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靠什麼來維持經濟?這批「撤臺黃金」至今成謎

2020-12-10 騰訊網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曾將大量黃金秘密運了過去。雖然,這些財富和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美國給的天量援助比不算多。但是,如果沒有這真金白銀髮下去,國民黨根本熬不到美援重新到來的1952年,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也得被拆了燒火......

所以,這批「撤臺黃金」就是國民黨和臺灣的「吊命湯」。

此外,帶走的錢和物資雖然現在看來並不算太多,實際上他們卻是把大陸的流動資金一掃而空。大陸再積攢起這麼一筆錢,已經是十幾年後的60年代了。那麼,當年敗退後的國民黨,究竟將多少黃金搬到了臺灣?外界的猜測一直都沒有停止。

《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一書的出版,多少讓一些說法有了「證據」。

話說,在1948年的年底,第一批黃金應是已經到了臺灣,數目為260萬兩。這些黃金本是專供發行金圓券的準備金,這麼孤注一擲的做法,當然讓金圓券成了一堆廢紙,使得老百姓的財產頃刻間蒸發了。

事實上,根據此書的說法,搬運工作前後進行了好幾次。1949年1月,劉攻芸繼任中央銀行總裁,當月的19日,蔣介石安排俞鴻鈞為中央銀行理事,並指定其為常務理事,兩天後,他便宣告了「引退」。

當年,轉運黃金一事,主要的執行人就是蔣經國和俞鴻鈞。在1948年,俞鴻鈞為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根據資料顯示:在他的主持下,於1949年4月將中央銀行金庫的庫存黃金92萬兩及8000萬元美鈔搶運到了臺灣。

當年,俞鴻鈞雖有個常務理事傍身,也只是一個空銜。所以,他利用的是自己原有的威信和同仁的關係,在一番運作下,還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當然,他的此番作為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1960年他去世時,當地的《聯合報》就發了一篇文章,說:「關於俞氏在卅八年上海淪匪前夕把中央銀行庫存黃金籌劃啟運來臺,保全了國家的巨額財產,穩定了政府遷臺後的財政金融……」

另一本書《黃金檔案:國民政府黃金運臺——一九四九年》,直言:當年被搬到臺灣的黃金,應是在350萬兩左右。若是將1948年年底和來年4月運至臺灣的黃金數目相加,倒也和「350萬」這個數字相吻合。

1949年4月,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徐堪交給了蔣介石一份關於當時國民政府財政的機密報告,其中,就包括庫存的黃金數量。

「謹縷陳於後:

一、目前中央銀行庫存情形,依據央行本月24日編制各地金銀存量表,計:

黃金3829174.73市兩

白銀25215751.24市兩

銀元3165020.94元

其次,是外匯,截至本月20日止計有:

美金12012268元

英金2650707鎊

港幣13916688元……」

兩個月後,徐堪再次提交了財務報告:

「截至1949年6月24日,國民黨政府國庫存金有382萬餘兩,但並非全部運到了臺灣,除了一部分用於戰費,還有一部分遺留在大陸,未及時搶運。」

根據這兩份報告,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國庫黃金存量為382萬餘兩,應是準確的。

若是後來臺灣方面的說法為真,當年運到臺灣的黃金數量則是2949970兩,那麼,還有將近90萬的黃金去了哪裡?

難道真如徐堪說的那樣?一部分花在了戰爭上,一部分留在了大陸?

在這裡,我們再看兩個記錄:

一個是蔣介石1949年2月10日的《事略稿本》:

「中央銀行所存現金,已大部如期運往廈門、臺灣,現存上海者,惟留黃金二十萬兩。」

另一個是蔣經國當年2月某日日記中所寫:

「直至今日,始能將大部分金銀運存臺灣和廈門,上海只留二十萬兩黃金……」

做一個簡單算術題,截止到1949年2月,382萬餘兩黃金中的362萬兩已經不在上海,其中,260萬兩早已到達了臺灣,可是,剩下的100萬兩黃金是否全部到了臺灣?

其實,100萬的數字倒是和俞鴻鈞搶運的92萬,相差不是太大。

雖然,有不少資料證實,當時有大量黃金被運往臺灣,但是,運送黃金之事是絕對的機密,真正知道內情的就那麼幾個人。即使吳興鏞在做數據統計時,有他父親吳嵩慶當年的經手記錄,但更多的則是美金和白銀。

此外,這裡還有一份當年「中央銀行」的財務報告:「運往臺灣的黃金,並非全部來自上海的國庫黃金,有部分是來自美國,不過數據不詳......」由此推斷,當年國民黨政府是有將黃金保存在美國,至於數目多少,大概只有幾個家族的人知道了。

所以,當年徐堪匯報工作時,是否統計了所有的黃金庫存?看看上海地方志的一些說法:「從民國35年(1946年)開始,中央銀行拋售黃金351萬兩,佔到黃金儲備60%。」粗略算算,那時中央銀行的黃金庫存不足300萬兩。

除此,上海市地方志還有這麼一句話:「從民國37年12月起,中央銀行庫存黃金276萬兩、銀元3346萬枚被秘密地運至臺灣。」如果,臺灣給出的2949970兩是確鑿的數據,那麼,基本可以肯定,有超過10萬兩的黃金是從美國運到臺灣的。

而3829174.73和2949970中間的差值,879204.73兩黃金又在何處?可見,中國百姓的財富,如此輕而易舉地做了他人的嫁衣。

參考資料:

【《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黃金檔案:國民政府黃金運臺——一九四九年》、《事略稿本》】

相關焦點

  • 一組1949年敗退臺灣的國民黨老照片,如喪家之犬
    解放軍大軍壓境,倉皇出逃的國民黨軍隊。正在渡江的國民黨軍隊,就像喪家之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戰爭,人們渴望和平,而蔣逆潮流而上,人民會支持他嗎。登上臺灣島的大陸百姓。蔣介石敗退臺灣,不但帶走了金銀財寶和一大批社會精英,還有60萬大陸百姓,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或被脅迫或被擄掠,總之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下,被裹挾著來到異地他鄉。這些人,將是未來在臺灣維護祖國統一的中堅力量。準備撤離大陸的國民黨坦克部隊。從照片可以看出來有不少的蘇式坦克。這些大部分都是抗戰時期蘇聯支援或者半價給的,為了牽制日本,正好彌補了德國和美國援助的空檔。
  • 國民黨敗退 臺灣外使人員起義
    然而當時,所謂的「中華民國政府」仍然維持著西方國家的承認。出乎蔣介石意料的是,臺灣駐外機構發生了幾起「掛旗事件」――降下了青天白日旗,改掛五星紅旗。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後,內政外交都面臨困境,不得不全面收縮外交戰線。從當年年中開始,國民黨相繼關閉了駐布拉格、赤塔等地的領事館,而對其他大使館、領事館的開支也一再壓縮,最後甚至連使館普通職員的薪水也發不出去了。
  • 閻錫山敗退臺灣時,重點攜帶的兩隻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閻錫山敗退臺灣時,重點攜帶的兩隻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1949年12月8日,民國風雲人物閻錫山,從成都乘專機敗退臺灣。許多史料在記載閻錫山候機期間,側重於描述閻錫山難捨故土、悽惶無奈的心情,在向祖國大陸投向最後一撇後,懷著光復大陸的雄心毅然登機。
  • 蔣介石敗退臺灣,到底帶了多少黃金?一年竟花掉八成!
    在國民黨政府統治後期,面對註定的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集團,更加緊了對大陸各行業的掠奪。尤其是在最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將大陸儲存的黃金洗劫一空,盡數運往了臺灣。在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蔣介石明白大勢已去,於是為了留條後路,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悄悄地將國庫裡黃金運往臺灣。2月18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密令一隊海軍士兵化裝成民工在午夜時分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裡頭的兩百萬黃金運上了軍艦。到凌晨4點的時候裝運完畢,然後軍艦就以最快速度離開了大陸。
  • 馬平:拿了大陸黃金,臺灣欠大陸「救命錢」
    奄奄一息的國民黨終於頂不住清算黨產的壓力,公布了幾十年來的「總帳」。對於大陸網民來說,國民黨還有多少油水可「榨」只能算個娛樂新聞,畢竟看落水狗淹死並沒有什麼意思。但是,這個「總帳」表明,國民黨政權逃往臺灣的時候帶走了227萬兩黃金。對歷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當年濫發金圓券,用廢紙騙走的大陸各省財富。國民黨黨產問題因此在大陸也成了熱門話題。
  • 失蹤17天後,只有3條腿的臺灣石虎被找到,靠什麼維持生命成了謎
    圖:「飛飛」只有3條腿(來源:臺北動物園)臺灣石虎,是人們對生活在臺灣的豹貓的稱呼。在分類上,臺灣石虎屬於豹貓華東亞種。自從臺灣雲豹被宣布滅絕後,它就成了臺灣島上唯一的一種野生貓科動物。在一個世紀之前,臺灣島上有數萬隻臺灣石虎。然而,由於過度獵殺、棲息地被破壞、農藥濫用等因素,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分布範圍野日漸狹窄。近些年來,隨著道路的修建和車輛的增多,臺灣石虎面臨「路殺」的風險大大增加,從2011年至今10年時間裡,僅僅人們統計到的,就有近百隻臺灣石虎死於路殺。
  •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那些立過功勞的要員們結局如何,這幾位最不好
    蔣介石為了把臺灣打造成自家的天下,就對很多的國民黨元老奪權,有的在臺灣雖然無權,卻也平安,可是這幾位卻沒有一個好下場……陳果夫1.蔣家天下,陳家黨」CC系「的陳氏兄弟靠著叔父陳其美才步入了蔣介石的核心圈子,1924年,蔣介石籌辦黃埔軍校,想到了陳果夫的能耐,就寫信給陳果夫,從此陳果夫不顧身體的病況為蔣介石忙前忙後,取得巨大成功。
  • 公庫黃金及臺北故宮博物館寶物 應納為黨產
    國民黨與民進黨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清查《「不當黨產條例」》起始時間為1945年,並包括「可能奪自民間」部分,那麼,國民黨應有權利主張當年運抵臺灣的臺灣「央行黃」金及臺北故宮博物館寶物屬於黨產,並啟動法律程序進行清理。    國民黨於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間,將公庫黃金分批運送來臺灣。
  • 國民黨黨產:臺灣經濟中的「怪獸」
    「黨產」是指國民黨的黨營事業、海外財產和在各地擁有的土地、建築物資產等三個部分,其中要數第一部分黨營事業為最大宗,主要指國民黨投資與掌控的一大批經濟實體;第二部分包括以國民黨或個人名義所購置的從大陸帶去的資產;第三部分包括國民黨接受的部分日本統治臺灣時控制的財產、以低廉價格買進的「國有」土地,以及臺灣省各級政府當時贈與國民黨的公有土地。
  •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這幾批軍隊卻完整撤往臺灣
    西南各地方實力派如川系的鄧錫侯、劉文輝和潘文華,滇系的龍雲、盧漢等早就與蔣介石離心離德,此時紛紛起義,隨著4月13日西昌地區國民黨軍的覆滅,蔣介石的西南計劃徹底破產。至此,退守臺灣成了蔣介石集團的唯一選擇,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撤退隨之開始,由於陳毅、粟裕指揮的第三野戰軍部隊迅速佔領了東南沿海地區,封鎖了海上退路。因此國民黨軍的撤退主要集中在大陸的幾個沿海地區。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2月18日黃昏,一艘外表破舊的海軍軍艦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的密令後,是日午夜,在一片細雨濛濛中,一群由海軍士兵化裝而成的民工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一箱箱黃金運上了軍艦。凌晨4時許,裝運完畢,這艘軍艦駛出吳淞口,以最快的速度向東南方向駛去。20日中午,這批黃金運抵臺灣基隆港,臺灣省主席陳誠親自布置人馬負責卸運、清點,並貯藏在臺灣銀行的保險庫裡。
  • 揭秘:國民黨戰敗撤退臺灣的建議是誰提出的?
    1945年,抗戰勝利歸國後,他出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1947年,他被選為「國大」代表。1949年,張其昀取道廣州轉赴臺灣,成為蔣氏父子的股肱之臣。到臺後,張其昀曾被稱為臺灣的「文化之父」和「教育之父」,又因經其手完善了臺灣的高等教育體系而被臺灣學界譽稱為「博士之父」。
  • 臺灣與國民黨的那些事
    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儘量用更多的事實案例來幫助大家了解這些情況,而我本人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如果同意我的觀點,那麼就算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權當我給大家講了部臺灣演義。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二戰結束,在清朝甲午戰爭後便被割讓的臺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揭秘 國民黨退居臺灣後的60萬"榮民"老兵消亡之謎
    國軍撤守大陳島1960年5月9日,國民黨遷臺後的第一項主要基礎建設——中部東西橫貫公路舉行通車典禮。「行政院院長」陳誠和「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出席。從1950年起,原本隨國民黨來臺的60萬士兵,在臺灣實施義務兵役制後,逐步被年輕的本省新兵取代。大批士兵退伍,他們在臺灣沒有親人,自己也身無長技,退伍後怎麼生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就在這個背景下,臺灣當局於1954年11月設立了「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以安置和輔導這些退伍士兵轉業。
  • 羅智強:疫情下,維持臺灣經濟動能的是大陸市場
    2010年6月29日,當時「執政」的馬「政府與大陸籤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俗稱ECFA),至今已過10年。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羅智強4日在臉書貼文表示,臺灣一年對大陸出超2.2兆新臺幣,民進黨當年反對ECFA,但如今卻因FCFA得利,並提出新的數據提醒一下蔡「政府」。
  • 無法加入RCEP,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經濟邊緣人」
    然而這一消息傳到臺灣後,島內因臺灣未能加入而一片「愁雲慘澹」。對此,國民黨和民進黨均要求對方要為此事負責。 國民黨表示,對於民進黨「政府」參與RCEP的不作為,國民黨提出5點看法:第一,民進黨只想抓住美國,忽略「雙軌區域經濟合作建制」的競合;第二,因為美國沒有加入RCEP,所以兩岸關係的好壞更為關鍵;第三,民進黨刻意不提東北亞在RCEP籤署後的經貿變局對臺灣的影響;第四,民進黨的不當政策讓臺灣真正變成亞太或「印太」地區的「經濟邊緣人」;第五,民進黨「政府」最會「做以帶閉」(坐以待斃的諧音)
  • 國民黨在臺灣搞土改:力促「耕者有其田」
    蔣介石國民黨當局去臺之初,臺灣,人口突增兩百萬,工農業生產幾乎停滯,民眾生活困難,經濟瀕臨崩潰。在對外貿易方面,因國際地位每況愈下,美臺關係籠罩著陰影,對日貿易尚未恢復,與外界的聯繫幾乎隔絕。本來就物資奇缺、物價飛漲,蔣介石卻又不得不採取「軍事第一」的政策,龐大的軍費支出更使通貨膨脹加劇。
  • 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1899年11月30日,周至柔出生在浙江臨海。1919年(20歲),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在校期間,他與炮兵科的陳誠、羅卓英等結為拜把子兄弟,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 敗退臺灣省的國民黨為什麼實行了長達近四十年的「戒嚴」?
    1949年5月19日,國民黨反動派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布《臺灣省戒嚴令》,宣布全省從5月20日起實施戒嚴。當時臺灣省老百姓認為戒嚴不過是暫時,他們的生活很快就能恢復正常。但沒想到的是,臺灣省的戒嚴此後竟然持續了近四十年,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正式解除,也是人類歷史至今最長的戒嚴。那麼國民黨為什麼要在臺灣省實行長達近四十年的戒嚴呢?1949年,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全面失敗已經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