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2021-01-12 陽光木易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

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

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

紅軍以迅猛之勢跨越長江,蔣介石無力扳回大局,唯有暫時離開。4月5日清明節當天,蔣家老小前去祭祖掃墓跪拜先人。

他雙膝跪地,滴淚橫流的給母親做了最後的道別:「此次離開實數不得已,再回來看您不知何年何月了,望慈母原諒兒子不孝......」

蔣經國隨後攙扶起父親。一家人拜別先人,離開大陸登上了開往臺灣的渡船。

(配圖)

這一走,兩蔣至死沒能再回來。蔣介石棺材40餘年未入土,入土臺灣還是運回大陸?

蔣家4代這7個人這麼說的。

第一代

1975年清明節,老蔣病逝臺北士林官邸。他臨終交代兒子,死後棺不落地,暫放臺灣慈湖寢陵,等時機回大陸安葬。

蔣介石有著中國傳統老人的思維,卒於異鄉,終是希望歸葬桑榆。棺材不入土,等待他日返鄉歸葬,是國人的傳統。

第二代

1988年蔣經國病逝。老爹遺願未能幫其實現,所幸父子倆躺一起等回鄉的那一天吧。

他說:「時機成熟了,遷回浙江故鄉,就葬在母親身邊,她一生孤獨,死後願陪伴她左右再不離開。」

(配圖)

1996年,暮年的蔣緯國向臺當局提議,「希望父親的靈柩能回故鄉」。國民黨一番討論,得的結論是入土臺灣五指山國軍公墓。

第三代

五指山兩蔣墓碑建好了,蔣緯國也去世了,曾經「就地奉安」的提議不了了之。

這時,蔣介石最小的孫子蔣孝勇公開發表言論:「蔣家後代謹遵先人遺志回大陸,安葬五指山違背了爺爺和父親遺願,不能那麼做的。」

他還態度堅定的說:「蔣家堅決和試圖搞分裂中國的親日小人鬥爭到底。」

蔣經國的私生子蔣孝嚴是蔣家第三代唯一從政的人。他分析「兩蔣歸葬大陸」要考慮4個方面。

(蔣介石浮棺遭潑漆

1、臺當局。

2、大陸有關部門。

3、兩岸民眾。

4、蔣家人內部意見統一。

他給記者說:「兩蔣回大陸,以目前的情況看,時機尚未成熟,或許還要再等個三五十年。」

第四代

蔣孝嚴的兒子蔣萬安以『立委』身份在蔣介石浮棺遭獨派潑漆後公開聲稱,「願先人早日入土為安,我比較希望他們待在臺灣。」

蔣孝勇的兒子蔣友柏未涉足政治,他是一名商人。他的個人意見是:「當局若把此事看做是國事,能按已故嚴家淦總統的規格下葬,蔣家人沒有意見。若做不到,那就是蔣家家務事了。按個人身份歸葬溪口老家最好了。」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棺材裡放了哪七件東西?最後一樣還是宋美齡臨時放進去的
    1949年蔣介石率部敗退臺灣,此時的蔣介石已經有63歲了,但是身體還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毛病,但是在1969年的時候,蔣介石坐的專車在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與前車追尾,使得蔣介石和宋美齡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雖然當時檢查都沒什麼大礙,但是後來蔣介石才被檢查出心臟出了問題,後來也導致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 大陸自由開放,為什麼蔣家人不能去?她一下飛機,蔣家人全去了!
    大陸自由開放,為什麼蔣家人不能去?她一下飛機,蔣家人全去了!本刊記者日前在香港訪問了「蔣家菜」的創辦者、蔣介石先生的侄孫女蔣孝玉女士,請她從飲食的角度談了有關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蔣方良、蔣緯國等已經故去的「蔣家王朝」主要人物的生活點滴。
  • 別人都可以去大陸,為何蔣家人不能去?她一去,蔣家人全去了!
    1949年,蔣氏家族在大陸的大大小小都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直到蔣介石去世,許多人都沒有返回過大陸。甚至,在蔣經國去世以後,他們還是不能回來。
  • 別人都可以去大陸,為什麼蔣家人不能去?她一去,蔣家人全去了!
    (文史大帝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1949年,蔣氏家族在大陸的大大小小都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直到蔣介石去世,許多人都沒有返回過大陸。甚至,在蔣經國去世以後,他們還是不能回來。然而,兩岸人們血濃於水,交流和來往沒人阻擋得了。隨著進一步的開放,臺灣不少人開始前往大陸,與親人們會面,甚至到處參觀、投資。這令蔣氏家族的眾人羨慕不已。蔣介石的侄孫女蔣孝玉也是其中一個人。
  • 蔣介石歸葬大陸很難辦,何時能實現?他的孫子首次回應臺灣媒體
    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蔣夫人宋美齡和蔣經國按他生前的交代,暫時不下葬,浮棺厝於臺灣慈湖蔣家寢陵。 兩年前,老蔣有預感,自知時日不多,留下遺言,生不能回大陸,就待死後葬於大陸。
  • 蔣介石父子想安葬在大陸,李登輝跳出來反對:早點葬在臺灣算了
    要說蔣經國倘若知道現在的臺灣,恐怕他就會後悔當初把李登輝提拔上來吧!其實這也難怪,當時李登輝隱藏的太好了,蔣經國也不會想到,他居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精日」和「臺獨」分子。蔣介石父子雖然在臺灣割據一方,但是他們一直都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 蔣介石去世後,蔣家人的稱謂發生了什麼變化?讓人啼笑皆非
    蔣介石去世後,蔣家人的稱謂發生了什麼變化?讓人啼笑皆非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此同時,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開啟。蔣家辦完喪事,宋美齡也離開了權力的是非之地,但有關蔣介石身後的一些事情卻未曾了結。只說有關蔣家人的稱謂就夠叫人啼笑皆非的。特別是在蔣經國當上「總統」之後,「蔣總統」和「蔣夫人」兩個稱呼就成了嚴重的問題。蔣介石在世時,「總統」就是蔣介石,誰也不敢妄存非分之想。任何人在臺灣境內,只要說「總統」,就知道所指的是誰。
  • 蔣介石浮棺移靈大陸,會在哪一年實現?聽聽蔣家後代的預言
    蔣介石1975年4月逝世後,蔣經國宋美齡根據其遺願,將其棺材暫厝於臺灣桃園縣慈湖寢陵,四腳墊起來,棺材不落土,稱為浮棺。根據蔣介石1973年的遺囑,將來有一天回大陸安葬。不知道蔣公為何給後代出這個難題。
  • 80歲的蔣緯國,代表家人第一次對臺媒吐露心聲:希望蔣介石移靈大陸
    蔣介石泉下有知一定會埋怨他兒子欠考慮,或許蔣經國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的失誤呢。此話怎講? 兩蔣是腿一蹬眼一閉一抹黑啥都不用管了,然而,他的後代子孫們招架不住了。
  •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掃墓的孫子,跪拜時道出心酸5字,字字戳心
    他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散,但中國不會因為兩岸關係冷淡而分割,也不可能因為任何國家的幹預,而捨棄掉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蔣介石帶領著一眾的追隨者,定居臺灣後,就沒有再回過大陸了。連帶著臺灣的一眾大陸士兵都無法再返回到大陸,他們中很多人臨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對於蔣介石,這些人懷著又愛又恨的心理。
  • 打開蔣介石的棺材需要兩把鑰匙,一把在蔣家手裡,另一把在哪
    在內戰失敗之後,蔣介石退居臺灣,雖然他人在臺灣,但是一直心繫大陸,蔣介石是在1975年4月5日與世長辭,當時舉行了中外轟動的葬禮,但是其實他的遺體是沒有下葬的,而是安放在臺灣桃園縣的慈谿陵墓。而蔣介石的棺材和我們平常見到的不一樣,不可以直接打開,在棺材的兩邊,有兩個鑰匙孔,想打開的話,必須同時拿到兩把鑰匙。其中一把在蔣介石的後代手中,至於另一把鑰匙在陵寢管理的地方。但是蔣介石後代手中的那把鑰匙一直沒有消息,在他去世的四十多年中,棺材也從來沒有打開過,所以理論上是沒有人知道裡面是什麼樣的狀態的。
  • 臺灣人不喜歡大陸遊客?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網友:回答很真實!
    導讀:臺灣人不喜歡大陸遊客?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網友:回答很真實! 我們一起聽聽當地人是怎麼說的吧。 ,普遍來講臺灣人對於大陸遊客的印象主要分三個類別。
  • 蔣介石沒能運回臺灣的文物:為驚嘆世界的十大國寶,禁止出境展覽
    1949年蔣介石撤到臺灣,帶走了許多的國寶文物,因為走得比較急,所以也遺漏了一些,圖中的這個文物就是當時蔣介石遺漏下的頂級國寶,現為中國驚嘆世界的十大國寶之一,1923年出自河南新鄭的一個墓中,稱之「春秋蓮鶴方壺」。
  • 蔣介石棺材上有兩把鎖,分別給了蔣經國和宋美齡,如今卻不知所蹤
    但蔣介石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妻子,蔣介石的第一個妻子叫做毛福梅,是當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多麼深重,但毛福梅卻給蔣介石生下了唯一一個兒子,蔣經國,所以蔣介石雖然後面又找了兩個妻子,但是卻也一直沒有和毛福梅離婚。
  • 蔣介石遺囑有一要求,要在棺材中放這六樣東西,宋美齡多加一件
    蔣介石退居臺灣以後,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打敗共產黨的政權,重新佔領在大陸的統治地位。日日憂思導致他加快身體機能的衰老,況且他此時已經有六十多歲了。在現在看來,六十歲也算是心力比較充沛的年紀。但是在那時,醫療水平比較低下,而且蔣介石位高權重,每天想的多做得多、大半生都是在戰場上過來的,身體操勞,而且被打到臺灣,心中鬱結不通,自然身體也就跟不上。而在他八十歲的時候發生的一場意外車禍更是成為一道催命符,他的身體健康狀況被來就不是很好,這一下就徹底爆發出來了。各種病痛襲來,病來如山倒,壓垮了這位曾經站在權力頂峰的男人去。
  • 實拍蔣介石臺灣寢陵:棺材至今未入土,何時能回浙江老家?
    這是一組蔣介石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慈湖寢陵的圖片。蔣介石1975年4月5日病逝臺灣,享年88歲。慈湖是他生前選好的墓地,說很想老家浙江奉化。這是慈湖公園,全是蔣介石的銅像。看護寢陵的儀仗隊交接班蔣介石遺體保存的地方。
  • 蔣介石愛孫首回大陸,途中最不願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扎心!
    1996年深秋,臺灣飛抵北京的客機上,有5位特殊客人。 艙門開啟,一位清瘦的中年男子,在他大兒子的攙扶下,吃力的下了飛機,身後緊隨著愛人和倆孩子。 他們是蔣介石的後代,年長的男子是蔣的最後一個孫子蔣孝勇,這是他們首次的大陸行。
  • 蔣介石為何不聽李宗仁的撤退到海南,而是選擇離大陸更遠的臺灣?
    除此之外,海南島更是和大陸只有一水之隔。——李宗仁的計劃是從前線收集各殘敗部隊,集合到西南地區進行聯合防控,來對付解放軍。我們結合當時的條件來看,如果真這樣做,解放軍想要解放西南確實不太容易。不過蔣介石最終卻否定了李宗仁的戰略計劃,選擇退守到了臺灣。那麼蔣介石當時為何會做出如此選擇呢?
  •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現在還沒用完
    早在1948年10月,遼瀋戰役進入尾聲,蔣介石就坐不住了,開始考慮下一步去哪裡的事情了。許多人提議,還是像抗戰時期一樣,從南京搬遷到四川,苦心經營大西南。浙江大學教授張其昀卻力排眾議,提議撤離到臺灣。隨後,蔣介石就大規模地從大陸往臺灣運輸黃金,作為他敗退臺灣後的立足本錢。1948年,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國庫裡約有400多萬兩黃金。1948年11月,蔣介石下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運送了200萬兩黃金到臺灣。1949年1月1日,又運送了60萬兩到臺灣。1949年1月20日,蔣介石趕在自己宣布下野的頭一天,動用軍艦將90萬兩黃金及大量純銀運走。
  • 美國史丹福大學公開蔣介石早年日記揭密(組圖)
    中心在處理兩蔣日記時,基於蔣家人的要求,以及西方處理私人日記的一貫做法,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暫不公開:涉及其個人或家屬的隱私、健康及財務;涉及對在世人士的批評等。  根據記者獲得的第一手資料,蔣家人表示,出於對蔣介石個人和歷史的尊重,此次公開的日記中隱去的內容極為有限,完全不影響日記的完整。即使是涉及對在世人士的批評,也只是略去其姓名和具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