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400,大約閱讀時間:4分鐘
1、
眾所周知,解放前夕,蔣介石從大陸運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和黃金到臺灣,那些珍貴文物,後來成為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黃金則成為蔣介石從事戰爭、政治活動以及後來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資金保障。
蔣介石什麼時候開始,總共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到臺灣呢?
最晚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就已經在做退守臺灣的黃金搶運準備,到了1948年11月底,第一批黃金白銀在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主導下,共260萬兩黃金、400萬塊銀元從上海運往臺灣。
據記載,從大陸往臺灣運送黃金前後運了4批,總共700萬兩左右。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經廈門中轉運到臺灣的,包括銀元,約佔了蔣介石運往臺灣的金銀總價值一半左右,可見廈門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樞紐作用。
蔣介石為什麼會選擇廈門作為存放和運送金銀的中轉站呢?據說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廈門離臺灣近,可以快速抵達;二是可以就近給當時還在抵抗的東南和西南國民黨軍隊發軍餉;三是蔣介石對當時的臺灣一把手陳誠並沒有完全信任,在他還沒退到臺灣而直接把金銀運往臺灣,他不放心。
2、
700萬兩的黃金,對於當時國庫空虛的國民黨政府來說,這一筆巨資是從哪裡來的呢?
一部分是美國軍援,這部分按美國國務院的官方說法:從1942年4月15日到1946年3月13日,總共分11次撥給國民黨政府5億美元,其中2.2億用於購買黃金,共約628萬5700英兩。
這是美國政府的官方說法,但由於當時美國財政部長的百般刁難,實際支付的援助金額縮水很多。當然,不管如何縮水,當時老美拼命扶持蔣介石是事實,蔣介石運往臺灣的黃金裡有美國的軍援肯定錯不了。
第二部分是當時發行「金圓券」從民間搜刮的。1948年8月19日,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當時的法幣兌美元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100萬法幣:1美元),蔣介石決定發行「金圓券」,規定:1元金圓券兌300萬法幣,2元金圓券兌1塊銀元,4元金圓券兌1元美元,200元金圓券兌1兩黃金。而且強制規定老百姓必須把手上的黃金、白銀、美元等兌成金圓券,不得私藏,否則法辦。
結果這麼一搜刮,僅上海一個城市就收兌了110萬兩黃金,銀元500萬塊,美元3400萬,老百姓的血汗就這樣被榨乾,僅僅半年以後,「金圓券」就已大幅貶值,500萬面值的,實際價值已經不及最開始的5分錢。
當時的中國,和現在的辛巴威有一拼。
基本上,美國的援助和從老百姓手上搜刮,組成蔣介石運往臺灣的700萬兩黃金,成為他圖謀東山再起的老本。
這些黃金白銀,蔣介石除了從上海直接運往臺灣外,經廈門中轉的部分存放在廈門的什麼地方呢?鼓浪嶼。
據當年蔣介石的心腹,參與黃金運臺計劃的國民黨聯勤總部預算財務署署長吳嵩慶的兒子吳興鏞博士還原,當年從上海、廣州等地運到廈門的黃金白銀,先是停靠在鼓浪嶼對面的海軍碼頭,然後再由小交通船轉運到鼓浪嶼的觀海園碼頭,接著用人力板車運到晃巖路上的中國銀行(今晃巖路30號)地下金庫儲藏。
後來這些黃金白銀運往臺灣,則原路再走一遍送到海軍碼頭,黃金部分由軍機直接運送,白銀則由軍艦運送,也有一部分由人力板車和挑夫直接送到現在的鋼琴碼頭,由軍艦直接起運送往臺灣。
據說有一次在送往鋼琴碼頭的過程中,一個挑夫不小心弄翻了一箱白銀,銀元灑了一地,一下子引起圍觀的百姓一陣騷動,若不是周圍全是荷槍實彈的軍兵守衛著,大概會引發一場哄搶風波。
這次意外也暴露了蔣介石正在搶運黃金白銀前往臺灣的事實,當時蔣介石已經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他曾下令在廈門的黃金白銀必須運返南京,但當時的福建省主席朱紹良根本不聽,他專程到廈門下了一道命令,沒經過他同意,任何人不準把黃金白銀外運。
後來到了1949年4月15日,宋子文專程趕到鼓浪嶼(當時的廈門媒體還有報導),住進海濱旅社(鹿礁路2號),向福建省各級長官傳諭蔣介石的指示,儲藏在鼓浪嶼的黃金白銀至此開始全部起運送往臺灣。
3、
幾十年過去了,蔣介石運到臺灣的黃金用完了嗎?答案是沒有。
這些黃金白銀,對臺灣最有意義的第一個用途是撥出80萬金作為新臺幣發行的準備金。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正式發行新臺幣,規定:40000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
臺灣是彈丸之地,又有充足的準備金,所以新臺幣的發行相當順利,沒有出現在大陸發行「金圓券」失敗的情況,新臺幣也成為臺灣的法定貨幣使用至今。
第二個用途就是反攻大陸的花費,這部分是打了水漂了,據估算,這部分總共用掉了155萬兩。
第三個用途,就是為臺灣的市政建設和經濟騰飛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時至今日,據吳興鏞博士深入調查後發現,目前臺灣央行在新北市新店文園金庫的藏金,其中還有108萬兩就是當初從大陸帶來的。
4、
最後再討論一個問題,蔣介石為什麼會選擇廈門的鼓浪嶼作為黃金白銀的臨時儲藏之所呢?這和蔣介石對鼓浪嶼十分熟悉有關,鼓浪嶼他住過的地方有好幾處,找得到記載的就有黃家花園、瞰青別墅、宮保第(林祖密故居)等。
所以鼓浪嶼作為他籌謀已久的往臺灣運送黃金白銀的其中一環也就不足為奇,他為此專門指派親信將領石祖德為廈門警備司令,並調譴他的近侍衛戍部隊(南京警察第三大隊)駐防廈門,這種情形下,李宗仁就算有通天的本事想把黃金運回南京,恐怕也只能仰天長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鼓浪嶼儲藏黃金白銀的晃巖路30號中國銀行,現在是一處貨幣文化館,需要門票才能進去參觀,說白了就是一處商業場所。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曾經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完全看不到一點介紹和展示。
據說當時存放黃金的是兩個各自足有一個房間大小的大保險柜,人能自由進進出出,可以想像有多大。這兩個保險柜,必須要有四個人的鑰匙一起使用才能打開。後來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兩個保險柜一直閒置著,直到90年代才有人想起來,結果打開一看,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三把已經腐朽的老式駁殼槍。
撫今追昔,不得不說鼓浪嶼實在是一座神奇的小島,近、現代以來發生的許多天下大事,都能看得到它參與其間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