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帶了許多金銀到臺灣,為何日子卻過得緊巴巴呢?

2021-01-08 左都御史

蔣介石逃離臺灣之前,曾下了親筆手令,由蔣經國親自督辦,將中央銀行庫存的92萬兩黃金(也有說是700萬兩),另有蔣介石私人存放的4200餘兩黃金、銀元3000萬枚,派一艘軍艦轉運臺灣。這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放在臺灣,蔣家幾代人也用不完。

可是,蔣介石到了臺灣後,生活卻過得十分清苦,那段時期他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窮。或許很多人都會不解,守著如此的財富,怎麼能說蔣介石窮呢?這裡不慌下定論,聽筆者慢慢道來。

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位於臺北市的「總統府」辦公室陳設很簡樸,只有藤椅14把,上面還是南京用的藍布墊子。有人建議更換椅子,蔣介石阻止說:「國難方殷,一切從簡,不必更換,但注意清潔。」很長時間他都沒有更換辦公用具。

在生活上,蔣介石依舊保持不喝酒、不吸菸的習慣,只喝一點烏龍茶。經濟支出精打細算,該支出的仔細斟酌,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許亂花。蔣的穿著,仍是大陸帶去的舊衣,平時軍服3套,內衣和毛衣各2套,破了就補,補了再穿。他在重慶穿的一件黑色披風,也帶到了臺灣,領口已經破損,宋美齡建議換件新的,但蔣不為所動,堪稱勤儉持家的模範。

蔣介石的座車,還是1946年在大陸用的舊車,到臺灣後為圖吉利,有人建議另購新車,蔣批覆「不必」。這輛車他一直乘坐到1956年,直到宋美齡從美國帶回一輛小車,才替換了這輛舊車。

對於總統府的車輛,蔣介石控制的也很嚴格,不許隨意採買和更換,這項規定很長時間沒有突破,到了60年代,總統府的車輛才有所增加,但也嚴格控制使用。

在其他方面,蔣介石也是精打細算,節衣縮食,有錢不落虛空地。據時任「國家安全局」主計室主任趙志華回憶說,1949至1950年間他在侍從室第九組工作,那時的財務署掌管著大筆軍費,但也不能照顧這位國民黨總裁。

1949年7月10日,蔣介石應菲律賓總統季裡諾之邀,參加碧瑤會議;8月6日應南朝鮮總統李承晚之邀,去開鎮海會議。因外出經費緊張,幾乎難以成行。對虧軍費節餘了16萬美金,交總裁辦公室,方得出國訪問。可見當時經費之緊張。

常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蔣介石到臺灣後,儘管與在大陸時的生活水平難以相比,但也比一般官員的生活要好許多。可是,蔣家的經費開支已經出現捉襟見肘的困難局面。蔣到臺灣時,起初尚不是總統,但當時也很繁忙,他要為復出積極進行準備,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籌劃布置。

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仍然關心家內經濟開支,每月都要過目帳單,如果發現開支太大,即令縮減。在一日生活上他也很克制,7點半吃早餐,一般是稀飯和鹹菜。下午1時半的午餐,只是一盤蔬菜、一盤瘦肉、一個湯,偶爾加盤豆腐,有時也會以魚代肉。

要知道,在大陸時,每天一碗老母雞湯是少不了的,初到臺灣時也取消了。桌上的小菜主要是水煮筍頭、醬菜、小黃瓜等。直到臺灣經濟得到發展後,蔣家的午餐才改為四菜一湯,外加點心、水果。下午7時,蔣介石結束一天的工作然後吃晚飯,飯菜數量比中午略少,也沒新鮮花樣。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蔣介石從大陸帶去的那些黃金、白銀都幹什麼用了?守著大把錢財遭這樣的罪,豈非是頭號傻瓜又或是守財奴?蔣介石當然不傻,這些錢財自有用處。他以「毋忘在莒」的田憚「復國」精神,積極準備反攻大陸,這些錢財主要用於軍費開支,部分用於經濟建設。

蔣介石之所以精打細算,自找苦吃,主要是把錢服務於政治目的。若要保持優裕的生活應很容易,也用不了多少錢,但蔣介石沒有這樣做,堅持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當然,話又說回來,蔣介石的生活即便再苦,比起那些隨他逃臺的一般人家來說,還算是上乘呢。

相關焦點

  • 朝鮮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會到銀行存錢,日子過得緊巴巴
    最近幾年,中國遊客喜歡到朝鮮旅遊。不少遊客到朝鮮旅行有種優越感,覺得朝鮮人工資低。朝鮮實行計劃經濟,普通百姓工資確實不高。一個月三五百人民幣,對朝鮮人來說就算不錯的收入了。朝鮮人收入不高,家裡沒什麼閒錢,日子雖過得緊巴巴,但生活很悠閒,沒有什麼煩心事。
  • 農民工掙錢不易,日子過得緊巴巴,為何還要抽幾十塊一包的好煙?
    這幾年,在城市打拼的農民工越來越多,每次回農村,不管走到哪裡,身上都會隨時帶著一包香菸,而且據我的觀察,從農民兜裡掏出的煙,價格是一年比一年貴,演變到現在,一包煙的價格大多都要3、50塊。既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為何很多農村人還要抽幾十塊一包的煙呢?「別看我兜裡揣著的都是好煙,這麼貴的煙其實只有在回村裡才會抽,平時俺可捨不得花這麼多錢,幾塊錢一包的煙就把自己打發了」,這是村裡一位長輩給出的答案,而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大部分農民工的真實想法。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建立以西昌為中心的大西南根據地,利用西高東下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企圖日後反攻; 2、撤退到海南島,以此為中心,加上東南沿海地區,作為最後頑抗的陣地; 3、撤退到臺灣島; 當時絕大多數人主張第1種方案,認為有經驗在先,且便於日後「反攻」,但是最終蔣介石選擇了第3種方案。
  • 蔣介石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女兒,蔣介石到臺灣後,她過得如何?
    說到蔣介石的後代,很多人都知道蔣介石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蔣經國與蔣緯國,但是很少人知道蔣介石其實還有一個女兒。他這個女兒也不為人知,導致很多人誤以為蔣介石只有兩個兒子。 蔣介石的這個女兒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她是蔣介石的養女。雖然是養女,但是蔣介石卻對她視如己出。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蔣介石什麼時候開始,總共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到臺灣呢? 最晚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就已經在做退守臺灣的黃金搶運準備,到了1948年11月底,第一批黃金白銀在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主導下,共260萬兩黃金、400萬塊銀元從上海運往臺灣。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的失敗,蔣介石最終痛下決心,帶著他的人馬以及在人民身上搜刮出來的七百七十四箱黃金、二百多萬兩銀元,一溜煙地跑去了臺灣。這一走,便是一輩子,老蔣到今天還有家難回。 可是,有人不解,以當時蔣介石的勢力,他是必然要反攻大陸的,既如此,為何要選擇臺灣而不是就近一些的地方呢?
  • 蔣介石擁有三大戰神,可他為何還是兵敗臺灣
    蔣介石集團中有不少軍事人才,孫立人、薛嶽、白崇禧都是頂級軍事家,他們是蔣介石三大戰神,可為何他依舊敗退臺灣?孫立人是一位能文擅武的將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他這種留美系在國軍中並不多見,回國後擔任稅警總團老大,後來被蔣介石看重稅警總團改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師,孫立人任命師長。
  • 蔣介石當年敗走臺灣之前、離開大陸之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1945國民黨節節敗退之際,選擇逃亡臺灣,那麼當時是一種什麼什麼樣的情況呢?其實在蔣介石選擇離開大陸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逃到臺灣的,在走之前將大陸的很多金銀珠寶、古董字畫一批一批往臺灣運,臺北也有一個故宮,裡面陳列的都是蔣介石帶去的古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運走了。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不過1921年,何應欽卻在貴州的內鬥中失敗,險些被人暗殺,在家賦閒半年後才重新出山。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的命令成立黃埔軍校。
  • 老兵追隨蔣介石到臺灣:未曾想過從此回不去
    樓文淵:送到榮民總醫院,榮民總醫院大概去注射什麼防腐劑,先放到冰庫裡面,另外在榮民總醫院後面設立一個靈堂,方便大家政府官員民眾去致祭,過了幾天,國父幾年館這邊整理好了之後就移靈到國父紀念館,我還是奉命去守夜,因為我當過侍衛人員,侍衛人員給他守夜,大家輪流手在那裡不回家。在國父紀念館好象一個禮拜,每天人山人海。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白崇禧和蔣介石鬥了一輩子,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抗戰勝利後,白崇禧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國防部長。淮海戰役之前,白崇禧被免去了國防部長一職,改任「剿總司令」。在淮海戰役打響後,白崇禧為保存實力,不聽蔣介石調遣,拒絕出兵救援。造成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在此役中,幾乎被我軍全殲。
  • 蔣介石到底運到臺灣多少黃金?後人爆料:現在還沒有用完!
    蔣介石第一次去臺灣,是在1946年10月。他和宋美齡悄悄飛到了臺灣。看到那裡和平、安全,經濟發展已經恢復到戰前水平,臺灣有自己的貨幣,但蔣介石沒有下令取消。他在日記裡寫道,臺灣「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模範省。」
  • 1949年,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敢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杜月笙從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到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佬,除了運氣外,還有著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杜月笙所交際的朋友,從清朝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到金融工商巨子等,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像蔣介石、戴笠、宋子文更是杜月笙的豪門密友。
  • 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其實是因為一張「紅帖子」,它跟蔣介石有關
    據說,杜月笙和國民黨的主席蔣介石也是頗有一番交情,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還特地邀請他一起去,最後卻是被婉拒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949年初,當時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進入了戰略反攻的階段,各個部隊在全國範圍內都興起了一股向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軍的熱潮。國民黨軍隊且戰且退,被打的潰不成軍,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了。
  • 蔣介石逃亡到臺灣時,為何沒人把他的專機打下來?湯恩伯真是千古罪人
    蔣介石逃亡到臺灣時,為何沒人把他的專機打下來?湯恩伯真是千古罪人 中國的近代史一直是一部戰爭史,在當時先是和侵略者打,後來就和國軍打,不過俗話叫做「邪不壓正」,經過很多年的抗爭,蔣介石的政權也是畫上了失敗的句號,對於蔣介石來說,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失敗,在當時內心是十分不甘的,但是事實就是事實,這些根本無法進行改變,在當時退回到臺灣之後,蔣介石也是一直在反思
  • 蔣介石去臺灣時,他說: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不走不行
    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但是好景不長,蔣介石悍然發動了內戰。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解放軍華野五大主力縱隊的包圍下戰死孟良崮。此時,王玉齡與張靈甫的兒子還沒有滿月,而王玉齡也剛過完19歲生日,就成了寡婦。此時的王玉齡上有老母,下有幼兒,這樣一個年輕小寡婦的處境可想而知。
  • 蔣介石是如何撤退到臺灣的?為何說他不死,自己不必逃到臺灣?
    1949年前後,從大陸用各種方式前往臺灣的人達到二百萬,其中軍人約有六十萬。在國民黨的傳統宣傳裡,這是「蔣公率領二百萬軍民同胞跨海東遷的壯舉」。考慮臺灣島內原有人口才六百萬,二百萬人這數字太驚人了,這數字裡包括的,還有胡適這樣的大學者。
  • 蔣介石逃到臺灣就萬事大吉了嗎實際上臺灣不保他還有一條退路
    然而,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就算逃到了臺灣,也未必安全,因此,蔣介石還留了一條退路。 蔣介石偷運大批金銀、外匯和文物到臺灣的消息已被外界獲知。人們判斷蔣介石率領殘部要逃往臺灣。 經過慎重的考慮,蔣介石還是把臺灣作為離開大陸的第一個落腳點。如果臺灣不保,就移居日本。蔣介石之所以選擇日本,自有他的道理。因為他早年留學日本,其後來來往往,多次到過日本。日本有他的同學、老師、朋友,他熟悉那裡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語言和交際都不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日本戰後處於美國的保護之下,他全家的生活和安全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