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騎行後,自行車的損壞會非常大,這樣自行車的壽命就會短暫,不長久。對於自行車來說,我們需要愛護,在長途騎行以後,自行車的各個零件一定要保養好,自行車也需要經常清潔和保養,今天騎行達人就分享保養和清理自行車的經驗。
清洗時最好戴上橡膠手套。將手套、抹布和潤滑油放在自行車旁邊,就會習慣於每次騎車前或騎車後清洗自行車。既清潔了自行車,又不會弄髒雙手。這是個好習慣,因為經常清洗自行車,傳動系統的使用壽命會更長,運轉得會更「潤」。
1.擦淨後撥鏈器導輪
一隻手轉動曲柄,另一隻手拿著抹布,用食指和拇指擠壓導輪的齒,擦乾淨這些齒。
2. 清潔飛輪片
把抹布放到兩個齒片之間,拽著抹布來回擦齒片,直到把每個齒片擦乾淨。不過,自行車店賣的齒盤清潔線清潔飛輪更方便。
3.擦淨撥鏈器、飛輪和牙盤
撥鏈器、飛輪和牙盤上的泥汙可以用短毛刷沾洗潔精清洗乾淨。刷完撥鏈器和飛輪的刷子會沾滿油汙,所以清洗車架和清洗傳動系統不能用同一把刷子,否則沾滿油汙的刷子會弄髒自行車。刷完之後切記再用抹布擦乾。
預防扎胎、補胎、外胎胎壁撕裂
1.預防扎胎
預防扎胎的最好辦法是安個質量好的外胎、尤其是防刺胎。
在騎行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外胎是否磨損。
有人習慣用輪胎自補液或用真空胎。有人認為使用真空胎+補胎液,扎胎率基本為零。騎自行車旅行用真空胎的人非常少,故本書不討論。輪胎自補液在扎胎後能迅速粘住小洞,也可選擇已經灌進了輪胎自補液的內胎。
輪胎自補液補不了靠近輪圈一側的對穿孔。
2.扎胎的處理及原因
(1)單純的扎胎很容易處理
無論是常見的內外,還是真空胎,最簡單的辦法是換上備胎。換胎的方法:只需把胎取下來:把氣嘴芯從車圈上取下來,換上新內胎,然後再安上外胎。如果手指扒不下來胎而又沒帶撬胎棒,可把車輪上的快拆杆取下來暫時一用,但極有可能損壞車圈。
要重視一個環節:換新胎之前,先清除外胎上的尖銳物體或玻璃等,再用手沿著胎的裡面摸一圈,檢查有沒有尖銳物體。摸的時候當心不要被刺入外胎裡的尖銳物體、玻璃等劃破手指。
切記一定要在外胎上細查引起扎胎的尖銳物體,如果不細查就直接換上新胎,那麼,打足氣後,新胎還有可能會被扎。
(2)內胎本身的原因
有的時候扎胎並不是被外物刺穿,而是內胎本身的原因。尤其是天熱時,捏剎車或下陡坡時,貼著車圈那面的氣門嘴附近,容易爆胎。對扎漏氣很快,內胎一上一下扎兩個離得很近的洞。對扎的原因是胎壓不足時,路面上有堅硬且邊緣尖薄的物體,突然騎過去,胎壓不足導致內胎和車圈激烈碰撞。
扎胎後細查車圈:爆胎是因被輻條或輻條帽刺穿,是因被車圈內異物刺穿,還是輻條孔的邊緣刺穿了胎墊。胎墊是一根塑料條或橡膠條,繞在車圈上,蓋住輻條孔,保護車圈並防止輻條孔刺穿內胎。很多胎墊質量欠佳,或是太窄,或是容易開裂。
「騎行前的檢查」一節講過,新車到手,先查車圈內是否有金屬屑、換防刺外胎、質量好的胎墊等。這些措施能有效預防扎胎。
有的人喜歡用輪胎自補液。但若如果內胎被扎的洞在車圈一側,輪胎自補液沒辦法修補,因為騎行中車輪轉動時產生了離心力。
(3)補胎片都用完了,怎麼辦?
騎車旅行時,扎胎後的處理順序是:先換備胎,備胎沒有了,再補胎。若補胎片用完了或沒有帶,怎麼辦?用絕緣膠帶替代。上文我們提過,騎行時帶著膠帶和絕緣膠帶的妙招是:把它們纏繞在車架管上。
有的人嘗試過把內胎扎孔處系個結,打結需要技巧。
如果內胎在氣嘴處壞了,備胎用完了,有一個把損害降低到最小的辦法:把雜草、樹葉或類似的東西塞到外胎裡,要塞得儘可能密實,再把胎重新裝到車圈上。這種方法能降低轉彎時癟胎脫離車圈的危險。
3.外胎胎壁撕裂
石頭和玻璃會割裂外胎胎壁。一旦胎壁撕裂或割裂,內胎會從破口處擠出來。補胎片便無作用,只可找充當補強片的物品臨時處理。
紙幣很強韌,把紙幣墊在胎壁撕裂內側。還可以試著用名片、能量棒的外包裝、一小塊舊胎壁、強力膠帶、把路邊躺椅的帶子切成橢圓形,以及其他可以試一試的東西。操作方法如下:
(1)把紙幣或其他用作補強片的材料平放在外胎撕裂口的內側或捲住內胎。多墊幾層以防打足氣後紙幣之類的從撕裂處脹出去。
(2)內胎稍稍充氣。這可以防止「補強片」移位。
(3)將內胎安到車圈上。注意胎唇和車圈密合,「補強片」沒有移位。
自行車扎帶後,這些方法你掌握住了嗎?對於自行車來說,我們一樣是需要愛護的,不管是自行車的清理和保養,還是預防自行車扎帶等問題,我們都是需要掌握住的。希望我所寫的文章能夠對你們有所幫助,希望你們能喜歡我的文章。