • 「蔣介石」臺北喊口號 路人驚呼超像嚇一跳(圖)
    中國臺灣網6月24日消息 中山裝、白鬍子,招牌光頭,再加上維妙維肖的揮手動作,簡直就是蔣介石再版。  據臺媒報導,島內一位家住花蓮的李登科老先生長得超像蔣介石。他昨天到臺北中山紀念館遊覽,結果讓正在走廊裡下棋的老人們看得直發懵。  當時,路邊還有一群正在跳街舞的學生,基本上都屬八十年代生人。
  • 臺北士林官邸昨夜火警 蔣介石所住正房被燒毀(圖)
    臺北士林官邸昨夜火警 蔣介石所住正房被燒毀(圖) 2009年09月29日 06:3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北蔣介石士林官邸
    當年因為緊鄰中山北路,佔據極佳的地理位置,可快速直達臺當局「總統府」,加上後有福山作為倚靠,優越的地勢,所以成為蔣介石官邸。   官邸包括了「官舍」、「招待所」、「凱歌堂」、「慈雲亭」四處。「官舍」及「招待所」合稱為「正房」,為二層樓洋式住宅,過去為蔣介石與宋美齡的住所,現列為古蹟。
  • 蔣介石去世40周年︱威權時代,臺灣如何操辦蔣介石喪事
    在蔣介石治喪期間,從臺北到桃園,大街小巷立時被切換到了「國喪」模式。當時「蔣公」二字前均要空一格,這種格式被稱為「挪抬」。圖為臺北街頭建築上的巨幅標語。「矢勤矢勇,勿怠勿忽」出自蔣介石遺囑。「蔣公」二字高出其他行首字一格,這種格式稱為「單抬」。在威權時代,任何出現蔣介石名字的地方幾乎都要使用抬頭格式以示尊崇。
  • 臺北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將"出關"恢復原貌(圖)
    臺當局推行「去蔣」政策,臺北中正紀念堂的蔣介石銅像被各式風箏遮擋。4月1日起風箏等將全部拆除,還大廳原貌。(圖:臺灣《聯合報》)中新網3月27日電 國民黨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被臺當局更名為「民主紀念館」的臺北中正紀念堂的蔣介石銅像也將「出關」。蔣銅像周圍掛起的風箏、臉譜、拼板舟及綁著抗議頭帶的展示架,都將在3月31日閉館後拆除;4月1起,銅像大廳將恢復昔日的氣氛。
  • 蔣介石官邸「草山行館」遭焚 老兵捶胸頓足(圖)
    四月七日凌晨零時二十分,蔣介石到臺灣後的第一座官邸「草山行館」遭大火焚毀。圖為火災後的行館現場。  七日清晨,早起的臺北市民都被各家電視臺播出的蔣介石的官邸「草山行館」遭火焚的消息所震驚。記者趕到「草山行館」所在的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時,現場已被警察拉起黃色膠條封鎖,空氣中瀰漫著木焦味,消防車散布在路旁。  記者幾經交涉,才被允許進入封鎖區拍攝火災現場。記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 臺中山大學討論拆除孫中山蔣介石銅像
    矗立在高雄西子灣的臺灣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孫中山」為名的高校,去年520政黨輪替之後,地方便有傳言校園地標「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將被移除,該校學務長楊靜莉21日向媒體證實校方確實已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討論銅像的去留問題。 外界質疑,未來若成功「去孫又去蔣」,中山大學還能叫中山大學嗎?
  • 蔣介石在臺北住所士林官邸正館正式開放(組圖)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臺北士林官邸正館2日正式開放,公眾有機會「觸摸」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晚年生活的場域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蔣介石夫婦在此生活長達26年。2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致詞指出,開放士林官邸正館,讓「做出重大決策的歷史場景得以公諸於世」。希望後代子孫更了解歷史,從中學習並且記取教訓。士林官邸原為臺灣日據時期的士林園藝實驗支所,北倚芝山巖、南接劍潭山,西面開口向路,形若口袋利於防衛。
  • 臺北陽明山中山樓規劃明年全面開放(圖)
    臺北陽明山中山樓規劃明年全面開放(圖) 2008年07月24日 1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臺北孫中山紀念館2005年舉行亮燈儀式。該館斥資八百萬元新臺幣的「夜間景觀照明工程」竣工,成為臺北夜空下耀眼的「夜明珠」。 中新社發 王國安 攝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字數:2400,大約閱讀時間:4分鐘 1、 眾所周知,解放前夕,蔣介石從大陸運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和黃金到臺灣,那些珍貴文物,後來成為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黃金則成為蔣介石從事戰爭、政治活動以及後來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資金保障。
  • 重慶這個低調建築,見證過一次很高調的事,就在最美街道中山四路
    重慶渝中區中山四路,可以說是重慶的一條重要街道,這條馬路,不僅是重慶最美街道,有重要的組織機構,而且,這條馬路,還有很多旅遊景點。在重慶中山四路一樓是會客廳,想當年,兩位國家領袖毛主席和周總理就曾經在這裡宴請過各國駐華團體負責人和中外各界友好人士。二樓是兩位領導人休息和辦公的地方,現在陳列有當年的文獻資料,以及《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在當時的有關報導。
  • 媒體報導稱民國南京市長為修道路拆蔣介石官邸(圖)
    揚子晚報記者 陳鬱 通訊員 王韋  A 鐵腕城建  修建中山大道,下了「死命令」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在蔣介石力薦下,劉紀文擔任南京特別市首任市長。當年6月1日,劉紀文在《市政府宣言》中說:他計劃在南京闢建馬路,改善交通;端正人心,建造公園。
  • 《國父孫中山》出演蔣介石 張峻寧不怕挨板磚
    作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獻禮影片《國父孫中山》,於日前召開了媒體探班及發布會,演員陣容終於全部亮相,包括邱心志飾演孫中山、韓庚飾演胡漢民、田亮飾演的宋教仁等。其中,人氣偶像王子張峻寧第一次出演歷史劇,挑戰青年時期蔣介石,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 「綠委」在日本大談「蔣介石紀念堂」改菜市場 被諷「別回來了」
    姚文智(資料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早前宣布參加臺北市長選舉,據臺「中時電子報」20日報導,姚文智在日本大談臺北發展前景,聲稱要把「蔣介石紀念堂」變成菜市場。姚文智宣稱,「蔣介石紀念堂」的對面就是南門市場,現在正在找新的場地,如果把菜市場移去「蔣介石紀念堂」,就不用再花2億新臺幣找新場地,而且這絕對會變成全世界的新聞,會讓全世界所有人都覺得臺灣人好幽默。對此,臺網友罵聲一片:「妖文智要選臺北市長,這種水準好好笑喔!」、「就待在日本別回來!」、「那凱達格蘭大道要擺夜市嗎?」
  • 蔣介石陽明山官邸「草山行館」整建再開放(圖)
    記者徐兆玄/攝影   圖為館內介壽堂。記者徐兆玄/攝影  內部保留焦黑屋梁設計而成的座椅。記者徐兆玄/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蔣介石官邸「草山行館」,2007年因火災付之一炬。歷時2年多規劃整復,重現建物當年風華,昨天正式開館,展示蔣介石歷史文物的複製品,也販售文創商品,明年3月底開放免費入場參觀,之後恢復票價新臺幣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