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去世後,蔣家人的稱謂發生了什麼變化?讓人啼笑皆非
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此同時,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開啟。蔣家辦完喪事,宋美齡也離開了權力的是非之地,但有關蔣介石身後的一些事情卻未曾了結。只說有關蔣家人的稱謂就夠叫人啼笑皆非的。特別是在蔣經國當上「總統」之後,「蔣總統」和「蔣夫人」兩個稱呼就成了嚴重的問題。
蔣介石在世時,「總統」就是蔣介石,誰也不敢妄存非分之想。任何人在臺灣境內,只要說「總統」,就知道所指的是誰。到了嚴家淦擔任「繼任總統」的時候,為了有所區別,就在「總統」前面加一嚴字,稱為「嚴總統」,一般也不會發生混淆,同時,嚴家淦又很自謙,處處以「過渡總統」自居,每提到「總統」二字時,他先帶頭稱「總統蔣公」,以示自己沒有當「總統」的野心。好在當時的「繼任總統」是嚴家淦,蔣經國是「蔣院長」,在稱呼上也不會發生什麼誤會。
蔣經國當選第六任「總統」之後,稱呼的問題就發生了。不論稱「總統蔣公」還是稱「蔣總統」,都會發生所指對象不明確的問題。為了指代分明,不知是哪位「高人」提出這樣的規定: 稱蔣介石為「先『總統』蔣公」,在形於文字時,一定要在「蔣」字上面空一格,以示「崇敬之意」。稱宋美齡仍為「蔣夫人」,不得稱「先『總統』夫人」或「先『總統』蔣公夫人」之類不適當的名稱。
稱呼蔣經國須用「蔣『總統』經國先生」,形於文字時,「經」字前面不用空格,以體現蔣經國「崇尚民主之意」。稱呼蔣方良則必須為「『蔣總統』經國先生夫人」,不得稱「蔣夫人」或「『蔣總統』夫人」。
這個通知傳達到了臺灣所有機關、團體、學校、部隊。許多人為這些新改訂的名稱暗自叫苦,特別是那些吃公事飯的主官、主管、辦理公文的人們,為這些新稱呼記得好累好累。他們說,尤其「蔣『總統』經國先生夫人」的名稱長達九個字,有點像滿清時代的徽號,講起來也像繞口令一樣彆扭。幸好那個俄國人「蔣『總統』經國先生夫人」平時不大出門,算是減少了文武官員趨奉的麻煩。如果她也像「蔣夫人」宋美齡一樣,經常出現在公共場合,單在稱呼上麻煩可就大了。
從此,「蔣夫人」三個字就成了宋美齡的專有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