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當年敗走臺灣之前、離開大陸之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2020-12-24 被寵著的小狗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1945國民黨節節敗退之際,選擇逃亡臺灣,那麼當時是一種什麼什麼樣的情況呢?

其實在蔣介石選擇離開大陸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逃到臺灣的,在走之前將大陸的很多金銀珠寶、古董字畫一批一批往臺灣運,臺北也有一個故宮,裡面陳列的都是蔣介石帶去的古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運走了。但是蔣介石離開大陸之際,還曾經回到黃埔軍校檢閱部隊,因為蔣介石的一生就是從黃埔軍校中發跡的,他手下的得力幹將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他疑心很重,所以對從黃埔軍校中畢業的學生很是重用。

在1949年9月14日那一天,蔣介石參加檢閱,但是觸景傷情,當年的自己是意氣風發,但是現在卻要成為敗將之兵了,他又哽咽又說話,一不留神居然假牙都掉了出來,情形一時十分尷尬,後來才差人撿回來,閱兵儀式開始時,炮車居然熄火,怎麼也發動不起來,蔣介石本就是迷信的人,一看這情況心中頓時有些發毛,想著「我閱兵無數,怎麼會在這時候出現這種事情呢」。

但是這還沒完,到了升軍旗的時候,升到一半青天白日旗居然從半空中掉了下來,蔣介石心中更是不安,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升了成千上萬次旗,怎麼就這時候繩子斷了呢?蔣介石心中再無心閱兵,這次檢閱也草草結束。這就是蔣介石在離開大陸前的最後一次閱兵。

1949年12月7日,蔣介石在成都,那時候解放軍已經逼近成都,蔣介石的兩架飛機「中美號」和「美齡號」,一架停在城南,一架停在城北,飛行人員不準離開,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起飛。

原本蔣介石一般都是在鳳凰山機場起飛,但是這次他卻反其道而行,13日,蔣介石從成都新津機場起飛,胡宗南大軍負責掩護善後,那時候解放軍已經得知蔣介石將離開的消息,紛紛趕去圍剿,但是蔣介石在那時候安排的精銳部隊全部集結,還有坦克軍和裝甲車,這種情況下,要攻破是很不容易的,於是蔣介石到達新津機場之後,跟負責善後的胡宗南握手告別,說了句「臺灣見」,就匆匆離開了大陸,自此之後,蔣介石再也沒有回過大陸,這就是驚心的蔣介石離開大陸始末。

相關焦點

  • 如果臺灣守不住,蔣介石會往哪退?老蔣有計劃,但宋美齡不同意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我國又發生了內戰,蔣介石一心想要除掉共產黨,但是最後卻失敗了。三大戰役失敗之後,蔣介石就已經預感到必敗,所以早早的就給自己找到了後路。1049年,蔣介石帶著自己的殘餘部隊離開大陸,直接逃到了臺灣,但畢竟地方小,萬一共產黨打過來,守是守不住的,那麼臺灣一旦失守,蔣介石會往哪退?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敗走臺灣,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不成想,結拜兄弟李宗仁這時卻聯合其他人藉此機會,逼得蔣介石於1月21日下野了。 蔣介石因此將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三人視為導致其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蔣介石敗走臺灣跟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三人中蔣介石至死不渝恨著的人又是誰?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臺灣的當時的優勢表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臺灣與大陸隔著臺灣海峽,這是一個天然屏障,在當時歲月,想要跨越它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蔣介石當時屬於窮途末路,他要躲就得躲得安全一些,臺灣海峽既然能有效阻擋大陸方面的進攻與追擊,他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這麼多人帶過去,就勢必涉及到吃穿用度一系列問題。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蔣介石什麼時候開始,總共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到臺灣呢? 最晚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就已經在做退守臺灣的黃金搶運準備,到了1948年11月底,第一批黃金白銀在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主導下,共260萬兩黃金、400萬塊銀元從上海運往臺灣。
  • 敗走臺灣,蔣介石帶走的8千麻袋破紙是啥?為何被稱為無價國寶
    後來才被人們意識到它的寶貴 據資料顯示,蔣介石當時早有準備,所以特別在離開之前讓傅斯年對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進行了整理打包。傅斯年是史學研究學者,他當然非常清楚這批檔案的重要價值。但奈何這是一大批檔案資料,想要都帶走是不現實的。於是,他只能挑最精品的部分,共計31萬件,總計裝了100箱,由水路直接送去了臺灣。
  • 1949年,蔣介石是如何從成都離開大陸去臺灣的?
    本來,劉文輝在宣布起義之前,曾準備撤出駐武侯祠的這支部隊,但出於某種政治上的考慮,又堅持留下了這個營,並堅決地說:「天亮了,我們還沒有什麼表現,縱然犧牲這支隊伍也在所不惜。」因此,這個團在危機四伏的險惡局勢下,仍踞守在武侯祠中。胡宗南為了保證蔣介石的轎車安全通過武侯祠關卡,竟不遺餘力調動了10輛裝甲車和坦克車,先一日聚集在北較場軍校操場上。
  • 34年前,他突然駕駛戰機從臺灣飛向大陸,最後結局如何
    在抗戰之後,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帶著自己的手下,逃到了臺灣,至此大部分人都留在了臺灣,但那些從大陸去臺灣的人卻非常思念自己的故土。34年前,曾經有一位男子,突然駕駛飛機從臺灣飛往大陸,只為回到故土看一眼,那麼,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了呢?王錫爵出生於四川,他從小在國民黨軍校接受訓練,成為了一位飛行員。
  • 逃離大陸前,蔣介石下的最後一道命令
    人們無法體會蔣介石當年敗走大陸時的心情,但從他離開大陸前下的最後一道命令看,蔣介石毫無疑問是懷著憤怒之情離開的。「炮轟劉文輝公館。」這是蔣介石乘飛機去臺灣前,在飛機上給西南行政長官胡宗南下的命令,也是他在大陸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
  • 揭秘當年蔣介石雲南、臺灣二選一時刻,差點造成第二次西安事變
    在陪讀重慶的蔣介石心情也十分激動。安排好各地接收的事情之後,他心血來潮,覺見之後,蔣介石於第二年5月回到了南京。兩年之後,解放軍勢如破竹,眼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開始安排他最後的棲息之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自己不應該離開四川。安排到哪裡呢?蔣介石的首選是雲南。他看中的是雲南的兩大優點,第一雲南有三江天險,還有滇西峽谷。
  • 蔣介石當初敗退離開大陸,他首選目標並不是臺灣,差點就去了此地
    蔣介石想要將大陸統一,將全部的大權獨攬到自己的手中,可是蔣介石的野心和他的統治的手段全完不符合,想要統治大陸,手段還不合民心,雖然國軍的實力要比我軍的強大很多,但是最終還是因為他們的統治被人民齊心趕出了大陸。
  • 蔣介石去臺灣時,他說: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不走不行
    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紅軍以迅猛之勢跨越長江,蔣介石無力扳回大局,唯有暫時離開。
  • 揭秘:蔣介石去世時穿著26年前離別大陸裝束
    「離蓉之謎」的主要焦點,首先在於蔣介石究竟是在何時何機場離開成都飛往臺灣的?這在當時的新聞報導就有多種說法,在時間上主要有8日、10日、13日等幾種說法:在地點上主要有鳳凰山機場、新津機場兩種說法。「8日」之說主要見於當時成都發行量最大的各晚報,上載:「蔣總裁已於今晨乘中美號專機離蓉,因事前未通知,故王主席等均未趕上送行。」
  • 當年,北大清華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為何要追隨蔣介石去臺灣?
    除了胡適和梅貽琦,其他三位都選擇留在共產黨,那麼為何胡適和梅貽琦會選擇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呢?胡適當時是北京大學的校長,而梅貽琦則是清華大學的校長,這兩所學校都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而兩位校長卻選擇了離開。在選擇去和留這個問題時,有兩種人是最不為難的,那就是親國民黨的人和親共產黨的人,因為他們完全不需要糾結自己要跟誰,但是對於像胡適和梅貽琦這樣一直以來追求自由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們不想做這樣的選擇。先來說一說胡適,胡適難道是和共產黨有什麼仇和怨嗎?其實胡適和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關係是均衡的。他既不親共產黨也不親國民黨,之所以會選擇跟蔣介石去臺灣,也是在權衡利弊下做出的無奈選擇。
  • 1954年5月,蔣介石離開溫州南麂島再沒有回大陸
    蔣介石最後離開浙江的時間,過去有兩種說法,一是說: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後回到浙江奉化縣溪口老家,直至4月25日離開,在寧海海邊登上「太康」號兵艦,從此再沒有登臨浙江。其中,為加強對浙江沿海的防務,1954年5月6日上午,蔣介石曾乘坐檯灣海軍旗艦「峨嵋」號抵達浙江台州大陳島視察,同行有宋美齡、蔣經國、俞大維、美國顧問等。在大陳聽取和巡視了防務後,於5月8日下午前往平陽南麂島。5月9日上午8時,蔣介石乘「峨嵋」艦抵達南麂島以北海面,停泊於馬祖岙外,登馬祖岙視察,勘察修建飛機場址。蔣介石聽取南麂山防務情況匯報後,視察了南麂島遊擊隊駐所與民居。
  • 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到了1961年,在國民黨政府的討論中,國民黨指定了一個計劃——「國光計劃」,當年7月,蔣介石會見臺軍的「參謀總長」彭孟緝及「副參謀總長」馬紀壯時對二人說:「把臺灣建設好就是想要反攻大陸,你們一定要建設好軍隊。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選擇了臺灣?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渡江戰役,突破長江防線,到了當年9月,解放軍已經解放了湖北、湖南等地。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退守,頂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島。西康被劃掉後,蔣介石只能在海南和臺灣兩省做二選一。這兩個省份都有海峽相隔,可以選擇作為死守地,可佔地利的優勢。那為什麼蔣介石最後選擇了臺灣呢?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臺灣海峽遠遠寬於瓊州海峽,而且孤懸海外,有天險可守。
  • 撤退到臺灣時,蔣介石搶運大量文物到臺灣,那些文物現在在哪?
    在撤退之前,蔣介石知道自己在大陸地區已經大勢已去,所以就開始準備有序撤退到臺灣,從蔣介石把早先把張學良轉移到臺灣就可以看出,他早已經開始謀劃後路,所以,蔣介石不僅把自己的部隊、親信、還有家人都陸續帶到臺灣,甚至還把中國在大陸的很多文物都帶到了臺灣,幾乎沒有給新中國留下任何珍貴的東西。
  • 廖信忠:蔣介石在臺灣已經是歷史人物
    廖信忠: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年蔣經國的幾個兒子太爛了,本來有可能接班的,但江南案之後,蔣經國感覺臉上無光,宣布蔣家不再從政。另外,時代已經到了不得不開放的階段,比如說,蔣經國去世前兩年,開放大陸探親,因為從80年代開始不斷有人偷跑回大陸,抓也抓不完,關也關不完,沒辦法只好放開了,因為民意已經大到不得不開放這些事情了。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客觀上講,張其昀說的句句都是「實話」,蔣介石沒有反對的理由。 同時,蔣介石在此之前,於1946年10月21日,臺灣「回歸」一周年的時候,就曾與宋美齡到臺灣「視察」過,而且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因此蔣介石最終選擇了撤退臺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